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蓝墨云班课和云班课是同一个吗
蓝墨云班课和云班课是同一个软件,二者是可以通用的。
这个软件如果那些负责任的老师拿来用的话效果还是很好的。如果是不负责任老师用,就非常令人无语了。我们以前的用户体验就非常不适。
就拿我的高数老师来说,教学不太负责。每天上课就拿出手机用这个软件半分钟内签到,有的手机卡了就算旷课。然后把这节课他要念的PPT传过来。打开多媒体开始念课件。这些都还能接受。最令人无法忍受的是因为这个软件的存在,他不需要留练习册的作业了,每一次的作业就是十道选择题。搞得我们平时无法得到合适的练习巩固。
期末高数老师还上传了将近50G别的学校老师的教学视频,如果不下载观看,就没有学习时长。期末考试的时候他教的一到三班,120人挂了70个。然而四到六班130人就挂了不到30人(四到六班的老师才刚上岗),第一次教高数,人家用的是正常方法教课。
二、用蓝墨云班课上课会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蓝墨云班课”是一款非常巧妙地APP,它是专门为移动环境教学而设计的。这款APP的灵巧之处就在于只要拿出手机下载安装蓝墨云班课 App,就可以开启移动教学体验了。那用蓝墨云班课上课会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一、从宏观角度分析
一个APP无论它耍多少花样、增加多少色彩,它始终不能替代传统教学。一个APP好与坏,对于体验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现在很多高校之所以发展出来各式各样的APP,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辅助教学。有些东西,学术搞不清只能靠“面子”撑起来。如果传统教学方式下,老师都讲不明白,那指望包装出来的APP耍什么花样呢?现在人们太过于追逐科技,导致网课APP遍地生根,老师也因为有了这些APP变得更加一本正经的读APP。面子做得再华丽,如果里子撑不起来,终将会成为扶不起的刘阿斗。作为一款免费软件,蓝墨云班APP是可以作为辅助软件去应用的。但是,不要过分去依赖它,该学习的年纪还是要好好学习比较好。
二、从微观角度分析
在传统课堂下,我们看到的是1:N形式,即一个老师对付N个“爱徒”,“爱徒”走神时老师可以采取点名、提问、罚站等多形式。但是,在APP上,老师就变成1:1了,他看的是冰冷电脑或者手机屏幕,无论你走没走神只要是老师点名你到、提问你回答就好。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这不算学生的进步、只能说是老师教学手段有所改动。从这款APP界面去看,它是那样繁琐复杂。虽然功能不少,但用起来总容易让人摸不到头脑、不简洁。老师的备课也十分麻烦,学生学起来更是感觉也不轻松。好处也就有,比如增加了各式各样互动花样。
可是,国内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少有动手的习惯,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所以尽量不要在课上应用,可以课下使用配合正常教学。
三、蓝墨云班课考试有摄像头吗
蓝墨云班课考试有摄像头。
蓝墨云班一个系的老师都用这个app,老师讲什么翻转课堂,花了整整两节课,没什么人听懂了,把自己都绕进去了。
对于这种捆绑学生的app,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拒绝的。不说签到只有3秒,在课上的同学都有可能错过,一错过就是几节课。还有手势签到,手脚不麻利的同学,还要叫别人帮忙,一下课很多同学去找老师重新签到。
蓝墨云班的评价:
表面上是一个APP,其实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现在的高校,学术玩明白的没多少,里子不行,那么要发展要成果,就需要面子,传统课堂里老师讲得好坏结果不明显,那就包装吧,什么热就包装什么,科技和网络,来多媒体、信息化、慕课、网课、微课。
国家、地方、学校都给政策,老师就趋之若鹜,内容还是那个内容,形式变了就大不一样了,才能出成果,见疗效。有利益,有商机,产品就应运而生。蓝墨云班课本身是免费软件,但学校想要管理班课和教师的话,就需要购买管理权限,好像是一年10万。大方向定了,老师们跟着走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