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时=()天
十二小时制是一个时间规则把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为两个时段,分别为上午(拉丁文ante meridiem表示中午之前)和下午(拉丁文post meridiem表示中午之后)。
每个时段由十二个小时构成,以数字1、2、3、4、5、6、7、8、9、10、11、12依次循环表示。上午时段由午夜至中午前,而下午时段由中午至午夜前。
十二小时制仍然是大多数指针式钟表显示时间的方法,注意钟面上数字没有0,但有12,所以起点是12。24小时制的0:30,在钟面上读成12:30,再加meridiem进行区分上午(AM)和下午(PM)。
二、12小时等于几小时几分钟
1、2小时等于1个小时加上0.2个小时,1个小时等于60分钟,0.2个小时等于0.2乘以60分钟等于12分钟,因此,1、2小时等于1个小时12分钟,等于72分钟。小时是一个时间单位。小时不是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而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
三、12小时多少分
12×60×60=43200(秒)。
后来,人们又把一天平均分成24份,每份仍用“时”来表示。这时的“一时”就是现在的一个小时,只相当于过去(汉朝以后)“一时”或“一个时辰”的一半,所指的时间缩短了。
接着,人们又把一小时分成60等份,每份的时间叫1分,把1分又分成60等份,每份的时间叫1秒。这样,时、分、秒就确定下来了。
“小时”的由来:
中国古代用“铜壶滴漏”的方法来计时,将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与西方钟表的两个钟点。当钟表由西方传入中国后,人们把中国的一个时辰叫“大时”,而把西方的新时间一个钟点叫“小时”。
事实上,中国古代也有类似于今天“小时”的概念。如,《明史-志第七-历一》记载:“盖太阳依赤道左行,每十五度为一小时。”360÷15=24,可见,此处的“小时”基本等价于我们今天的这个时间概念。后来,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逐渐消失,而“小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