一、随着太阳不断冷却,地球会慢慢的靠近太阳吗
目前来说地球正在远离太阳,但是并不会一直远离,在未来又会慢慢的螺旋靠近太阳,最终和我们的母恒星融合。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远离的原因是什么?未来靠近的原因又是什么?
我们知道地球无时无刻不再宇宙中绕太阳运行,而且我们还认为地球所形成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封闭并且稳定的轨道,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测量地球轨道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就会发现,每年地球平均远离太阳1.5公分。这种远离的现象会一直保持到未来大约50亿年以后。
这个时间是不是让你想到了太阳此时会变为红巨星!是的,没错!太阳在变成红巨星以后,肯定会吞没水星和金星,这一点我们十分确定,但是目前关于会不会吞没地球,一直没有定论,有可能会也有可能不会,那么如果没有吞没地球的话,在随后的数万亿年间,地球又会以更加缓慢的速度螺旋靠近太阳。
1543年开普勒《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推翻了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为人们首次清楚的、准确的描述了太阳各大天体的运行规律,在1687年,牛顿引力定律的发表,也印证了开普勒三大定律的正确性,并且解释了天体运行的本质原因。但是开普勒三大定律和牛顿引力的结合,对天体运行的描述只不过是真实情况的近似值,我们宇宙真正的运行规律受到了爱因斯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支配。爱因斯坦的理论是地球最后撞向太阳的真正原因。下面先说下为何地球目前正在远离地球。
地球目前远离太阳的原因地球在太空运行受到的最大引力就是来自太阳的引力,如果太阳引力减小,地球轨道势必会远离太阳,太阳引力增加,轨道就会减小。所以我们就要看,太阳的引力是增加还是减小。太阳从诞生开始,点燃核心的核聚变到今天,一直在发光发热,那么能量的消散就会消耗质量,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的E=mc^2得知。
在太阳核心每时每刻都会在巨大的温度和压力下,将轻元素融合成重元素,简单的过程就是:将四个氢元素融合成氦-4,这个过程中就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因为氦-4的质量要比四个质子轻0.7%。
每一秒太阳会通过核聚变损失400万吨的质量,而且损失质量的过程还会加剧,因为在不断地核聚变中,太阳核心的氦会持续不断地堆积,并且导致核心质量增大升温,核聚变会愈发地剧烈,导致损失质量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从太阳诞生到今天已经损失了一个土星的质量。因此,地球的轨道一直在以很小的距离向外扩张。
除了太阳核聚变损失质量的因素以外,地球在轨道运行期间还会和太空中的尘埃碰撞,减小轨道速度,不过这个效应非常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太阳系早期,行星盘的尘埃和碎片摩擦力会导致行星运行速度大幅降低,使得行星向内螺旋靠近太阳。
除了尘埃,还有太阳风粒子的存在,太阳由于喷射太阳风粒子,每年会损失大约18000吨的质量,不过这个质量对于太阳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太阳变为红巨星的话,届时太阳会将大量的质量喷射出去,并且损失太阳总质量的33%,因此在太阳红巨星的末期,地球会快速远离太阳。
总结起来就是:在太阳系早期行星会因为受到摩檫力靠近太阳,但是当一切稳定后,由于太阳质量的损失(核聚变和太阳风),行星又会远离太阳,在太阳进入红巨星以后,由于向宇宙空间抛洒大量的质量,导致严重的质量损失,行星会以更大的幅度和速度远离太阳。不过到这里并没有完,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行星以更加缓慢的速度又开始靠近太阳,这时怎么回事呢?
太阳的红巨星阶段上文说了,在核聚变持续进行的同时,大量的氦就被堆积在了核心,并且逐渐的升温和升压,当核心温度压力足够大时,就会点燃核心氦聚变,由于氦聚变释放的能量更加猛烈就会造成太阳引力和辐射压力失去平衡,辐射压力占据上风的话,就会使得核心外层的大量物质被吹散膨胀。
到这时,水星和金星肯定会被太阳吞没,但是地球说不准,如果地球的轨道能够远离目前轨道的15%以上,那么地球就有可能存活,如果没有那么地球就危在旦夕。不过,不管怎么样,地球都会被烤成一个火球,生物根本没法生存。
假如地球建在,它会在未来靠近太阳如果地球在太阳红巨星阶段有幸存活了下来,那么接下来爱因斯坦的引力辐射就会主导地球的轨道。因为在宇宙中,当两个质量源互相围绕运行时,就会发出引力辐射,而引力辐射就会带走轨道能量,两个天体就会螺旋靠近对方。
在太阳变成白矮星之前,由于质量损失造成的轨道外移效应更大,所以一直不去考虑引力辐射的作用,但是当太阳变为白矮星以后,质量损失就会停止,所以唯一起作用的就是引力辐射了。
由于白矮星和地球的质量都非常小,并且距离也非常的大,地球将在长达10^26年的时间尺度上,才能撞向太阳的残骸。这个时间相当于宇宙现今年龄的10万亿倍。届时太阳的残留核心白矮星也会冷却成不发出任何光线的黑矮星。
以上就是地球外来的可能命运。
二、哪个国家最靠近太阳
厄瓜多尔。
厄瓜多尔有着“赤道之国”的称号。因为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像橄榄球那样的椭球体,赤道部分相对南北半球是突出来的。所以地球上最靠近太阳的地方位于赤道,而赤道的最高峰恰好是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
钦博拉索山的高度只有6272米,足足比珠穆朗玛峰矮了两千米。但轻薄拉索山的峰顶距离,地球的地心有6384.1公里,比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到地心的距离还多出两千米,所以是地球上离地心最远的地方,自然就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而他所在的厄瓜多,就是最靠近太阳的国家。
气候特征
厄瓜多尔分西部沿海、中部山区、东部亚马逊河流域和加拉帕格斯群岛四种地区,气候条件多样。西部沿海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23-25℃。
中部安第斯山区。该区山间盆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海拔4000米以上常年积雪。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12月-次年6月为雨季,7-11月为旱季。
三、地球会越来越靠近太阳吗
地球会越来越靠近太阳吗
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近,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而太阳是个气体星球,正处在青年期,而到太阳消亡的过程是太阳不断膨胀,对地球引力越来越大,大约在60亿年后地球会被太阳吞灭.
应该是的,总有一天会到了太阳里面的,只是这件事情会很遥远的。你怎么想到的?
地球会不会移动比如像太阳靠近越来越热了抵制前面的回答,地球是移动的,比如自转和公转。再则如极移,和太阳一起绕银核移动。地球会和太阳靠近,也会越来越热,从宇宙时间来讲,太阳变成红巨星时,会膨胀的超级大,所以离地球会很近,但不会吃了地球,另一方面离太阳那么近,地球就像烧红的铁球一样。但那时几十亿年以后的事了。不知道你是好奇还是学宇宙学的?!
太阳每天晒着地球,地球会越来越热吗?这个问题有点罗嗦,要耐心点听我给你答。事实上,地球是依靠太阳的“晒”来降温的。我们知道,地壳下面的岩浆有上千度的高温,这些热量哪去了呢,是依次热传递到地壳、大气、太空了吗,可是大气中的电离层温度达到几千度,温度更高,根本是散不了热的。那么,地球的热量哪里去了?它其实是被太阳“晒”凉的。由于太阳的强辐射,特别是太阳风对地球高层大气的猛烈轰击,使高层大气分子成为等离子体,并永远的散逸到太空当中,按照热力学原理,体积增大,是吸热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些等离子体,在离开地球时,并不是白白的离开,而是带走了大量的热的。地球,是依靠抛散物质,来散热的。也就是说,地球,是用“蒸发”这种方式来散热的,而这一过程,是依靠太阳的“晒”来完成的,所以,如果太阳不再向外辐射的话,地球将很快变得滚烫。相反,有了太阳的“晒”,地球才会保持凉爽。
地球越来越暖和,主要原因在于地球越来越靠近太阳,所以,就变得越来越暖和了?原因就是这个:人们大量砍伐树木,使二氧化碳超过一定含量,这样就像给地球穿了一个棉袄,这样会产生温室效应,地球就会变暖,冰山就会融化,海平面就会升高,天气就会异常。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区域性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中国环境报》2004-9-16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资料,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中国环境报2004-10-19
(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地夫、塞席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区域性地区来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型别。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就这些了,呵呵!
地球会越来越臭吗?没关系的!一切都活好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过滤器!
地球会不会因太阳辐射而越来越热?不会。这就是生物圈的作用啦,把太阳能变为生物能,再加上地球本身的气候调节能力,短期内是不会因为太阳辐射的积累而变热的。现在的气温上升,一般认为是人类工业活动影响了地球环境导致的温室效应吧。
地球会越来越轻吗;爱因斯坦相对论里面有提到,质量会随速度大小而改变的,速度越大,质量也越大,因为现在地球公转处于减速状态,所以质量会变小,但是这微小的变化不足以提
太阳能活多少年啊?地球会越来越热吗太阳活的肯定比我们久`所以我们只有忍耐
现在不是温室效应吗?希望我们能在冰山全融化前消逝
吾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