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历史知识竞赛题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历史知识竞赛题的知识,包括谁帮我出历史知识竞赛题目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谁帮我出历史知识竞赛题目***要非选择题
1.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哪位?
答案:万历帝(朱翊钧)
2.火药始用于军事上是在什么时候?
答案:唐朝末年
3.唐德宗死后,李诵提拔王坯,王叔文主持朝政,实行一系列的改革,这场改革称作什么?
答案:永贞革新
4.龙阳之癖的故事出自于那本书?
答案:《战国策》
5.明朝几个皇帝的以南京为都?
答案:三个
6.红巾军徐寿辉被谁杀死?
答案:陈友谅
7.“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于哪首词?
答案:《望海潮》
8.禹建立夏朝后姓什么?
答案:姓姒
9.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后谁被逼为湖北军政府都督?
答案:黎元洪
10.“大清”的国号是哪位清朝皇帝定的?
答案:皇太极(清太宗)
11.1947—1949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解放战争。哪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答案:辽沈、平津、淮海
12.八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被元朝逼的走投无路,被哪位大臣背着跳海而死?
答案:陆秀夫
13.召公、周公两位宰相共同管理政务,称为什么?
答案:共和
14.魏忠贤是在哪个皇帝当政期间乱政?
答案:天启(明熹宗——朱由校)
15.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甘露之变?
答案:唐文宗
16.杨贵妃死在什么地方?
答案:马嵬驿
17.明宫三大案是指哪三案?
答案:梃击案、移宫案、红丸案
18.汉宣帝靠谁的支持登上帝位?
答案:霍光
19.项羽破釜沉舟杀了谁?
答案:苏角
20.公元1127年,金国军队攻入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史称什么?
答案:靖康之变
21.吐谷浑最终因为谁的侵袭举族内迁成为唐的属民?
答案:土藩
22.安禄山死在谁的手里?
答案:李猪儿
23.历史上李朔雪夜袭蔡州迫使谁投降?
答案:吴元济
24.清朝初年的“三藩之乱”是指哪三藩?
答案:吴三桂(平西王)、尚可喜尚之信(平南王)、耿精忠(靖南王)
25.在七七事变后被宋哲元留在北平与日本人周旋的人是谁,后来他被
答案:张自忠
26.是哪位周天子有西游昆仑会王母的传说?
答案:周穆王
27.汉武帝的乳名是什么?
答案:刘彘
28.“王与马,共天下”里的王指的是谁?
答案:王导
29.《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为哪四部?故名四库。
答案:经、史、子、集
30.韩林儿在谁的拥立下,带领红巾军与元军抗衡?
答案:刘福通
31.《左传》纪元从鲁国哪位国君开始?
答案:鲁隐公
3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说的?
答案:李清照(易安居士)
33.是谁享有“三造共和”的美誉?
答案:段祺瑞
34.三国时期马谡曾在街亭一战败给哪位魏国大将?
答案:张郃
35.李后主(李煜)投降后,宋太祖(赵匡胤)封他的爵位叫什么?
答案:违命侯
36.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什么思想?
答案:儒家思想
3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是做什么用的?
答案:参与机要政务(没决策权)
38.唐朝工匠用各种矿物烧制出青、绿、黄三种艳丽的彩色陶器称为?
答案:
唐三彩
39.“戊戌变法”持续了几天?
答案:103
40.“大历十才子”分别是:李端、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峒)、耿湋、夏侯审,还有谁?
答案:卢纶
41.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明初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把都城有迁到那里?
答案:北京
42.“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的主张?
答案:魏源
43.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怎样?
答案:平民化
44.清顺治帝能坐上皇位主要是得到谁的支持?
答案:多尔衮
45.扁鹊本名叫什么?
答案:秦越人
46.魏文侯叫谁收服中山?
答案:乐羊
47.唐宪宗因为登位之初,事物繁杂,就任命谁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即代理节度使)?
答案:刘辟
48.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提出了什么?
答案:“独尊儒术”
49.周桓王曾被郑国哪位大将射中肩膀?
答案:祝聃
50.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那座山的洞穴里?
答案:龙骨山
51.古代流传的名曲“十面埋伏”主要由哪种乐器演奏?
答案:琵琶
52.“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个朝代?
答案:清朝
53.“铜权”是古代常见的金属器物,后来被俗称为什么?
答案:秤砣
54.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谁?
答案:李冰
55.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曾几次去讨伐高丽?
答案:三次
56.“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什么?
答案:辛亥革命
57.古诗“风、雅、颂”中的“风”是指什么?
答案:《国风》
58.汉成帝下诏罢将军官,以骠骑将军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封列侯,俸如丞相,标志着什么制的开始实行?
答案:三公
59.《南京条约》什么时候签定的?(年月日)
答案:1842.
8
.29
60.《吕氏春秋》认为君道应该怎么样?
答案:无为和贵因
61.八旗制度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什么?
答案: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62.宋太祖为了巩固统治,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他设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什么?
答案:杯酒释兵权
63.杨玉环原先的丈夫寿王李瑁是唐玄宗哪个妃子的儿子?
答案:武惠妃
64.中俄的哪个条约规定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给沙俄?
答案:中俄《北京条约》
65.“戊戌变法”又称什么?
答案:百日维新
66.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什么制?
答案:共和制
67.东汉明帝的母亲叫什么?
答案:阴丽华
68.苏秦和张仪一个搞合纵,一个搞连横,他们彼此之间首先行成了什么?
答案:攻守同盟
69.明朝正德年间,妄图效仿永乐帝,趁武宗荒于政事,秘密准备叛乱,并于正德十四年扯旗造反的皇室是谁?
答案:宁王(朱宸濠)
70.李世民继位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隐”,贞观十六年五月,又追赠为什么?
答案:隐太子
71.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答案:钦宗(赵桓)
72.“
三孔”是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哪三个的简称?
答案:孔庙、孔府、孔林
73.唐代共传有几个皇帝(不含武则天)?
答案:二十
74.英国侵占香港后的第一任港督是谁?
答案:璞鼎查(Henry
Pottinger)
75.谁对刘邦说:“儒生无法建立战功,但可以治理天下。”
答案:叔孙通
76.石敬瑭当了皇帝之后,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谁?
答案:契丹(回答“辽国”也算对)
77.忽必烈下令让宋朝的哪位皇帝到西藏出家?
答案:宋恭帝,又称“宋少帝”(赵显)
78.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关系?
答案:人与人的关系
79.公元1681年,郑经(郑成功的儿子)死后,他的长子即位,后来被谁所杀?
答案:冯锡范
80.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其皇帝的意思是?
答案:“德过三皇,功高五帝”
81.颛顼是黄帝的什么人?
答案:孙子
82.谁结束了唐朝?
答案:朱全忠(朱晃,朱温)
83.宋明帝刘彧被前废帝刘子业戏称为什么王?
答案:猪王
84.“桃源何处寻渔父,博浪翻教刺子房”是关于民国哪位名人的挽联?
答案:宋教仁
85.谁在面对安史之乱时安禄山的南进20万兵团镇守睢阳城达半年之久,有力地阻止了叛军的南下,江淮及江汉的保全对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来源?
答案:张巡
86.唐中晚期三大名将分别是谁?
答案:李晟、马燧、浑瑊
87.石敬瑭借助辽的势力灭后唐时,后唐的皇帝是谁?
答案:李从珂(唐末帝)
88.台儿庄战役中的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原来在中原大战时属于哪个派系?
答案:西北军(冯玉祥的部队)
89.民国时期有名的倒戈将军是谁?
答案:石友三
90.反对王莽的赤眉军领袖是谁?
答案:樊崇
91.是谁篡夺了南朝宋政权?
答案:箫道成
92.凌烟阁24功臣,谁居首位?
答案:长孙无忌
93.“遗臭万年儿皇帝”指的是谁?
答案:石敬瑭
94.北洋三杰被比喻为三种动物,问是哪三种动物?
答案:龙、虎、狗
95.清朝的庄妃姓什么?
答案:博尔济吉特氏
96.东汉时期,名士范滂入狱,其母说:“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其中李杜分别指谁?
答案:李膺和杜密
97.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皇后被前夫五废五立,后来另嫁于他人,她是谁?
答案:羊献容
98.中国历史上的圣人中,“茶圣”是谁?
答案:陆羽
99.南北朝时谁下令对胡人进行屠杀?
答案:冉闵
100.唐太宗派谁主编《隋书》?
答案:魏征
101.清军进入北京后,南京的明朝遗臣奉谁建立南明弘光政权?
答案:福王(朱由崧)
102.台湾首任巡抚是谁?
答案:刘铭传
10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答案:柳永(柳三变)
104.后晋高祖石敬瑭是哪族人?
答案:沙陀族
105.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他出生在哪一个皇帝执政年间?
答案:明武宗朱厚照(正德)
106.姚广孝死时多少岁?
答案:84
107.汉武帝(刘彻)的庙号是什么?
答案:世宗
108.公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结谁,诬陷辅政大臣霍光,结果被14岁的昭帝识破阴谋?
答案:燕王刘旦
109.李后主(李煜)投降后,宋太宗(赵光义)废除掉李煜的爵位,由违命侯改封为什么?
答案:陇西郡公
110.唐武宗李炎是以什么身份即皇位的?
答案:皇太弟
111.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建元什么(年号)?
答案:黄初
112.西突厥灭亡于唐朝哪个皇帝执政时期?
答案:唐高宗(李治)
113.
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是什么?
答案:《神农本草经》
114.
《四库全书》的总撰官是谁?
答案:纪晓岚(纪昀)
115.
隋朝亡后,洛阳的王世充废了杨侗,定国号为什么?
答案:郑
116.项羽分封的诸侯时,张耳被封为什么?
答案:常山王
117.《聊斋志异》写于清朝哪位皇帝执政时期?
答案:康熙
118.曹爽是三国魏国的大将军,是谁杀了他呢?
答案:司马懿
119.
《徐霞客游记》以什么形式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答案:日记体
120.金朝被南宋与蒙军所灭后,女真族重新返回东北,到明朝时,女真满族诸部依照居住地区分为三部,是哪三部?
答案: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东海女真)
121.商朝哪位君主被伊尹放至桐宫?
答案:太甲
122.西晋贾皇后的父亲是谁?
答案:贾充
123.民国时期谁享有“水晶狐狸”的外号?
答案:徐世昌
124.明孝宗的年号是什么?
答案:弘治
125.割圆术由谁提出?
答案:刘徽
126.贞观9年(公元635年)唐朝以谁为西北道行军大总管出击吐谷浑,致使伏允自杀、慕容顺归顺唐朝,吐谷浑成为唐朝的附属国?
答案:李靖
127.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法令又被称作“常平给敛法”?
答案:青苗法
128.刘邦为了保护自己的爱子刘如意,命谁去辅佐刘如意?
答案:周昌
129.隋文帝杨坚本是哪个政权的皇亲和军事统帅?
答案:北周
中国历史常识题500附答案
1.中国历史常识小题目
1.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
2.开创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神农氏。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4.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
5.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是孔子。
6.成语“纸上谈兵”出自于长平之战。
7.我国测出24节气是在春秋时期。
8.狼狈为奸的成语,与秦二世和掌权的宦官赵高有关系。
9.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四川。
10.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开始于西汉。
11.提出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一相互生态环境观的是孟子。
12.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3. 230年,吴国派万人乘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台湾。
14.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和月球上一座环形山都以我国南朝一位科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
15.下列事件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作者有关系的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16.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鲜卑族。
17.司马迁的史学名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8.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华佗。
19.喜欢旅游的同学,如果要了解我国古代的山川河流情况,应该翻阅《水经注》。
2.填空题
21.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鼎是司母戊鼎。
22.战国时期,在各国纷枝哪贺纷掀起变法运动,其中效果最显著的是商鞅变法。
23.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24.他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他是墨子。
25.汉代“和亲”代表性的事件是昭君出塞。
3.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竞赛题目
1.春秋时代,以铁器、牛耕的出现为标志,表明社会生产力获得显著的发展。文化空前发展,诞生了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成就。
2.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地位没有受到严重冲击过,在五四之后,虽然很多人很多次主张打倒孔家店,但似乎效果也不怎么理想。
3.据《史记》记载: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起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
4.孔子“三十而立”,开始收徒讲学,如颜路、曾点、子路、子贡、颜渊等。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普及。
5.东汉班固(32--92),字孟坚,他学习《史记》的体制,著成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共100篇,叙述了自汉高祖6年至王莽地皇4年230年的断代历史。
6.多年以来,中国重要的史书告诉人们,东汉时期蔡伦开始造纸。由于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而且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它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7.玄宗在位三十年后,改元天宝。经过开元时代的长期升平,玄宗开始纵情声色,无心政事,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弄权,唐朝的国运开始由盛而衰。安史之乱是唐之国势由巅峰滑落的转折点。
8.杨贵妃(719~756)唐代蒲州永乐人(陕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后安史之乱,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婵并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9.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没有发生战争。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10.被形容过着酒池肉林的奢侈生活,实行“炮烙之刑”的峻法暴政的是商纣王。
11.我国奴隶制的瓦解时期是春秋。
12.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韩非子。
13.中医沿用的四诊法来自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
14.不是发生在楚汉之争的成语为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15.促使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隋亡之鉴。
16.元朝最大的港口是泉州。
17.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谋士是朱升。
18.丝绸之路指汉代从中国到西方的交通大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这条道路虽然主。
4.历史小知识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竞赛题目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竞赛题
1、春秋时代,以★★★的出现为标志,表明社会生产力获得显著的发展。文化空前发展,诞生了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成就。
A:春秋五霸
B:反战性质的弭兵运动
C:铁器、牛耕
答:C:铁器、牛耕
2、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地位没有受到严重冲击过,在五四之后,虽然很多人很多次主张打倒孔家店,但似乎效果也不怎么理想。关于孔子的生平,最可信的当然是《史记•孔子世家》,关于孔子的思想,最能直接体现的恐怕也便是《论语》。我们讨论传统文化,从孔子和《论语》开始是比较恰当的,虽然我个人认为《周易》是比较早而且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们的思想传统。
A:在《论语》编辑成册以前
B:在五四之前
C:在文革期间
答:B:在五四之前
3、据《史记》记载: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起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A:周游列国
B:从事教育
C:在地方参政
答:B:从事教育
4、孔子“三十而立”,开始收徒讲学,如颜路、曾点、子路、子贡、颜渊等。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普及。
A:学在官府
B:因材施教
C:苏湖教法
答:A:学在官府
5、东汉班固(32--92),字孟坚,他学习《史记》的体制,著成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共100篇,叙述了自汉高祖6年至王莽地皇4年230年的断代历史。从文学价值上讲,它不及《史记》,但其中也不乏许多成功的传记作品,如《霍光传》、《苏武传》等。一般来说班固不象司马迁那样于行文叙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而只是单纯地评述事实与人物的言行,但也能明确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张禹传》,只通过张禹自己的言行和生活表现他虚伪狡诈、贪财图位的丑恶形象。《苏武传》是可与《史记》名篇媲美的一篇,它通过许多具体生动的描写,突出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语言严密工整,倾向排偶,又喜用古字,重词藻,尚典雅。这与《史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A:《汉书》
B:《外戚传》
C:《朱买臣传》
答:A:《汉书》
6、多年以来,中国重要的史书★★★告诉人们,东汉时期蔡伦开始造纸。由于★★★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而且★★★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它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目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纸似乎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纸。这些古纸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
A:《史记》
B:《后汉书》
C:《通典》
答:B:《后汉书》
7、玄宗在位三十年后,改元天宝。经过开元时代的长期升平,玄宗开始纵情声色,无心政事,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弄权,唐朝的国运开始由盛而衰。而★★★是唐之国势由巅峰滑落的转折点。
A:“安史之乱”
B:“三藩之乱”
C:“藩镇割据”
答:A:“安史之乱”
8、杨贵妃(719~756)唐代蒲州永乐人(陜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后安史之乱,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杨贵妃与★★★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A: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婵
B:杨贵妃与西施、杜十娘、貂婵
C:杨贵妃与西施、杜十娘、李师师
答:A: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婵
9、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没有发生战争。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A:六百多年
B:六十多年
C:三百多年
答:B:六十多年
10、被形容过着酒池肉林的奢侈生活,实行“炮烙之刑”的峻法暴政的是★★★
A.夏桀
B.商纣王
C.秦始皇
D.隋炀帝
答:B.商纣王
11、我国奴隶制的瓦解时期是★★★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汉
答:B.春秋
12、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D.韩非子
13、中医沿用的四诊法来自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A.扁鹊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答:A.扁鹊
14、不是发生在楚汉之争的成语为★★★
A.十里埋伏、四面楚歌
B.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C.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D.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答:B.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15、促使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A.隋亡之鉴
B.从谏如流
C.善于用人
D.励精图治
答:A.隋亡之鉴
16、元朝最大的港口是★★★
B.泉州
C.明州
D.厦门
答:B.泉州
17、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谋士是★★★
A.李善长
B.刘基
C.朱升
D.胡惟庸
答:C.朱升
18、丝绸之路指汉代从中国到西方的交通大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这条道路虽然主要是★★★,但中国和亚欧各国的政治往来、文化交流也都依赖这条通道。通过它,中亚和南亚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袄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先后传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纺织、造纸以及一些工艺技术(如制作金银器、绘画等)也传到西方。
A:私路
B:小路
C:商路
答:C:商路
19、★★★是西汉文帝,景帝两代40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的“盛世”。主要表现在:为了“休养生息”,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对周边少数民族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从自身做起,提倡俭约;改革刑法,废除终生劳役、连坐、酷刑;废止诽谤妖言之罪等等。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文帝盛世
答:A:文景之治
20、★★★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A:百花齐放
B:百家争鸣
C:诸子百家
答:B: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