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了解更多关于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的知识?在本文中,小编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两个话题,帮助您更好地理解。

自动控制原理用吴麒的还是胡寿松的

经典控制部分用胡寿松的就可以,同时还要补充看一下吴麟书上一些胡寿松没有讲到的知识点,这个以往的卷子上是有考到的,当然就今年考的来说,并没有超出胡寿松版《自控原理》的范围。现代控制理论部分推荐使用刘豹的,吴麟的貌似讲得有点儿难,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胡寿松自控原理第五版PDF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pdf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pdf: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由胡寿松主编,2015年12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性教育本科国家及规划教材与立体化教材。该教材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仪表及测试、机械、动力、冶金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自动控制类的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

全书共十章,包括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方法等章目。

全书共分十章,整体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在时域、频域和复域中的数学模型及其结构图和信号流图;阐述了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校正和设计等方法;对线性离散系统的基础理论、数学模型、稳定性及稳态误差、动态性能分析以及数字校正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方面,给出了相平面和描述函数两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对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也作了介绍;最后两章根据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阐述了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以及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等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胡寿松自控原理第五版PDF

胡寿松第五版《自动控制原理》中的经典控制部分是指什么

自动控制理论是建立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基础上的一个分支。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单输入、单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线性定常系统。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输入输出特性(主要是传递函数)为系统数学模型,采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这些图解分析方法,分析系统性能和设计控制装置。经典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是拉普拉斯变换,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频率域方法。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系统运动的稳定性、时间域和频率域中系统的运动特性(见过渡过程、频率响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校正方法(见控制系统校正方法)。经典控制理论包括线性控制理论、采样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见非线性系统理论)三个部分。

早期,这种控制理论常被称为自动调节原理,随着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和以最优控制理论为特征的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在1960年前后),广为使用现在的名称。

扩展资料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它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二战期间为了设计和制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统以及其他基于反馈原理的军用设备,进一步促进并完善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二战后,已形成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这就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的线形定常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应时而生

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现代应用数学新成果的推出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适应宇航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数的最优控制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为基础的状态空间法。

目前,自动控制理论还在继续发展,正向以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深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动控制原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典控制理论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教授的自动控制原理可以说是控制理论的经典教材了,之所以经典是因为经典一直在延续。我看过胡教授的自动控制原理,简单分享一下看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到第六章是经典控制理论的内容,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介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重点介绍传递函数,方框图,信号流图,梅森增益公式还有典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方框图。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基础。第三章开始进入控制系统的分析,主要介绍控制系统时域分析,重点以二阶系统为主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常用时域指标。还有高阶系统分析以及如何近似简化为二阶系统,还包括如何改善二阶系统的品质,主要介绍了比例微分控制和速度反馈控制。第四章是根轨迹的绘制以及根据根轨迹分析系统特性。

根轨迹是经典控制理论的重要内容,主要以图解法的方式分析系统,也是比较方便的分析方法,工程上应用也比较广泛。第五章进入频域分析。主要介绍了奈奎斯特曲线的绘制,伯德图的绘制,以及利用奈奎斯特曲线和伯德图判定控制系统稳定性。还包括控制系统频域指标以及其和时域指标之间的转换关系。第六章进入控制系统综合,也就是控制系统设计,主要介绍串联无源校正网络,PID(比例微分积分)控制器,前馈校正以及复合校正。至此经典控制理论内容全部介绍完毕。接下来第七章是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这应该属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内容,学好了前六章,第七章应该问题不大,类比就可以。第八章是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内容,主要介绍利用相轨迹图和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第九章是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主要介绍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法。第十章是最优控制理论,本科应该不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