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东莞地图全图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东莞地图全图的知识,包括东莞市卫星地图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东莞市一共有几个镇他们的分布图

东莞市一共28个镇,分别是:石龙镇、石排镇、茶山镇、企石镇、桥头镇、东坑镇、横沥镇、常平镇,虎门镇、长安镇、沙田镇、厚街镇,寮步镇、大岭山镇、大朗镇、黄江镇,樟木头镇、谢岗镇、塘厦镇、清溪镇、凤岗镇,麻涌镇、中堂镇、高埗镇、石碣镇、望牛墩镇、洪梅镇、道滘镇。

东莞地图全图 东莞市卫星地图

东莞市还有4个街道,分别是:莞城街道、南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下图为东莞市28个镇和4个街道的分布图:

东莞,又称“莞城”,广东省地级市,全国5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位于广州东南、珠江口东岸,南邻深圳,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

拓展资料:

一、东莞市六大片区及分布图:

城区片区: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石碣镇、高埗镇

东莞地图全图 东莞市卫星地图

水乡新城片区:麻涌镇、洪梅镇、中堂镇、望牛墩镇、道滘镇

滨海片区:虎门镇、长安镇、厚街镇、沙田镇、东莞港开发区(滨海湾新区)

松山湖片区:石龙镇、石排镇、茶山镇、寮步镇、大岭山镇、大朗镇、松山湖高新区(生态园开发区)

东部产业园片区:常平镇、黄江镇、企石镇、桥头镇、横沥镇、谢岗镇、东部工业园(银瓶新区)

东南临深片区:塘厦镇、清溪镇、樟木头镇、凤岗镇

二、东莞市建制沿革:

1949年10月17日,东莞全境解放。初期属东江行政区管辖。

1950年3月,东莞县隶珠江专区。

1952年,撤销珠江专区,东莞县隶粤中行政区。

1956年2月,撤销粤中行政区,东莞县隶惠阳专区。

1958年11月,东莞县曾短期隶广州市。

1959年1月,撤销惠阳专区,东莞县划归佛山专区。

1963年6月,复置惠阳专区,东莞县又隶惠阳专区。

1985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仍属惠阳地区管辖。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将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参考资料:

东莞(广东省地级市)百度百科

中国东莞—行政区划

东莞地图 各镇各区(东莞市地图各镇全图)

东莞市地图各镇全图概述:

东莞市下辖多个镇区,以下是对各镇区的简要概述及部分关键数据:

虎门镇:

人口:162,173人面积:17,850公顷工业企业数:15,527家上规模工业企业数:611家50平以上综合商店超市数量:453家

厚街镇:

人口:127,739人面积:12,570公顷工业企业数:7,221家上规模工业企业数:496家50平以上综合商店超市数量:1,521家

寮步镇:

人口:109,170人面积:7,138公顷工业企业数:11,139家上规模工业企业数:472家50平以上综合商店超市数量:15,818家

常平镇:

人口:108,731人面积:10,330公顷工业企业数:8,580家上规模工业企业数:486家50平以上综合商店超市数量:3,611家

其他镇区(简要列举):

大朗镇:人口95,758人,工业企业数9,482家塘厦镇:人口86,706人,工业企业数14,318家中堂镇:人口85,749人,面积5,979公顷麻涌镇:人口85,685人,工业企业数1,053家石龙镇:人口82,751人,面积1,383公顷,工业企业数584家长安镇:人口78,953人,工业企业数19,085家

地图及详细数据:

东莞市各镇区的详细地图可通过东莞市官方地图服务或相关地理信息系统获取。各镇区的具体人口、面积、工业企业数、上规模工业企业数以及50平以上综合商店超市数量等详细数据,请参考东莞市统计局或相关政府部门的官方统计数据。

注意:

上述数据为户籍人口数据,并非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各镇区的面积数据包括公摊的道路、城建、绿化以及公家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区域。东莞市各镇区的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数量也各不相同,这些基层组织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需更详细或最新的地图及数据,请访问东莞市相关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或咨询当地政府部门。

东莞虎门地图东莞虎门地图全图

1、虎门是哪个省的城市哪个区(虎门是哪个省的城市地图2、虎门镇太沙路22号在哪里3、东莞虎门地图上属东南方吗虎门是哪个省的城市哪个区(虎门是哪个省的城市地图

1、虎门是哪个省的城市哪个区。

2、虎门是哪个省的城市地图。

3、虎门属于哪里的城市。

4、虎门是什么城市。

1.虎门是在广东省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西南部、珠江口东岸。

2.春秋战国时代,虎门属百越地。

3.秦始皇统一中原后,于始皇三十三年在岭南设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虎门属南海郡番禺县。

虎门镇太沙路22号在哪里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虎门镇太沙路南栅段22号(南栅邮电局对面。

据地图显示,虎门镇太沙路在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虎门镇太沙路南栅段22号(南栅邮电局对面。

太沙路太沙路位于东莞市虎门镇,太沙路(广济桥至富民路口段道路升级改造工程,道路总长2.04km。

东莞虎门地图上属东南方吗

虎门在世界地图上属于东北方

在中国地图上属于东南方

在广东地图上属于正南方

在东莞地图上属于西南方

三国时期州郡地图全图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

1、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2、蜀汉疆域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县、郡、州的由来:

1、县的含义分为三个阶段。

县鄙之县:西周时的“县”指的是国都之外的郊区,与“鄙”同义。

县邑之县:春秋中后期,楚国最早出现了作为行政单位但长官世袭的县,与邑(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同义。

郡县之县:由于《史记》的记载,人们通常认为公元前688年,秦武公设置的邽县(今甘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东)是最早的建制县。但我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发起人——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指出,郡县之县与县邑之县至少应该有四个差别。

一是国君直属,二是长官不世袭,三是幅员或范围一般经过人为的划定而不纯是天然地形成,四是县以下还有乡里等更为基层的组织。按照周振鹤教授划分的标准,在战国时期才出现我们所熟知的千古流传的县制。

2、“郡”究竟出现于春秋还是战国时期,历史地理学界有争议。可以确定的是,郡的出现晚于县,初期设置在边远荒僻之地,具有军事防守性质,经济开发程度低于县,两者不相统属。

很多资料都说在秦代以前,郡比县小。从断代史的宏观视角来看,这样说也没错。但如果细致的划分,便可以发现战国后期随着边地日益繁荣,已经在郡下分设若干个县,郡在建制上的地位便高于县,这便是郡县制的雏形。当然,在秦朝之前,郡县二级制属于特例而非主流行政区划。

3、州。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借用大禹治水的传说,把他们所知的天下地域范围划分成九个区域,即人们常说的“九州”。关于九州的名称,雍、冀、豫、荆、扬、兖这六个州是没有争议的。至于另外的三个州为:

《尚书·禹贡》认为是梁州、徐州、青州。

《周礼·职方》认为是青州、幽州、并州。

《尔雅·释地》认为是徐州、幽州、营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认为是青州、徐州、幽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