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冬腊月是几月份

“寒冬腊月”是指春节前最冷的三个月,即寒月,冬月,腊月,分别对应农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寒冬腊月现在泛指寒冷的冬季。

腊月,是岁末十二月的别称。关于“腊”,早在《周易》与《周礼》等著作中就有“肉甫”和“腊味”的记载。“腊”的本义是“干肉”。

寒冬腊月是指哪几个月(寒冬腊月是指哪几个月)

岁末十二月由于处在新旧交接时段,是祭祀比较多的月份。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便有在这新旧交接的月份举行“岁终之祭”。因岁末十二月有“腊月”、“腊冬”等别称,所以这个月举行的祭祀称为“腊祭”。

传承发展:

腊月在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在先秦时期,岁末的这个月是大祭的月份。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腌制腊味或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年肴,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腊月里的传统民俗很多。腊月是岁末小寒至大寒这个月的别称,自阴阳合历推广后人们常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

假若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十二月,则第一个月叫“十二月(腊月)”,第二个十二月叫“闰十二月(闰腊月)”。

寒冬腊月是指哪几个月(寒冬腊月是指哪几个月)

二、寒冬腊月是指的几月

“寒冬腊月”是指春节前最冷的三个月,即寒月,冬月,腊月,分别对应农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寒冬腊月现在泛指寒冷的冬季。

腊月,是岁末十二月的别称。关于“腊”,早在《周易》与《周礼》等著作中就有“肉甫”和“腊味”的记载。“腊”的本义是“干肉”。

岁末十二月由于处在新旧交接时段,是祭祀比较多的月份。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便有在这新旧交接的月份举行“岁终之祭”。因岁末十二月有“腊月”、“腊冬”等别称,所以这个月举行的祭祀称为“腊祭”。

传承发展:

腊月“寒冬腊月”描写的是农历十二月,即草木凋零,冰峰雪盖的隆冬。“腊月”二字由来久远。古代,人们把岁终祭祀祖先,祭拜众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的祭奠仪式称为“腊”。因“腊祭”时常备以野外猎获的禽兽为供品,所以“腊祭”亦称“猎祭”。

旧典籍中,“腊”与“猎”字意相同。《风俗通》记道:“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也,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替,狎猎大祭以报功也。”又载:“阴历十二月也,以是月腊祭百神,故谓之腊月。”到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

三、寒冬腊月是指哪个月

“寒冬腊月”具体指的是三个月份,即寒月(十月)、冬月(十一月)、腊月(十二月),当然,这里指的月份是农历的月份。

在我国远古时代,“腊”本是一种祭礼。在商代,人们每年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的规模最大最隆重。后来将冬祀称为“腊祭”。因此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

腊月的习俗

一进腊月,市面上就逐渐热闹起来了,俗称腊月市,腊月的物价也相对的涨高,比如有俗语称“腊月水土贵三分”。

先是卖腊肉的,为“腊八”做准备;过了初十,开始卖卫画门神、挂千、金银箔、烧纸、等等;二十以后,以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等物,是为“祭灶”准备的;二十五日以后,货物琳琅满目,为除夕和春节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