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恶魔召唤师的游戏系列
日文名称:真·女神転生:デビルサマナー
游戏类型:RPG
游戏语言:日语、英文
游戏人数:
游戏容量:CD X 1(SS版:239M)、UMD X 1(PSP版)
发售日期:1995年12月25日(SS版)、2005年12月22日(PSP版)
游戏编号:T-14403G(SS版)、ULJM-05053(PSP版)
「游戏介绍」
第一作以虚拟的海滨城市平崎市为舞台,描述了一个隐藏在都市阴影里的特殊群体,这些人在公开场合都有合法的身份,暗中则从事常人无法想象的工作。主人公--------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因为偶然的机遇接触到这些人,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新的恶魔召唤师,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以侦探身份为掩护,暗地里借用恶魔的力量解决各种超常犯罪的案件--------这就是恶魔召唤师的工作。
故事背景是九十年代初期的现代城市。和大部分环境架空的RPG不同,在这里玩家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挂满衣物的居民公寓、阴暗的胡同、雅致的酒吧、嘈杂的迪斯科舞厅、冷清的小旅馆等等,尚未被都市现代化吞没的小城特有的生活景色。而在这些再熟悉不过的环境背后,却展开着不可思议的故事。这种熟悉与陌生的对比是本作品最成功的地方。
ATLUS招牌RPG《真·女神转生:恶魔召唤师》的PSP移植版于2005年12月22日推出,而本作并非是提高画面的单纯移植,PSP版在土星版基础上加以改良,去掉了一些以今天的眼光看不够人性化的东西,整体的节奏和上手度以今日的RPG为标准做了调整,但还保留着许多在今日完全商业化倾向下RPG所失掉的东西,加入若干原创要素,即使是玩过原作的玩家也会从PSP版中获得新的乐趣。
游戏在开始时可以进行难度的选择,玩家可以在标准难度“NORMAL”和供上级玩家游戏的“HARD”之间进行选择。玩家可以在游戏中的合体设施——业魔殿中使用“恶魔全书”。书中将记录下玩家的“仲魔”的具体数值以及相关介绍。另外,支付一定数目的MAG将可以当场召唤恶魔加入队伍成为同伴。游戏中玩家可以对游戏的画面进行调整。可以进行调整的画面分为与原作相近的“普通”画面,以及适合PSP主机的“Wide 1”和“Wide 2”画面。由于PSP版中对存档道具进行了强化,所以没有了存档次数的限制,游戏中几乎所有的场景都可以进行记忆的保存。HARD模式由于是强制“月龄”存档,所以可以根据情况使用PSP主机的休眠机能。在原作中出现的“隐藏迷宫”在PSP版中同样也会登场,而PSP版中还将会增加多个强大的BOSS供玩家进行挑战。PSP版中对以下的这些系统进行了改善,使玩家在游戏时更加方便:
1、界面全部改善(露营地、设施、迷宫)
2、战斗的平衡性改善
3、VICE系统改善
4、道具能力值改善
5、技名、道具名进行汉字化
6、自动地图机能改善
7、2D模式的操作性改善
「人物介绍」
主人公葛叶恭司、女主角丽灵舫、主人公的恋人秦野久美子、恶魔学者维克多,等。英文名称:Devil Summoner:Soul HACKERS
日文名称:デビルサマナー:ソウルハッカーズ
中文译名:恶魔召唤师:灵魂黑客
游戏平台:SS、PS
发行区域:日本
游戏类型:RPG
游戏语言:日语、中文(PS汉化版)
游戏人数:1人
游戏容量:CD X 2(SS版:333MB+352MB)、CD X 3(PS版)
发售日期:1997年11月3日(SS版)、1999年4月8日(PS版)、2012年8月30日(3ds版)
制作公司:ATLUS
发行公司:ATLUS
游戏编号:T–14420G(SS版)、SLPS–01921–3(PS版)
「游戏介绍」
1997年ATLUS推出系列第二作《恶魔召唤师·灵魂黑客》。将时髦的电脑网络题材,与女神系列自身特有的神秘气息相结合而成的作品。本身从第一作开始,利用电脑来完成恶魔召唤仪式的女神系列酒已经和电脑结下不解之缘。
这一作描写近未来时代的海滨都市天海市,一群潜入到市政府组织里的堕天使,利用政府职能将天海市建设为高度发达的网络都市,暗地里则利用电脑网络收集人类的灵魂。主人公所在的黑客小组因为偶然的事件被卷入了市政府的阴谋,最后利用意外得到的恶魔召唤师的力量,组织起恶魔的队伍打败了市政度为首的另一派恶魔召唤师组织。其中又交织着前代召唤师主人公的故事,和女神系列里最独特的女主角-----既是主人公的恋人又是女恶魔,一个身体里有两个灵魂存在的女主角妮米莎。
到了这一作,系统的进化可说集真系列和前作之大成,并一改前作所有的弊端,亲切度十足,使得初次接触的玩家也可以很容易地上手。除去游戏基本流程外各种附加要素和隐藏迷宫等都应有尽有。因此至今为之也被视作女神系列中最高杰作之一。
ATLUS是日本游戏业界数一数二的老牌游戏制作公司,《女神转生》系列是其扬名的代表作。而后《女神转生》又衍生出《女神异闻录》系列以及《恶魔召唤师》系列。其中《恶魔召唤师》虽作为一个支系,但她却是一款与众不同突出时代感的作品。《恶魔召唤师》更加强调角色各自的个性和游戏中的世界的临场感。标题中所谓的“恶魔召唤师”就是指与恶魔打交道,驱使恶魔的力量为己服务的人。游戏一开始主角突然被杀,其灵魂进入了一个已死的恶魔召唤师身上,其后就以另一个人的身份开始新的人生。
ATLUS最先之所以将该作在SS上推出,据说原因是该公司认为SS上的玩家一般拥有多年的玩龄,土星的FANS也确实拥有“最忠诚铁杆迷”的美誉。《恶魔召唤师》正是一款面向老玩家的作品,游戏难度非常之高,也只有喜欢挑战性的老玩家们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独特乐趣。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该作对多数玩家而言都没有什么吸引力。至于游戏的另一大卖点之处在于有『恶魔绘师』之称的日本画坛鬼材巨匠『金子一马』用其天马行空的想像力绘制而成的几百名精彩的恶魔图像。
在《恶魔召唤师》发售两年之后,其续作《灵魂黑客》同样选择在SS上推出。与XBOX上的《真·女神转生NINE》颇为相似,游戏故事发生在近未来,讲述网络与现实相交错的故事。针对前作难度太高的弱点,该作大大降低了难度变的极易上手,游戏系统也非常完善。可以说《灵魂黑客》是当时走向末路的SS上不可多得的RPG大作。《灵魂黑客》是当年少数使用“静、动态CG无缝切换技术”的游戏之一,简单来讲就是让一幅静态的CG图片直接变为动态的CG动画或者从动态的CG动画直接切换成静止不动的CG图像,而中间不会出现所谓的“黑屏时间”。日本著名游戏制作公司SQUARE就将这种技术大量的运用在了自家的游戏作品里,比如1997年的《最终幻想7》、1999年的《最终幻想8》、2000年的《最终幻想9》、《寄生前夜2》等都使用了这种技术的加强版。
《灵魂黑客》的优秀之处还在于其深刻感人的剧情、SS主机上所最为缺乏的3D画面、游戏的核心系统“仲魔”。游戏主角与女友是某黑客组织的成员,一次从同伴处偶然得到了一台枪型电脑,于是又在电脑中的虚假世界里遇到一位自称RED MAN的神秘怪客,他将主角的灵魂吸进了电脑内并希望得到主角帮助,与自己一同拯救整个都市。为了用最直观的方式解答主角的疑惑,他为主角安排了一场特殊的电影“VISION QUST”。所谓“VISION QUST”实际是一些已死去的战士们最后的记忆。主角需要以亲身体验来理解所面对的问题。准确的说就是化身为那些战士来经历其人生的最后一幕,RED MAN称之为“魂之旅行”。“魂之旅行”的游戏设计让人拍案叫绝,就算拿到现在来看也是相当前卫的设定风格。从几个死去战士的魂之旅行中你会发现游戏设计师对人性作了相当深刻的描绘,让玩家不知不觉与那些死去战士融为了一体。游戏是2D加3D的表现方式,过场剧情一般为2D画面,中间会穿插一些CG动画,而执行任务和上虚拟世界时变为第一人称3D移动视角,至于战斗画面则与《女神转生》系列如出一辙。而作为游戏核心的“仲魔”系统可以说是《恶魔召唤师》的特色,“仲魔”即是敌人又是朋友,只要在战斗中说服他们,就能将其收为己用。而且在与仲魔的对话中能体会到很多的乐趣,比如了解到一些仲魔的性格,以及他们对另一种仲魔的看法和关系。此外已经成为你部下的仲魔可以到游戏中的重要场所一个名叫“业魔殿”的油轮上进行“仲魔合体”,由此可以整合出外貌、性格、能力各异的强力仲魔,游戏中像破坏神孙悟空、英雄圣女贞德之类的仲魔都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融合出来。
玩家对于游戏的评价是两级分化,支持的把其吹捧上了天,反对的将其贬得一文不值。其实平心而论《灵魂黑客》在剧情、系统、画面上都有独到之处,从游戏中玩家能体会到游戏设计人员的独特思想,这种思想正是制作游戏所最为缺乏的思想,是打破陈旧固定思维的新思想“革新”!英文名称:Shin Megami Tensei:Devil Summoner Raidou Kuzunoha vs The Soulless Army
日文名称:デビルサマナー:葛叶ライドウ対超力兵団
中文译名:恶魔召唤师:葛叶雷道对超力兵团
游戏平台:PS2
发行区域:日本、美国、中国香港
游戏类型:RPG
游戏语言:日语、英文
游戏人数:1人
游戏容量:DVD X 1
发售日期:2006年3月2日(日本),2006年3月2日(中国香港),2006年12月7日(日本Best版)
制作公司:ATLUS
发行公司:ATLUS、新力电脑娱乐
发售价格:6800日元(日本)、2940日元(日本Best版)、448港元(中国香港)
游戏编号:SLPM66246
推荐年龄:15岁以上
游戏监制:山井一千
人物设定:金子一马
游戏音乐:目黑将司
「游戏介绍」
《恶魔召唤师葛叶雷道对超力兵团》(日文:デビルサマナー葛叶ライドウ対超力兵団)是于2006年3月2日发售的PlayStation 2角色扮演游戏。女神转生系列中,恶魔召唤师系列的第3作。大正时代的悪魔召唤师与威胁帝都的恶魔们战斗。
美版标题为“Shin Megami Tensei: Devil Summoner:Raidou Kuzunoha vs The Soulless Army”。获得海外大游戏网站Game Spot2006年度的Game Of The Year中的“Most Long Winded Game Title”(长而绕口的标题大奖)。
沉寂多年以后,这个系列终于迎来了第三作。这次的舞台设定为日本大正年间,外来的文化已开始撼动日本古老的风俗传统,可说是连接日本的过去与未来的时代。
这个时代召唤师葛叶家族依然在履行着自己作为恶魔召唤师的使命。葛叶家族起源于著名的阴阳师安倍晴明的母亲妖狐葛叶,因此代代具备使役式神(恶魔)的能力。主人公葛叶雷道(ライドウ)作为葛叶家族最年轻的一代新人召唤师,将要在古老的帝都延续恶魔召唤师这个人群的冒险故事。尽管时代设定和过去的系列有极大的不同,甚至连一贯必备的召唤用的电脑也不再登场,但系列的本质并未改变----------恶魔召唤师,讲述的就是人与恶魔的恩怨情仇。正如那个召唤师的阴阳标志一样,有喜,有悲,有泪也有笑。
「概要介绍」
本作是真·女神转生III-Nocturne、DDSAvatar Tuner 1、2后在PS2上发售的女神转生系列第4作,亦是PS2上第一款恶魔召唤师系列的作品,与以前系列的作品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
真·女神转生系列多数以1990至2000年代或现代至近未来为游戏舞台,但是本作则以大约60年前,以“大正二十年”这个虚构时代的帝都东京为舞台,加入前系列作品中没有的怀旧气氛,也不会出现电脑等科技。主角雷道利用“封魔管”封印及使役恶魔,并称为恶魔召唤师(デビルサマナー、Devil Summoner)。
在系统方面采用动作战斗系统,不论擅不擅长动作游戏的玩家也能享受游戏。至于恶魔的种族及合体系统上亦简化了不少,适合新手及老手游玩。
「故事介绍」
大正二十年。是一个日本文化受到西洋文化急速流入及发展的时代,亦正是被称为“恶魔”的异形者威胁著帝都的时代。
继承著恶魔召唤师・第十四代“葛叶雷道”之名的主角,肩负起守护帝都的重任,表面上是个见习侦探的学生,但内里是以恶魔召唤师的身份解决所有有关恶魔的奇怪事件。
某一日,在帝都经营侦探公司的鸣海和作为部下的葛叶雷道,接受了一件委托,委托的少女大道寺伽耶向二人要求“请杀死我”。在还未弄清楚她的本意时,伽耶在鸣海和雷道眼前被红色斗篷的宪兵绑架了。在搜查中知道了伽耶家奇怪的传承,在事件背后潜藏着可疑的影子。在一路上出现许多阻挠,而雷道亦渐渐迫近摇动国家事件的真相。
「人物介绍」
第十四代葛叶雷道(十四代目葛叶ライドウ, Raidō Kuzunoha the XIV,没有默认名称,玩家可自由输入)
继承“第十四代葛叶雷道”之名的恶魔召唤师的少年,肩负起守护帝都的重任。身上披着外套,在外套下装备了爱刀、枪及收容恶魔的管。在“鸣海侦探公司”作为侦探见习工作,收集帝都各地的信息,当有关恶魔的事件发生,就会以恶魔召唤师的身份解决。他亦是帝都中“弓月之君高等师范学校(弓月の君高等师范学校ゆみつきのきみこうとうしはんがっこう)”的学生。他喜爱戴帽子,即使在澡堂也戴着帽子。
雷道的装备:退魔刀、手枪、封魔管、斗篷、道具
业斗(ゴウト)正式称为业斗童子(ゴウトドウジ)
虽然是黒猫的身型,但拥有很高智慧,能以心灵感应与雷道对话。但是亦因为变成了猫,所以不能违反“作为猫的本能”。业斗童子是违犯了葛叶一派禁忌而被变成了猫作为惩罚,派往各地的恶魔召唤师以作支援。而雷道身边的业斗像是葛叶一族中能力出众的人之一,对恶魔召唤师的认识亦相当详细。对雷道来说他是个可以依靠的长辈,常教导年轻雷道。
鸣海(なるみ)
职业:鸣海侦探社所长
年龄:30岁前半(30~35之间)
鸣海侦探社的所长。鸣海侦探社坐落于帝都的ビルヂング(银阁楼)中,专职负责解决各种超常事件。为人信条是“过无拘无束,轻松自然的生活”,因此平时都将侦探所的工作推给雷堂一人。另一方面鸣海亦是一个喜欢根据报酬的高低来决定是否接受委托的家伙。虽说如此,但他还是有着助人为乐的一面,决不会弃任何有困难的人于不顾。此外,极度厌恶欺凌弱小的现象。持有特殊的过去,在军队和政府内也有不少门路,不似一名普通的侦探。
朝仓たえ(葵鸟)
职业:帝都新报记者
年龄:20岁出头
报纸记者,在帝都新报工作。在大正这个时代,大众尚未完全接受女性在社会上抛头露面。性格好胜的朝仓たえ对此极为不满,积极谋求提高女性的地位。同时根据自己尊敬的作家平冢雷鸟之名,起笔名为葵鸟(这是一个从字面难以判断性别的名字。也是因为讨厌被别人通过姓名判断性别而采取的措施)与大正时代其他那些雇佣很多小孩去收集新闻题材的记者不同,她总是亲自去现场取材然后编写为新闻,因此总是准确可靠。做报社记者的同时,たえ还希望成为一名民俗学的记实作家。为此一面努力学习一面追寻着在都市里发生的异灵现象和民俗学相关题材,并由此与鸣海侦探社扯上了关系。英文名称:Shin Megami Tensei:Devil Summoner 2 Raidou Kuzunoha vs King Abaddon
日文名称:デビルサマナー:葛叶ライドウ対アバドン王
中文译名:恶魔召唤师:葛叶雷道对阿巴顿王
游戏平台:PS2
发行区域:日本、美国
游戏类型:RPG
游戏语言:日语、英文
游戏人数:1人
游戏容量:DVD X 1
发售日期:2008年10月23日
制作公司:ATLUS
发行公司:ATLUS
游戏编号:SLPM66679
发售价格:6,800日元
推荐年龄:15岁以上
「游戏介绍」
《葛叶雷道对阿巴顿王》是继2006年3月PS2《葛叶雷道对超力兵团》之后所推出的《恶魔召唤师》系列最新作,由前作原班人马担纲制作,包括玩家所熟悉的恶魔画师金子一马(制作人/角色设定)、山井一千(监制)与目黑将司(配乐)等坚强阵容。
作为一款续作,游戏承袭前作系统并加以强化,战斗中可同时召唤2只仲魔,并可说服敌对恶魔成为我方仲魔,登场恶魔的种类也更多。而在游戏系统方面,本作取消以往消耗MP的概念,变更为“MAG”(魔矿)。当攻击对方弱点、或是使用特技给予敌人重大伤害时便可夺走对方MAG,使游戏的战略性大幅增加。另外在本作中还将会以「运」作为游戏关键,甚至就连战斗跟故事等各方面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故事介绍」
大正二十年。在帝都流传着一则关于『运』的传闻。有的人十分走运,相对地有的人却接二连三遭遇不幸。这传闻一传十是传百,最终在社会上形成“运的差距”的不良风气,人们的内心都蒙上了一片阴影。就在某一天,有一位年轻女子来到侦探社委托雷道和鸣海一件事。随着委托事件不断收集线索,雷道他们来到了一条远离帝都的古老村落“寒村。在那里,雷道他们却得知有着更大的危机正在迫近帝都!
「人物介绍」
葛叶雷道(名字可变更)
本作的沉默主角(女神转生的相关系列的玩家操纵主角都没有对白)。外表是鸣海侦探社的见习侦探兼“弓月之君”(ゆづきのきみ)高等师范学院的学生。实为继承了自古以来一直从事恶魔召唤师的一族“葛叶宗家”的「葛叶雷道」之称号的少年。任命守护帝都安全,消灭蔓延在帝都的任何威胁。不知为何从来没有摘下过自己的学生帽。
业斗童子(ゴウト)
雷道的侍从。外貌只是一只普通的黑猫,但却能够懂得人语并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够和恶魔召唤师和恶魔们对话,精通恶魔召唤师的相关知识,从各方面支援着雷道。项圈上面挂这一本侦探手记,甚至能用口咬着笔记录下事件的重要语句。
鸣海(なるみ)
鸣海侦探社的社长,也是雷道的上司。八咫鸦(ヤタガラス)的线眼,负责监视着雷道的一举一动。虽然平常性格都很嬉皮笑脸一点都不认真,但身为一名侦探,拥有着一张十分独特且强大的情报网。
朝仓タヱ(あさくらタヱ)
在帝都新报就职的女记者,笔名是“朝仓葵鸟”。一直坚持着以自己的方式来取得情报。经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又向不知道什么事件里插手进去。但是这种鲁莽的行动有时候却能可能会有助于事件的解决……
成田茜(なりたあかね)
到访鸣海侦探社的委托人。一名氛围忧郁而且神秘的女性。在说明「希望能找到一个男人」的委托后便匆匆离开。传闻说她是帝都现任众议院议员的女儿……
葛叶ゲイリン(くずのはゲイリン)
出现在雷道面前的白发老人,与雷道同样是葛叶四天王继承者之一,继承着第十七代「葛叶ゲイリン」之称号的恶魔召唤师。过去曾单身去往美国修行,他的出现真的是为了协助雷道解决事件吗……
凪(なぎ)
葛叶ゲイリン的徒弟,带有俄系血统的混血少女。十分尊敬葛叶ゲイリン,以继承第十八代「葛叶ゲイリン」之称号为人生目标。刚开始对雷道带有强烈的挑衅态度,后来则以恶魔召唤师后辈的身份尊重着雷道。
二、计算机游戏的发展简史
你好!这是我为你找到的
电子游戏历史(作者:网易网友boy.367)就这两天的讨论,很多问题都涉及到电子游戏历史上的一些东西,遗憾的是,基本上都和史实不符。在这里,我只想把我找到的关于电子游戏的一些资料列举出来,以供参考,并希望大家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再展开讨论。真正的电子游戏专用机产生在70年代初。1971年,一个还在MIT(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的叫NolanBushnell的家伙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业务用游戏机,这个街机游戏的名字叫《电脑空间》(ComputerSpace)。《电脑空间》的主题是两个玩家各自控制一艘围绕着具有强大引力的星球的太空战舰向对方发射导弹进行攻击。两艘战舰在战斗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克服引力,无论是被对方的导弹击中还是没有成功摆脱引力,飞船都会坠毁。这台业务机用一台黑白电视机作为显示屏,用一个控制柄作为操纵器,摆在一家弹子房里。不过很可惜,这台祖母业务机遭到了惨痛失败,失败的原因是当时的玩家认为这个游戏太过复杂,和当时美国流行的弹子球相比,这个游戏确实复杂了一点,不过我还是很怀疑当年美国玩家的素质。至此,历史上第一台业务用机以失败结束了它的命运。制作者NolanBushnell承认失败,但他仍然相信电子游戏的发展前景。他在《电脑空间》推出的次年,和他的朋友TedDabney用500美金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个公司就是电子游戏的始祖——Atari(雅达利)。成立之初Atari的业务重点仍然放在了街机上。事实上,他们获得了成功,世界上第一台被接受的业务用机就是Atari推出的以乒乓球为题材的游戏Pong,据说当年Atari的工程师把这台机器放在加利福尼亚Sunnyvale市的一家弹子房内,两天之后弹子房的老板就找上门来说机器出了故障,无论如何不能开始游戏了,雅达利的人前去检修的时候,惊讶地发现了造成故障的原因——玩家投入的游戏币把这台机器塞满了。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电脑空间》都意味着电子游戏产业的开始,因为它是第一台专门的游戏机,是第一个让大众接触电子游戏的工具。而之后Pong的成功,标志着电子游戏开始作为一种娱乐手段,被大众认可并接受。说过了业务用机,我们来注视一下当年的电脑游戏。最早的电脑游戏可以追溯到1972年,那一年一个叫WillCrowther的家伙用当时最流行的DEC的PDP-10主机编写了一段简单的FORTRAN程序。在这个程序里,Crowther设计了一张地图,地图上不规则的分布着陷阱,游戏者必须寻找路径避开陷阱。这个程序在后来被认为是最早的电脑游戏程序。1976年,就职于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的DonWoods用自己实验室的施乐主机编写了一个类似的程序,并且加入了幻想成分和谜题。他把这个程序叫做ColossalCaves,Woods的程序直接导致了电脑游戏的诞生。他的程序被传播到各处,让所有的计算机高手们都为之惊喜。这个作品同时也启发了其他人的思维,紧接着,各式各样的游戏程序就诞生了。比较出名的有麻省理工学院的Hackers们编写的Zork(这个游戏可真是历史悠久,直到现在还有续集在发售)和斯克特·亚当斯1978年编写的Adventureland。1981年,Toolworks软件公司,后来叫做Mindscape,推出了ColossalCaves的官方零售版本,起名为《最早的冒险》(OriginalAdventure)。这真是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电脑游戏的时代来临了。后来用电脑编制电子游戏就开始在程序员之间流行起来。当时的电子游戏大多数还都是编程高手们做出来娱己的绝对的贵族游戏,这是因为当时接触计算机的还只是科技精英,一般的群众是接触不到这种东西的。当然,这些所谓贵族的电子游戏是非常简陋的——简陋到我们现在无法相信。我感觉,一个人想要理解当时的电子游戏,就非得有过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在现在的玩家眼里,一个白色的16×16点素的色斑可能代表着马赛克,但是在当时的电子游戏中,他们代表大魔王、勇者、树木或者是其他的任何东西。当第一台真正的个人电脑Ⅱ推出之后,一切都变了,国内的很多老玩家都还记得当年的情况吧?在少年宫里,面对着闪动着绿色提示符的屏幕的激动?Ⅱ推出于1976年,设计者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Ⅱ是许多人的入门计算机,同时也是一台功能强大的真正的个人电脑。Ⅱ和它内置的BASIC程序为电脑界培养了无数的人才。Ⅱ当时的内存只有64K,资源的缺乏使得当年的电脑程序精密严整得可怕。可以说,当年的程序员们才是一些真正懂得狂想乐趣的人,他们能够在一个匣子里完成一个世界。更重要的是,Ⅱ代表了一种自由开发的精神,当年的电脑用户和程序员之间的差别是如此之小,可以说每一个Ⅱ的用户都是一个不错的BASIC程序员。而现在的PC机,因为推广而逐渐向傻瓜化使用发展,变得更象一台家电了。说起Ⅱ上的游戏,我想最应该说给大家听听的就是Broderbund,这个由三只船构成图标的公司于1980年成立,当时主要制作一些娱乐软件,是Ⅱ上的重要软件制作商之一。1989年,乔丹·麦克纳(JordanMechner)根据阿拉伯民族的古老传说《一千零一夜》在平台上制作了一部动作冒险相结合的电脑游戏,在游戏领域内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个游戏在全球共卖出了200万份,无数的玩家在今天仍然津津有味地回忆它和谈论它。这个游戏就是《波斯王子》。《波斯王子》绝对可以说是电脑游戏ACT的第一作,它代表了当时电脑技术的最高水平。当年的玩家看到栩栩如生上窜下跳的王子都不禁惊叹不已,故事讲述的是王子为了拯救公主获得爱情而和罪恶的苏丹斗争,在游戏中王子需要跑过各种奇怪诡秘的机关,小心地避过上下活动的柱子和深坑里的尖刺,用一把阿拉伯弯刀杀死各种敌人。看现在很多老玩家的回忆录就知道,当年有无数孩子通过这个游戏爱上了电脑。《波斯王子》也因此成了电脑游戏史上长盛不衰的题材之一,1993年《波斯王子》推出了第二代,在二代的制作过程中JordanMechner让他的兄弟身上挂上无数电线做各种动作,以赋予王子一个真实的动作形象(这也许是最早的动作捕捉技术吧),更是倍受欢迎。1999年已经更名为RedOrb的Broderbund又推出了《波斯王子3D》,不过已经风光不再了,这是后话,以后再说吧。这个年代还是无数现在电脑业内的耀眼明星的童年时代,实际上,很多人在当时已经崭露头角,表现出对电脑和电脑游戏的惊人的驾驭能力。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Ultima之父——里查德·加利奥特,当时还在上高中的他对纸上RPG和AD&D的迷恋达到了痴狂的程度,1979年,他就推出了Ultima的第一部游戏——Akalabeth,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另外著名的BillGates当时在湖滨中学的计算机房里鼓捣计算机,和同学们费劲地和机器下国际象棋。BrettW·Sperry在大学学习计算机编程,而JohnCarmack当时还是个毛头小子,不知道在捣什么乱。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游戏业的“教父”SidMeler当时正在大学学习,他当时的志向是做一名硬件设计师或者是分类学专家,当然,他成功了,SidMeler在《文明》里表现出的分类能力足以让国内的任何一个分类专家汗颜。在这十年里,游戏界的明星是前面提到的雅达利公司。现在人们经常说:电子游戏是美国发明出来的,但却到了日本人手里,这个发明的指向就是雅达利公司,在这段日子里雅达利公司不停地创造历史,1976年10月,Atari发行了一个名字叫《夜晚驾驶者》的模拟业务机游戏,这个游戏为黑白屏幕,自带框体(就是方向盘,油门,刹车等)。玩家需要扮演一个黑夜里驾车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的疯狂车手。这个简陋的家伙是游戏史上第一个3D游戏,它用简单的透视效果(近大远小)来表现汽车的前进和道路景物后退的效果,是3D游戏的始祖。除此之外,它还是历史上第一个主视角的游戏,我觉得大家应该记住这个名字,它是NeedforSpeed、Quake和一切3D游戏的宗师。必须说明的是,雅达利公司在开发街机市场之后又把目光转向了家用机市场。1977年,雅达利公司推出了Atari2600型游戏主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家用专业游戏机。同年,Bushnell把自己的公司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时代华纳,那之后,任天堂和世嘉迅速崛起,彻底击败了雅达利。游戏界的宗师就这样伏下了它的身体,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它曾经带给我们过什么。游戏的历史,又翻过了一页。八十年代(1980——1989)对于有文化的人,玩游戏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玩游戏,它是我一种宝贵的习惯。在这一节里,笔者对任天堂和它的FC进行重点的评述,我觉得这并不和我电脑游戏的主题冲突,电子游戏和电脑游戏本来就是一母同胞,这点不用多说,任天堂的FC在游戏界的地位也不用多说,任天堂和它的FC孕育出一种新的文化——游戏文化。如果你没玩过FC,就不能算一个真正的热爱游戏的人。 80年代是一个计算机蓬勃发展的年代,也是游戏蓬勃发展的年代,在这期间,游戏业开始真正从贵族的神坛上走下来,深入到民众之中。在这十年之中,电子游戏改变了全世界人的娱乐观念。自从雅达利在游戏机领域上取得成功之后,无数电子公司都认准了这块市场,他们纷纷进入电子游戏领域,开始从中分一杯羹,由此,电子游戏市场进入了昏天暗地的群雄时代。 1983年,日本的任天堂(NINTENDO)和世嘉(SEGA)分别推出了自己的家用游戏主机,世嘉推出的两台游戏主机名字叫做SG-1000、SG3000。而NINTENDO推出的主机名字是——FamilyComputer。对于这台红白色的家用游戏机说什么似乎都是苍白的,FC当时的售价是14800日元(折合人民币1300元左右),采用6502芯片作为主CPU,还有一块专门处理图像的PPU。FC可以显示52种颜色,同屏可以显示最多13种颜色,内存合计为64KBYTE,矩形波2音,三角波1音,杂音1音。这种现在看来低劣的可笑的配置在当时可以算的上是首屈一指,就是依靠这些配置,任天堂拥有了任何其他家用游戏机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任天堂也决定了“以软件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公司不断推出有趣的软件吸引玩家。1983年底,FC售出44万台,1984年HUDSON(哈得森)、NAMCO(纳姆科)等游戏公司分别加入FC制作者阵线。1984年底FC总销售量达到150万台。 1985年9月13日,任天堂公司发售了一款真正的游戏巨作——超级马里奥(SuperMario),这个游戏讲述了一个意大利管子工打败魔王拯救世界迎娶公主的故事。我至今记得我当时对这个游戏的痴迷程度,当时感觉就是,这个游戏里好象拥有无数的谜题和机关,当时最希望的就是要找到这个游戏8大关32小关里每一个奖人蘑菇,每一个无敌星星和每一个储蓄罐的位置,但是,一直是残念。话说回来,任天堂凭借这台游戏机确立了自己在游戏界霸主的地位。在1985年的家用机市场上,任天堂的市场占有率为98%。同年,任天堂向海外发售了FC的出口型NES(NINTENDOENTERTAINMENTSYSTEM)。当年的销量就突破了500万台。 1985年的FC几乎代表整个游戏界,而当年任天堂在游戏界的影响力比现在的任何一家发行公司都要大。要知道,当年id的TomHall和JohnCarmack在电脑上作出连续的演示动画的时候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和任天堂联系。当然,任天堂拒绝了他们的提议,拒绝的理由是不想涉足电脑领域。这对于我们来说,也算是个好事情,否则的话,我们很可能就看不到Quake了。不过我们这个故事真正的主角出场于1981年8月12日,在那一天,IBM推出了他们的个人电脑——就是我们现在面对着的东西。在BillGates的未来之路里,大家都应该记得开发时的那一幕——比如为了保密而汗流浃背的感觉。在最初几年,PC上的软件数目还无法和II抗衡,不过PC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它是完全开放的。不过当我试图寻找1980到1989年的PC游戏的时候,却很难找到。在这十年间比较著名的游戏有OriginSystems的《创世纪》(Ultima)系列。1983年,OriginSystems宣布成立,第一个发行的作品是UltimaⅢ,在此后又一直出下去,可以说创世纪系列是电脑史上最出名的RPG游戏,这一系列游戏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70年代),而且每次总是站在技术的最前沿,最重要的,游戏中的主角——圣者,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有着宽容和博爱人格的人(小部分时间指的是UltimaⅧ,在UltimaⅧ中,圣者被塑造成了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为此创世纪Fans提出了强烈抗议)。创世纪系列在世界范围内发行的版本超过十个,具体销量无法统计。创世纪系列有着自己的玩家队伍,他们都是一些资深玩家,很多玩家现在已经超过40岁。必须说明的是,纸上游戏为RPG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基础,事实上在很早以前,欧洲和美国的孩子们就热衷于在纸上玩一种冒险游戏。这种冒险游戏就是由TSR(TacticalStudiesRule战略技术研究规范)公司推出的D&D(Dungeons andDragons龙与地下城)系列纸上角色扮演游戏(TRPG)。这类游戏需要几名玩家、一些纸片道具和一个主持人,进行游戏的时候,游戏者掷骰子来决定前进点数,由主持人来讲述故事告诉玩家他遇到了什么。当年的RPG大多数都是纸上RPG的电脑版,也就是说,让电脑代替了主持人的角色。1984年两名作者写了一本叫《龙枪编年史》的小说,起初的目的是为了TSR的AD&D(AdvancedDungeonsandDragons高级龙与地下城)提供一个背景,结果推出之后极其轰动,不停再版,而TSR的各种作品也受到了空前的欢迎。直到现在,AD&D仍深入人心,比如说Baldur’sGate(柏德之门)用的就是AD&D2 edition规则。这些基础都是当年打下来的。在八十年代,大出风头的还有WillWcenter和他的MAXIS。说起模拟城市的构思,大概要追溯到早几年了,据Will自称,1980年他就在谋划一个城市规划的游戏,这自然就是simcity的雏形,1987年,WillWcenter和他的朋友JeffBraun共同建立了MAXIS。MAXIS成立之后的第一个游戏就是SimCity。在这个游戏里,玩家可以安安静静地建设自己的城市,规划好工业区和商业区。这个游戏推出之后并没有多大反响,后来经过一家资深的电脑杂志报导推广后,才大获成功。在前面我说过,很多当前游戏界名人的游戏制作生涯都是从这十年间开始的。确实是这样,比如当时的SidMeler从GeneralInstrument的公司辞去了系统分析员的职务,同BillStealey一起创立了Microprose。JohnCarmack当时正在自学计算机技巧。而RobertaWilliams小姐正在准备和丈夫筹建On-LineSystems公司,这个公司就是现在著名的SierraOnline公司的前身,还有一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家伙,那就是BrettW·Sperry。这位先生是著名游戏制作小组Westwood的创始人。当年BrettW·Sperry是一个不名一文的自由程序员,而Westwood的另一位创始人LouisCastle则是一个学生。他们两个在内华达拉斯维加斯(赌城呢)的一个名为“23’thCenturyComputer”的计算机商店工作。在工作中两个人逐渐兴起了制作游戏的念头,于是......BrettW·Sperry的父亲为他们两个人改造了自家的车库,WestwoodAssociates就在这个车库内成立了。哦,附带一句,很多人都在猜测Westwood这个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实际上,Westwood是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城市,Westwood的创始人LouisCastle非常喜欢这个城市——虽然他没有去过——所以,这个制作组的名字就定为了Westwood。当历史的时钟走过1989年的最后24小时的时候,全世界都在期待20世纪最后10年的来临,他们对未来的岁月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我现在竭力想象,那些IT业的精英们,在1989年的最后一天里都在想些什么,我想知道JohnCarmack、SidMeler和BrettW·Sperry在那天是如何迎接1990年的到来的,当年的人们已经预料到在未来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类进行重要的工作,但是我敢担保,他们绝对没有想到计算机的发展速度会如此之快。九十年代(1990——1999)要热爱游戏,它会使你的生活变得轻松;它会友爱地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在这一节中,笔者感到困惑的是拿不定主意用什么方法进行叙述,众所周知在这十年——尤其是最后五年里,电脑游戏业的进步足以令世界上任何一种推进器械羞愧。所以说我只好选择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的方式。我很高兴从前两节的历史中钻了出来,和大家一起感受身边正在出现的东西,我将更多地使用主观感受的词语,因为我觉得应该和前面两节有所区别。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会发现电脑游戏真正的发展和强大是在从90年开始到现在的时间里。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接触了无数的电脑游戏,我们看着很多游戏公司从小到大、从几个人的程序组发展到几百个人的开发公司、在电脑程序业身上,我们用10年时间看到等同于其他行业100年时间内发生的兴衰变化。在90年代里,游戏业才真正成熟起来,我也可以用评价一个产业,而不是评价某个人的手法来向大家表达我的意思。在这篇文章里,这一节才是真正的主角。我决定用归类的方法来回忆这10年来电脑游戏业的明星们。硬件类游戏的发展和电脑硬件的发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算得上是相辅相成吧,不过有趣的是,游戏和硬件究竟是谁带动谁,各方争论不一。Intel的总裁说:“我们确信发展带动需求,而不要让需求反过来支配发展。”但很多人说,idSoftware带动着整个电脑行业的发展。实际上,相对于我们来说,因为经济条件的原因,很多人还是适合于后面一条的,至少我就是。自我接触电脑以来,硬件升级就是我的一个噩梦,而接触了电脑游戏之后,这个噩梦几乎成为每天的必修功课。大家都清楚,电脑游戏是对电脑硬件要求最高的软件之一,而游戏迷们是升级最狂热的一群。著名的摩尔定律在我们的身上有着最完美的体现。在两年前我们用着P75,却在梦想拥有P133,而现在我们拥有PⅡ450,却在垂涎于PⅢ。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时间怎么改变,我们永远都无法拥有一台完美的机器。而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如何,我们付出的代价都是值得的。一、Intel之所以把Intel放在第一位,很大程度上还是感觉CPU是电脑的心脏,所以比一般硬件格外宠爱之。最初相对于游戏,CPU的作用并不很大,至少在MMX推出之前是这样,但是当1997年Intel宣布推出增加57条多媒体指令的MMX之后,一切都变了。CPU对游戏的影响加强了,而Intel也凭此巩固了它的市场销售地位。我隐约记得我第三次升级就是为了Sierra的一个钓鱼游戏,那个小品级的游戏宣称必须MMX功能支持,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愤怒而无可奈何。那些都是旧话了,实际上我们能看出来,Intel一直敏感的注视着市场的动向,商人就该如此,比如PⅢ,就号称加入了什么“互连网加速功能”,能更迅速的浏览更加华丽的网页。虽然PⅢ是否有这种功能我实在是很怀疑,但是我不得不对Intel这种关注潮流的能力表示钦佩。值得一提的是,AMD的K7最近来势迅猛,不知道Intel会有什么对策。另外就是nRIVA的自带GPU的GeForce芯片,这块芯片大概会减轻系统的CPU依赖程度吧……会如何呢?二、3dfx我不用说为什么吧,我想大概会有很多人正在准备让我解释为什么不把3dfx放到第一位——幸好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 3dfx公司是美国式的又一个传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一年内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显示芯片生产公司。这样的成绩不知道会令多少人惊叹不已。我感觉游戏画面,是近年来电子游戏发展最快的两个部分之一(另一个部分是对硬件的要求)。从1996年到现在,游戏画面的进步简直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众多在两年前无法想象的画面在今天已经成为了平平常常的东西。和画面相比较,游戏的其他部分简直可以称做裹足不前。我们确实应当感谢3dfx公司,现在电脑游戏画面的成就至少有75%是拜他们所赐。回想1997年,我们还在兴致勃勃地讨论游戏3D化的可能,记得我当时每天面对FXFighter来幻想如果电脑上能出现画面象VR战士一样的游戏该有多好(SEGA的VR战士PC版推出于1995年,但是需要一块奇怪的3D卡支持,而且画面相当差)。然后10月份3dfx公司宣布VOODOO卡上市,刹那间一切都改变了。我们开始可以在电脑上欣赏无缝平滑的地形(MYTH)可以感受极度流畅的画面从我们眼前疯狂而无跳帧地掠过(NFS2SE;WIPEOUT2097)可以面对整齐而毫无马赛克的墙壁,而这一切,全部因为有一块3DFXVOODOO在机箱里。在我们沉迷于美丽的图像效果的同时,显示芯片仍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1998年3dfx推出了VOODOO2,同年底,3dfx推出了Banshee,1999年初,VOODOO3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是的,尽管有人喜欢nRIVA,尽管现在很多人都在用TNTUltra,但是我仍然喜欢3dfx,3dfx当得起这个荣耀。虽然有很多东下面介绍一些在游戏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创造并推动了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还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的世界。这些人,也是真正的数字化英雄一、Sid Meler SidMeler的名字曾经多次出现在上文中,实际上这也反映了他在游戏界的地位,很多人尊称他为“教父”,这实在是他的一个很好的写照。 SidMeler是整个电脑游戏界影响最广、成就最大也最睿智的设计大师。就在今年,他刚刚被交互电子娱乐协会选入名人堂,这是电子娱乐领域的最高荣誉。 SidMeler的游戏不一定是最好看的,但肯定是最好玩的,他的作品数量和种类都很繁多,但其中的精品却也同样不少。《文明》、《铁路大亨》、《盖兹堡》、《海盗》、《半人马座α星》等等,这些游戏都经久不衰或者红极一时。当然,文明是梅尔的最大杰作,也是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游戏。这里所说的影响,并非仅仅指影响游戏玩家,而是指对社会的影响。文明是一部能够被主流社会毫不排斥地游戏,它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梅尔的游戏设计哲学。在美国的很多中学和大学里,老师甚至会把文明作为一项作业留给学生,要求他们必须去玩一玩这个游戏,从中体会到历史的发展和主宰人类文明的力量。 SidMeler的游戏永远把可玩性放在首位。在他看来,游戏的生命就在于交互性所带来的投入感。电脑游戏的画面永远也赶不上电影,音响永远赶不上唱片,如果它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抓住交互性这一根本要素。当其他的游戏拼命地以硬件性能去展示绚烂画面的时候,SidMeler却仍在做着一些“看起来过时”的游戏。然而奇怪的是,这些游戏总是惊人地成功,并且连那些对游戏一贯鄙视的人也在赞赏他。当然,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因为他的确是个大师。现在,假如有哪个游戏设计师说他从没有受到过SidMeler的影响,那将是非常可笑的,这就好象一个电影导演说他从未看过希区柯克的影片一样。在电脑游戏界,SidMeler就是希区柯克,就是斯皮尔伯格。他那植根于人性的设计思想,将比所有现在或未来的技术更加宝贵,并且永存。二、John Camark如果说,在游戏界有一个人能够引导整个业界跟随着他的脚步,按照他指引的方向前进,那么这个人就是John Camark。作为整个游戏界最知名的程序设计师,Camark的设计技巧是超乎常人的,在业界里,Camark的编程技巧是所有程序员的典范。如果说SidMeler是游戏设计教父的话,Camark就足以担任程序设计之父。如果你对此表示怀疑,那么千万不要流露出来,否则你会被其他的程序员认为神经有问题。令人吃惊的是,Camark从来没有上过大学,他的编程技巧都是靠自学和钻研得来的。Camark天生具有程序员的天赋,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速度奇快,对与游戏有关的一切电脑知识都如饥似渴并且造诣颇深。1990年,还是个年轻人的Camark便研究出了用EGA(16色的显示模式)屏幕平滑卷动的方法,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同年,idsoftware成立,其后,他们发行了id的第一部游戏——Wolfenstein3d,该游戏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现在在一些机器里,或许还能找到这个游戏,它优秀的不依靠任何硬件加速功能的帧速率和严密的迷宫设计无一不体现着Camark的心血和技术。 Camark是一个纯粹的程序设计师,他相信可以用编程完成一切,并痛恨所有的专用接口。同时,他也是一位富翁。他拥有20多辆豪华跑车,身价连城。但是他仍然醉心于他的编程工作,每每工作到深夜。对这样的人,我们只能欣赏并表示羡慕,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并不是没有偏向性的。三、Richard Garriott里查德·加利奥特是RPG游戏领域最著名的人物,如果你对此不够理解,那么《创世纪》这个游戏可以告诉你这是为什么。《创世纪》是电脑游戏史上最受欢迎也最长久的RPG游戏。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出了八代,九代正在制作之中,据说这也将是Origin的最后一个单人游戏,以后他们将放弃这一领域,全力制作网络游戏。实际上《网络创世纪》早已成为新的RPG游戏的样板,它的声誉和影响遍及世界,即使是在一些网络还不发达的国家,《网络创世纪》也是玩家们极力想要参与其中的游戏。加利奥特开始尝试制作游戏,还是在他上高中的时候。他对RPG游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整天沉湎于研究龙与地下城的手册,然后再把那些东西输入进电脑终端。1979年,他制作了自己的第一个图形RPG游戏,名叫Akalabeth,也就是最早的《创世纪》。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游戏竟然受到广泛的欢迎。到了1983年,他和他的哥哥Robert一起成立了OriginSystems公司,开始自己出售UltimaⅢ以及后来的续集。《创世纪》被移植到各种平台的游戏机种和PC上,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行,各种版本超过一打,至于具体的销售数量则很难统计。RPG游戏总是有着最忠实的固定玩家群体,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创世纪》系列甚至可以算作最好的游戏。
三、PS1迷你预装ps1游戏列表
中文游戏列表
1.恶魔城月下夜想曲 Castlevania Symphony of the Night
2.永恒传说 Tales of Eternia
3.阿兰多拉 Alundra
4.北欧女神 Valkyrie Profile
5.时空之轮2 Chrono Cross
6.沉默爆破手 Silent Bomber
7.大航海时代外传 Daikoukai Jidai Gaiden
8.放浪冒险谭 Vagrant Story
9.恶魔召唤师灵魂黑客 Devil Summoner- Soul Hackers
10.封神演义爱藏版 Aizouban Houshinengi
11.格兰蒂亚 Grandia
12.幻想大陆战记 Brigandine- Grand Edition
13.皇牌空战2 Ace Combat 2
14.第二次机器人大战 Super Robot Wars II
15.超级机器人大战F前篇 Super Robot Wars f
16.超级机器人大战F完结篇 Super Robot Wars F Final
17.超级机器人大战阿尔法 Super Robot Wars Alpha [Limited Edition]
18.超级机器人大战阿尔法外传 Super Robot Wars Alpha Gaiden
19.寄生前夜 Parasite Eve
20.寄生前夜2 Parasite Eve 2
21.卡片召唤师 Culdcept Expansion Plus
22.梦幻模拟战1+2合集 Langrisser I& II [Limited Edition]
23.泪指轮物语尤特娜英雄战记 Tearring Saga
24.秦始皇 Qin Shi Huang- The First Emperor
25.龙骑士传说 The Legend of Dragoon
26.圣剑传说玛娜传奇 Seiken Densetsu- Legend of Mana
27.梦幻模拟战 5 Langrisser V
28.梦幻骑士 Growlanser
29.拳皇京 The King of Fighters Kyo
30.三国志5 Sangokushi V
31.三国志7 Sangokushi VII
32.三国志孔明传 Sangokushi Koumeiden
33.浪漫沙迦开拓者 SaGaFrontier
34.浪漫沙迦开拓者2 Saga Frontier 2
35.射雕英雄传 Shachou Eiyuuden- The Eagle Shooting Heroes
36.生化危机2 BioHazard 2- Dual Shock Version
37.生化危机3 Biohazard 3- Last Escape
38.实况足球2000 World Soccer Jikkyou Winning Eleven 2000
39.实况足球2002 World Soccer Winning Eleven 2002
40.天诛忍凯旋 Rittai Ninja Katsugeki Tenchu- Shinobi Gaisen
41.午夜快车 Chase the Express
42.最游记 Saiyuki
43.异度装甲 Xenogears
44.勇者斗恶龙怪物篇 1+2 Dragon Quest Monsters I?II
45.织田信长 Oda Nobunaga Den
46.钟楼惊魂 Clock Tower- The First Fear
47.最终幻想2 Final Fantasy II
48.最终幻想7国际版 Final Fantasy VII International
49.最终幻想8 Final Fantasy VIII
50.最终幻想9 Final Fantasy IX
51.最终幻想战略版 Final Fantasy Tactics
52.寂静岭 Silent Hill
中日文游戏
52.皇牌空战3 Ace Combat 3
53.皇牌空战1 Ace Combat
54.妖精战士 Arc The Lad
55.妖精战士2 Arc The Lad 2
56.飞鸟120%格斗 Asuka 120 Burning Fest Final
57.月华剑士幕末浪漫 The Last Blade Bakumatsu Roman
58.斗神传3 Battle Arena Toshinden 3
59.生化危机1 BioHazard
60.兽化格斗2 Bloody Roar 2
61.兽化格斗1 Bloody Roar
62.我的暑假 Boku No Natsuyasumi
63.龙战士4 Breath Of Fire 4
64.武士之刃 Bushido Blade
65.魂斗罗进化 The Contra Adventure
66.名将 Captain Commando
67.恶魔城历代记 Castlevania Chronicle
68.陆行鸟赛车 Chocobo Racing
69.古惑狼 Crash Bandicoot
70.古惑狼2 Crash Bandicoot 2
71.大航海时代2 Daikoukai Jidai II
72.大航海时代4 Daikoukaijidai4
73.死或生 Dead Or Alive
74.电车GO 2 Densha De Go 2
75.数码暴龙世界 Digimon World
76.数码暴龙世界2 Digimon World 2
77.数码暴龙世界3 Digimon World 3
78.恐龙危机2 Dino Crisis 2
79.怒首领峰 Do DonPachi
80.同级生2 DOKYUSEI2
81.龙珠GT Dragon Ball GT Final Bout
82.龙珠Z最终战役22 Dragon Ball Z- Ultimate Battle 22
83.龙珠X伟大龙珠传说 Dragon Ball Densetsu
84.饿狼传说3D Fatal Fury Wild Ambition
85.海贼王伟大的战斗 From TV Animation One Piece Grand Battle!
86.海贼王伟大的战斗2 From TV Animation One Piece Grand Battle! 2
87.海贼王前进吧海贼团 From TV Animation One Piece- Tobidase Kaizokudan!
88.前线任务1 FRONT MISSION
89.前线任务2 FRONT MISSION 2
90.前线任务3 FRONT MISSION 3
91.前线任务抉择 Front Mission Alternative
92.幻想水浒传 Genso Suikoden
93.幻想水浒传 2 Genso Suikoden 2
94.GT赛车 Gran Turismo
95.GT赛车2 Gran Turismo2
96.牧场物语回归自然男孩篇 Harvest Moon: Back To Nature
97.牧场物语回归自然女孩篇 Harvest Moon Back To Nature GRIL
98.乔乔冒险奇遇 Jojo's Bizarre Adventure
99.假面骑士阿基多 Kamen Rider Agito
100.假面骑士龙骑 Kamen Rider Ryuki
101.拳圣 Kensei Sacred Fist
102.琳达3 Linda Cube Again
103.乱马 3D格斗 Ranma 12 Battle Renaissance
104.露娜2永恒之蓝 Lunar 2 Eternal Blue
105.超时空要塞可曾记得爱 Macross: Do You Remember Love
106.合金弹头1 Metal Slug Super Vehicle 001
107.合金弹头X Metal Slug X
108.火影忍者忍之里的陈取合战 Naruto: Shinobi no Sato no Jintori Kassen
109.超时空要塞 VF-X 2 Macross VF-X 2
110.热血亲子 Nekketsu Oyako
111.新超机器人大战资料篇 New Super Robot Wars Special Pack
112.皇家骑士团 Ogre Battle The March of the Black Queen
113.百事超人 Pepsiman
114.咸蛋超人 Quiz Charaokedon
115.咸蛋超人 2 Quiz Charaokedon! Part 2
116.雷电DX Raiden DX
117.饿狼传说特别版 Real Bout Special
118.山脊赛车2 Ridge Racer Revolution
119.山脊赛车3 Rage Racer 3
120.山脊赛车4 Ridge Racer 4
121.洛克人8 RockMan 8
122.洛克人X3 Rockman X3
123.洛克人X4 Rockman X4
124.洛克人X5 Rockman X5
125.洛克人X6 Rockman X6
126.浪客剑心明治剑客浪漫谭十勇士阴谋篇 RUROUNI KENSHIN Meiji Kenkaku Romantan
127.圣斗士星矢 Saint Seiya
128.沙罗曼蛇 Salamander Portable
129.侍魂新章剑客异闻录 Samurai Shodown Warriors Rage
130.侍魂武士道列传 Shinsetsu Samurai Spirits Bushidouretsuden
131.侍魂3 Samurai Showdown3
132.侍魂4 Samurai Spirits4
133.侍魂1+2 Samurai Spirits 1 2
134.三国志英杰传 San Goku Shi Eiketsuden
135.三国志3 Sangokushi 3
136.私立正义学院 Shiritsu Justice Gakuen
137.苍穹红莲队 Soukyu Gurentai
138.刀魂 Soul Edge
139.街头霸王EX Street Fighter EX
140.少年街霸2 Street Fighter Zero 2
141.少年街霸3 Street Fighter Zero 3
142.水浒演武 Suiko Enbu: Outlaws of the Lost Dynasty
143.铃木爆发 Suzuki Bakuhatsu
144.皇家骑士团2 Tactics Ogre2
145.太阁立志传2 Taikou Risshiden 2
146.铁拳1 Tekken
147.铁拳2 Tekken2
148.天诛2 Tenchu 2
149.天诛忍百选 Tenchu Sinobi Hyakusen
150.拳皇95 The King Of Fighters 95
151.拳皇96 The King Of Fighters 96
152.拳皇97 The King Of Fighters 97
153.拳皇98 The King Of Fighters 98
154.拳皇99 The King Of Fighters 99
155.行星格斗2 Tobal 2
156.行星格斗1 Tobal
157.心跳回忆 Tokimeki Memorial
158.古墓丽影 Tomb Raider
159.古墓丽影2 Tomb Raider2
160.古墓丽影3 Tomb Raider3
161.古墓丽影4 Tomb Raider4
162.我是东巴 Tomba
162.我是东巴2 Tomba2
163.烈火战车 Twisted Metal
164.烈火战车2 Twisted Metal 2
165.烈火战车3 Twisted Metal3
166.烈火战车4 Twisted Metal4
167.汪达尔之心 Vandal Hearts
168.汪达尔之心2 Vandal Hearts2
169.武装战斗车 Vigilante 8
170.武装战斗车2 Vigilante2
171.荒野兵器 Wild Arms
172.奇迹三合一 Wonder 3
173.实况足球3 Winning Eleven 3
174.实况足球4 Winning Eleven 4
175.实况足球97 Winning Eleven 97
176.古惑狼3 Crash Bandicoot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