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戏《潜伏之赤途》怎么样
如果说起《潜伏》,大部分人第一反应都会想起那部孙红雷板着一张扑克脸的谍战神剧。然而,就在一个叫做橙光的在线游戏平台上面,有个叫做范特西
(fantasia)的先生,做了一款同名的游戏。如果不与这部红遍大江南北甚至朝鲜地区的电视剧比较,《潜伏之赤途》(下用《潜伏》代替)获得的赞誉和
影响远远的超出了作者的想象以及作品最开始的目标。
游戏历史1年零4个月完成更新,整体全文18万字,3个主要结局,运行人次93万。因为它的完结,微博上做音乐的梁指导梁欢发了微博,写过《紫川》的老猪
1年没更新的微博发了一条介绍,通过画同人画成为徐克剧组一员的RC大大也发了一条微博。知乎、微博的评论大都说“神作!中国不是没有好的编剧的!”“在
AVG游戏不发达的中国,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十分厉害了,十分敬佩作者啊!”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神奇的作品,竟然是一个人完成的。这个90后的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读博士,究竟是怎样完成这样一部作品的呢?范特西先生刚进门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他身上很多特质:理工男的不修边幅,学生的青涩,对陌生环境的小心谨慎。如果不是之前在心里对他的形象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很难想象《潜伏》这样一款作品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有些内向羞涩的理工男做出来的。不过当坐下来开始聊他的作品的时候,他的话就相对的多了起来。当被问及为什么会做《潜伏》的时候,他那张写满了不好意思的脸上开始有了惊奇神色,“诶?你们不知道么?这个是我实习时候的任务啊!”他说这是2013年8月他在开始博士生活之前的暑假,在橙光实习的工作内容,当时的要求是“用2周的时间,做一个1万字左右,选错即死的生存类谍战游戏”。然而这个游戏一做就是1年多,字数也远远超出了原本的预期,整个故事的宏大程度远远超出了当年的计划。
范特西先生说,当他在13年9月写到第三章,主角的上线要杀掉主角,由上线的儿子接替主角领功受赏时,他意识到,这个故事已经远远超出最开始的想象和计
划,他不得不花了1周时间重新理清整个故事的后续思路。但是以现在完成后的复杂程度来看,这1周的时间简直也可以称之为神速了。而对于主角的原型为何选择了袁殊这个不为大家所知的人物,范特西先生给出的答案更是简洁的令人瞠目结舌,他说他搜索潜伏时第一个搜索结果就是这个人,于是就写了。那么既然选材和整体设计都这么迅速,为什么还是花了1年多的时间才完成制作呢?范特西先生的脸上充满了羞愧的说:“因为我比较懒。”
《潜伏》这个作品中出场的角色和它的文字量相比较,简直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很多角色登场,说了几句话,然后就死了,因此有很多角色其实没能给人很深的印
象。但是,整个游戏里面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女性角色贯穿了整个故事的主线,他们中有你的初恋情人,有你的红颜知己,有你可以性命托付的朋友,也有伴随你一生
的人。你的初恋是你老师的女儿,为了活下去,你不得不杀掉她的父亲,从此她恨你入骨;你的红颜知己是你日本上司的女儿,来中国只是来寻找真实的历史;你的
朋友是与你不同阵营的伙伴,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她下一秒就会杀了你,但有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可以把性命托付给她;而你的伴侣则是你在执行任务时的掩护人员,却
不想最后竟是她与你安度晚年。这四个女性角色的性格大相径庭,但是每一个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美好,很像韩寒在《后会无期》中对女性的塑造。谈及为何会用这
种方法来描绘女性角色,范特西先生显得有些害羞,“可能我总觉得初恋这种事就应该是美好的吧,一个女孩子,她就本应该是善良的。”
在谈到整体剧情设计的时候,第一个Happy End(好结局)出来的时候,网上一致的评论都是“坐等作者被查水表”,“黑的快出血了”,因为这个结局描
绘了在那样的时空里,60年到70年的那场乱象。不过当最终的True End(真实结局)发布的时候,评论瞬间倒向了另一边“泪目了,没想到竟然是大逆
转”“作者用心良苦啊”。在游戏的结局部分,范特西先生通过几个角色的嘴,反复的强调了“共产党”和“理想主义者”这两个词。当被问到为何会如此理解我党
的时候,范特西先生又羞赧地笑了笑。他说他的姥爷是个坚定的老党员,所以从小他接受的就是又红又专的教育,但是当他走进大学的时候,他发现他接触到的党员
并不像小时候的故事里那样。他说其实第三章主角发现他的上线准备杀害他的时候,其实就是他自己受到的教育开始崩溃时的感受。不过这个喜欢玩《文明》、看
《冰与火之歌》和东野圭吾的90后大男孩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之前的一切,他还是做出了一个充满了未来和希望的结局。尽管他还不敢把做这种游戏的事情告诉家
里,但是我们相信,他并没有成为一个虔诚的信徒,也不是一个激进的反抗者,他在用他的
我们那么信任红娘,他却欲加害于方别并夺取他的成果,只为了自己和儿子能功成名就回到延安。我们见识到了李岸的干练冷酷,可是他竟会祝福方别“希望我们在到达最后的时候,都没有遗憾”。我们见识了大汉奸汪维涛的嘴脸,但他也有自己的理由“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全力争取,这样失败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尽情的埋怨时代,而不必恼恨自己”。我们见识到冷若冰霜杀人不眨眼的女特务张晓梦,可她也会爱上方别并且愿意冒险,为他违背特务的原则,为他而死。尤其到了最后两章,这种人物的真实面目更是扑朔迷离,同时也更加精彩。表面老练沉稳神通广大爱聚敛钱财的青红帮帮主同时也那么仗义善良,愿意将大事托付于你。杀人干净利落,一招不慎便叫主角分分钟丧命于他手上的洪恩山,竟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子汉。文质彬彬手无缚鸡之力安分守己的洪义海,竟然是一个薄情寡义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伪君子。不得不感叹作者的设计功力深厚。而当我们为方别做出选择的时候,为了过关,我们有的时候也会“丧尽天良”,比如杀掉自己的老师、杀掉自己的学妹、杀死冈山爱(某个结局)、栽赃陷害无辜之人、消灭很多一个阵线的队友(并且总有很多看似有理的话来辩解自己的行为),而有时我们又会做出很多软弱、善良、感情用事的选择,比如对冈山爱吐露自己的秘密,比如不顾一切去救张晓梦。游戏过程中我们就不得不自己演绎出这种复杂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多维的人物,又都有着自己的欲望目的。红娘支持你、保护你、劝诫你,看似是为了战友、为了政党利益,其实是希望你出生入死获得的成就,都归于他和他的儿子。洪恩山看上去臭名昭著,杀人如麻,而其实他和你一样,为了忠义忍辱负重,最后反被自己的弟弟砍下了头颅。人物有了欲望,才会去行动,而由于现实不会让人物轻易得逞,带来期望/反差的鸿沟,便创造了戏剧性。然而对于一般的作品来说,笔墨会着力放在主人公的欲望追求上,潜伏则给予了多数人物同样的优待。
二、《潜伏之赤途》中的方别怎么样
我今天刚通关,玩的是最长的那条线,最后大家都熬过了WG的那条。这一条也是比较治愈的一条。我在看来,方别历经的变化是:朴素的爱国者->忍辱负重的爱国者->动摇的爱国者->爱国、爱人的杀手->爱人更多一些的普通人->被救赎的普通人朴素的爱国者:最开始参加游行的热血青年,心中的最大愿望就是冲在最前面英勇就义。在那时候的方别心中,国家是高于一切的,其他的都是个人私欲;忍辱负重的爱国者:当了潜伏者之后,应该说方别的爱国情操更近一层楼,为国为民甘愿背负骂名。这时候的方别,在内心中应该是自我认可+自怜达到最高峰的,也是自认为最崇高的一刻。动摇的爱国者:如果说杀死薛老师是两人的英雄主义默契的话,那么杀死单纯的郑君如,被张晓梦救下,听到李岸的苦闷,以及和冈山和友谊,都开始动摇方别。他发现爱国不一定是唯一高尚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有普通人的爱情,还有普通人的善良,而且打着爱国旗号人民旗号的人也不都是善良的(比如刘氏父子),这些都给曾经铁血的方别带来迷思。
而人性是无法压抑的,方别一定会在爱国之外,也去追求美好的人性。而当爱国和人性冲突的时候,他又该如何选择呢?爱国、爱人的杀手:这时候的方别更加心狠手辣,玩家此时也应该适应了随时选择开枪、割喉等选项了吧。但这时候的方别更多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和理想,更多的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我们也发现在方别做选择的时候,他开始考虑如果在牺牲最少的情况下完成任务(例如不伤害薛梅,例如不出卖晓梦)。这时候的方别,从一个冰冷的爱国机器,渐渐转化为一个人。爱人更多一些的普通人:从这时候开始,方别应该在玩家心中的认同感达到最高,因为这时候的方别,不再去在乎自己的入党资料是否被毁,不再去在乎自己的爱国凭证是否被毁,反而开始在乎每一个身边人的幸福和安危。
比如他被陆梦茵所救之后去拿她的笔记本,那时候他又一次感受到了自己曾经在街头游行时的热血,但这一次他不是为国家,而是为儿女私情;比如说他把海蛇的名字给了晓梦;比如说他想保住冈山;比如说他救了冈山爱;比如说他和徐老板的友情等等。这时候的方别有一个细节,那就是他可以睡得安稳了,甚至2次在生死关头他都能睡着,这其实标志着他如今所做的一切都问心无愧了,他也不再犹豫、不再害怕死亡、不再担心所谓“崇高的国家使命”无法完成了,因为只要他所爱的人被保护,他就心满意足了。这样的方别,才是每一个玩家自己,才是一个真实的、心脏跳动着的的普通人。
被救赎的普通人:最后的方别,其实已经了无遗憾了,所有他希望保护的人都平安,所以他被关在监狱里等待行刑也好,被拖去见谷晓梅也好,他都已经无所谓了。但谁知最终还是产生了变故,晓梦暴露,薛梅变质,陆梦茵被抓,他拼尽全力所守护的人又身处危险之中,而背景不清白的自己也无能为力。这时候“二号”、“三号”站了出来,他们舍弃自己换来了方别这些普通人的平安,而他们的理由再简单不过:金条是为了手下和家属去跑路、自己背负罪名是为了每一个卒子的幸福。这一刻"二号"、“三号”不再是为国为党的英雄,他们只是和方别一样为了身边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平凡人。
但这种平凡人,和那些光环中的“革命家”谁更伟大、更可爱呢?我想作者也是要我们思考几个问题:为了“崇高”的目标就一定可以泯灭人性吗?那些打着爱国旗帜而不择手段的人,真的像他们自己宣传的一样无私吗?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保卫国家,又可以保守内心的善良呢?
方别毕竟是作者理想中的主角,不太好评价,还是来说说袁殊吧仍然是参考的这篇文章顾雪雍:我所知道的“五方特务”袁殊袁是一个思想很进步的青年,这可以从他积极参与反帝爱国运动、北伐、狂飚运动等看出来袁也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他提出报告文学,并创办多个报刊接下来,就开始带入到大家都知道的五方特务角色了,那么,他到底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呢?他认为自己所做的功绩可以抵过他做得坏事么?我想,袁当初肯定一直是坚信共产主义信仰的,也相信他所做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不管方法多么不择手段,但是这也容易陷入一个对于自身身份认定的漩涡,特别是在卷入潘汉年案遭受牢狱之灾后,自我否定、怀疑就也一直伴随着他,就像游戏中,方别也在怀疑与康兴的所作所为究竟有没有区别。至于人们会如何评判他的所作所为,只能等到这些材料都公开后等历史评述了
三、潜伏之赤途三个结局解析
答:关于潜伏之赤途三个结局解析,日本线,海蛇线,汉奸线,去日本的和美丽新世界都是假结局,不要去采访野田才能救晓梦开启真结局,社长让你去采访野田敏明时你拒绝他,他会安排你去见雷富成,届时你不可以接受他的任何回馈,让他欠你个人情。
我成了一个日本人太可笑了,我背叛了自己的信仰,用那么多同志的鲜血却是为了自己成为自己的敌人吗?承认自己就是海蛇,又一个身边的人离开了,老师学妹刘氏父子小梦,一直以来的坚持真的有意义吗?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这种孤单的感觉,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你活着,只有你,我党不承认我,这么多年的努力,就只是这样吗。其实三种结局最具有讽刺意味,最爱的结局还是主人公舍弃自己的身份将自己身份给了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