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淮安是古代的什么地方
淮安,即淮水安澜之意,得名于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据《南齐书·州郡志》记载:
武帝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割直渎、破釜塘以东淮阴镇下流杂一百户置淮安县,
隶属于东平郡。淮安之名始见。�今淮安市域地跨古淮河两岸,夏、商、周时期为“淮夷”
、“徐夷”聚居地。春秋战国时期,市境先后属吴、越、楚国,秦时分属泗水郡和东海郡,
西汉大体属临淮郡,东汉分属下邳国和广陵郡。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南北对峙的前沿,建置
紊乱,隶属多变。隋唐五代北宋时期,大抵淮北属泗州,淮南属楚州,楚、泗二州各据要津
。宋、金对峙时期,淮北隶属多变,而淮南多属楚州。�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撤楚州
,升山阳县为淮安军,旋改淮安军为淮安州。元、明、清三朝,先后设淮安路、淮安府。民
国3年撤淮安府,以府名为原山阳县名。旋置道,市境属淮扬道,盱眙仍属安徽。1927年撤
道,1932年设行政督察区,市境大部属淮阴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政区多
变。1948年12月全境解放后,成立淮阴专区,经1955年3月、1971年4月几次调整,今辖境始
全属淮阴专区,1983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市,1987年,淮安县更名淮安市,隶省辖淮阴市
,1996年8月宿迁、泗阳、沭阳、泗洪4县(市)从淮阴市析出,成立省辖宿迁市,与淮阴市并
列。2002年2月,淮阴市更名淮安市,原县级淮安市撤市建楚州区。这就是淮安市建置沿革
的大略。�淮安市位于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处苏北腹地,介于东经118°12′00〃~119°36
′30〃、北纬32°43′00〃~34°06′00〃之间,东接盐城市,西邻安徽省,南毗扬州市,
北与连云港市、西北与宿迁市相连。其下辖清河、清浦、楚州、淮阴4区,涟水、洪泽、盱
眙、金湖4县,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513万人。京杭运河、淮沭新河、苏
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和入海水道、废黄河、盐河、淮河干流在境内纵贯横穿,襟带洪
泽湖、白马湖、高宝湖。全境属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西倚皖东丘陵,地形西高东低,河湖
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30�37%。境内不仅蕴藏着多种具有很高开采价值的非金属矿产,而且
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今天淮安的地理环境,是漫长的自然力和人类活动
共同作用的结果。�早在新第三纪,淮安市西部丘岗地区还是海滨陆地,是古脊椎动物的乐
园。这里的古生物化石异常丰富,洪泽湖西岸的泗洪县,被国内外考古学家誉为“化石宝库
”。在该县发现的古脊椎动物有纳玛象、无角犀、剑齿虎、长颈鹿、大河狸等,多达六七十
种。1981年春,在该县松林庄又发现同时期生存的“江淮古猿”化石。这是继云南开远古猿
和禄丰古猿之后,我国发现的第三处有古猿化石的地点。“江淮古猿”生存时代距今已有12
00万年至1400万年。�又经过不止一次的沧桑巨变,到距今1万年至1�5万年的全新世早期
,淮安大地在最近一次海浸以后,海岸线推进到今灌云、灌南、涟水3县城一线。涟水县东
部五港和灌南县东端灌河下游的“触角”,则是公元12世纪黄河夺淮以后陆续淤垫成陆地的
。�古淮安地处淮、泗水尾闾,境内的古湖泊多由滨海洼地封闭演变而成,主要有:位于今
涟水西北境和古沂沭水下游的硕项湖,位于今楚州区、宝应县、建湖县境、古射水下游的射
阳湖,以及洪泽凹陷区的小湖群等。�古淮河由安徽五河县迤逦入境,经盱眙县城西,东北
流至龟山,斜穿洪泽凹陷区,达淮阴故城码头镇西,又东北流经清江浦与王营镇之间,转而
东南流,经淮安城北东北流,经涟水城南,又东北流入海。古泗水由今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
东南流,大体沿今宿迁、泗阳、淮阴区境内的废黄河东南流,至淮阴区码头镇北古泗口入淮
河。古淮、泗水都是感潮河流,潮水上涨极限可分别达盱眙、宿迁以上。�最初作为人类活
动舞台的古淮安大地,不仅地势低平,河流密布,而且土壤肥沃,草木丰盛,是宜渔猎、宜
农牧的好地方。淮安曲折而生动的文明史,就是在这样的舞台上拉开帷幕,渐次演进的。
二、淮水安澜的网络媒体优势
淮网,淮安第一新闻、消费、生活、互动门户网站。2013年1月数据:Alexa全球网站排名名列37213位(中文网站排名名列4448位),页面访问量当月全球排名7310位,在淮安地区遥遥领先。淮网每天8万独立ip,70万pv(页面浏览量),注册网友53万。
淮网优势:影响力在淮安地区网站中第一,倾力关注民生民情;本地网友的渗透率极高,有效受众基础雄厚;网友素质和经济水平呈高端特性,消费能力强;淮安市内公务员系统、白领人群一网打尽,主流人群影响力强;淮网互动营销、活动营销、口碑营销理念先进,执行力强。
三、安澜的拼音
安澜的拼音:ān lán
安澜怎么读音(拼音): [ān lán ]
安澜是什么意思(词语解释)
〈书〉①指河流平静,没有泛滥现象。②比喻太平:天下~。
安澜的详细释义
水波平静。比喻太平。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天下安澜,比屋可封。”李善注:“澜,水波也,安澜,以喻太平。”明无名氏《运甓记·帅阃宾贤》:“用之将帅,必能扶弱鼎于安澜;委以一方,定可起疲民于袵席。”清梁清标《送张伯珩同年按蜀》诗:“按部诸侯争负弩,洗兵三峡见安澜。”福州评话《老渔翁歼敌记》:“红旗飘飘河山壮丽,渔乡繁盛海国安澜。”
谓使河流安稳不泛滥。
清冯桂芬《致李伯相书》:“将来恐不能不出於河自河,漕自漕,河专主安澜,漕专主海运而后定。”《清史稿·河渠志一》:“前筑土坝,保固堤根,频岁安澜,已著成效。”
句子
造句
1.
淮水安澜我心荡漾。
2.
愿祖国岁岁安澜、年年昌盛!
3.
阳光沐廉暖民心,淮水安澜韵民丰。
4.
仙之巅,傲世间,有我安澜便有天
5.
这个人就是软银合伙人宋安澜.
6.
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1枚懋绩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