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古老的传说,以及老版古老传说(单机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有什么古老的传说阿
中国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民间传说主要有以下8种:①大禹传说。古代民间传说。禹是传说中夏代的始祖。他的主要业绩是治水。古籍记载,相传帝尧之时,发生洪水,帝命鲧去治理。鲧治水失败,被杀于羽郊,其子禹继承父业,经13年终于平复水患。后舜禅位于禹,夏王朝由此建立。此外,传说中还有他逐共工,杀相繇,以及应龙助其治水等情节。禹的传说,原含有较多的神话因素,在长期流传中,有关他的神话传说被“历史化”,出现了更多政治性活动的情节,如他派人度量大地、召集臣民开会议事、赏功罚罪、求贤任能等,并为他制造了显赫的家谱世系。这就使禹这个传说人物逐渐脱离了本来面目,成为符合儒家观念的帝王典范。然而,在人民中间,大禹仍然主要是一位具有神异色彩的治水英雄。有关禹治水的传说,常与地方景物相附合。如传说他从泰山担了99担石头筑堰挡水,这些石头后来变成山东的九节长白山。山西也有大禹治理晋阳湖的传说。这类传说着重表现他不畏艰险、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以此教育后世。②愚公移山传说。古代民间传说。据称:古时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于门前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就立志铲平这两座山。家人、邻里都来相助。他们终日劈山运土,往返于渤海和太行之间,常年不息。河曲智叟讥笑愚公“愚蠢”。愚公对智叟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们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派夸、蛾氏二神把大山背走了。这个传说包含着“有志者事竟成”、人定胜天的思想。古今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都曾经运用这个传说。毛泽东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③鲁班传说。古代能工巧匠的民间传说。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的工匠,名公输般。他技艺超群,又是鲁国人,所以后来人们就称他为“鲁班(般)”。古籍及一些笔记和方志中都有著录。战国时期本来是历史人物的公输般,在民间逐渐变为一个传说式人物。鲁班的传说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讲他发明创造的故事。另一类是关于他修建各地著名桥梁、殿宇、寺庙等建筑的故事。历代工匠希望提高自己征服自然、改进工艺的能力,把鲁班想象成具有神奇技艺和无穷智慧的技师。旧时代的木工、瓦工、石匠对鲁班的敬仰还表现在他们的民俗活动中奉他为“祖师”建庙奉祀。鲁班传说在教育团结工匠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④孟姜女传说。古代民间传说。这个传说流传至今2000余年,几经演变,情节不断丰富,主题也日益鲜明。孟姜女原型为春秋时齐国杞梁之妻,在《春秋左氏传》中是一个知礼的妇女形象。北齐屡筑长城,徭役繁重,民间多征夫怨女。民众将现实与秦代筑长城的苦役相联,使传说变为反筑城徭役主题的新形态。从此,杞梁由为齐国牺牲的战将,变成被打杀的筑城民夫,杞梁妻便成为寻夫认骨、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明清以后的故事将孟姜女说成是葫芦所生,由于葫芦牵连到隔壁而居的孟姜两家,因称孟姜女。孟姜女哭倒长城后,秦始皇见其貌美,欲纳为妃,并接受孟姜女提出的 3个条件,披麻戴孝,手执丧杖,为杞梁发丧。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近世孟姜女故事传播的地域几乎遍及全国,影响十分深远,各地也出现不少异文。由于时代的不同,作品的主题及思想倾向也较复杂。 1928年,顾颉刚编著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出版。该文集是研究孟姜女传说的专集。对这一传说历史演变的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和研究结论,迄今仍具有相当的科学价值。它在研究方法上,把历史文献与民间口头传说联系起来,进行历史和地理的比较,对中国后来的民间传说与神话研究都产生过不小影响。⑤牛郎织女传说。牛郎和织女是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的。汉魏间,民间即有此故事,故事中牛郎是人间的看牛郎,织女则是天帝之女。织女与牛郎婚配,并生一男一女,最后王母将其捉回,在两人之间划成一道天河,两人只能靠鹊桥每年七夕相会。牛郎织女传说,千余年来家喻户晓。它的源头,从《诗经·小雅·大东》中可以看到。《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也有关于它的歌咏。这个故事在民间口头上还生出许多变异的说法,有的与两兄弟型故事结合,把牛郎说成是被兄嫂虐待的弟弟,有的与羽毛衣型故事结合,把织女说成是天女下凡洗澡,老牛告诉牛郎藏匿织女衣服而成亲,最后织女找到衣服飞回天上,牛郎披上老牛皮,上天去会织女。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的艺术反映。它以封建家庭生活为背景,通过牛郎与织女结合又离散,只能七夕在天上相会一次的幻想情节,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家庭关系及其所造成的婚姻悲剧。后世文人运用这个传说题材写成了《天河配》等戏曲,更扩大了它的影响。它与孟姜女传说、白蛇传说、梁祝传说被称为中国著名四大传说。⑥白蛇传说。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在杭州西湖遇雨,许仙以伞相借,二人相识并定下姻缘。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显形,吓死许仙。白娘子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始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白蛇传说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唐传奇《白蛇记》的一定影响。也吸收了一些金山原有的僧龙斗法传说。《西湖三塔记》中进一步反映了白蛇故事的梗概,故事被加上了人妖不可共居的色彩。明末冯梦龙所编的《警世通言》中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通俗小说,倾向也是如此。清代初年的《雷峰塔传奇》,减弱了白蛇的妖气,突出了她坚决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性格。故事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义妖传》和《白蛇宝卷》也表现了同一倾向,其中法海成为恶势力的代表。白蛇传说进入戏曲以后,情节更为丰富,人物性格也更加丰满。白蛇传说从最初的雏形发展到基本定型,其中既有民间文学自身的流传变化,也接受了说唱、小说、宝卷、戏文等俗文学的影响。⑦梁祝传说。中国著名民间传说。故事表现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结合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最早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晚唐张读的《宣室志》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全貌,名为《义妇冢》。其基本情节是: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明代冯梦龙辑的短篇平话集《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入话”列举的几个女扮男装的传说中也有梁祝故事。传说除话本讲述外,还被编为戏曲。经过话本、戏曲再创作,增加了反封建的意义。梁祝传说取材于现实生活,又有传奇色彩,悲剧的结局与理想化的结尾达到和谐的统一。它揭露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罪恶,歌颂了纯洁自由的爱情。梁祝故事从女扮男装开始,到后来的反封建主题,是一个重要发展。传说中的反封建思想日益强烈,因而更加受到人民的喜爱。⑧刘三姐传说。中国壮族的民间传说。相传桂西宜山地区下枧河中枧村,有一排行第三的刘姓女子,因名刘三姐,三姐系黄莺投胎,喜唱山歌。远近青年与之对歌,无能胜者。青年李示田,勤劳朴实,要求向三姐学歌。财主莫怀仁,见三姐貌美善歌,欲纳为妾,雇人与三姐对歌,为三姐所败。此时,李示田已学得一口好歌,常与三姐对唱。莫怀仁怀恨在心。最后使三姐坠入河中。三姐漂至柳州,与李示田对歌,连唱3天3夜,飘然逸去。后又在桂林七星岩对歌,连唱7天7夜,变为一对黄莺飞去。刘三姐传说充分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思想、愿望和创作才能。它对中国南方各民族社会风俗史和民间文艺学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希望采纳
古老的传说故事
古时候有很多的传说故事。那你知道古老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古老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古老的传说故事:五龙圣母的传说
古时,燕山后有个依山傍水的小村,风景很美。人长得也俊。
村里有户姓李的人家,父母哥嫂小姑,五人和睦相处,日子过得甜甜的。
春天,姑嫂二人端着洗衣盆来到河边。路上桃红了,柳绿了,蝴蝶一双双,燕子一对对,看得小姑翠兰春心萌动了。想到白己都十八岁了还没有主,脸忽地红了,赶忙拽一根柳枝去轰身边的蝴蝶。
来到河边,小姑翠兰由于心不在肝上,一件衣服顺水漂走了都不觉。嫂子看她丢魂的样子用水撩了一下,她才清醒过来,忙顺水去追衣服。可是追出很远很远也不见衣服的影子,这时她真着急。心想要是有人在下边截住就好了。哪知这念头刚动,下游突然响起一阵悠扬的笛声,她寻声望去,只见对岸一片粉雾似的桃花中,飘出一位白衣少年,眨眼来到翠兰面前。
少年从腋下扯出一件衣服,彬彬有礼地说:“姑娘,这衣服是你丢的吗?”
翠兰羞答答地点点头。怪了,那衣服昨干的那么快呀?仿佛从未沽过水!翠兰不由向少年打量几眼。那少年的脸也象桃花,白里透红,是个美男子。
翠兰鼓起勇气,细声细气地问:“君子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这个……”少年皱皱眉,转转眼珠,说:“我叫白水生,家住风门沟。”
姑娘从没听过这地方,还想问个明白,那少年抢先说道:“我常到这里玩,后会有期。”
少年转身不见了,姑娘向离去的方向久久地望着不动。这一切都被乖觉的嫂子看在眼里。此后每到河边嫂子总是推故躲开。于是翠兰便天天去河边与少年相会。一来二去俩人相爱了,还偷偷吃了禁果。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三年小村的光景特别好,逢到天旱了,旱得庄稼打了蔫,翠兰一犯愁,水生旁边就搭了话:“娘子不用愁,阴天雨就来。”次日,果然有一场好雨。又一次,正当庄稼成熟结籽时,天上布满了怪云,翠兰惊叫:“哎呀,要下雹子!”水生说:“不用怕,云彩马上就散了。”话未完不知从哪儿刮来一阵大风,马上云散日出。翠兰见水生的话这么灵验,虽觉奇怪,可还是痴痴地热恋着他。
这一天,翠兰又在河边等水生。等啊等,直到月上林梢仍不见人来。她有些沉不住气了,就顺着河边去找。走着走着,猛然眼前人影一晃,水生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
翠兰问:“干啥去了?让人好等!”
水生满脸悲愤,眼角挂着泪痕,说:“咱们私配姻缘的事被父王知道了。”
翠兰好不明自,问:“父王?什么父王?”
水生长叹一声,说:“实话告诉你吧。我是风门沟龙潭龙王的小儿子。因多次私改龙王旨令,无旨降雨,违旨驱雹,而且私配凡女。父王震怒,已降旨,明日就要把我贬入寒宫受苦。今晚一别恐无相见之日了。”
翠兰放声大哭,紧紧搂住水生,说:“我去见你父王哀告,咱们生在一起,死在一起。”
水生摇摇头,说:“神凡有别,父王怎肯见你,况且你已身怀有孕,应该保重,把孩子生下来……”
小夫妻正在难舍难分之际,西北乌云密密地向他们头上压下来。翠兰耳旁只听风声怪响,眼前轰雷闪电十分怕人。乌云里一只大手将她凌空抓起,甩出三丈开外……
翠兰醒来时水生已不知去向,她心里窄的没份儿,一直哭到半夜。
次日她仍到河边去等水生。天天,月月,总也等不来。她的身子渐渐沉重起来,走路感到吃力了。她的隐私终于暴露。一天,父亲把她叫到屋里,用鞭子抽她,逼她,还要活埋她。好心的嫂嫂趁公公不注意,当夜把翠兰送到风门沟旁的一座破庙里,还时常偷着送些衣服、饭食给她。
翠兰进庙不久,孩子便生下来了,而且一胎生了五子。
一晃过去十五年,五个龙子长大成人,他们都拜普提真人为师,各个练就一身武艺。
又是一个桃红柳绿的春天,五子拜别师傅回家探母。翠兰见水葱似的五个孩子站在面前,想起他们杳无音信的父亲,不禁又是一阵心酸。五子看到眼里,齐声问母亲如何伤心。
翠兰把他们父亲的遭遇讲了,并说:“眼前要是再有你父亲,全家就团聚了。”
五子如大梦初醒,气得磨拳擦掌,齐向母亲请命,誓要打碎龙宫,救出父亲,翠兰应允了。
五子请来附近的百姓,在龙潭周围挖渠放水,把砍来的柴点着了,昼夜往龙潭里扔,然后用神法催得烟火在潭里劈劈啪啪地燃烧。烧得蟹兵虾将现了原形。五子各持兵刃杀进龙宫,擒了龙王。老龙王怕死只得放出水生。水生和翠兰又得团圆。他们更加相爱,直活到百岁,无病而终。
五龙把两位老人葬于庙内。按照母亲的嘱咐,他们兴和风,助顺雨,亲自护持这一方的生灵。人们为了怀念圣母和五龙的恩德,以后把破庙改为五龙圣母庙。
古老的传说故事:穿胸国的传说
大禹王治理洪水时,来到了会稽这个地方。他在会稽召集天下各路诸侯,前来商议治水的事情,其它的各路诸侯都来了,只有一个叫防风氏的诸侯没有把大禹王的命令放在眼里,迟迟不来。大禹王派人去催促,他在很不情愿的来了。大禹王很生气,依照法令,就把这个防风氏给砍头了。
防风氏为啥不把大禹王放在眼里呢?因为他们这一族都是巨人。他被杀死以后,尸体有三丈长,都没有那么大的车子搬运他的尸体。大禹王就下令先切割成小块,再搬运,就这样,一共搬了三天才搬完。他的每一根骨头都得一辆车拉才行。
大禹王治理好了洪水,天下太平,女娲娘娘赏赐两条神龙给他作为奖赏。于是,大禹王就经常让两条神龙给他拉车,巡视天下四方。
一次,大禹王驾着龙车巡视南方,路过防风氏的部落。防风氏的族人不忘旧仇,非常愤怒,两个原来防风氏的臣子要去射杀大禹王。
两只利箭只奔大禹王的心窝飞去。这时,天空中雷鸣电闪,突然刮起狂风,两条神龙伸出爪子,就抓住了利箭。神龙又想去抓两个大臣,却被大禹王阻止了。
两个臣子见事情失败,料想不会有什么好下场,非常害怕,就当场用利刃刺透心脏而死。
大禹王见到这个情景,很可怜他们,就拔去插在他们胸中的利刃,并用不死草将他们救活。
从此以后,这个部落的人就非常敬重大禹王。大禹王就赏赐他们一个名字,叫“穿胸国”。
穿胸国的后人胸口都长有一个洞,这个洞可以从前胸穿到后背。这个国家地位尊贵的人不坐轿子,而是用一根竹竿穿过胸前的洞,让人抬着走。
古老的传说故事:七仙女与董永
传说汉朝的时候,淮南地方住着一户贫苦人家,父子俩相依为命,儿子名叫董永。董家靠租种地主傅员外家两亩薄地维持生活,父子二人早出晚归,辛辛苦苦,遇到风调雨顺,打下的粮食除了交租,还可以勉强糊口。不料这一年老天大旱,秋后颗粒无收,地主催租逼得紧,老汉一急之下病倒了。董永是个孝子,他想方设法给老爹爹四处买药,可是当他提着草药回到家中时,老父亲已经咽了气。董水心中悲痛万分,眼下手中分文皆无,拿什么去给父亲买棺木呢?他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就是卖身葬父。于是请人去跟傅员外说,只要帮助埋葬了老父,愿在傅家做三年苦工。傅员外知道董永身强力壮,正好趁此机会找个好长工,便答应了董永的要求,立下了卖身的契约。
董永埋葬了父亲,三日之后便到傅员外家上工。一路上,他心头痛苦,愁眉紧锁,不住地长吁短叹。走着走着,见前面有一棵老槐树,树下有个土地庙,便想在这里坐下来,歇歇脚。
董永刚要坐下,就见有个衣着朴素、容貌美丽的姑娘朝老槐树走来了,站在他的身旁。
董永有些局促不安。沉默了一会儿,姑娘首先开口道:“这位大哥到何处去?”
“去那傅员外家做苦工。”
“看大哥老实忠厚,为何到傅家做苦工?”
“我乃贫苦之人,老父故去,无力埋葬,是那傅员外借钱与我,葬了父亲。今去卖身抵债,要做三年苦工啊!”董永说完,叹了一口气。
“大哥真是苦命之人,比小妹我还要苦呢!”姑娘说着,流下了眼泪。
“大姐为何而悲伤?”董永问。
“母亲去世,爹爹娶了后妻。继母欲将我卖给商人为妾,我逃了出来,故而悲伤。”
“我二人都是苦命之人啊!”董永叹息道。
“小女子已无家可归,不知大哥可肯收留,结为百年之好?”
“大姐差了。”董永忙说,“你我素不相识,既无父母之命,又无媒妁之言,怎能私下婚配!”
“大哥何必固执?若嫌无媒,就请这老槐树做媒,请土地爷主婚,如何?”
“老槐树如何能做媒?土地爷如何能主婚?”董永不解地问。
“你可问老槐树三声:你愿意为七姐和董永做媒吗?老槐树如果答应三声,就是愿意。问过老槐树,再去问土地爷。”
于是董永上前问老槐树:“老槐树老槐树,你可愿意为我们做媒吗?”
老槐树突然开口说:“仙女配贤郎,美满世无双。愿意,愿意!”
董永一连问了三遍,老槐树回答了三遍。
董永又去问土地:“土地爷,你可愿意为我们主婚吗?”
土地爷说:“仙女配贤郎,一对金凤凰。愿意,愿意!”
董永一连问了三遍,土地爷回答了三遍。
这天晚上,董永和七仙女就在老槐树下结成了夫妻。
董永与七仙女结成夫妻,双双到傅员外家去上工。因为原来的卖身契上写着“无牵无挂”,现在凭空多了一个女子,傅员外故意刁难,不肯收留。经过一再的恳求,傅员外答应了,但是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限定董永夫妇于当天夜里织出十匹云锦,如果织得出来,三年的长工改为百日,如果织不出来,三年之后再加三年。七仙女爽快地答应了,董永却焦急万分。
晚上,董永愁眉苦脸地坐在灯前,心想:一夜之间,不要说织出十匹云锦,就是一匹也织不完啊!织不出来,三年长工做满之后,还要加上三年。他越想越觉得可怕,心中暗暗埋怨妻子答应了傅员外的条件。可是七仙女一点儿也不着急,她叫丈夫放心去睡觉,说她自有办法。
夜深人静时,七仙女在屋子里点起一炷下凡时姐妹们赠送的“难香”。天上的众仙女闻到香味,知道小妹妹在人间遇到了难处,便顷刻之间来到了傅员外家。她们听了小妹妹的述说,就一起动手干了起来。这些天上的巧手姑娘,善长织造的仙女,还没等到天亮,就把十匹绚丽多彩的云锦织出来了。
第二天早晨,董永看见这十匹美丽的云锦又惊又喜,心想自己的妻子莫非是神仙吧!他们抱着十匹云锦给主人送去,傅员外也大为惊异,只好把三年的工期减为百日。
期满后,夫妻俩高高兴兴回到自己的家中。这时七仙女才告诉董永,说自己是天上下凡的仙女,还说他们将要有一个小宝宝了。董永听了更加欢喜。从此夫妻俩男耕女织,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生活。
后来,天上的玉帝终于查出小女儿私下凡尘,跟董永结为夫妻的事,不禁勃然大怒。他命使者来到人间,传下圣旨,叫七仙女务必在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如有违抗,定派天兵天将捉拿问罪,并将董永粉身碎骨。
天庭的钟声响了,午时三刻到了。七仙女为了不使丈夫遭到杀害,只好在他们定情的那棵老槐树下,忍痛跟董永告别。
董永哭天喊地,悲痛欲绝。他上前问老槐树:“老槐树啊老槐树,你说我们是仙女配贤郎,美满世无双,今天为何有人硬要把我们分开?老槐树,你怎么不开口啊!”
可是那棵老槐树,任你喊一千声,唤一万遍,它也不答应,变成了哑巴木头!
董永又跪在土地庙前叫道:
“土地爷啊土地爷,你说过我们是一对金凤凰,愿意为我们主婚。如今为何有人硬要把她逼回天庭?土地爷爷,你要给我们做主啊!”
可是那位笑眯眯的白胡子老头,竟连吭一声也不敢,成了一个哑巴人!
临别时,七仙女流着泪和董永约定说:
“来年碧桃花开日,槐荫下面把子交。”说完便被凶恶的天神捉走了。
董永向前追赶几步,扑倒在地上。
一对恩爱夫妻,就这样被残酷地拆散了。
猜你感兴趣:
1.古老的传说故事
2.古老传说故事
3.中国的古老传说故事
4.古树名木的传说故事
中国古老的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后羿射日
盘古开天
传说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天和地并不分开,四处一片黑暗混沌,好像一个大鸡蛋。人类的老祖宗盘古就孕育在这里。经过了18000年,这个神通广大、力大无穷的盘古突然醒来了。他什么也看不见,一气之下,抓来一把大板斧,朝前用力一挥,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鸡蛋”破裂开了……于是,轻而清的东西飘浮上升,慢慢形成了天空,重而浑浊的东西逐渐下沉凝结,最后变成了大地。盘古怕它们再合拢来,用脚踩着大地,头顶着天空,站在当中。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一直撑在那里。直到后来,天地的构造已巩固时,盘古终于倒下死去了。临死前,盘古把他呼出的气体作风和云彩,把声音变成雷电,把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头发和胡子化作闪闪发亮的星星。他的四肢五体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岳,血液化作江河,肌肉变成田土。就连那身上的汗毛也都变成草木,使大地披上了绿装。
女娲补天
这个神话出自《淮南子·览冥篇》,全文如下: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二、后羿射日
世界年轻时,天空曾一齐出现十个太阳。他们的母亲是东方天帝的妻子。她常把十个孩子放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洗澡。洗完澡后,他们像小鸟那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因为每个太阳的中心是只鸟。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每夜一换。
当黎明预示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穿越天空,给大地万物带去光明和热量。
那时候,人们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和动物像邻居和朋友那样生活在一起。动物将它们的后代放在窝里,不必担心人会伤害它们。农民把谷物堆在田野里,不必担心动物会把它们劫走。人们按时作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美满。人和动物彼此以诚相见,互相尊重对方。那时候,人们感恩于太阳给他们带来了时辰、光明和欢乐。
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想到要是他们一起周游天空,肯定很有趣。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们和万物就遭殃了。十个太阳像十个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
森林着火啦,烧成了灰烬,烧死了许多动物。那些在大火中没有烧死的动物流窜于人群之中,发疯似地寻找食物。
河流干枯了,大海也干涸了。所有的鱼都死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窃食物。许多人和动物渴死了。农作物和果园枯萎了,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也断绝了。一些人出门觅食,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另外一些人成了野兽的食物。人们在火海里挣扎着生存。
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