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鲜店的市场前景如何
生鲜到家行业主要公司:阿里巴巴系:天猫生鲜、淘鲜达、饿了么、盒马鲜生;京东系:京东生鲜、京东到家、7fresh、兴盛优选;美团系:美团闪购、美团买菜、小象生鲜、美团优选;初创公司:多点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超市、食享会、同程生活;商超连锁:永辉超市、沃尔玛、山姆、家乐福、大润发优鲜等。
本文核心数据:生鲜电商市场规模;CR5市场集中度;NPS值
疫情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竞争随之加剧
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规模超4干亿元,较2019年增长64.0%。其中网络零售交易规模3641.3亿元,同比增长42.5%。疫情推动生鲜电商迎来快速发展。
并且,伴随着市场规模的增长,新的入局者不断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TOP5平台的市场份额之和为49.9%,较2018年下降了13.2个百分点。
精细化运营亟待优化,也是未来提高竞争力之关键
——生鲜网购成投诉重灾区,涉及用户体验的多个环节
然而,当前的生鲜到家消费者体验方面面临多重问题,用户相关投诉涉及到用户体验的各个环节。2020年全国12315平台共接收投诉举报2130.32万件,其中网购生鲜食品投诉举报6.58万件,是投诉率最高的领域之一。2021年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其主要的消费问题集中在:品质不过关、配送时效差、售后服务差、下单容易取消难、虚假促销等。且商品漏发、商品质量差和久未发货显示送达等问题,客服无法有效处理,反映了当前生鲜电商急需优化精细化运营。
——仅平台型到家模式用户体验表现尚可,其他模式均有欠缺
iResearch通过用户深访及专家深访,将生鲜到家平台的用户体验分为五个体验环节,并针对五个体验环节(商品情况、配送服务、平台服务、会员体系和线上功能),询问推荐及不推荐原因。通过对比4大类经营模式显示,平台型”模式用户体验表现良好,前置仓型、“到家+到店”电商平台用户体验较弱,“到家+到店”商超连锁模式的NPS值相对最低,用户体验较差,传统商超仍需时间适应新零售玩法,加速转型,以适应生鲜到家行业的激烈竞争。
注:调研样本N=1698;NPS:
根据用户的推荐意愿,将用户分为三类:推荐者、被动者、贬损者,推荐者与贬损者是对企业实际的产品口碑有影响的用户,这两部分用户在用户总数中所占百分比之差,即净推荐值(NPS)!
——各体验环节方面:会员体系、商品情况和线上功能用户体验有待提升
2021年,生鲜到家行业中平台服务和配送服务整体用户体验较好,且高于整体值42.0,会员体系、商品情况和线上功能表现不足,是后续提升的方向。
——推荐意愿影响因素:时效、价格和退换货便利性占主导
从用户的推荐意愿影响因素来看,来自配送时效、商品的价格和平台退换货便利性三者的影响最大。在推荐意愿低的原因中占据分别位居配送服务、商品情况和平台服务第一。
生鲜到家行业有待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客单价及复购率,建立平台竞争壁垒,从需求侧,生鲜电商企业应该着眼于用户精细化管理,而在供给侧应该能加专注于供应链效率的提升。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鲜电商行业解决方案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
二、生鲜超市前景好吗
长期以来,我国都以传统农贸模式销售生鲜产品,而该模式供应链条长、流通环节多等弊端,加之我国生鲜冷藏运输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生鲜运输的损耗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保鲜率却又远低于其他国家。而近年来以永辉超市和家家悦为代表的生鲜超市的发展,极大地缩短了生鲜流通环节,保证了生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明显优化和改善了生鲜供应链体系,未来生鲜超市将成为我国生鲜消费的必然趋势。
一、国内生鲜销售以农贸市场为主,超市渠道开发较为落后
国内生鲜销售主要通过农贸市场、超市、生鲜电商等渠道来完成,其中,传统的农贸市场是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其占比为73%,远远高于其他销售渠道。
此外,以永辉超市、家家悦为代表的超市类现代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也在逐渐兴起,超市渠道占比为22%,位居第二。但是,相比于美国、德国和日本超市渠道占比分别为90%、87%和70%,中国超市渠道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超市销售渠道大幅缩减物流流通环节,将是未来生鲜发展趋势
传统农贸模式的流通环节过于繁复,而超市生鲜销售模式具有直采直营、流通环节少、保证生鲜产品质量和安全等诸多优点,能从规模化采购、运输设备、冷藏设备等领域提升产业链效率。
此外,对比国外生鲜销售模式也以超市为主的发展现状,可以预计未来超市生鲜销售将是是国内生鲜消费的必然趋势。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三、生鲜行业的前景怎样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鲜电商行业解决方案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
近两年,在电商巨头的积极投资布局推动下,生鲜电商行业得到迅猛发展,生鲜电商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但相比于消费电子、服饰等产品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生鲜电商有望通过市场下沉来提高市场渗透率,为行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生鲜电商渗透率不断攀升,但仍有较大可提升空间
近年来,同城B2C及时配送盛行,配送商品的品类也从单一的餐饮逐渐延伸至日用品、生鲜水果蔬菜等。其中,生鲜电商的订单占比明显扩大。根据比达咨询数据,水果生鲜的订单占比已从2017年的7.8%提升至2018年的9.6%。
事实上,生鲜电商远不止水果这一产品,它还包括蔬菜、肉类等,但生鲜电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大趋势而迅猛发展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伴随着新零售到来的步伐以及社区团购迎来的新风口,电商巨头们纷纷布局生鲜电商,例如,阿里的盒马鲜生、京东的7Fresh、苏宁的苏鲜生、步步高的鲜食演义、美团的小象生鲜、易果生鲜、天天果园、大润发优鲜等。总体来看,生鲜电商的抢滩战愈发激烈,生鲜电商的渗透也在不断提高,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已从2009年的0.1%提高至了3.7%。
然而,尽管生鲜电商的渗透率正在不断攀升,但是相对其他品类产品,生鲜电商渗透率仍处于十分落后的水平。例如,电子消费、消费电器、服饰及鞋类以及美容与个人护理的电商渗透率均超过了25%,远远高于生鲜电商。可见,生鲜电商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