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什么

一、中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什么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作者扬雄(公元前53—公元19年)。《方言》是汉代训诂学一部重要的工具书,也是中国第一部汉语方言比较词汇集。

二、《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介

方言词典,方言生成器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西汉扬雄所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著作。《方言》不仅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对方言词汇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在世界语言学史上也是一部开辟语言研究的新领域,独创个人实际调查的语言研究的新方法的经典性著作。与《尔雅》、《释名》、《说文解字》构成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辞书系统。

这部书是扬雄在收集了周代记录的方言资料和实际调查了当时方言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有的来自《列子》、《庄子》、《吕氏春秋》等书),今存13卷(见东晋郭璞《方言注》(涵芬楼四部丛刊本))共六百六十九条,一万一千九百多字。体例仿《尔雅》,所收词汇虽不标门类,但基本上是按内容分类编排的。释词一般是先列举一些不同方言的同义词,然后用一个通行地区广泛的词来加以解释,以下大都还要说明某词属于某地方言。也有时先提出一个通名,然后说明在不同方言中的不同名称。

三、《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的主要内容

《方言》经东晋郭璞注释之后流传至今。今本《方言》计13卷,大体轮廓可能仿《尔雅》体例,但卷内条目似不及《尔雅》严格有条理。大体上,卷一、二、三是语词部分,其中有动词、形容词,也有名词;卷四释衣服;卷五释器皿、家具、农具等;卷六、七又是语词;卷八释动物名;卷九释车、船、兵器等;卷十也是语词;卷十一释昆虫;卷十二、十三大体与《尔雅》的“释言”相似,往往以一词释一词,而没有方言词汇比较方面的内容,与前10卷大不相同。何九盈先生怀疑最后2卷可能原来是分作4卷的(扬雄自己说全书是15卷),且扬雄生前并没有把《方言》写完,现在的后2卷原本只是写作提纲。后扬雄因病去世,没有来得及把这2卷中有关方言的对比写进各条之下,以致成了未最后完成的书稿。

汉语方言大词典的释义

1.本词典注文一般用跟方言意义相对应的普通话词语作注。没有相应的普通话词语时,采用下定义的方式作注。

方言词典,方言生成器

2.词义与普通话有同有异的词语,一般不列普通话义。

六方言地区的标注

1.本词典所收条目尽量注明该词语使用的地区。如:“扯拐四川方言寻事;无理取闹。”“点水西南方言告密;暗暗指点。”“二混子北方方言混日子的人;二流子。”

2.有些词语难以确定确切的使用地区,本词典只根据现有的资料注明其为某地方言,但并不排斥该词语还可能在其他地区使用。

3.有些条目除开首标明地区外,在注文末加注所见的方言词汇资料。如:“胡吃海塞北方方言胡乱地大吃大喝。〇见于《北京话词语》、《天津方言词汇》。”“当昼赣方言中午。〇见于《南昌方言词汇》。”

4.有些条目注文前不标明所属方言区,只在注文末注明所见的方言词汇资料。这类条目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词语使用范围大,很难认定是某地区的方言,如“打脾寒”(患疟疾),全国很多地区都产,所以不标注某地方言,只在注文末注明见于《河南方言词汇》、《武汉方言词汇》、《安庆方言词汇》、《南昌方言词汇》。

②词语使用地区范围情况不明,难以指明属于哪一大方言区,如“促忙促急”(匆匆忙忙),只在注文末注明见于《鄂州方言词语举例》。

5.词语见于某种方言资料,标注在注文末圈号(“〇”)后边。如:“点心①早点。②午饭。〇见于《简明吴方言词典》。”如果几个义项分别属于某种方言,则分别标注。如:“差池①差错。〇见于《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广州话方言词典》。②差;不好。〇见于《河北方言词汇例释》、《河南方言词汇》。”

七关于例句

1.本词典例句大部分引自现代或近代作品,小部分例句系著者自编。引自作品的例句一般注明出处,例句和例句间用单竖线“|”隔开。如:“浴洗澡。例:爱玲在楼上浴,好浴自然会来的。(胡考《上海滩》)|喔!浴,浴到混堂里去。(独脚戏《普通话与方言》)”引书系集体创作或集子性质的,只列书名。

2.本词典引例尽量做到和词语使用的地区一致,但由于作家在写作中往往不是单纯用某一种方言,这就增加了选例上的困难。例如鲁迅作品中用了很多吴方言词语,但也夹杂一些北方土语;老舍作品用的是道地的北京话,但也用了一些吴方言词语。本词典引例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义,在地区上只能做到跟所标明的地区大致一致。如“黑灯”(灭灯;熄灯),注文末标明“见于《桂林方言词汇》”,书证引的是反映广西剿匪斗争的长篇小说《云飞嶂》,显然,“黑灯”使用的地区绝不限于桂林。

汉语方言大词典注音

为了推广普通话和提升阅读便利性,本词典将所有方言词转换为普通话读音,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例如:"浴"的拼音为"hūyù","趁圩"为"chènxū"。

对于部分方言字,普通话读音与方言发音存在较大差异,这类词汇除了标注普通话读音外,还会附加方言音标,通常以国际音标表示,如"呆大"的吴方言读音为[ηε 13 du13],粤方言为[ηεn 58]。北方方言区域内的方言读音则继续使用汉语拼音,如北京方言的"点补"为dián、bu。

关于普通话读音的注解方法,如"介"在吴方言中读[кa 34],折合成普通话为jiè;个别字如"尴尬",根据吴方言读音注为gān gà,采用"音译外来词"的方法。对于具有多个地区使用词,如"掰扯",根据普通话读法注音为bāi、che,不强调具体方言发音。

儿化音的处理方面,本词典仅在基本形式后面添加"r",如"明儿"写作"míng r",不详细标注语音变化。儿化音的使用取决于口语环境,词典中只记录非儿化形式,但若口语中必须使用,则会注明儿化。例如,"无女每"的苏州方言读音为[M44ME31]。

北方方言区的词语通常不额外标注方言音,其他大方言区域的词语则根据代表性的方言点注音,如吴方言以苏州话为准,湘方言以长沙话为准,粤方言则以广州话为标准。个别方言音标会注明具体地点,如"无女每"前标明为苏州话[M44ME31]。

在普通话注音方面,遵循连写原则,而方言注音则保持原样。对于多音词,不标注变调,轻声字在注音前加圆点,如"寒碜"的拼音为"hān、chen"。

扩展资料

《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是以记录书面中经常使用的方言词语为主的全国性的方言词典,供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作为一般语文词典的补充,同时也供语文教师和方言工作者参考。词典中所收条目,包括方言字、方言词、方言俗语等,共约1170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