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元节写包称呼大全写包格式的问题,以及和写袱子称呼正确格式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中元节写包称呼大全 中元节包封写法称呼

导读:中元节已经到来,大家今天是否在写包袱呢?包袱是寄去给过世亲人用的,有纸钱也有一些生活用品,更有稀奇的现代用具,只不过都弄成了纸质可烧的。想要准确寄到亲人手中,那么地址和称呼可要写对了,以下是我带来的中元节写包称呼大全,不知道中元节包封写法称呼怎么写,就来瞧瞧吧。

中元节写包称呼大全写包格式(写袱子称呼正确格式)

中元节写包称呼大全

直系亲人称谓

上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耳孙。

上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云孙。

上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仍孙。

上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晜孙。

上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来孙。

上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玄孙。

上三代:称曾祖。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曾孙。

上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孙。

上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男。

旁系亲人称谓

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

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

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

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

中元节包封写法称呼

一、如果只是父亲故,中间则换成“公张飞扬”,如果只是母亲故,中间则换成“母张李氏”。

二、如果是变更了家庭住址的,还需要写几包给快递员,中间填“力夫”

三、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写“新”字,如果封皮上无“故”字的,则写“新故”或“新逝”二字。“故”字之后是写先人的称呼和姓名,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写法不同。

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具体见附表);

其次是男人称考,女人称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则不可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就行;

其三是写姓名和性别,并且姓和名是分开的,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据外家之姓称某氏);

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后写“名下”即可。“收用”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这个不用管。

四、两个红色字体的是“称呼”,可对照下表。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

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孙

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

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

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叩

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叩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叩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叩

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叩

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叩

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婿叩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收用侄婿叩

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讳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叩

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孙婿叩

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叩

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叩

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讳老大人收用表侄叩

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

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

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叩

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叩

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

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叩

妻之保爷:故寄岳考老大人收用寄子婿

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叩

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叩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

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

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叩

妻:故贤妻收用为夫具

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叩

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叩

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

公讳:老大人收用世侄叩

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叩

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

道士与老师:金羽化法师大真人收用门徒

异族化纸:故异族收用异族叩

伯或叔与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

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叩

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

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

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

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

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

与亲家父母:故姻尊姻侄叩

与亲家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

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叩

中元节写包称呼大全 中元节包封写法称呼-今日头条

导读:中元节已经到来,大家今天是否在写包袱呢?包袱是寄去给过世亲人用的,有纸钱也有一些生活用品,只不过都弄成了纸质可烧的。想要准确寄到亲人手中,那么地址和称呼可要写对了,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元节写包称呼大全,不知道中元节包封写法称呼怎么写,就来瞧瞧吧。

中元节

中元节写包称呼大全

直系亲人称谓

上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耳孙。

上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云孙。

上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仍孙。

上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晜孙。

上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来孙。

上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玄孙。

上三代:称曾祖。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曾孙。

上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孙。

上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男。

旁系亲人称谓

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

中元节

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

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

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

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

中元节包封写法称呼

一、如果只是父亲故,中间则换成“公张飞扬”,如果只是母亲故,中间则换成“母张李氏”。

二、如果是变更了家庭住址的,还需要写几包给快递员,中间填“力夫”

三、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写“新”字,如果封皮上无“故”字的,则写“新故”或“新逝”二字。“故”字之后是写先人的称呼和姓名,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写法不同。

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具体见附表);

其次是男人称考,女人称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则不可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就行;

其三是写姓名和性别,并且姓和名是分开的,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据外家之姓称某氏);

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后写“名下”即可。“收用”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这个不用管。

中元节

四、两个红色字体的是“称呼”,可对照下表。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

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孙

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

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

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叩

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叩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叩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叩

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叩

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叩

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婿叩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收用侄婿叩

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讳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叩

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孙婿叩

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叩

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叩

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讳老大人收用表侄叩

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

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

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叩

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叩

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

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叩

妻之保爷:故寄岳考老大人收用寄子婿

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叩

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叩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

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

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叩

妻:故贤妻收用为夫具

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叩

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叩

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

公讳:老大人收用世侄叩

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叩

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

道士与老师:金羽化法师大真人收用门徒

异族化纸:故异族收用异族叩

伯或叔与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

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叩

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

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

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

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

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

与亲家父母:故姻尊姻侄叩

与亲家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

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叩

中元节烧包袱的格式和写法包袱的写法格式及称呼

在中元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通过焚烧袱包来祭奠先人,这一传统仪式充满了对故人的敬意与怀念。袱包,又称纸钱包,其书写格式与称呼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中元节烧袱包的格式与写法。

首先,袱包分为花袱和白袱两种,花袱适用于已故超过三年的先人,而白袱则用于死亡未满三年的新亡人。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封皮上是否有沙衣和路票。沙衣象征着衣物行李,路票则如同过路介绍信,有了沙衣和路票的就是花袱,反之则是白袱。

在书写袱包时,我们通常会在封皮上写下先人的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烧包时间等信息。书写时,要清楚掌握收包的先人与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按照规定的称呼来书写。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呼和写法格式:

1.封皮内容解释:

以花袱为例,封皮的文字从右至左排列,包括:

-中元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

-上奉(恭敬地奉送给)

-已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阳间孝人XXXX祭奠

-农历XX年XX月XX日叩化(焚化)

2.各列内容写法:

-花袱:在下边“封”字前的空白处填写包的封数。

-白袱:“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胜会之期”,以便根据不同情况填写每次烧包的内容。

-写包时,先要明确送包人与收包人的关系,然后按照关系填写称呼。例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或小辈,则直接写明关系即可。

-第三列中,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写“新”字;封皮上无“故”字的,则写“新故”或“新逝”二字。

-第四列:如果是新亡人,在“孝”字之后填写送包人与收包人的关系及姓名。

-第五列:填写具体烧包那天的农历年月日。

3.包袱的写法格式及称呼:

-农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中元祭祖的日子,人们通过焚烧袱包来寄钱给祖先亡灵。

-袱包由白纸封起来,形成长方形,封好后用毛笔书写敬奉字样。

-男性称为大人,女性称为孺人。

-父母去世三年内,父亲称为新逝显考,母亲称为新逝显妣。

-妻子的父母称为岳考(妣),女婿为孝婿。

-妻子的祖父母称为内祖考(妣),孙婿为孝孙婿。

-朋友称为彦兄,世弟。

-手艺与师父称为恩师,孝门徒。

-亲家称为姻兄,姻弟。

-未婚夫与妻称为结发,断弦兄(妹)。

通过以上详细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元节烧袱包的书写格式与称呼,从而在祭祖时表达对先人的尊重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