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瘦金体钢笔书法字帖
瘦金体书法极难临摹,要求下笔者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所以想写好瘦金体还是得不断的练习以及临摹。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瘦金体钢笔书法字帖,希望对你有用!
瘦金体钢笔书法字帖欣赏
瘦金体钢笔书法字帖图片1
瘦金体钢笔书法字帖图片2
瘦金体钢笔书法字帖图片3
瘦金体钢笔书法字帖图片4
瘦金体书法好看在哪里?
瘦金体原本为"瘦筋体",是说其筋骨之力,以弱胜强,后来因为其斩钉截铁之痛快,遂以"金"易"筋",称为瘦金体。这种书法好看就好看在其瘦骨上,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宋徽宗的书法笔画瘦硬,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影响颇大。宋代书法以韵趣见长,赵佶的瘦金书即体现出类同的时代审美趣味,所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所谓"如屈铁断金"。
这种书体,在前人的书法作品中,未曾出现过。褚遂良的瘦笔,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则不一样。与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说是最接近的。也许赵佶是从薛曜的《石淙诗》变格而来的,但他的创造显然比薛曜成熟得多。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书体,赵佶已把它的艺术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是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
"瘦金书"正与其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法契合,细瘦如筋的长笔画,在首尾处加重提按顿挫,再取黄庭坚中宫紧结四面伸展的结构之法,颇有瘦劲奇崛之妙。这种瘦筋的字正适合题在他的工笔画上,与画笔相呼应。他作为兼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影响后世而绵延于今。
二、瘦金体书法技法字帖
瘦金体极难入手,除了个人天赋以外,还是要看后天的努力,所以在家多练多写,才能有更好的进步。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瘦金体书法技法字帖,希望对你有用!
瘦金体书法技法字帖欣赏
瘦金体书法技法字帖图片1
瘦金体书法技法字帖图片2
瘦金体书法技法字帖图片3
瘦金体书法技法字帖图片4
瘦金体请注意这几点
大家在练字时,也许会有这样的疑惑:每一个笔画写得都很到位,但为什么字看起来很呆板呢?
其实是因为有很多细节没有注意到。
分割线
一:重心
一般来说,瘦金体的重心偏上,取高悬之势。重心在上,最直接的好处是使字体高大挺拔,修长高逸。
二:粗细比例
虽然这种字体名为"瘦金体",但并不是所有的笔画都瘦。有对比,才会有胖瘦粗细之分。笔画的纤细消瘦,也是通过对比表现出来。这里的例子选自《秾芳诗贴》,属于大字瘦金体,容易辨识。在“造”字中,“竖”的那一笔要比“横”粗。如果没有粗细比例,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牵丝
牵丝是瘦金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观察牵丝,有利于我们对瘦金笔意的理解。通过牵丝,我们可以看出原贴中的下笔顺序与运笔方法,具体可点击这里牵丝中的瘦金体技法,甚至可以根据某些牵丝部位抖动的痕迹,联想到宋徽宗在写这个字时,也许心乱了。
但牵丝的作用不仅仅这些,先看一下反例:
四:角度
瘦,是因为内敛,做到内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调整角度。类似”微“的字,由左中右三部分组成,字形较为复杂,如果按写正常字的比例大小来写,很容易写胖,因此要注意两端的角度要稍微小一些。另外角度对字也有补救作用,在写作品时,一处倾斜,另一处可通过角度大小的改变来进行调节。
三、瘦金体硬笔书法字帖
宋徽宗是中国历代帝王中艺术天分最高的一位,诗词曲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他独创的“瘦金体”,在书法史上别树一帜。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瘦金体硬笔书法字帖,希望你们喜欢。
瘦金体硬笔书法字帖欣赏瘦金体硬笔书法字帖图片1
瘦金体硬笔书法字帖图片2
瘦金体硬笔书法字帖图片3
瘦金体硬笔书法字帖图片4
瘦金体硬笔书法字帖图片5
为什么没人学“瘦金体”
宋徽宗是中国历代帝王中艺术天分最高的一位,诗词曲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他独创的“瘦金体”,在书法史上别树一帜。然而,他又是一个有名的昏君。艺术天才与政治白痴结合得如此紧密,让后人好奇。
宋徽宗十八岁登基,从小酷爱书画,无心治国,整天沉湎于艺术鉴赏之中。据记载,他从宫中收藏的几万件书画中,精选一千五百件名作,随身携带,反复临摹,技艺大进。宋徽宗不是一个皇帝之才,却是一个风流倜傥的艺术天才。因艺术爱好,精选太湖石作为贡品,耗费财力,官逼民反,《水浒》中“智取生辰纲”,就是以他作为背景。他还经常微服私访青楼,结交京城第一名妓,号称“白牡丹”的李师师。惹得大词人周彦邦填了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讽刺少年天子,一时京城轰动。
宋徽宗四十二岁那一年,金兵攻入开封,他和长子宋钦宗被俘北上,经历十三年的流放,受尽了欺辱和折磨,他曾感慨题诗“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燕飞。”五十八岁病死于风霜如刀、荒漠似烟的吉林省五国城。
这位亡国之君前半生过着风花雪月、琴棋书画的美妙生活,后半生却被流放几千里,颠沛流离。他虽然治国无能,但是书画艺术却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
宋朝是马上得江山,文人治天下,帝王一直有喜好丹青的传统,沿袭五代的旧制,建立“翰林图画院”,宋徽宗登基后,画院得到了新发展,考试提拔了大批的人才。他考试的方法也非常奇特,以古诗词作命题,强调画学与文学的统一。如“嫩绿枝头红一点”,应试者多画花与绿叶,独有一人以绿柳阁上画一美人,依栏而思,构思奇绝,被钦点为第一。在宋徽宗的提倡之下,画工们都重视写生,创作态度极其严谨。画院有一次完成孔雀图创作,宋徽宗看后便说不对,指出孔雀登墩必先举左脚,画错在先抬右脚。这种格物穷理的精神,形成了写实作风与诗意传达结合的细腻工致的典雅风貌,世称“宣和体”。在他的推动下,宋代的工笔花鸟画、山水画达到了艺术高峰。
宋徽宗不但精于画学,还热衷于书法学习。他的楷书学诸遂良、薛曜;草书向怀素和黄庭坚学习。他不但创造了瘦劲锋利,屈铁断金的“瘦金体”楷书,草书更写得龙跃凤翔,翩翩自得,此次拍卖的《临唐怀素圣母帖》就是他刻苦学习前辈书法大师,又独具自家面目的例证。怀素和尚是唐朝伟大的书法家,他的草书千古独步。怀素书写此帖全称为《东陵圣母帖》。传说东晋的时候,圣母得道升仙,为江淮一带降福祛灾,大家为她修道宫,请怀素书写表彰。怀素此帖变化神奇,纵横不羁,大有“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的气概。宋徽宗临怀素《东陵圣母帖》,意与冥会,心摹手追,银钩铁画,千里之势奔于腕底。怀素的精神、宋徽宗的艺术天才两者和合,此帖被拍出天价,也在情理之中,不足为奇了。
虽然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有极高的成就,但是历代以来却得不到重视。一方面因为宋徽宗是个昏君,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始终把人品与书品挂钩起来,人品不高书画再好亦不可取。就艺术层面来看,宋徽宗所创造的“瘦金体”书法,太瘦、太薄、太硬、太尖利,都有悖于中国文化中的温柔敦厚之德。太瘦薄的线条会令人感受软弱单薄,缺少内蕴;太硬的线条容易折断,太锋利的线条是人格刻薄的象征,缺少福德。总之,由于中国的人伦审美观,书法界几乎没人学“瘦金体”,只有近代几位工笔画家为题款的协调而去临摹,所以“瘦金体”的继承者寥若晨星。
人们喜欢把南唐后主李煜与宋徽宗赵佶相提并论,一个长于诗词,一个精于书画,但是在政治上同样腐败无能,同为亡国之君,结局悲惨。宋徽宗曾吟道:“零露如醉,残霞照似融”,如同他人生写照,零露残霞,美而凄惨,可比喻为他的悲欢一生;如醉似融,亦可看作他对艺术的真挚追求,艺术与政治不相结合,在他的身上可作千古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