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时期世界地图

中国最早最为详细的《坤舆万国全图》,从这幅作品上我们不难看出,当时明朝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基本已经和现在相差无几。

这里面离不开利玛窦的细心指导和提供意见,他还为这幅地图作序,同时绘制了很多小图来为大图做出说明,李之藻细心的为每一块土地,进行一一的介绍。在完成之后,李之藻和利玛窦将其献给了万历皇帝,随即被收藏在明朝宫廷当中。

清朝地图最大时全图(清朝地图全图高清版)

《坤舆万国全图》长380cm,宽192cm,图的开头是用楷书题写的图名《坤舆万国全图》。为何叫做这个名字呢?古代用乾坤指天地,坤就是地的意思,舆的本意是车底座,延伸为承载万物。因此古人就把地图当成舆图了。

在这幅作品中,亚洲呈现淡淡的土黄色,欧洲和非洲呈现白色,山脉以写景法勾勒,河流以双曲线绘写,海洋用深绿色画出水波纹,五大洲的名称是红色字体,国名和地名都用墨笔书写,以字体大小作为区别,看上去工整有序。

这幅地图在史书上多有描述,曾经在万历三十年临摹过一次,此后原本消失在战火当中,而临摹的版本一直不见踪影,到1922年才被北平悦古斋主人韩懿轩于古玩集市中所找到,至今存放在了南京博物馆当中。

二、中国清朝各省地图详细

1、本图组包括全图二幅,分幅图二十六幅。扩大图五幅。插图六幅。

2、全图画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疆域政区。

清朝地图最大时全图(清朝地图全图高清版)

3、嘉庆全图画出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八省区及其总督、巡抚驻所与所属部分府厅州。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的辖区、驻所及其所辖府治与副都统、总管驻地;

4、分幅图按嘉庆二十五年的省、将军、办事大臣辖区和内蒙古盟旗分为二十六幅,另制直隶、甘肃、四川、新疆、西藏部分地区扩大图各一幅;直隶、甘肃、福建、广东、内蒙古部分地区插图各一幅。福建幅另插入光绪二十年(1894年)台湾省一幅。

5、各省总督、巡抚,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将军,西藏办事大臣驻所,均作省级符号,西宁办事大臣驻于甘肃西宁府,在青海幅图框外注明。

6、十八省区的府和直隶厅、州,均作府级政区,画出治所和界线,府属的厅、州和县,均作县级政区。甘肃、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有文武各级土司,分别作县级或聚邑级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清时期图组

三、清朝地图全图高清版

公元1885年清朝地图如下图: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

扩展资料

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下,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成立了满洲国。不久后以立清废帝溥仪为“元首”,初期称号为“执政”,年号“大同”。

1934年改称“满洲帝国”,溥仪称“皇帝”,年号“康德”。1945年8月,日本战败。1945年8月17日,溥仪在通化临江县(今白山市)大栗子沟矿山株式会社技工培养所内举行“退位仪式”,宣读“退位诏书”,“满洲国”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