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字体下载(小篆转换器(免费))

更新时间:2025-07-07  版本:v0707

“汉”字的篆体写法

"汉"字在汉朝(篆书)写法如下图所示:

汉字读音为hàn,部首为氵。有以下几种意思:

小篆字体下载(小篆转换器(免费))

(1)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2)民族名。汉族的简称。

(3)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4)男子的俗称。如:醉汉(喝醉了的男子);单身汉(没有妻子的人);莽汉(粗鲁冒失的男子);老汉;壮汉。

(5)朝代名(汉朝)。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小篆字体下载(小篆转换器(免费))

汉字组词有:汉字、汉族、银汉、莽汉、罗汉、醉汉、神汉。

组词解释:

1、汉官[hànguān]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

2、汉将[hànjiàng]汉代将军。亦借指其他汉族政权的将军。

3、龙汉劫[lónghànjié]见"龙汉"。

4、披霄决汉[pīxiāojuéhàn]指冲出霄汉。

5、汉民族[hànmínzú]即汉族。参见“汉族”。

大篆与小篆字体对照如何

大篆与小篆字体对照:

小篆形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大篆起源于西周后期。形体特点:小篆的形体偏向长方形,笔画横平竖直,线条粗一致。大篆的特点是线条化,线条简练生动,字形结构更整体。历史意义:大篆是最早的刻石文字,是石刻之祖。小篆是在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统一文字的基础上,再一次对书体标准化的过程。

起源时间,是大篆和小篆的最主要区别之一。大篆,起源于西周后期,是由古汉字演变而来。小篆,形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是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基础上简化演变而来。

大篆,也叫周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和史书之称。为周宣王时期,太史籀对先代的古文进行整理后,作《大篆》十五篇得此名。现在的大篆,多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以该时期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按时间划分,又分为夏篆和周篆。

小篆和中文对照表

小篆和中文对照表如下图所示(部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角色。

扩展资料: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参考资料:小篆-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