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头琴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乐器呢。

蒙古族

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哲黑木、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队内蒙古外,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马头琴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乐器(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马头琴的优秀曲目很多,传统的琴曲风格多样,富于草原特色,曲调委婉,多是描绘自然风光或对马的歌唱。如《朱色烈》、《凉爽的杭盖》、《四季》、《蒙古小调》、《鄂尔多斯的春天》、《清凉的泉水》、《走马》和《马的步伐》等。《朱色烈》是根据同名民歌改编的,“朱色烈”是山峰的名字,乐曲用它来比喻男女爱情的坚贞。《凉爽的杭盖》是描写水草丰美的山林和牧场的夏日风光。《四季》是根据同名民歌改编的,曲调悠扬流畅,描绘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一年四季自然景色的变化和牧民对家乡的热爱。赞颂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创编乐曲,有达日玛的《草原新歌》、《新春》,齐·宝力高的《草原赞歌》、《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叙事曲》、《在鄂尔多斯草原》、《蒙古胡琴赞》和辛沪光的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等。《草原新歌》取材于锡盟、呼盟民歌,是一曲草原和牧民的赞歌。《草原连着北京》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身在草原、心向北京的炽热豪情。《万马奔腾》描绘了内蒙古千里草原的壮阔建设图景。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这话十分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

二、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乐器。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马头琴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潮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马头琴,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调的最好的乐器,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如: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等。

马头琴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乐器(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

三、马头琴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乐器

马头琴是我国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是一种蒙古民间的两弦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其琴身完全由木材制成,可分为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具有独特的造型及演奏方法。

马头琴是什么乐器

马头琴是我国蒙古族的乐器,是一种两弦的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马头琴。马头琴的前身为勺形胡琴,勺形胡琴即古代蒙古族人民将喝酸奶用的勺子用牛皮包好后在系上两条马尾制作的琴弦制作而成,最早在在《元史》卷71《礼乐志》中有过记载。

马头琴长约一米,可分为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琴身完全由木材制成,使用的木材常为一整块色木、花梨木、红木或松木,琴柄为雕刻成马头形状的木头,而琴弦则为两根马尾,共鸣箱为包裹在牛皮与羊皮的梯形中空木材。

马头琴由古代的蒙古族人民发明,蒙古族是一个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和蒙古国的主体民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和地区也具有分布。蒙古族起源于古代望建河东岸,即今天额尔古纳河一带,十三世纪开始逐渐演变为一个新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