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湿地又被称为什么
湿地又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海洋被称为"地球之心"。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现状:
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情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我国重要国际湿地中,近海与海岸湿地总体状况良好。
据了解,该《白皮书》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于2018年对我国内地56处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进行调查得出。
按照分类统计,56处国际重要湿地中,近海与海岸湿地有15处,范围面积65.52万公顷,占比9.1%。其中,位于江河源头区域的湿地有11处,辽宁双台河口、山东黄河三角洲、上海崇明东滩、江苏盐城、广西山口红树林、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海南东寨港等湿地位于近海河口水域。
除山东黄河三角洲湿地需要从黄河补充淡水外,其他湿地的河流汇水和海水顶托保持稳定。56处国际重要湿地中,有51处获取了地表水质数据,其中的4处海域,Ⅰ类、Ⅱ类海水各2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湿地
二、湿地被称为什么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它对地球的重要性,湿地在地球表面上的覆盖面积仅仅只有6%,但是却有20%的已知物种生活在里面,因此它是非常重要的生态资源,我们必须着手保护保护起来。
什么是湿地
学过地理或者是对地理有所了解的人,一定听说过湿地这个词,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且大部分的湿地里面都有非常多的野生动物资源,是鸟类动物的乐园,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又被称为地球之肾,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生态系统,一般季节性或者是永久被水覆盖,简单来说,湿地就是同时处于陆生生态系统以及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在这里有许多水生植物。
不过湿地资源是非常少的,它在地球表面仅仅只有6%的覆盖率,但是也就是这6%为地球上20%的已知生物提供了生活环境,所以说湿地是非常重要的生态资源,必须进行保护,而在1996的时候,《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号定为世界湿地日。
三、湿地又被称为什么 湿地还有其他的称呼吗
1、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海洋被称为地球之心。
2、“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3、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