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困难帮扶流程
工会困难帮扶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申请受理、资格审核、情况调查、制定帮扶方案、实施帮扶措施以及后续的跟踪与评估。
首先,在申请受理阶段,困难职工或其家属需要向所在工会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困难情况和帮扶需求。工会工作人员会接收申请,并确保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接下来是资格审核,工会会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查,核实其是否为工会会员,并评估其困难程度是否符合帮扶标准。例如,工会可能会考虑申请人的家庭收入、负债情况、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等因素。
在情况调查环节,工会会安排专人通过家访、电话访问或社区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申请人的实际困难情况。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评估申请人的需求,并为后续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提供依据。
制定帮扶方案是流程中的关键一步。根据申请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工会会结合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方案可能包括提供经济援助、就业培训、医疗救助、子女教育支持等多种措施。
实施帮扶措施阶段,工会会按照既定的方案,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帮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例如,如果方案中包含就业培训,工会可能会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为申请人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就业指导。
最后是跟踪与评估,工会会在帮扶措施实施后,定期对受助人的情况进行跟踪了解,评估帮扶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帮扶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这一步骤的目的是确保帮扶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帮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目标。
综上所述,工会困难帮扶流程是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过程,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为困难职工提供及时、精准的帮助,助力他们走出困境,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什么条件可以申请困难职工
困难职工本人申请。困难职工本人向所在单位或街道(社区)工会提出申请,如实填写《困难职工家庭申请表》、签署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并提供家庭人员身份证明、致困原因证明等相关材料。
基层工会入户调查核实。收到困难职工申请资料的基层工会,指派2名或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入户走访调查,对困难职工的家庭情况进行初步核实。
基层工会委托县级(含)以上工会对困难职工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数据比对,按照建档标准进行精准识别,判定申报职工是否符合建档条件。
基层工会公示、建档。基层工会对符合建档条件的,在本单位或社区内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无异议的,基层工会将审批表、公示材料及困难职工家庭申请表、致困原因证明、家庭收入与必要支出证明等建档材料收集齐全,为困难职工建立原始档案。
上级工会复核。基层工会将困难职工建档材料逐级上报上级工会,上级工会对建档材料进行审核,并深入到困难职工家庭、基层工会进行抽查复核,复核通过后,报送至县级(含)以上职工服务中心进行认定。
职工服务中心认定。职工服务中心对上报的困难职工材料进行审核,并深入到困难职工家庭、基层工会进行抽查复核。符合条件的档案,认定为困难职工档案,并录入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
职工服务中心依据档案进行帮扶,将助学资金通过工会会员卡或银行卡发放到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职工手中。
如何做好单亲困难女职工帮扶工作
掌握单亲困难女职工的基本情况
要协助基层工会切实掌握本单位单亲困难女职工的基本情况,进而使各级工会组织在统计指标体系设置中增加关于单亲困难女职工生活状况的内容,在全国形成关于单亲困难女职工生活状况的指标体系,切实掌握单亲困难女职工的基本情况。
监督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
既要保障单亲困难女职工真正享受中央和地方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又要对涉及单亲困难女职工特殊利益的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给予足够的关注。特别要保证符合“低保”条件的单亲困难女职工100%纳入“低保”范围,监督用人单位“不安排离异或丧偶扶养未成年子女者下岗”,切实落实好这一政策。
将单亲困难女职工群体作为帮扶的重点对象之一
在“送温暖工程”中,要将单亲困难女职工群体作为帮扶的重点对象之一,有针对性地解决她们遇到的不同困难。要建立广大女职工干部与单亲特困女职工的联系制度,开展“帮困扶贫”、“爱心助学”等活动,要推广“女职工特病保险”活动,使更多的女职工,特别是单亲困难女职工成为“女职工特病保险”的受益者。要充分发挥“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作用,积极帮扶单亲困难女职工家庭,给予她们必要的经济扶持。
为单亲困难女职工提供法律援助
发挥工会组织系统的优势,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单亲困难女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积极要求和推动有条件的市、地工会在帮扶中心设立“单亲困难女职工接待日”、“单亲困难女职工法律援助基金”,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