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上海市人力和上海市外来人员综合保险怎么查询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上海市人力以及上海市外来人员综合保险怎么查询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市人社局电话号码多少

上海市人社局电话号码是021-12333。

上海市人力 上海市外来人员综合保险怎么查询

人社局的具体职责如下: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拟订相关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拟订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和分流政策;

2、贯彻执行公务员分类、录用、考核、职务任免与升降、奖惩、培训、交流与回避、辞职辞退、申诉控告、职位聘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负责区政府各部门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和职数管理;依法对公务员实施监督,负责公务员信息统计管理工作;

3、拟订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促进人力资源流动的政策措施,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综合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和流动调配工作;

4、负责促进就业服务工作,拟订并实施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拟订并实施就业援助制度;负责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上海市人力 上海市外来人员综合保险怎么查询

法律依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第六条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其章程的规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推进行业诚信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对会员的人力资源服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依法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反映会员诉求,促进行业公平竞争。

上海市外来人员综合保险是如何在网上查询

到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上,输入身份证号即可查询。

l、个人查询综合保险卡余额,可以拨打12333进行查询。或者持卡到办理综合保险的部门去查询,有专门联网的机器可以查的。再或者,拿卡去买药,顺便对上海外来人员综合保险查询一下余额。

2、为方便在上海打工的家乡人进行上海外来人员综合保险查询。上海外来综合保险网其实没有独立网站,是在上海劳动保障网里,海外来人员综合保险查询具体步骤有:第一步:点击“社保办事网”;第二步:点击“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第三步:点击“个人查询综合保险缴费记录”第四步:输入自己的身份证查询即可;

注意:查询时需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号,建议你到当地社保局申请查询,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操作环境:(百度App打开12.28.0.10版本搜索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登录,苹果12iOS14)

拓展资料:

一、外来综合保险卡五点建议

1、综合保险卡每人一张,在本市就业期间,外来从业人员换单位不换卡。持卡人个人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应通过单位到所在区县外管所办理变更手续。

2、“上海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卡”通过你的单位发放给员工,综合保险卡设置了六位密码,该密码为员工身份证上的出生年的后两位+月+日。请妥善保管“上海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卡”,以免个人权益受到损失。

3、员工可以通过拨打劳动保障电话12333,查询个人的“上海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卡”内资金余额。个人对卡内资金使用有疑义的,也可以通过12333咨询电话查询交易明细记录。

4、如“上海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卡”不慎遗失,可以立即拨打劳动保障电话12333,办理电话挂失。同时通过单位申请补办“上海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卡”。

5、由于上海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卡的制卡、发放需要一定的周期,如果一时没有领到综合保险卡请不要着急,因为日常药费补贴可以累计计算,不会影响你享受日常药费补贴待遇。

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保增减人员如何办理

办理增减员需要材料如下:

(一)新增

首次新增:不需要材料,只要确认身份证号码、政治面貌、文化程度、专业、毕业时间、职称(信息采集表)。调入/续保:不需要材料,只需确认身份证号和户籍性质。

(二)停缴

不需要材料,只需确认身份证号码。

(三)补缴

补缴期限和险种:补缴起始年月不得早于办理申报当月之前半年(不计办理申报当月),补缴截止年月不得晚于上月,最大补缴月数不得超过6个月。所需资料:无需特殊资料。

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8〕17号)的规定,设立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市政府组成部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挂上海市外国专家局、上海市医疗保险办公室牌子。

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规定〉的通知》的规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行政编制235名。

一、贯彻执行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研究起草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相关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促进就业工作,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牵头拟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