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瑞恩的井基金会现在的情况

翻开现在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你会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梦想的力量》。它的开头是这样的——“妈妈,给我70元钱。”1998年的一天,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向妈妈伸出手说,“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个普通男孩在课文的最后不但挖成了这一口井,并且成立了基金会,为非洲国家总共打了30口水井。

真的有这样一个男孩和这样一个基金会吗?

瑞恩的井基金会(瑞恩的井基金会现在的情况)

是的,这个叫做瑞恩·希里杰克的加拿大男孩如今已经年满20岁。如今,通过基金会,瑞恩已经在全世界协助修建了720多口水井和910多座厕所,为76万余人解决了用水问题和卫生问题。

“我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1998年1月,加拿大安大略省,肯普特维尔,一座离渥太华50公里的城市。圣十字教会学校的教师南茜·普雷斯特在给一年级的孩子们上课。这所学校正开展一项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捐款活动。她那一天讲的是非洲的生活状况,以及怎样做可以帮助他们。

“在非洲,孩子们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洁净的水。”南茜说,“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死去了。”

6岁的瑞恩瞪大了眼睛。他根本不相信:这世上居然会有人没有洁净的水喝,而且会因此死去。

瑞恩的井基金会(瑞恩的井基金会现在的情况)

“每一分钱都能够帮助他们。”南茜告诉孩子们:“如果我们有70块钱,就可以帮他们挖一口井。”

从此,瑞恩的脑子便被“70块钱一口井”的念头充斥着。“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瑞恩向父母请求,父母决定让瑞恩自己以家务活的形式赚得这些钱。

三个月过后,70块钱就快凑齐,而瑞恩的母亲通过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发现,70块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则差不多得要2000块。

瑞恩的执着感动了众人。有人将瑞恩的故事投给了当地的报社,题目就叫《瑞恩的井》。1999年9月,《渥太华公民报》转登了同样的报道,瑞恩的故事开始迅速传遍加拿大。捐款从加拿大各地以“瑞恩的井”的名义寄来。

同时,加拿大国际发展署表示:如果“瑞恩的井”获得一分钱捐款,他们会另外捐两分钱来支持他。捐款迅速筹齐了。同月底,加拿大援助救济会的乌干达办事处工程师吉兹专程飞来加拿大,和瑞恩一起讨论如何修建和维护水井,一口水井由此诞生。

不只是井

2001年,“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从成立之日起,瑞恩就把基金会的使命明确为,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用水与卫生问题。这样一来,“瑞恩的井”在帮助贫困地区打井之外,还为他们修建厕所,建立起有序的卫生体系。瑞恩还为当地的青年进行培训,让他们真正懂得清洁水源和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组织自己的募款行动,多方面寻求获得自立的能力。

十年过去,“瑞恩的井”基金会所发起的项目已遍及非洲、中北美洲、亚洲共计10余个国家。捐款人也能在他们的网站上看到项目募款和项目执行的情况。

作为看着瑞恩一点一滴成长起来的人,瑞恩的母亲说,她永远不会忘记踏上非洲的土地时,看到那么多来感谢的人。瑞恩的梦想成为现实,并且真实地帮助了那么多人。“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年人,也许免不了变得悲观和世俗。”她说,“但瑞恩让我刚刚了解,只要每个人都做出努力,就能够改变世界。”

世界各地的人们也纷纷给瑞恩写信留言,瑞恩所做的不只是挖井,更为人们树立了一种希望,帮助很多人找到生活的意义。“瑞恩提醒了我们为什么要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不是为了消费和购买那些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而是要去爱和帮助他人。”

如今,已是大学生的瑞恩仍像当年那样执着,他引用自己童年时说过的话:“我想要成为一名水利工程师,到非洲去帮人们找水。”

二、“瑞恩的井”基金会的基金会启示

在CPAR和“水罐”的帮助下,“瑞恩的井”基金会至今已为非洲8个国家建造了30口井。

马克写信告诉我:“这些年我最难忘的,是看着瑞恩一点点长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的梦想。他现在知道,除了非洲,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的居民没有水喝。我相信,他会继续做那些他认为值得的事情。”

苏珊说,她不会忘记踏上安格鲁土地时,看到那么多来感谢的人。瑞恩的梦想成为现实,并且真实地帮助了那么多人。“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年人,也许免不了变得悲观和世俗。”她说“但瑞恩让我刚刚了解,只要每个人都做出努力,就能够改变世界。”

她一再强调:“这是我11岁的儿子给他42岁的母亲上的最重要的一课。”

“你提醒了我们为什么要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不是为了消费和购买那些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

“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我问瑞恩。

“我想要成为一名水利工程师,到非洲去帮人们找水。我要一直工作到像爸爸那样老,退休后在一个湖边静静地生活。”瑞恩平静地回答。

“你从来没想过,这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吗?”我问瑞恩。

“没有。”他爽快地答,“再说,只要能够帮助别人,再困难的事我也愿意去做。”

“我以为,瑞恩捐助了第一口井后就打算停止了。”苏珊说,“但当我们在非洲看到,有那么多地方需要水,就觉得,我们应该坚持下去。”

“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瑞恩突然厌倦了?”我问苏珊。

“你会吗?”苏珊笑着问瑞恩,转过来对我说:“但是,你不觉得他已经做得够多了吗?如果他选择放弃,我们也不会勉强他。”

“5年来,你们从没想过要放弃吗?”

“当然有。”苏珊接道:“我和马克都是全职工作,而且我们本来就参加了很多志愿工作。我在业余时间参与4个公益组织的工作,马克为两个学校篮球队当教练,我们还有3个孩子要照顾。虽然有些朋友来帮助我们,但有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太累了。”

“如果基金会有几个全职的工作人员就好了。”马克在回复我的电子邮件中说:“但是,这只是个很小的基金会,所有的捐款都是给‘瑞恩的井’的,我们没有权利用这些钱支付任何有薪酬的工作。当然,最重要的是,那些世界各地支持我们的人给我们力量。”

苏珊说:“很多邮件写得非常感人,我给瑞恩读,自己直掉眼泪。”

美国德克萨斯的一个小女孩儿,听了瑞恩的故事后,给他们写了一封信,寄来了17美元:我为瑞恩感动。我也想去帮助别人。我把自己的头发卖掉了。但愿这些有用。

一个叫珍妮丝的18岁女孩儿放弃了去听后街男孩的演唱会。而她已为此攒了7年钱。

“但我突然发现,那多么无聊啊!我准备把这些钱捐给那些缺水的人们。今天晚上洗碗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们太幸运了,以为所有的事都是想当然的。你使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生活。”

从事护理工作的斯蒂文说:“你重新为人们树立了希望。它就像从山上扔下的小雪球,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虽然我已经捐助了3个非洲儿童,并且每月从工资里拿出10%送给慈善机构,但你让我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谢谢你,瑞恩,你提醒了我们为什么要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不是为了消费和购买那些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而是要去爱和帮助他人。”

一位40岁的男子说:“我几乎忘记了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我听到太多的人对我说:别做梦了;你不能那么做。现在我知道,那不是真的。谢谢你,瑞恩。”

“我是一个机车工程师。6年后我就要退休了,但我的身体还很好。”美国的理查德写道:“我有技术证书,我的双手还可以工作,我还会修钻头。如果有一天,你需要志愿钻井工人,或者搬运工,别忘了告诉我。”

一个署名为“普通美国人”的信写道:“你向我证明了不应该对下一代人失去信心。享受和贪欲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猖獗。我每个月都会省下些钱和时间去帮助不幸的人。你的基金会是我这个月的捐助对象。并且,我会把你列入每年的捐助名单。只要你一直坚持下去,我就会一直支持你。”

“这些信给了我们力量。”苏珊说。“大部分捐款只有很小的数目。孩子们出去捡废品,大人们从自己的薪水里拿出一点,是这些热情在感染和支持着我们。”

瑞恩在一旁说:“一个美国小女孩儿只寄给我们5分钱;台北的一对姐妹寄给我2001美元。可我觉得,对那个小女孩儿来说,5分钱可能是她的全部,所以她们都帮了很大忙。”

最初,瑞恩执意要给每个捐助者回一封感谢信,哪怕对只捐5分钱的人。信写好,由弟弟基根负责装进信封,贴上邮票。

“我的手都写酸了。”瑞恩抖着自己的双手。捐款越来越多,苏珊才决定把感谢信打印出来,由瑞恩填上捐助者的名字。

不久前,瑞恩接到了一位中国大学生的信:听说你的故事后,我非常感动,希望能为你做些什么。

苏珊回信道:我们网站有英文、法文和日文版本,如果你愿意,可以帮我们把首页翻译成中文。过了一段时间,苏珊收到了回信。

“我激动极了。”她说:“本来我们只是想让他帮忙翻译首页,可是他的邮件一页又一页,有几十页那么长,”苏珊瞪着眼睛比划:“你相信吗?他把所有网站内容都翻译了!”

这位大学生是沈阳大学的杨松。他给我的回信写道:瑞恩在6岁时,就为我们这个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一名21岁的大学生,我深感惭愧———我又为这个世界付出过什么呢?我当时对自己说,我也应该为这个世界做点儿事儿了!”

“你觉得谁对你的帮助最大?”我问瑞恩。

他不好意思地在椅子上扭扭身子,红着脸,调皮又认真:“妈妈———她又细心,又体贴。她那么爱我。没有她,我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你看,他只是个普通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没有不同”

2003年3月15日,《实话实说》录制现场。

一位老奶奶站起来说:我听了瑞恩的故事,觉得我的孙子特别懒,什么也不干,苏珊有什么办法让他干那么多家务活啊?

哄堂大笑。

苏珊说:“我们全家都要分担家务。瑞恩本来也做些铺床遛狗洗碗的活,但是他做这些并不会拿到报酬。”

有观众问:这样做是不是为了出名,或者为了对上大学有帮助?

“不,我一点儿也不想出名。”瑞恩忙争辩。

苏珊在旁边解释:“我还记得第一次电视采访结束时,瑞恩对我说:妈妈,我再也不想接受采访了。有那么多摄影机对着我,那么多灯照着我,这种感觉太不好了!”

“这么多媒体宣传,你不担心对瑞恩产生负面影响?”我问苏珊。

“我当然担心。”苏珊说。她曾特地找瑞恩的老师林恩谈了这件事,希望大家不要对瑞恩寄予过多的热情和关注。

“不,你不用担心。”林恩说。林恩告诉苏珊一件事:班里知道“瑞恩的井”梦想后决定要帮忙,他们在讲桌上放了一只贴着瑞恩照片的水罐,让大家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零钱放进去。有一天,她发现瑞恩正趁着大家出去玩的时候,偷偷把自己的照片揭下来。

“我已经有足够的钱捐一口自己的井了。”瑞恩解释:“这些钱应该是全班捐助的。”

《实话实说》节目送给他们两副中国面具。我告诉基根,他的那张面具是“张飞”,是个中国古代的大英雄时,瑞恩焦急地拿着他的“孙悟空”问我:“那我这个是什么?也是英雄吗?”

“这是一只猴子,非常有魔力,能上天入地,力大无比。”

瑞恩高兴地戴上,和弟弟在床上滚成一片。“你看,他只是个普通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没有不同。”苏珊说。

录制过程中,中国观众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瑞恩参与这些活动,不会影响学习吗?

“竟然问了那么多遍!”一直陪同瑞恩和苏珊的翻译后来埋怨:“问得坐在我周围的人都烦了,一个劲儿嘀咕:怎么又是这个问题啊?”

苏珊的回答很简单:“我们会努力控制他的日程,不让他过多地卷入社会活动。”

瑞恩只有在假期的时候才出席会议或者演讲,但即使在路上,他也在做作业或者读书。

“瑞恩原来只是个普通的学生。”苏珊后来说。“后来他的成绩反而上升了。我们从来不要求他在学习上有过多压力,但他从这件事上感觉到,只要集中精力,每个人都可以把事情做得出色。”

在希里杰克家,只有一个角落属于这个梦想。

那是孩子们小时候的儿童房,现在被放置了一张大大的办公桌,墙上贴满了瑞恩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墙的一侧,是一张世界地图,每当有一份支持瑞恩的邮件或捐款到达时,他们就在地图上做个记号,已经有65个国家被圈了起来;墙的另一侧,是一张非洲地图,上面标注了哪里是缺水的地区,哪里是已经修建了水井的地区。每天晚上,全家人聚到这个房间里,处理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子邮件。苏珊和马克通常只选出一封信来让瑞恩自己回复,更多的工作都由大人来承担。

“除了这些,瑞恩还有很大的空间。”苏珊说,“他需要学习,也需要玩儿,需要休息。他打篮球,游泳,玩曲棍球。我们努力安排好他的生活,梦想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

“会影响学习吗?”———这个被中国观众“问得最多的问题”勾起了我的兴趣:一个6岁的中国孩子会不会也有像瑞恩一样的梦想?如果他也有,中国的父母会怎样对待这个梦想?中国的公众会怎样对待这样的梦想?

在和杨松的通信中,我提出这些问题向他“求证”,还特别问他,孩童时期可曾有过自己的梦想。

杨松回信———

第一,他不会有哥哥弟弟,不会有人帮他捡松球,与他分享自己的玩具。

第二,如果父母是下岗职工,生活都成问题,还能谈到给孩子钱去关心别人吗?

第三,我想中国没有几个父母可以像苏珊那样支持瑞恩的梦想……父母们会花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好好读书,以后念个好大学……还会把孩子送到补习班,更不会同意孩子把业余时间用到学习以外的活动中去。

“可能很多中国的孩子也曾有和瑞恩类似的梦想,”他最后说:“但是,我想他们梦想实现的可能性要微小得多。”

他并未回答我,他小时候曾有过什么梦想。

三、关于“瑞恩的井”基金会的资料

“瑞恩的井”基金会是一个国际资助基金会,于2001年3月正式成立。到2002年为止,“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这个基金会为什么叫“瑞恩的井”呢?其实,它的来源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的。“妈妈,给我70元钱。”1998年的一天,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向妈妈伸出手说,“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原来,这天老师在给一年级学生上课的时候,讲到:“在非洲,许多孩子没有玩具,也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许多儿童因为喝不上干净的水而死去。如果能捐出70元钱,就能帮他们挖一口井。”“他们不应该过那样的生活。”一整天,“70元一口井”一直在瑞恩的脑子里转着。“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瑞恩下定了决心。面对瑞恩的请求,妈妈说:“瑞恩,70元钱可不是小数目,得靠你自己去挣。”瑞恩爽快地答应了。妈妈在冰箱上放了一个旧饼干盒,并为瑞恩画了一个积分表,上面有35个格。饼干盒里每增加两元钱,瑞恩就可以涂掉一格。妈妈说:“瑞恩,记住,你只能靠做额外的家务活来赚这些钱,愿意吗?”瑞恩点了点头。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妈妈“验收”后,往饼干盒里放了两加元。几天后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窗子,又挣了两加元。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奖励……瑞恩把所有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35个格子终于被涂掉了。4月下旬的一个早上,瑞恩抱着装有零钱的饼干盒,把辛辛苦苦挣来的70加元交给募捐项目的负责人。“太谢谢你了,瑞恩!”项目负责人接过捐款,向瑞恩介绍了在非洲进行的“洁净的水”募捐项目。最后,她不好意思地说,70加元其实只能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得要2000元。瑞恩还小,他不知道2000元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来挣更多的钱吧!”可是,让瑞恩通过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难了。尽管如此,瑞恩并没有放弃。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坚持不懈感动了,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很快,瑞恩的故事传遍了加拿大。一周以后,瑞恩收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没过多久,另外一张支票寄到了。从此以后,瑞恩不断收到捐款,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瑞恩筹齐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9月,加拿大援助会驻乌干达办事处的工程师专程来到加拿大,和瑞恩一起讨论有关打井的事。那位工程师告诉瑞恩:“人工凿井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大概要20个工人干10天才能完成。如果有一台钻井机,凿井的速度就快多了。”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瑞恩的老师没有想到,一个孩子能有这么大的决心。她号召班上的同学加入捐钱打井的行列,还通过有关部门,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信。就在瑞恩的第一口井打好不久,2000年7月,瑞恩和爸爸妈妈坐着卡车,一路颠簸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车子开进村庄时,5000多名孩子聚在路边,他们热烈地鼓着掌,有节奏地高喊着:“瑞恩!瑞恩!”瑞恩羞涩地走下车去,不好意思地向着大家打着招呼。他被孩子们簇拥着,来到了一口井前。并被鲜花包围起来,水泥基座上刻着:“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村里的一位老人站出来,高声说:“看看我们周围的孩子,他们全都是健康的。这要归功于瑞恩和我们的加拿大朋友。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听到这儿,瑞恩和父母都流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编辑本段题目解析

瑞恩,一个6岁的加拿大男孩;井,一口非洲居民渴望的井,两者之间看似毫无联系。然而,是人间的善良和真情,验身出一个关于男孩和井的故事。

感悟创作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让人感觉到爱心在传递,爱心在延续。作者多次写到了瑞恩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瑞恩的一颗善良的心。全文语言朴素,但瑞恩的善良和真挚的爱心让人感动。

编辑本段资料链接

瑞恩的故事被登上了报纸,上了电视,许多人纷纷捐款,不仅帮助瑞恩完成了第一口井的挖掘,随后还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该基金会已为非洲8个国家挖了30口井。瑞恩因此接受了加拿大总督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还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