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何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文化:谈起奥地利,无人不知其音乐和歌剧。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这些音乐大师在两个多世纪中,为奥地利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节之一。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可谓世界上听众最多的音乐会。建于1869年的皇家歌剧院(现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剧院之一,而维也纳爱乐乐团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
奥地利学龄儿童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学费、书费和上学交通费均由国家负担。凡持有高中毕业文凭者可免试上大学。著名的维也纳大学创立于1365年,系德语区最古老的大学。
在奥地利到主人家作客或应邀赴宴,可着深色装,也可着浅色装;较正式的重要场合(例如有较重要的人物参加)应着深色装,以示庄重,参加婚礼或生日庆祝活动可着浅色装;听音乐会、看歌剧须着深色装。奥地利的餐馆以"鸽子"作为餐馆的星级标志。"鸽子"越多,餐馆越高级,最高为四星级。宴请可分为工作宴请和私人宴请两种。如系工作宴请礼物可免;私人宴请则需带礼品。趣闻:日食五餐的奥地利人>>>
名胜:维也纳国家歌剧院(State Opera Theatre of Vienna)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型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建于1869年,原是皇家宫廷剧院,其前身是17世纪维也纳城堡广场木结构包厢剧院,1869年迁到市区的环行街旁。1918年宫廷剧院变为国有,称国家歌剧院。二战时被炸得只剩下几处断垣残壁,战后重建,整修10年,恢复旧观。外貌古色古香,整个舞台区完全现代化,配有最先进的音响设备。1955年11月以演出贝多芬的费德利奥庆祝再生。歌剧院为罗马式宏伟建筑。前厅和侧厅都用大理石彻成,内部绘有精美壁画和挂有大音乐家和名演员照片。观众席共有6层,可容有座观众1600多人。
维也纳音乐厅(Music Hall Vienna):奥地利维也纳最古老也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出。1872年到1875年间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曾负责组织音乐厅的演奏会。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又重新恢复。厅内有收藏馆,馆分两室。一间是展览室,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一边的书架上放满大量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另一边是一排铁柜,藏有音乐大师的乐稿、书信和其他手迹,其中有莫扎特的乐稿:最后一个交响曲等。屋子中间是一长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阅资料之用。档案室原为勃拉姆斯的办公室,他临终前一再嘱咐,要把他珍藏的几千册音乐书籍和乐谱全部捐献给档案室。音乐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协会拥有会员7000多人,据说是世界上历史最久、人数最多的音乐组织。
萨尔茨堡(Salzburg)是奥地利西北部萨尔茨堡州首府,濒临多瑙河支流萨尔察赫河,是奥地利北部交通、工业及旅游中心。这里是大作曲家莫扎特的出生地,素有“音乐艺术中心”之称。萨尔茨堡1077年设市,公元8世纪—18世纪为天主教大主教驻地和活动中心。1802年萨尔茨堡脱离宗教统治,1809年,根据《舍恩布龙条约》归巴伐利亚,维也纳会议(1814—1815年)决定归还给奥地利。这里的建筑艺术堪与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相媲美,有“北方罗马”之称。城市分布在萨尔察赫河两岸,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城市被苍郁的陡山围绕,充满魅力。河右岸南山坡的霍尔亨萨尔茨堡(11世纪),历经900年风雨,仍巍峨挺立,是中欧地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座中世纪城堡。本尼狄克隐修道院建于7世纪末,长期以来是当地布道活动的中心。圣方济会教堂建于1223年。模仿罗马圣教堂的大教堂建于17世纪初,是奥地利第一座意大利式的建筑。大主教宅邸是16—18世纪的一座文艺复兴式宫殿。米拉贝尔宫原是17世纪为萨尔茨堡大主教建造的皇宫,18世纪又经扩建,现在是包括宫殿、教堂、花园、博物馆等的游览中心。城市南部是17世纪建造的皇家花园,以“水的游戏”著称。花园内建筑物的门旁檐下,道路两旁都有暗道水管不时喷射,水花飞溅,雨帘雾障。走进花园内一座人工堆砌的山洞,潺潺的流水发出了26种鸟鸣的声音,组成一曲悦耳动听的空山鸟语。在一处由机械装置控制的舞台上,通过水流的作用,156个活动小人再现了这里300多年前小镇生活的情景。走进萨尔茨堡,无处不见莫扎特的踪迹。1756年1月27日,大作曲家莫扎特出生在城中粮食街9号。1917年莫扎特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
维也纳
多瑙河的女神——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Vienna)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面积414.5平方公里。人口156.3万人(2000年)),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以上。是奥地利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奥地利州首府。西欧至巴尔干半岛的铁路枢纽,多瑙河港。
公元前是凯尔特人居民点。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公元881年以“维尼亚”首见记载,十二世纪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十三世纪末至1918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以后是奥地利首都。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1945年起曾由苏、美、英、法分区管理,1955年对奥和约签订后四国军队撤退。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诱人。冬温和夏凉爽。东阿尔卑斯山支脉维也纳林山伸展于西郊,绿林成片。山之西是华丽住宅区,花园及葡萄园围绕。多瑙河流贯市内,水碧山秀,风景如画。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香布伦宫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有希腊式建筑、雕像及喷泉。多瑙河及多瑙运河间的岛上有大公园。1869年建成的国立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1857年建的57米宽、4公里长的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成为欧洲最优美的城市通道之一。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旅游业发达。东北郊和南郊是工业区,有冶金、机械、汽车、铁路车辆、化工等部门,服装及印刷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如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为第三个联合国城市。1979年建成的奥地利国际中心又称“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它曾是长期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机构所在地;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阴谋诡诈的政治权术;1815年俄、美、奥3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力图扑灭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发生街垒战,梅特涅逃亡伦敦;1867年成为称雄欧洲大国奥匈帝国的首都;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一跃而为德国纳粹的头目,1938年3月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战争期间,全城遭到53次轮番轰炸,不少古典建筑被毁;1955年5月苏、美、英、法4国与奥地利在“美景宫”会议厅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4国占领状态;1955年10月16日,奥地利议会宣布宪法性法律“永久中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自古以来,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维也纳-历史文化之都:维也纳永远充满多姿多彩吸引人的文化节目。无论是古典音乐或现代戏剧,电影,舞导演出或歌剧,音乐剧,艺术展览或音乐会及演唱会-无论您何时驾临,您都能有无限的发掘及深刻的印象。您也可以悠闲的坐在闻名世界,气氛浓厚的维也纳咖啡厅喝杯咖啡,或拜访一流的传统葡萄酒场(Heurige)。在维也纳您更可品尝到欧洲各国,美味高级的烹饪技术。
维也纳-音乐之都:几世纪以来音乐一直都离不开维也纳,与它紧紧相连。它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札特,贝多芬,舒伯特和约翰史特劳斯的圣地。维也纳悠久的音乐遗产延续至今。闻名全世界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中永远得到爆满观众的热烈掌声。而维也纳音乐学院不断的孕育出在国际音乐界中脱颖而出的乐者。除此之外,维也纳丰富活跃的现代热门音乐舞台及场所吸引了不少的年轻人。如果您喜欢音乐,维也纳绝对让您无法忘怀。
历史人口
20世纪初期,维也纳曾经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维也纳的人口在奥匈帝国时期(1867年—1918年)快速增长,当时的维也纳聚集了很多从这个帝国其他部份的移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捷克人返回他们的祖国,这导致这个城市的人口减少。在接下来的移民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拥有斯拉夫和匈牙利姓氏。
二、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介绍
打算去奥地利留学的小伙伴们,你们了解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吗?跟着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2013年九月 WU才搬到新的校区,靠近 Prater park。交通是在 U2上的Messe-Prater和 Kreiau两站之间。学校看起来非常的现代化,尤其最有名的 LC(Library Center)看起来就令人瞠目结舌,更不用说图书馆里面了!总共有六层楼,四楼是可以说话和吃一点小点心的公共区域,五六楼有豪华的景可以边读边看,还能看到维也纳的摩天轮。进去图书馆必须把包包外套锁在柜子内,只能带念书需要用到的东西,放在WU提供的透明塑胶袋内。学校每一栋建筑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分别有 Spain, the United Kingdom, Germany, Japan and Austria. WU在欧洲商学院内可是榜上有名,甚至校园内有很多德国或是其他东欧国家的学生来读(非交换生喔), WU的 master program更是在 2011被列为欧洲的第 18名,我有德国朋友说来WU交换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是一间好学校。欧洲商学院排名平台GBSAC
学校内的餐厅有
(1)学生餐厅 Mensa,里面有 1~8个摊位,每天都提供不一样的食物,价格大概五欧左右,份量也蛮足够的,可以先下载 Mensa APP先看每天不同摊的菜单。记得在Mensa吃东西付钱,要先在Mensa里面的机器储值钱在学生证内,结帐时用学生证结帐。只要点一份全餐,就能用学生证到饮料机器拿取免费饮料一次喔。还有 Mensa只开到下午三点。
(2)亚洲餐厅,每日特餐大概八欧,食物蛮不错吃的。(3) Anker可以买到不错的面包、三明治、咖啡。(3)当地学生也很流行在 spar购买面包夹火腿或肉片吃,不过名称各式各样,大部分是很多肉混杂在一起的。如果大家想好好研究也是能学到当地的文化的。(4) Library Café是在LC的一楼旁边,里面有人人都推荐的三明治,份量蛮足的大概十欧上下。(5) TC building café在TC的二楼(还是三楼?),有一些简单的杯子蛋糕或是三明治,也有现做咖啡,下课时或上课前很方便可以去休息吃一下东西。(6)贩卖机,各栋 building到处可见,有不贵且对于提神超有帮助的咖啡机,也有巧克力和小饼乾、饮料的贩卖机,不过贩卖机的价格比超市贵很多,如果想省钱还是在上课前先去 spar一趟吧。
二、选课
WU的选课是用一个叫 LPIS的系统,并且是采先抢先赢制度,选课的日期很早会先订下来,international office也会提前寄信通知日期和时间,记得要换算成台湾的时间。选课之前,可以先记下自己想要的课的代码,这样选课的时候速度比较快,比较容易选中想要的课。如果不幸没有选上自己喜欢的课,可以写信和 international office的人沟通,所以不用太紧张,不过也要准备一些备案的课比较保险。课程资讯也大约在一个月前公布,每个课
的上课时间不同,学弟妹要自己排好课程,以免冲堂,WU的老师们是不接受冲堂的!WU课程有分密集课和一般课程,密集课会在一周内或几天中上完,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对于想要有更多时间旅行的同学是好的选择,学到的东西并不会比一般课程少。可以先观看选课教学影片(),会比较清楚流程。
三、生活及文化交流
1.住宿
大约在开学的前一学期通知,学校主要是和 oead租屋公司配合。住宿也是先抢先赢的制度,大家在收到通知后,尽量早点开始选择自己的志愿喔!有些会很快就抢光了。
我住的是 Sechshauser Straße 31,在 Längenfeldgasse那一站,是 U4和 U6的交叉站,离学校大约 40~50分钟的时间(加上走到教室的时间)。其实很推荐学弟妹选择的,附近很安全都是住家居多,超市也很多,交通也很方便,宿舍前门口也有 57A公车可以到 MuseumQuartier,可以到很有名的玛丽亚大街。选择 oead的住宿虽然比自己找要贵了一些,不过 oead的宿舍每周都会有打扫阿姨来房间打扫一次,宿舍内也有洗衣机,洗一次是 2欧,烘衣不用钱,可以在开户后收到银行卡后,将一些钱转到 Quick function里面,才能用银行卡洗衣服。个人非常不推荐把太多的额度转到 Quick card内,因为维也纳其实很少店家接受这样的付款方式,所以还是自己估计一下小额的金额即可。另外,如果要住离市区近的话,是在 Karsplaz或 Rathhaus附近(左圈处)。不过维也纳的交通都很方便,不论公车或是 Ubann,都很容易到达想去的地方!可以下载Quandoapp,里面提供了维也纳的交通资讯,也提供你出发地和目的地的所有交通方式和时间估计,个人觉得很准喔。
2.吃饭
在欧洲吃东西和台湾相较之下是比较贵的,去外面餐厅大概约 7~15欧之间。大家不妨自己在去超市买一点东西在宿舍煮,或是在车站内、路边,可以吃到很饱的 kebab,大概 4欧左右,香肠摊也有各种香肠夹面包吃,大概 3~5欧都有。餐厅的话,以下就推荐几间给学弟妹们。
(1) Nordsee是一间连锁的海鲜自助店,所有食物都是鱼或是虾或是龙虾,如果要点餐的话价格比较高,不过品质是真的蛮好的。但他另外有卖小汉堡夹鱼或是三明治,价格相对低很多,在维也纳能吃到海鲜真的很幸福呢。(2) Ribs of Vienna是维也纳很有名的猪肋排店,以台湾人的食量叫一份猪肋排自己真的吃不完,可以揪好朋友们一起去,两个人一份比较刚好,算下来一人只要七八欧,好吃又划算呢。不过这是一间观光客很多的店,还是建议要事先订位。
3. EBN
EBN是 WU的学生会组织,会举办很多交流活动,增加所有交换生的感情,有的是旅行有的是小活动,在开学典礼的时候 EBN会告诉大家这学期所有可以参加的活动,大部分是要付费的。另外,大家可以考虑办 EBN卡,除了以上活动可以折扣之外,也提供了免费的 sim卡,既方便有省时。Sim卡是像易付卡,一开始先选定一个方案,之后线上刷卡或是到电信公司储值也可,这个方案就会持续下去了,不过如果不想要一开始的这个方案的话必须重办一张 sim卡。
四、交换注意事项
1. Oead拿钥匙
比较不建议大家假日抵达维也纳,因为你没办法拿到宿舍的钥匙,就要自己额外找住宿了。Oead的 office hour非常少,拿钥匙比较麻烦。你可以在申请 buddy(学校会寄信通知,有申请就有),事先联络好 buddy请他帮你拿,或是在 office hour时间抵达维也纳,自己到 office拿钥匙也可以。
2.办 semster ticket拿到学生证后,可以到各个大站(ex.Karlsplatz,Praterstern..)的柜台申办 semster ticket,一学期 150欧,维也纳市区搭各种交通工具都不用钱喔!如遇到查票的时候记得要给他看学生证和 semster ticket!到机场也只要 2欧(一般观光客是 4欧)。
3.银行开户银行开户可能是大部分交换生最困扰的一个问题了。我当初办了EBN的卡,并到 EBN合作的 Erste Bank开户,出示我的卡,开户的人就知道我是交换生并且帮我开了学生帐户。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有些分行开户是要提前预约的。银行卡的付费可以使用在几乎任何地方,欧洲各国也都能使用,只要输入 pin就会自动扣款。也能有刷卡功能,所有功能开户人员都会在开户的时候跟你确认。在欧洲各国转帐也是不收手续费的。银行卡大概在开户后一周寄到宿舍信箱,然后密码会先寄,再寄卡。记得一定要填妥宿舍地址,再三和开户人员确认,不然会一直收不到卡。 Erste bank服务很好,他的语音电话是 24小时服务的,也会耐心地帮你解答。可以下载他们的 app, George Go,只要输入帐号密码,就能随时查自己卡片的馀额了。最后,离开维也纳的时候,要在有现金柜台的银行办解约,他才会把卡里面的钱全部退给你。
三、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之为音乐之都
奥地利首都、著名音乐城市、国际旅游胜地维也纳,位于国境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座落在维也纳盆地中,蓝色的多瑙河从市区静静流过,水秀山青,风景幽雅。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面环绕着城市,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登上阿尔卑斯山麓,维也纳森林波浪起伏,尽收眼底。从多瑙河盆地可以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辽阔的平原犹如一幅特大的绿毯,碧波粼粼的多瑙河穿流其间。维也纳环境优美,景色诱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
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城堡,到1137年成为奥地利公园的首邑。13世纪末期,城内出现大批宏伟的哥特式建筑,15世纪以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随着艺术的繁荣,维也纳作为“音乐城市”闻名遐迩。
维也纳城区占地面积4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0万,房屋顺山势而建,布局层次分明,各种风格的教堂错落其间,使这座山青水碧的城市保持着浓厚的古老庄重色彩。维也纳从内城向外城依次展开,分为3层。内城即老城,这里街道狭窄,卵石铺路,纵横交错,两旁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塔耸立蓝天,在高层建筑不多的城区显得格外醒目。围绕内城的内环城线,宽达50米,路边生长着各种树木,两旁有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内环城线与外环城线之间是城市的中间层,这儿是密集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其间也有教堂、宫殿等建筑。外环城路的南面和东面是工业区,西面是别墅区、公园区、宫殿等,一直延伸到森林的边缘。城市北面,多瑙河紧贴内城而流,在多瑙河与多瑙河运河之间,有一片岛状地带,这里有公园、游艺场、体育场、码头、车站等。座落在城市北面的多瑙公园,也是游人云集的地方。多瑙公园内有一座耸入云天的多瑙塔,塔高252米,塔内装有两部快速电梯,游客只须用45秒钟便可从塔底到达塔顶。塔顶设有室内咖啡馆和室外咖啡座,从塔顶四周眺望,远方的阿尔卑斯山的英姿和多瑙河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随着塔顶的自动旋转,40分钟内可将维也纳全城景色一览无余。这里既有繁华都市景色,又有山林田园风光,游人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美啊!维也纳。”
只要提起维也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约翰·施特劳斯等这些音乐大师的名字,因为这里是著名圆舞曲华尔兹的故乡,也是欧洲许多著名古典音乐作品的诞生地,一直享有世界音乐名城的盛誉。18世纪这里是欧洲古典音乐“维也纳乐派”的中心,19世纪是舞蹈音乐的主要发祥地,世界各地许多著名音乐家曾来这里居住,从事创作和演出活动。漫步维也纳市区,几乎到处可以看见一座座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城市许多街道、公园、剧院、会议厅等都是用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
维也纳内环城路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塑像最集中的地方。
在这条环城路的城市公园里,竖立着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雕像。施特劳斯以创作三节拍的圆舞曲华尔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华尔兹之王”。在施特劳斯一生中,还以优美的音乐语言创作了大量描绘维也纳人情风貌的著名乐曲,如《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莫扎特的雕像座落在内环城路皇宫公园的中心,他是奥地利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在短暂的36年生涯中,有1/3时间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他的许多著名歌剧,如《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后宫的诱逃》等都是在维也纳期间写成的。贝多芬的雕像耸立在内环城路上的一个广场中央,他是德国人,青年时代来到维也纳,度过了自己大半生,创作了《英雄交响曲》等许许多多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