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来复枪

步枪、来复枪是指有膛线(又称来复线)的长枪。单兵肩射的长管枪械。主要用于发射枪弹,杀伤暴露的有生目标,有效射程一般为400米;也可用刺刀、枪托格斗;有的还可发射枪榴弹,具有点面杀伤和反装甲能力。

步枪按自动化程度分为非自动、半自动和全自动3种,现代步枪多为自动步枪。按用途分为普通步枪、骑枪(卡宾枪)、突击步枪和狙击步枪。

来复枪(什么是来复枪)

狙击步枪是一种特制的高精度步枪,一般仅能单发,多数配有光学瞄准镜,有的还带有两脚架,装备狙击手,用于杀伤600~800米以内重要的单个有生目标。

名称和起源

而在古语中英语的rifle和中文“步枪”概念有所不同,前者是泛指“有膛线枪械”,后者是指由“步卒所用的火铳”。

但现在习惯来说两者都是指:步兵所使用,要以肩托著来发射的,有膛线的中型枪械。

原始有膛线枪械出现于十六世纪意大利,把起源于中国发明的突火枪和火铳等无膛线枪械改良而来,经过火绳枪、燧发枪的演变,才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步枪。

来复枪(什么是来复枪)

而无膛线枪械后来发展成散弹枪。

二、来复枪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早期的枪械部是前装滑膛枪。1520年,德国纽伦堡的一名铁匠戈特,为了简化前装手续,减少气体泄出,使弹丸在枪膛内起紧塞作用并提高装填速度,发明了直线式线膛枪,采用圆形铅球弹丸。由于“膛线”一词的英文读音是“田田来复”,所以线膛枪也被称作来复枪。至今,印有戈特姓名和1616年生产日期的步枪还保存在博物馆内。这种带有膛线的来复枪射击精度大大超过了滑膛枪。

16世纪以后,膛线由直线形改为螺旋形,发射时能使长形铅丸作旋转运动,出膛后飞行稳定,提高了射击精度,增加了射程。较为有名的是法国的米宁前装式来复枪。此枪重约43千克,有4条螺旋形膛线,最大射程914米。弹丸长形,头部蛋形,底部中空,略小于口径,比较容易从枪口填装,发射时火药气体使弹底部膨胀而嵌入膛线以发生旋转。但由于这种线膛枪前装很费时间,因而直到后装枪真正得到发展以后,螺旋形膛线才被广泛采用。

19世纪,人们对枪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25年,法国军官德尔文设计了一种枪管尾部带药室的步枪,采用球形弹丸,弹丸装入枪管后,利用探条冲打,使弹丸变形而嵌入膛线。这种枪的射程和精度都有明显提高。德尔文被称为“现代步枪之父”。

1848年出现的米涅式步枪,构造比德尔文步枪更加简化,省去了专门的药室,弹丸也改为中空式。

三、区别:霰弹枪、榴弹枪、来复枪

霰弹(霰弹枪)

子弹的一种。弹壁薄,内装黑色炸药和小铅球或钢球,弹头装有定时的引信,能在预定的目标上空及其附近爆炸,杀伤敌军的密集人马。也叫榴霰弹、子母弹、群子弹。军用霰弹枪又称战斗霰弹枪,是一种在近距离上以发射霰弹为主杀伤有生目标的单人滑膛武器。

榴弹(榴弹枪是一种以枪炮原理发射小型榴弹的武器)

榴弹也叫开花弹,是炮弹中的“元老”,它“出生”最早,使用最久,子孙也最多。这各炮弹是利用弹丸爆炸后产生的破片和冲击波来杀伤或爆破的,又分为伤弹、爆破弹和杀伤爆破弹几种。

杀伤弹的“肚子”里面装填炸药,在着地瞬间爆炸,可形成大量的破片去杀伤敌人。口径和结构不同的杀伤弹,杀伤效力也不同。85毫米榴弹,能产生约900块有效破片,可杀伤280平方米范围内的敌人,100毫米榴弹,产生1400块有效破片,杀伤范围比85毫米榴弹大30%;152毫米榴弹威力更大,可产生约2800块有效破片,威力相当于85毫米榴弹的三倍。

爆破弹的特点是炸药装得比较多,弹壳较薄,主要是利用弹丸爆炸后产生的巨大冲击波来毁坏目标的。一般给它配“短延期引信”,使它在撞击工事时不立即爆炸,而是钻入工事一定深度后再爆炸。

杀伤爆破榴弹既有杀伤作用,又有爆破作用,可以一弹两用。

来复枪

来复枪是英文rifle的翻译,意思是枪管中的膛线。可以认为凡是具有膛线的枪都可以称作来复枪。(霰弹枪其实是一种枪管无膛线的滑膛枪)它的枪管内的膛线能给子弹一股旋转的力量,因此与滑膛枪相比,它的精确度较高,射程较远。来复枪的发射速率比滑膛枪慢,这是因为每颗子弹(用浸过润滑油的布包裹着)都必须用木槌敲到枪管里去。子弹来说有一段发展的历史,所以没有可以描述的特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