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游降魔篇》告诉我们什么
在摆脱了女降魔师的纠缠之后,为了降服猪刚鬣,在师傅的指导下,唐三藏到五指山寻找孙悟空的帮助。孙悟空是一个对世界原有秩序造成巨大破坏的妖猴,他所对应的心灵结构是我们人类的“意识”。意识是生命在几十亿年的进化中,在最近几万年才进化出来的心灵结构。孙悟空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敢与天争地斗的狂傲,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所展现的自我膨胀是何其的相似。意识的出现,在增强人类适应环境能力的同时,也对人类的心灵并进而对现实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因此造成的悲剧,如一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全球变暖等,以及人类普遍的空虚感,根本的缘由便是“意识”对原有的心灵结构的破坏。因此我们也可以得知,这种心灵结构的机能是无比强大的。所以,当面对来自代表情绪世界的各种心灵结构的猪刚鬣、三位降魔师以及女降魔师时,孙悟空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他们消灭了。在意识与情绪界的冲突中,阿尼玛往往是坚持到最后的心灵结构,因为她的背后,是人类强大的繁衍本能。也因此,个体在成长中,经常会被自己的阿尼玛所控制,形成所谓的“阿尼玛人格”,个体的成长发展陷入停滞状态,原有的人格发生解体,许多事业有成的人,事业也往往会陷入混乱,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历史上各种“红颜祸水”的故事,其本质,便是对阿尼玛人格的描述。另一方面,因为其是两大本能之一,繁衍本能在情绪界的投射,是最强烈的情绪情感,而意识的起源便是对情绪情感的反思,所以,阿尼玛是人类意识主要的根基。而在修行中,获得对阿尼玛的掌控,必须借助意识的力量,所以,电影中,女降魔师最后死在孙悟空之手。而同时,通过战胜阿尼玛,唐三藏也获得了掌控意识的法宝“金箍儿”。但是,仅仅掌握了意识的根基是不够的,要想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唐三藏还必须掌握意识的内容。意识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操控语言文字来实现的,而人类语言文字的传承,是以通过诠释当时的主流文化的方式进行的,所以个体很容易被这种主流文化所束缚,无法自由运用意识的功能。所以,撕碎《儿歌三百首》所象征的,正是打破大脑中对主流文化刻板的理解。而对《儿歌三百首》的自由重组,就是掌控世界规律的《大日如来真经》。掌握了《大日如来真经》象征着唐三藏利用语言文字的力量,获得了对意识规律的掌控。从而,整合了心灵世界的各种成分,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开始人生路上新的征程。
其实,如文章前半部分所说的那样,西游降魔,其实只是我们自己内心成长的一个心灵重组的过程。我们每一个有追求,有梦想的人,都在成长的路上不断的降服内心的“妖魔”,所以,不西游,也降魔!
二、西游降魔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
《西游:降魔篇》是著名西游小说家今何在对周星驰2013年春节同名贺岁大片电影剧本进行了大幅改编后创作而成的一本图书,该书只保留了玄奘降服流沙河妖、猪妖和猴妖的主干情节,作者对剧本进行了妙趣横生的再度创作。
小说既继承了无厘头电影鼻祖周星驰的搞笑衣钵,又融入了今何在独特的思辩与悲情。玄奘伏魔的故事会引领读者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和黑色幽默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幡悟大乘佛法的真谛:常驻世间,与众生一起承受痛苦、享受欢乐,珍惜当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年轻的驱魔人玄奘以“舍小我,成大我”的大无畏精神,历尽艰难险阻,依次收服猪妖以及妖王之王孙悟空为徒,并用“大爱”将他们感化,而玄奘自己也终于领悟到了“大爱”的真意。为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为赎还自己的罪恶,师徒四人义无反顾的踏上西行取经之路。该片可谓《大话西游》前传,故事围绕年少时期的唐僧与孙悟空的相识经过及冒险历程,其中更会交代上集周星驰经典对白“爱你一万年”的源起,故事中涉及一段爱恨交缠的感情。
?
三、怎么样评价《西游降魔篇》这部电影
周星驰对西游理解超越常人吴承恩做梦也没想到五百年后,自己写的《西游记》会被以电影的方式这样颠覆,或许不叫颠覆,或许叫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去演绎“人性”。在每个人的心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是以喜剧背景居多的喜剧人物,唯一不同的是孙悟空更具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在文化层面上,师徒四人现在已经是一种知名符号,在当时创作背景中具有强烈现实反映性质。记得看完《长江七号》,众多人都觉得星爷江郎才尽的同时,我看到的确是星爷对感情戏的出彩。当时很多人说星爷退步了,我到时觉得是香港电影逐渐走入没落。个人认为这是周星驰出道以来,无论是演还是导,这都是最出彩的一部,结合了《大话西游》的无厘头以及《功夫》的“星爷系”武功。星爷把从“演”的造诣很自然的融入到了“导”中。台词的无厘头+动作的夸张+漫画式的武功,足可以让类似我这样的无厘头影迷捧腹大笑。唯一的区别就是星爷比以前更重口味.更暴力了,以前的《大话西游》至少吴孟达的喷血场面,到《西游降魔》里面开篇的鱼妖吃人以及后面三煞喷血,从以前星爷电影里面的扯腿毛到《西游降魔》里面的扯头皮,让唐僧变成秃顶。似乎星爷也在让我们更加领悟到本部电影的另一种深层次含义。为什么《大话》和《西游降魔》里面都出现了类似“中性”的角色,身形与声音完全相反?为什么“妖”都是由人变的?例如“鱼”妖、“猪”妖。或许人性的真的有两面,一面是人性的“真”“善”“美”(剧中代表人物唐僧),另一面则是与之对立的一面“假”“恶”“丑”(剧中代表人物孙悟空)。从人物造型,配音的对比,可以看出星爷想表达的是大爱,即“真”“善”“美”;从沙僧和八戒以及到后来孙悟空如何成妖的故事中不难看出星爷在表达大爱的同时也在提醒人们不要被小爱所迷惑,由爱生恨,即人变成妖。从开始到最后唐僧之所以被驱魔人(段姑娘)吸引,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似乎也表达了本片的灵魂-大爱之大时足可以包容小爱,这也是人性根本所在。附带此片中本人最喜欢的台词1、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2、“小姐要不要帮忙?”“要。”“怎么帮?”“走开。”3、不开心,就算长生不老也没用,开心,就算只能活几天也足够!4、曾经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曾经执著,才能放下执著;曾经牵挂,才能了无牵挂。5、拿着本儿
《西游降魔篇》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 p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