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衣女》译文
故事概要:一只绿蜂爱上了一个书生,会有怎么样的故事呢?不剧透了,自己看。
人生貌似很长很长的样子,长到你可以遇到万千客;人生貌似又很短,短到一辈子只够深爱一个人。人生如逆旅,过客亦匆匆风尘如你我,原是聚散不由己呵!
于璟,字小宋,益都人,读书醴泉寺。夜方披诵,忽一女子在窗外赞曰:“于相公勤读哉!”因念深山何处得女子?方疑思间,女子已推扉笑入,曰:“勤读哉!”于惊起,视之,绿衣长裙,婉妙无比。于知非人,因诘里居。女曰:“君视妾当非能咋噬者,何劳穷问?”于心好之,遂与寝处。罗襦既解,腰细殆不盈掬。更筹方尽,翩然遂出。由此无夕不至。
译文: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书生,叫于璟,字小宋,益都人,在醴泉寺读书。
夜晚时分,于璟吃过晚饭,就在房间拿出书来读,忽然有一个女子在窗外称赞道:“于相公真是用功呀!”
在深山里听到有女子的声音,于璟很是怀疑,就在自己沉思的时候,那个说话的女子笑着就推门进来了,说道:“真是勤学啊!”
于璟很是惊讶,抬头开始观察这个女子,绿衣长裙,长相无比甜美。于璟知道她并非人类,就开始追问他的住处。
女子有些嗔怒似的撒娇道:“公子难道以为我会吃了你不成吗?这样穷追不舍的追问?”于璟看到女子长得水灵好看,就收留了那个女子,于是,女子脱掉了裙袄腰细如柳条,就这样,于璟与那个女同床共枕了。
天快亮的时候,女子就离开了,从此,每天晚上都会前来。
一夕共酌,谈吐间妙解音律。于曰:“卿声娇细,倘度一曲,必能消魂。”女笑曰:“不敢度曲,恐销君魂耳。”于固请之。曰:“妾非吝惜,恐他人所闻。君必欲之,请便献丑,但只微声示意可耳”遂以莲钩轻点床足,歌云:“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不怨绣鞋湿,只恐郎无伴。”声细如蝇,裁可辨认。而静听之,宛转滑烈,动耳摇心。
译文:一天晚上一起喝酒的时候,女子吐露自己擅长音律和舞蹈。于璟于是说道:“你的声音娇柔细腻,若是能唱一曲儿,必定让人销魂。”
女子笑着说道:“我不敢唱曲儿,怕你受不了呢!”于璟执意想要女子唱一曲儿。女子说道:“不是我吝啬不愿意唱,只是怕其他人听了去,公子若是真的想听我唱歌,那我就献丑了,只能小声的在你的耳朵边唱,公子你可不要笑话。”
于是他开始用脚轻轻点地打着节拍,唱到:“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不怨绣鞋湿,只恐郎无伴。”(意思:树上的候鸟嫌弃我,到了半夜就走了。我不怨恨脚上的鞋子沾湿了,只担心郎君没有陪伴。)
声音细小得就像苍蝇煽动翅膀的声音,要认真听才能分辨出来。当静下心来细细聆听,婉转动听,让人心旷神怡。
歌已,启门窥曰:“防窗外有人。”绕屋周视,乃入。生曰:“卿何疑惧之深?笑曰:“谚云:‘偷生鬼子常畏人。’妾之谓矣。”既而就寝,惕然不喜,曰:“生平之分,殆止此乎?”于急问之,女曰:“妾心动,妾禄尽矣。”于慰之曰:“心动眼輶,盖是常也,何遽此云?”女稍释,复相绸缪。更漏既歇,披衣下榻。方将启关,徘徊复返,曰:“不知何故,只是心怯。乞送我出门。”于果起,送诸门外。女曰:“君伫望我,我逾垣去,君方归。”于曰:“诺。”
译文:唱完了,女子小心翼翼的打开房门往外看:“得预防窗外有人。”随后又绕着屋子转了一圈后,回到房间里。
于璟疑惑地问道:“你是在害怕什么呢?”女子笑着说道:“谚语里不是有一句话这样说嘛:‘偷生鬼子常畏人。’所以才谨慎些。”
然后两个人就睡下了,女子有些忧伤地推开了于璟,说道:“缘分难道就要完了吗?”于璟急忙询问是怎么回事儿。
女子继续说道:“我心跳加速,恐怕你我的缘分要尽了。”于璟安慰她说道:“心跳眼动都是人之常情,不要害怕。”
女子稍微释怀些,又和于璟卿卿我我了起来。要快天亮的时候,她披上衣服从床上下来,刚刚将门打开,在门口徘徊一会儿,又折返了回来。说道:“不知什么原因,我的心里有些害怕,求求你送我出去吧。”
于璟立马从床上起来,送女子出了门,女子说道:“你看着我走,我翻墙过去了,你再回去。”于璟回答说:“好的。”
视女转过房廊,寂不复见。方欲归寝,闻女号救甚急。于奔往,四顾无迹,声在檐间。举首细视,则一蛛大如弹,抟捉一物,哀鸣声嘶。于破网挑下,去其缚缠,则一绿蜂,奄然将毙矣。捉归室中置案头,停苏移时,始能行步。徐登砚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几上,走作“谢”字。频展双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绝。
译文:看着女子走了直到看不见,就打算回到房间,睡个回笼觉,忽然听到女子大声呼救,于璟急忙跑了出来,四处观望后,没有看到任何踪迹,听到房檐有声音。
于璟抬头细细观察,看见一个就像弹珠一样大小的蜘蛛,用丝网捉住了一只绿色的蜂子,声嘶力竭地喊救命。
于璟拿起一根木棍挑破蜘蛛网,并把缠在绿蜂身上的网撕掉了,绿蜂已经奄奄一息了。于璟将绿蜂带回来自己房间,把它放在自己的书桌上,不一会儿,绿蜂醒了过来,摇摇晃晃的开始走动。
它走到书桌上的墨盘里,沾了墨汁在桌子上留下来了一个“谢”字。并不断地扇动自己的翅膀,然后穿过窗子飞了出去。从此以后,那个绿衣女子再也没有来过。
二、《聊斋志异之绿衣女》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绿衣女》原文及译文
引导语:《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之绿衣女》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于璟,字小宋,益都人,读书醴泉寺。夜方披诵,忽一女子在窗外赞曰:“于相公勤读哉!”因念深山何处得女子?方疑思间,女子已推扉笑入,曰:“勤读哉!”于惊起,视之,绿衣长裙,婉妙无比。于知非人,因诘里居。女曰:“君视妾当非能咋噬者,何劳穷问?”于心好之,遂与寝处。罗襦既解,腰细殆不盈掬。更筹方尽,翩然遂出。由此无夕不至。
一夕共酌,谈吐间妙解音律。于曰:“卿声娇细,倘度一曲,必能消魂。”女笑曰:“不敢度曲,恐销君魂耳。”于固请之。曰:“妾非吝惜,恐他人所闻。君必欲之,请便献丑,但只微声示意可耳”遂以莲钩轻点床足,歌云:“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不怨绣鞋湿,只恐郎无伴。”声细如蝇,裁可辨认。而静听之,宛转滑烈,动耳摇心。
歌已,启门窥曰:“防窗外有人。”绕屋周视,乃入。生曰:“卿何疑惧之深?笑曰:“谚云:‘偷生鬼子常畏人。’妾之谓矣。”既而就寝,惕然不喜,曰:“生平之分,殆止此乎?”于急问之,女曰:“妾心动,妾禄尽矣。”于慰之曰:“心动眼輶,盖是常也,何遽此云?”女稍释,复相绸缪。更漏既歇,披衣下榻。方将启关,徘徊复返,曰:“不知何故,只是心怯。乞送我出门。”于果起,送诸门外。女曰:“君伫望我,我逾垣去,君方归。”于曰:“诺。”
视女转过房廊,寂不复见。方欲归寝,闻女号救甚急。于奔往,四顾无迹,声在檐间。举首细视,则一蛛大如弹,抟捉一物,哀鸣声嘶。于破网挑下,去其缚缠,则一绿蜂,奄然将毙矣。捉归室中置案头,停苏移时,始能行步。徐登砚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几上,走作“谢”字。频展双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绝。
译文:
书生于景,字叫小宋,是益都人,在醴泉寺里读书。一夜,于景正在诵读,忽听窗外一个女子称赞说:“于相公读书很勤快啊!”于景心想,这深山中哪来的女子?正在疑惑问,女子已推门进来了,说:“很用功啊!”于景惊讶地站了起来,见这女子穿着绿衣长裙,生得美妙无比。于景知道她不是人类,再三追问她的家住哪里。女子说:“你看我并不是能吃人的,何必寻根究底呢?”于景心中很喜欢她,便和她一块睡了。女子脱去衣服,腰细得不满一把。天快亮时,女子轻盈地走了。从此,没有一天晚上不来。
一晚,两人一块饮酒。女子谈吐间很懂音律,于景便说:“你的声音娇柔细弱,如果能唱一曲,一定让人消魂。”女子笑着说:“不敢唱,怕消了你的魂。”于景执意请她唱,女子说:“我不是吝惜,是怕被别人听到。你一定要听,我只好献丑,但只能小声唱,你明白意思就行了。”接着用脚尖轻轻点着拍子,唱道:“树上乌臼鸟,嫌奴中夜散,不怨绣鞋湿,只恐郎无伴。”声细如蝇,刚刚能辨听清楚;而仔细一听。只觉宛转滑烈,动耳摇心。唱完,女子打开门看看外面,说:“提防窗外有人。”又出去绕屋子转了,一圈,才进屋来。于景说:“你怎么这样疑惧?”女子笑着回答说:“俗话说‘偷生的`小鬼常怕人’,这就是说的我啊。”不一会儿睡下后,女子忽又不高兴,说:“平生的缘份,难道到此为止了吗?”于景忙问缘故,女子说:“我的心跳动不安,只怕是祸将临头了。”于景安慰说:“心动眼跳,本是平常的事,何至于说这种话呢?”女子才稍高兴一点,二人重又亲热起来。
天快亮时,女子披衣下床。刚要开门,犹豫了一回又返回来,说:“不知什么缘故,我心里总是怕。请你送我出门。”于景便起床,把她送出门外。女子说:“你站在这里看着我,我跳过墙去,你再回去。”于景说:“好吧。”看着女子转过房廊,一下子便不见了。正想再回去睡觉,只听传来女子急切的呼救声。于景奔跑过去,四下里看并没人影,听声音像在房檐间。他抬头仔细一看,见一弹丸大的蜘蛛,正揉弄着一个东西,发出声嘶力竭的哀叫声。于景挑破蛛网,除去缠在那个东西身上的网丝,原来是只绿蜂,已经奄奄一息了。于景拿着绿蜂回到房中,放到案头上。过了会儿,绿蜂慢慢苏醒过来,开始爬动。它慢慢爬上砚台,用自己的身子沾了一身墨汁,出来趴在桌上,走着划了个“谢”字,便频频舒展双翅,然后穿过窗子飞走了。从此,女子没有再来。;
三、求蒲松龄的《绿衣女》的作品分析
绿衣女
蒲松龄 [清]著关圣力译
有一个书生姓于,名璟,字小宋,青州益都(注1)人,住在长白山中的醴泉寺(注2)里读书。有一天夜里,他点好火烛,刚刚开始认真看书,忽然听到窗外有一年轻女子的赞叹声:“于公子,你在勤奋读书呀!”于璟想:这深山古寺之中,哪里来得女人呢?他正在疑惑不解的时候,年轻女子已推开屋门,面带笑容走了进来。女子对于璟说:“公子,你读书很用功啊!”于璟很惊讶,赶紧站起来,仔细观看面前的女子。年轻女子身穿绿色长衣裙,婀娜多姿,美妙极了。
于璟已经猜到她不可能是人,一定是个灵怪,便故意盘问她在哪里住家。女子轻轻说道:“公子,你看我这柔软的样子,会有咬人、吃人的能力吗?何劳公子如此苦苦地追问呢”?于璟听闻女子言语,感觉好些,心中不免高兴,也就有些情动,从心里产生了一种对她的喜爱之心。便与女子一起来到寝室。女子轻轻解开自己的衣服,纤细的腰身竟不满一握,体态窈窕。夜快尽,天将亮的时候,女子起身飘然离开。从那天开始,女子每天晚上都要来这里与书生相会。
有一天晚上,书生与女子一起吃酒,聊天的时候,于璟感觉女子说话的声音,竟如美妙的音乐一般。便说:“你的声音很甜美,如果能够唱上一曲助兴,一定会让我有消魂一样的感受。”女子笑着说:“要是这样的话,我可不敢唱啊,怕是真的消了公子的魂呢。”
于璟坚持让女子唱一曲。女子说:“不是我不愿意唱给公子听,实在是怕有外人听到。公子你一定要我唱的话,那我就献丑了。但是我只能轻轻地唱,有个意境就可以了,好么?”说完话,她便以自己纤巧的小脚,轻轻地磕打着床腿,唱了起来:“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不怨绣鞋湿,只恐郎无伴。”她歌唱的声音,轻细得如同昆虫发出的声音一般,非得仔细听,才能分辨出音乐的旋律。当于璟仔细听女子唱歌的时候,却听到音律婉转、圆滑、轻快,不仅很好听,还能使心灵感动。
女子唱完歌,立刻去打开房门,向外探看,她说:“怕是窗外有人偷听呢。”然后她又绕着屋子查看了一圈,才重新回到屋子里。于璟问她:“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虑和惧怕呢?女子笑着说:“有俗语说:‘偷生鬼子常畏人。’这就是我惧怕的原因呀。”
当俩人上床休息的时候,女子面露小心谨慎的神情,非常不高兴地说:“我和你此生的缘分,可能到此为止了。”于璟不解,赶紧问女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女子说:“我心跳得厉害,神情很不安,感觉我的福分到头了呢。”
于璟忙安慰女子:“心动眼跳,都是很平常的现象,你怎么能有这样的说法呢?”女子听了于璟的话,心情稍微好了一点,便与于璟重新相拥相抱。天快亮的时候,女子起床穿好衣服。刚要去开门离开,又犹豫着返回来说:“不知道因为什么,我心里感觉忐忑不安,有点害怕。求公子送我到门外吧。”于璟立刻起身,将女子送到门外。女子又说:“公子,你要看着我离去,等我走到墙那边时,你再回好么?”于璟说:“好的。”
于璟站在屋门外,看着女子穿过房子的走廊,直到看不见女子的身影,才准备回房间重新去休息。这时,忽然听到女子急急求救的声音。于璟急忙寻着声音跑过去,但四周看看,根本没有任何踪迹。仔细地听,声音从房檐那里传出来。他抬头仔细查看,看到一只大如弹丸的蜘蛛,奋力地捕捉到一只什么昆虫。被捉到的东西正在蜘蛛网里全力挣扎,并发出悲哀的叫声。于璟赶忙扯开蜘蛛网,把被网住的东西挑救出来,并为它清理束缚缠绕在身体上的蜘蛛丝。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绿色的小蜂,此刻已经奄奄一息,将要死了。于璟将其带回屋子,放在他读书的桌子上。过了一段时间,那绿色的小蜂苏醒缓解过来,能够慢慢地移动了。它慢慢地爬到砚台上,用身体沾满墨汁,然后又回到桌子上,慢慢地在桌面上爬行。它爬行的轨迹呈现出一个“谢”字。然后,它展开翅膀,连续扇动了多次后,从窗户飞出去了。
从那天以后,绿衣女子再也没到于璟读书的地方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