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网的网址是什么

新世纪小学数学网的网址是www.xsj21.com,这是一个专注于小学数学教育的平台。它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教学反思和学生作业等,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该网站还设有互动区,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此交流数学问题,分享学习心得。此外,网站还会定期更新最新的教育资讯和研究成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最新的数学教育动态。

新世纪小学数学网的理念是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资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站上的资源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也适合家庭学习。教师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学生需求的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成绩。

新世纪小学数学网(新世纪小学)

新世纪小学数学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鼓励所有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无论你是数学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找到你需要的信息和资源。网站的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用户可以轻松地浏览和下载资源。此外,网站还提供了在线论坛,供用户交流教学经验和学习心得,共同提升数学教育水平。

新世纪小学数学网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社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数学的乐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源和帮助,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数学课题材料

一、课题负责人:史洁,女,1978年9月生,党员,任教于景德镇陶新小学。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新世纪小学教材实践和使用优秀教师、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高研班学员;江西省数学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督学、江西省巾帼建功标兵;景德镇市拔尖人才、师德标兵、优秀青年、现代技术教育先进个人。

近年来先后数次参加全市数学说课竞赛获市一、二等奖;参加五项全能竞赛均获市、区一等奖;电教课《厘米的认识》获市二等奖;执教《有多重》获区数学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参加北师大教材回访执教示范课《用字母表示数》;多次送课下乡支教。

新世纪小学数学网(新世纪小学)

主编书籍《小学数学新思维》上下两册,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978-75391-7147;撰写论文《关于基础教育的一些体会》发表于《新课程》2015年第4期,由山西省出版社出版,刊号ISSN1673-2162、论文《正确运用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茁壮成长》发表于《课堂内外》2015年4月刊,由《课堂内外》杂志社出版,刊号CN-501079/G4。

撰写《深刻领会课程标准,改革数学课堂教学》获全国基础教育改革论文一等奖;《小学数学对话式课堂课题研究》获省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课改,摘下教师的近视野》获省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运用电化手段进行愉快教学》获市二等奖;《面对课改,我们教师应注意什么》获市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刊登在景德镇日报的教改前沿上。

先后负责多项课题,并顺利结题:省级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对话式”课题研究》;省级课题《改善数学课堂活动及作业形式的研究》;省级课题《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市级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主要成员:蒋铭国,男,1976年11月生,党员,任教于乐平市第九小学,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乐平市多年“优秀教师”;第三届“2132”名师工程“骨干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各种奖项及发表,著有文集——《栽一棵树,育一片林》。教育随笔、学校报道散见于《中国江西网》《江南都市报》《景德镇日报》《瓷都晚报》以及“教师博览”、“乐平教育”与“乐平市家教指导中心”等公众号。互加计划N师学院首届优秀学员。全国教育行走活动志愿者。国培网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网展示师德师风优秀个人。张文质第二期教育写作研修班学员。跟着张文质写作团队成员。平台日更四百余天,累计码字70余万字。

2019年获得以下荣誉与奖励:

1.2019年1月被全国教育行者公众号——“行走拓宽世界”编辑部评为2018年度优秀编辑。

2.2019年2月论文《关注数学素养,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在乐平市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3.2019年3月获2018年度乐平市优秀童谣征集推广活动中优秀指导老师奖。

4.2019年3月参加“中国教育梦——教学新流派‘全景式数学教育’专场观摩活动”获培训证书。

5.2019年4月在第三届“乐思杯”优质课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

6.2019年4月在乐平市小学数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7.2019年5月在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首批“青椒百人微认证直播展示”活动中担任指导教师获荣誉证书。

8.2019年6月在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意识形态学习中被评为学习标兵。

9.2019年6月在互加计划N师学院第一届网师学习中成绩优秀荣获优秀学员证书。

10.2019年7月获中共乐平市教育体育局委员会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11.2019年7月论文《玩智取“王位”,探极简模型》在2019年全市中小学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12.2019年8月参加“2019强健心灵·教师勇气更新公益培训活动”获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弋阳县教体局颁发的支教证明。

13.2019年8月在2019互加暑期网络名师公益课程中担任经典阅读授课导师获荣誉证书。

14.2019年8月在乐平市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中撰写的《从面积到数列,探寻数学本质》被评为三等奖。

15.2019年9月课题研究《小学数学高效教学和班级管理有效结合的研究》获科研成果一等奖。

16.2019年10月文章《关注数学素养,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在《信息周刊》发表并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

17.2019年11月文章《玩智取“王位”,探极简模型》获国家教研成果一等奖,并发表《速读》杂志2019年11月刊。

18.2019年11月在乐平九小第一届优秀微课评选中微课作品被评为二等奖。

19.2019年12月在乐平九小首届数学教师素养大赛中获三等奖。

小学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

新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批判性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果发现教材中有错误的地方,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如数学练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45千米,从甲城到乙城要行12小时。如果改从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90千米,只需几小时?学生提出质疑,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不可能是同一条路,那么路程一定相等吗?若改为同一条公路的慢车道和快车道就好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质疑的精神。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就不能违背现实生活,不能单为解题而解题,应该符合实际生活。

2、探究性质疑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如在教学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提出圆面积一定要用“s=∏r2”这个公式来计算吗?我面带微笑,引导性地问:“那么你说呢?”这个学生自豪地回答:“圆剪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直径的一半,因此我为:s=1/4cd=1/4∏d2。”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断质疑,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同,作为教师也应对学生加以赞扬,因为毕竟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质疑,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二、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填鸭”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1、一题多解时交流学习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学生通过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学生们拼出了多种图形。不但得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的确,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只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

三、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在我们中国,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多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1、创造想象拓宽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

如教学应用题,有这样一题:“东风农机厂原来制造一台农业机器要用1.43吨钢材,技术革新后,每台节省0.13吨。原来制造300台机器的钢材,现在可以制造多少台?”做题时,我发现多数学生的列式是:1.43ⅹ300÷(1.43‐0.13),只有一个学生的列式是:0.13ⅹ300÷(1.43‐0.3)+300。当学生都做完后,我问:“你们是怎么做的?”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但是,这个学生却没有举手。我直接走到他的身边:“你虽然没有举手,但是,老师还是要叫你。因为你的方法和大家的不一样。”这个学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做法,我除了鼓励他的做法,还引发其他学生思考:“有什么不一样吗?”“他的方法可以吗?”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2、遥远想象变通思维

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如学习比的知识以后,根据五(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7。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几分之几?……通过想象,进一步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思维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