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安七子名字读音是什么
建安七子名字读音分别是:孔融kǒng róng、陈琳chén lín、王粲wáng càn、徐干xú gàn、阮瑀ruǎn yǔ、应玚yìng yáng、刘桢liú zhēn。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的(196—220年)七位文学家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相关历史: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
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自己的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而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中,又号“邺中七子”。
二、建安七子的名字该怎么念
建安七子的名字怎么念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上面介绍的很清楚,我注一下音.孔融kong rong陈琳chen lin二声王粲wang can四声徐干xu gan阮瑀ruan yu
应玚yin Yáng二声刘桢liu zhen
建安七子徐干怎么读“干”是第四声还是第一声
xú gàn徐干,第四声
[kǒng róng]孔融[chén lín]陈琳[wáng càn]王粲[xú gàn]徐干[ruǎn yǔ]阮瑀[yīng yáng]应玚[liú zhēn]刘桢
建安七子人名读音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根据我国最新版的新华字典: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共计14个汉字,
每个汉字对应的拼音为:
kǒng róng、chén lín、wáng càn、xú gàn、ruǎn yǔ、yīng chàng、liú zhēn。
建安七子怎么读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上面介绍的很清楚,我注一下音.
孔融kong rong陈琳chen lin二声王粲wang can四声徐干xu gan阮瑀ruan yu
应玚yin Yáng二声刘桢liu zhen
建安七子名字读音
孔融(kǒng róng)
陈琳(chén lín)
王粲(wáng càn)
徐干(xú gàn)
阮瑀(ruǎn yǔ)
应玚(yìng yáng)
刘桢(liú zhēn)
建安七子中有个叫应玚,“玚”怎么读?
应该是yang的第二声,读yang时意思是“玉”,用于人名中比较合适
建安七子其中都要带拼音的
孔融kong rong
陈琳chen lin二声
王粲wang can四声
徐干xu gan
阮瑀ruan yu
应玚yin Yáng二声
刘桢liu zhen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所帮助!!
三、建安七子的名字怎么念
1、王粲
拼音:wáng càn
少有才名。汉献帝初平元年,董卓劫持汉献帝迁长安,其父时任大将军何进长史,王粲随父西迁,在长安见当时著名学者蔡邕,深为蔡邕所赏识。
初平二年,因关中骚乱,王粲往荆州依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曹操大军南下,刘表病卒,子刘琮投降,王粲遂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
建安十八年,曹操晋爵魏公,魏国建,王粲官任侍中。二十二年,从曹操南征孙权,北还途中病卒,终年四十一岁。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魏志》本传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有明人辑录遗文《王侍中集》,今存诗23首。刘勰认为他是“七子之冠冕”。
2、徐干
拼音:xú gàn
少年勤学,潜心典籍。
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
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诗》也是一往情深。
3、阮瑀
拼音:ruǎn yǔ
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
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是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4、应玚
拼音:yìngyáng
擅长作赋,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
5、孔融
拼音:kǒng róng
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建安元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6、陈琳
拼音:chén lín
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
陈琳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7、刘桢
拼音:liú zhēn
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建安二十二年(217),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存诗十五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安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