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什么年

2018是农历什么年:阴历戊戌年

曰历2018?2018年春节是几月几号

2018农历年时间:2018年2月16日-2019年2月4日

戊戌年是农历干支六十甲子中的一个年份名称,比如1898年和1958年,每60年为一个周期,历史事件有1898年的戊戌变法。

2018年天干地支是什么:地支属狗,五行属木,是平地木

曰历2018?2018年春节是几月几号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的由来

天干地支

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之学。

《世本》曰:容成造历,大桡作甲子。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期就有十二地支,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出现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和记载数目的文字,称为天干,并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纪年、月、日、时。天干地支,是应用易学在实践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很多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通过它来认知。

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n)、巳(s)、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属相

子-鼠(燕子),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前人有云: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可见称为干支的原始用意。

干支的五行属相

01甲子金鼠▪02乙丑金牛▪03丙寅火虎▪04丁卯火兔▪05戊辰木龙▪06己巳木蛇

07庚午土马▪08辛未土羊▪09壬申金猴▪10癸酉金鸡▪11甲戌火狗▪12乙亥火猪

13丙子水鼠▪14丁丑水牛▪15戊寅土虎▪16己卯土兔▪17庚辰金龙▪18辛巳金蛇

19壬午木马▪20癸未木羊▪21甲申水猴▪22乙酉水鸡▪23丙戌土狗▪24丁亥土猪

25戊子火鼠▪26己丑火牛▪27庚寅木虎▪28辛卯木兔▪29壬辰水龙▪30癸巳水蛇

31甲午金马▪32乙未金羊▪33丙申火猴▪34丁酉火鸡▪35戊戌木狗▪36己亥木猪

37庚子土鼠▪38辛丑土牛▪39壬寅金虎▪40癸卯金兔▪41甲辰火龙▪42乙巳火蛇

43丙午水马▪44丁未水羊▪45戊申土猴▪46己酉土鸡▪47庚戌金狗▪48辛亥金猪

49壬子木鼠▪50癸丑木牛▪51甲寅水虎▪52乙卯水兔▪53丙辰土龙▪54丁巳土蛇

55戊午火马▪56己未火羊▪57庚申木猴▪58辛酉木鸡▪59壬戌水狗▪60癸亥水猪

二、2018年夏至是几月几日

迎来二十四节气的夏至,这一天在北半球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太阳一年中在北半球能达到的最高纬度,那么,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2018年夏至是几月几日。

问:2018年夏至是几月几日?

答:2018年6月21日,农历二零一八年五月(小)初八,星期四。

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在北京地区,白昼时数可长达15小时。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三、2018年春节是几月几号

2018年春节是2019年2月5号。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春节在起源上,是上古时代古人根据天象、物候确定四季循环演变而来的。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上古以作物成熟为时间标志,后来历法知识进步,根据天象与物候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

自古以来,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盘古王表》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尚书·大传》中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年开端之始,谓之岁首(农历新年、春节);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大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