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国演义诸葛亮九伐中原

诸葛亮是六出祁山,姜维是九伐中原

六出祁山之:

九伐中原(九伐中原)

一出祁山:

魏因曹丕薨,睿即位。蜀马谡用反间计使司马懿归田,孔明乃献《出师表》,定于建兴五年春三月出师伐魏。留郭攸之、董允、费祎为侍中,总摄宫中事。赵云、邓芝为先锋,智取安定、南安、天水,计收姜维,败夏侯楙、曹子丹,破羌兵,骂死王朗。但内应孟达为仲达所杀,又因马谡拒谏失街亭,才有西城县空城退敌,兵回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自贬三级。

二出祁山:

建兴六年秋九月,魏都督曹休兵败石亭,诸葛亮乘虚起兵三十万,魏延为先锋,兵伐陈仓,但为郝昭所拒。姜伯约献诈降书,计杀中护军大将费耀,魏延杀虎威将军王双,因军中无粮,一夜之间,兵退汉中。

三出祁山:

九伐中原(九伐中原)

吴孙权称帝,孔明乃约吴兴兵伐魏。兵取陈仓、散关,亡郝昭。取武都、阴平,败张郃、郭淮。但因张苞战死,孔明染病不能理事,遂回汉中。

四出祁山:

建兴八年秋七月,魏曹真病可,上表伐蜀。孔明领兵于隘口守一月,魏兵因雨而退。孔明乃令关兴、廖化为先锋,兵出祁山,折大将陈式,然败死曹真,斗阵破仲达。都尉苟安解粮违限,孔明杖之,安径回成都,流言亮将反。后主传令班师,孔明用减兵增灶之法,退兵汉中。

五出祁山:

建兴九年春二月,孔明出师伐魏,先锋王平、张嶷,于陇上妆神得麦,兵破西凉军。然都护李严因军粮不济,恐亮怪罪,虚言吴兵伐蜀,孔明急领军回,于木门道箭射张郃。

六出祁山:

建兴十二年春二月,孔明经三年备战,领兵三十四万,令姜维、魏延作先锋,兵出祁山。首仗折吴班,次战杀魏前将军秦朗。又造木牛流马运粮,杀镇远将军岑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火熄上方谷,汉丞相祁山归天。杨仪、姜维领军回汉中。

九伐中原之:

一伐中原:

魏正始元年秋八月,司马懿谋杀曹爽,夏侯霸降蜀。姜维使霸为向导官,出西平,近雍州,为郭淮所拒。后失洮水,粮道被断,维折兵数万,损将句安,败回汉中。

二伐中原;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接诸葛恪书,相助伐魏,令廖化、张翼为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起兵二十万出阳平关。铁笼山杀徐质、射郭淮、困司马昭。然会盟羌人兵败,自回汉中。

三伐中原:

正元二年二月,司马师病亡。姜维乘隙引兵五万,兵犯枹罕。大军背洮水列阵,败雍州刺史王经,取狄道时,中邓艾之计,收兵退屯于钟提.

四伐中原:

姜维在钟提,挟洮西之胜,兵出祁山,为邓艾所拒。维分兵袭南安,邓艾败之于段谷,荡寇将军张嶷阵亡。祁山寨为雍州征西将军陈泰所破,鲍素阵亡。维脱出重围,复回汉中,上表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五伐中原:

蜀汉延熙二十年,改为景耀元年。姜维闻淮南诸葛诞讨司马昭,遂提川兵径取骆谷,度沈岭,望长城而来,败守将司马望,却邓艾所拒。后司马昭杀诸葛诞,班师长城,维兵退。

六伐中原:

吴将丁奉、张布杀丞相孙琳,还政于孙休,约姜维伐魏。时蜀汉景耀元年冬,以廖化、张翼为先锋,王含、蒋斌将左军,蒋舒、傅佥将右军,胡济为合后,维与夏侯霸总中军,起兵二十万杀出祁山,斗阵破邓艾、司马望,廖化杀魏先锋郑伦。艾使党钧赴成都行反间计,后主诏维入朝。

七伐中原:

姜维闻司马昭弑曹髦,立曹奂,遂起兵十五万,令廖化、张翼为先锋,杀奔祁山。识破参军王瓘诈降计,于墵山埋伏,大破邓艾,却因王瓘舍命杀入汉中,折了粮车,毁了栈道,乃引兵还汉中。

八伐中原:

蜀汉景耀五年冬十月,姜维修好栈道,提兵三十万,径取洮阳,前部夏侯霸中邓艾计,洮阳乱箭射死。维引兵至侯河拒邓艾,张翼分兵攻祁山师纂,胜邓艾一阵。然成都黄皓欲使阎宇立功,一日三诏取回姜维,维于沓中屯田避祸。

九伐中原:

魏景元四年秋七月初三,司马昭令邓艾为征西将军,引关外陇右之兵,攻姜维,维兵败,会张翼、廖化奔剑阁守把。不料邓艾偷渡阴平,败诸葛瞻,陷成都,魏景元五年春,蜀亡。

二、姜维九伐中原分别是哪几次

根据《三国志》记载,姜维的北伐不止九次,而是十一次。

第一次,公元238年,姜维和蒋琬合作率偏师出陇右,结果在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

第二次,公元244年,姜维和费祎出兵兴势,派王平袭击魏将曹爽,曹爽大败,勉强保住关中。

第三次,公元248年,姜维率兵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大战洮西,收服了凉州胡王白虎文,活文戴。

第四次,公元249年,姜维派廖化去洮城,由于邓艾事先得到情报,廖化无功而返.

第五次,公元250年,姜维以羌胡为辅,与郭淮战于洮西,平手。

第六次,公元254年,姜维率兵围南安,因粮草接济不上,主动退兵。

第七次,公元255年,姜维出陇西狄道,魏将李简率众投降。维乘胜攻取河关,临洮两县,杀死魏将徐质。

第八次,公元256年,姜维再出狄道,大败雍州刺史王经,斩杀魏军数万,后来魏军大举增援,于是回撤。

第九次,公元257年,姜维与邓艾战于段谷,由于蜀将胡济失期不至,蜀军大败,死伤惨重。

第十次,公元258年,姜维利用诸葛诞在淮南反叛,率数万人出骆谷,与邓艾相持不下。诸葛诞兵败,姜维引兵退还。

第十一次,公元261年,姜维领兵进秦川,又遭邓艾相距,力战不胜,遂撤兵。

三、三国演义的九伐中原主要内容

第一次北伐,公元238年(延熙元年)姜维和蒋琬率偏师出陇右,在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

第二次北伐,公元244年(延熙七年)汉中都督王平兴兵据势,姜维和费祎等率军前去支援,曹爽大败。

第三次北伐,公元247年(延熙十年)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大战洮西。

第四次北伐,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姜维派廖化去洮城,此时已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情况下,姜维独力与魏国众多将领作战,双方互有胜负。

第五次北伐,公元250年(延熙十三年)姜维以羌胡为辅,与郭淮战于洮西,双方平手。

第六次北伐,公元253年(延熙十六年)费祎遇刺被害后,姜维出兵包围南安,粮尽而退。

第七次北伐,公元254年(延熙十七年)出陇西狄道,斩魏将徐质。

第八次北伐,公元255年(延熙十八年)与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经于洮西,王经退守狄道城,后陈泰派兵解围。

第九次北伐,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姜维再次出兵,蜀将胡济失期不至,为邓艾破于段谷,死伤惨重。

第十次北伐,公元257年(延熙二十年)乘魏将诸葛诞叛乱,姜维出兵秦川,魏军坚守不战,到了公元258年(永安元年)诸葛诞兵败后始退兵。

第十一次北伐,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姜维再次出兵,与邓艾战于侯和,为邓艾所破,然后还住沓中。这是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此时黄皓欲以阎宇替代姜维,姜维因厌恶黄皓擅权,曾向后主请求诛杀黄皓,但后主没有接受,姜维察觉此举可能惹怒黄皓,为了避祸便避居沓中,屯田避祸。钟会,邓艾领大军征蜀。公元263年(景耀六年)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