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山镇的由来

米山,原名“蜜山”,位于母猪河西畔,方圆1800米,海拔129米,面积34万平方米。相传明清以前山上多野生蜜蜂,蜂蜜颇丰,故名“蜜山”。另据世代口传,母猪河东岸横口村北有一土名“面”,与“蜜山”隔水相望,取“米面成山”之意,故将“蜜山”更名为“米山”,象征母猪河两岸为米面之乡,富饶之地。境内米山水库,是一座兼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水利发电为一体的大(二)型水库,担负威海、文登两市百余万人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是南水北调的东线枢纽工程。

二、”米山”这个字读什么

xiān

米山(”米山”这个字读什么)

解释:籼稻一种一年生的禾草,水稻的一种,米粒细而长,在温暖气候下广泛栽培,种子用作人类食物,谷壳和其他副产品可饲养家畜,稻杆用来造纸

籼似粳而粒小,始自闽入,得种于占城国。——《本草纲目》

又如:灿稻(水稻品种之一。稻株比粳稻稍高,分蘖力强,但杆软易倒伏。米粒细长,无粘性)

籼米:籼稻碾出的米。黏性小,出饭多。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一·秈》:“秈米,气味甘、温、无毒。”

米山(”米山”这个字读什么)

糯米:糯稻碾出之米。富于黏性,可做糕点,亦可酿酒。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三:“守陵喜,运糯米以饷智高。”《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这酒是二斗糯米做出来的二十斤酿,又对了二十斤烧酒,一点水也不搀。”老舍《四世同堂》三八:“北方人对糯米已经有些胆怯,再放上火腿什么的,就更害怕了。”

秫shú米。也称黄糯。

《新唐书·五行志二》:“都人以黄米及黑豆屑蒸食之,谓之‘黄贼打黑贼’。”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秫》:“北人呼为黄糯,亦曰黄米。”《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又有老爷、公子要的小米面,窝窝头,黄米面,烙糕子黍子,

黍子: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一年生栽培作物,民间称为“黍子”、“黍谷”,有的地方因为多用黍米酿酒,又称为“酒米”。籽实淡黄色,常用来做黄糕和酿酒。其形态特征与糜子相似,子实有黄、白、红、紫等颜色。籽粒脱壳即成黍米,呈金黄色,具有粘性,又称黄米、软米。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以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元素。可做油炸糕和酿米酒。黍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活血作用,具有食疗价值。黍米粘性大、较难消化,忌过量食用,老弱病人和胃肠功能不好者应少食。

糜子(拉丁学名:P. miliaceum var. compactrm,别名:黍),禾本科黍属一年生草本第二禾谷类作物。它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其秆粗壮,直立;叶鞘松弛,叶舌膜质,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近圆形,边缘常粗糙;圆锥花序开展或较紧密,分枝粗或纤细;小穗卵状椭圆形,内稃透明膜质;种脐点状,黑色,花果期7-10月。糜子分布于中国西北、华北、西南、东北、华南以及华东等地山区。

三、米山合起来念什么字

米和山合起来念什么字——答案:籼 xiān。

【解释】

〔籼稻〕水稻的一种,米粒细而长。

【组词】

籼米

[ xiān mǐ ]籼稻碾出的米。黏性小,出饭多。

籼稻

[ xiān dào ]我国水稻的一个品种。稻株比粳稻稍高,分蘖力较强,但秆软易倒伏,较不耐肥。米粒细长,黏性小而胀性大。主要分布于华南及淮河以南地区。

霜籼

[ shuāng xiān ]指秈米。其色雪白如霜,故称。

籼粟

[ xiān sù ] 1.同“籼粟”。2.粟之不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