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amasAwakening怎么玩

摧毁守护核心,在开战之前,玩家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源进行防御塔的建设,防御塔有攻击性质的,还有阻碍敌人行动的,也就是说玩家可以利用防御塔规划怪物的行进路线。

这是一款塔防游戏,是一种以防守为主要玩法的游戏类型,目前塔防游戏的分类目前就是主要是有3大类,一种是堵怪模式,一种是固定炮台模式,还有一种是阻止敌方进攻模式。

awakening 攻略(awakening攻略)

二、awakening是什么意思

awakening的意思是:觉醒、睡醒。

短语搭配:

1、Spiritual awakening:精神觉醒。

2、Awakening consciousness:意识觉醒。

3、Awakening the mind:唤醒思维。

awakening 攻略(awakening攻略)

4、Awakening to the truth:对真理的觉醒。

5、Cultural awakening:文化觉醒。

6、Social awakening:社会觉醒。

7、Environmental awakening:环保觉醒。

8、Personal awakening:个人觉醒。

9、Awakening the senses:唤醒感官。

10、Awakening the soul:唤醒灵魂。

双语例句:

1、The war came as a rudeawakeningto the hardships of life.

战争让人猛然领悟到了生活的艰苦。

2、The war came as a very rudeawakening.

战争的来临使人们猛然醒悟。

3、The country is like a giantawakeningfrom a deep sleep.

这个国家像一个从沉睡中觉醒的巨人。

4、Overriding the distraction reflex andawakeningto the present takes intentionality and practice.

克服分心的本能反应并觉醒到当下要有意向并练习。

三、the awakening (觉醒)读后感

《觉醒》(The Awakening),凯特.萧邦Kate Chopin

选这本书的原因,不外乎是因为这本书的主题吸引著我。自从看的十九号房之后,这样类似的主题便十分吸引我。而开头用的是女主角艾德娜在三十六章最后对劳伯特说的话。

对艾德娜来说,艾伯特这个脚色的存在十分重要,原因无它──因为他正是那个敲醒艾德娜沉睡灵魂的人,但也是使艾德娜意识到「社会束缚」与「残酷现实」的人──他在最后一刻临阵脱逃,选择遭受传统的社会价值所束缚。尽管如此,尽管劳伯特始终是个甩不开社会舆论的男人,他的存在依然重要,因为没有他,便没有后来蜕变的艾德娜。

书中一开始的那只鹦鹉,那只被养在鸟笼中的鹦鹉,同时也象徵著,一直以来艾德娜就如那只鹦鹉一样,被当作是名为「庞特里耶太太」的商品所豢养著。或许我的用字可能过于强烈,但是个人认为过去那个沉睡在噩梦里的艾德娜,那个和其他人无异,所知道的只有相夫教子的她,用这个字眼最为合适不过,因此我的开头才会引用她对劳伯特所说的话。

虽然艾德娜对劳伯特说,是他将她唤醒的,而这点也没错,但是个人有另外的见解。在第二章时,一开头描写艾德娜的外表,以及她有时会「突然盯著某样东西看很久,思绪好像落入了迷宫」,就著这句,我个人的看法是,其实她从小就有意识到某种东西(我的看法是,那是一种女性的自觉),只是她本身不晓得那是什麽,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她的潜意识中以及外界给予她的感觉是:不可以知道那是什麽,因为那样的东西是不被允许的。再加上从小接受的教育也不过就是「一般对女性的教导」,教导她们要遵循先生的意见,并且要当个称职的好太太及好妈妈,说难听点就是「学会如何将自己的先生及小孩当成偶像来崇拜」,而这种「崇拜」多半是盲目的,因为「大家」都这麽做,就如艾德娜的朋友爱黛儿一样。因此当她去与爱黛儿及其丈夫一同共进晚餐后,看到他们这样所谓「甜蜜的家庭」,她并没有感到遗憾或渴望,甚至为爱黛儿感到可怜,同情她过著这般无色彩的生活,甚至终其一生都未曾感受到艾德娜感受到、意识到并且了解的东西,爱黛儿的生活就如一般人一样,幸福美满而平淡──毫无起伏的人生。也正如文中叙述的:

她的灵魂只有无知的满足,从来没有受过一分钟的痛苦,也没有嚐过一分钟人生的狂喜。

也正因为艾德娜从小内潜意识内就有那样的种子,那就是她小时候曾企图穿越比她腰际更高的大草原。或许对今日的我们来说,这样的举动不算什麽,但是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应当是很奇怪的。传统赋予女性的特徵不外乎「端庄」、「典雅」、「守妇德」或者「矜持」等等,对于那些会做出奇异(或者对他们来说是怪异)举动的女子,只会感到她可能突然生病了,心灵上可能出了什麽问题,再不然就是说她「很任性」、「奇怪」等等。在第七章有叙述到更年轻时的艾德娜:

在众人面前,她会一面让大家传阅相片,直说照得有多像,一面夸奖他崇高的天赋;而独处时,有时候便会捧起相片,热情的亲吻那冰冷的玻璃。

由此可知,艾德娜从小就有与其他女性不同的点,她不是那种传统叙述的「端庄典雅而矜持」的女性,在她的内心曾有过热情,而这样的热情大概被当时的大人视为「不好的」特质。或许没有人跟她这样说,因为大家都是那样彰显的,自然而无做作的,几近内化的一种习惯,于是年纪小小的她便懂得要尘封这样的特质。因此小说中才会如此叙述:「一旦身为先生崇拜的贤妻,她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站个尊严的地位,于是她便将那扇通往罗曼史的梦幻之门永远关上了。」而这扇被她关上的大门,甚至是渐渐遭她遗忘的大门,在她待在格蓝岛的那年夏天,被与劳伯特的邂逅所打开。

但是打开的过程是缓慢的,且带著犹豫迟疑。

她打开那扇门的过程中,她时常会感受到一股莫名未知的情绪涌上心头,使她困惑感伤不已,甚至在某个夜里痛哭了一场。痛哭的原因自己也不知道,那天遇到的本应是被她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她却为此大哭了一场,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为什麽哭。我对这段的解读是,那场大哭并非出自于有意识的,而是她的潜意识已经先感知到了过去未曾感知的东西,而那样东西带来的冲击且过大的情绪,使她某部分感知到了,也因此哭了。我觉得那是种灵魂的哭泣,对于遭受的对待以及受到束缚而感到哀伤却不自知。

一直以来艾德娜都是十分顺从的好太太,当然也不能称得上是社会口中的好妈妈,毕竟那一切其实与她的本质是完全不符合的形象。她原本应该是一个十分向往自由的女性,但是受到社会的框架所局限,使她不得不一直过著所谓「束缚的上流生活」。小说中一直出现的字眼,便是「音乐晚会」。文中叙述道:「这种音乐晚会庞先生是不参加的,他认为它们代表中产阶级的普遍习气。」这也在在的表示,在打开那扇门的过程中,艾德娜开始会做那些过去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而过去不过做的原因,大概多半原因是因为丈夫的关系,因为妻子应该要「顺从」丈夫才对。

而艾德娜真正受到冲击的点,应该是在海边那段。

好像自己的灵魂多了一种意义非凡的力量,她变得更大胆、更狂妄,不免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她要远远的游出去,游到别的女人从来不曾游过的地方!

当她游到了一般女性不会游到的地方时,也代表她的眼界开阔了,她能感受到更多一般女性感受不到的东西,体会并咀嚼,然后消化。在此之后,艾德娜对于海的向往变得更加明显,甚至她最后也选择「海」,作为她了结生命的所在地。

在离开格蓝岛后,艾德娜迥异的行为越发明显,她越来越大胆,越来越敢做出大不曾做过的事情。她任由自己被感觉引导,顺著自己的感觉去做想做的事情,像是她在星期二出门,在这一天「原本」应是来接待客人的时间出门,甚至没有交代「合理的藉口」。她的丈夫一听到的反应,就跟一般人一样,说她多糟糕,多不负责任,责备她应该要遵守「社会规范」,接著如一般的大男人一样,嫌弃晚餐多难吃,找藉口出门。

这一天的艾德娜十分不一样,不同过去的她会因此感到难过,她反而从容的吃完晚餐。过去的她会因此感到懊恼,并且企图在隔天弄出更好吃的菜单,甚至花大半时间在研究食谱,就为了让丈夫感到开心。这是因为过去的她就如当时的传统女性,生活的中心一直都是围绕的家庭转动:小的时候是绕著父亲转动,长大了嫁人了,围绕著丈夫转动,而丈夫去世后,则围绕著孩子转动──一生没有自我,没有自己。女人在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底下,彷佛是一件商品,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便是如何服从男人,服从家庭,长大之后藉著「婚姻」的名义,被当成是「某某太太」的商品贩售出去,从头到尾没有自我意识,而男人们也习惯了这样的情况。对于习惯没有自我意识的太太的丈夫们,突然遭受到自己的太太性格大变,口中说著「女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之类的话,庞先生的反应非常的普通,大概就是认为艾德娜是不是生病之类的,而生病自然就要去寻找医生的意见。在庞先生寻求医生的意见那段,其中我注意到一句话,那就是:

婚礼是世界上最可悲的场面之一。

这句话是艾德娜对庞先生说的。

这在在的代表著,艾德娜渐渐感受到「婚姻」之于她,除了束缚,还是束缚,没有更多了。而在之后的晚宴中,医生也感受到了艾德娜的改变:

她不再是以前认识的那个无精打采的女主人,眼前的她正悸动著生命的活力,讲起话来又热切又有精神,举手投足之间,完全没有压抑之气,她让他联想到刚在太阳下甦醒过来的一支美丽而光滑的动物。

是的,艾德娜是醒过来了。她开始意识到「自己」本身,并且开始学著将自己摆于自己生活的中心,而不是别人。而她也开始意识到这社会的加值官对她的束缚,并且企图打破那个困住她的无形的笼子。但是就如书中的音乐家芮芝对她说的:「想要飞越传统和偏见的鸟儿得要有强壮的翅膀,小东西伤痕累累、精疲力竭的调回地面的景象真悲惨。」就在芮芝这麽对她说的这晚,她遵从了自己的欲望,接著那扇一直关著的大门彻底的被打开了。

那种莫名的情绪,以及未知的世界,如今清清楚楚地显现在她眼前,让她了解到梦想与现实,了解到这个世界是由「美与残忍」所组成,多麽讽刺!但是她同时也了解到,比起一直处于梦中,一直被关在那扇门外,而是从梦醒来,或者看到门后的世界,其实是更好的。

因此在被劳伯特临阵脱逃的打击之后,艾德娜没有选择重回家庭,继续为了孩子而生,而是选择死亡。

对于一个已经知晓这世界真正面纱的她,甚至已经知道什麽叫做「自由」的艾德娜,怎麽会愿意再回到社会的束缚。再者,对于这样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她,社会怎麽可能完全接受?

艾德娜最后脱去了所有的衣裳,那些我们所谓的「外在物质」,任凭自己光著身躯,任由海风、阳光与浪潮的摆布。这在在象徵著艾德娜终于摆脱社会加诸于她的种种意象,无论是庞特里耶先生的太太、两个孩子的母亲或厄略宾的情妇,所有不属她本身的角色以及外在束缚,通通被她丢弃了。

艾德娜最后选择了自己,而不是别人──她没有对那些束缚她的传统社会屈服,实实在在的忠于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