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长眉罗汉的诗句
1.形容罗汉的诗句
十八罗汉
人间弘法佛门音,尊者容颜十八嵚。
清净修身终果位,随缘渡众洗凡心。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罗汉者,乃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修行圆满又具有引导众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养的圣者。十八罗汉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
骑鹿罗汉: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
跋罗堕阁可称豪,曾是人臣品自高。
到此红尘多济世,苍生普渡总操劳。
欢喜罗汉:迦诺迦代蹉尊者
曾是坛前一辩才,佛门论理口常开。
澄清玉宇安豺豹,法印常拈善果来。
举钵罗汉:诺迦跋哩陀尊者
心怀大法聚良缘,尊者慈悲可比天。
福德予人心内种,猿猴环伺意拳拳。
托塔罗汉:苏频陀尊者
佛祖末徒传大道,苏频陀具五神通。
威而不怒庄严相,法力超群别样功。
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
神情自若力沉沉,静坐原来为静心。
极乐当然需戒杀,安详瑞庆把禅寻。
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
跋陀罗树母临盆,入寺为僧仰佛尊。
应晓爪哇千万里,传经东渡志长存。
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
器宇轩昂脸泛霞,灵猿作伴好安家。
无边佛法形于象,尊者名曰迦理迦。
笑狮罗汉:伐阇罗弗多罗尊者
庄严原是金刚子,慈善从来不杀生。
不死有狮常伴侧,长生妙法自然成。
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
不要江山不做君,中天竺国起祥云。
心中一佛分明在,王位区区值几文?
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
半遮罗子半托迦,膝腿单盘坐式花。
神志灵通常入定,狮安自是惹人夸。
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
罗怙罗多面相殊,蚕眉秀目脸丰腴。
密行静悟超凡境,智慧咸通淡有无。
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
半度坡山论耳根,怡神通窍净灵魂。
龙军法力闻天下,尊者无言响佛门。
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新韵)
因揭陀是捕蛇人,满面慈祥笑总温。
弥勒分身千百亿,皆知袋里有乾坤。
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
芭蕉树下苦修行,鹿伴云生总不惊。
罗汉修来罗汉果,悠闲超脱有贤名。
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
正果终成已烂柯,修行两世倍蹉跎。
大千通察心神会,眉白飘飘阿氏多。
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
肃然执杖将门叩,罗汉来焉勇奈何?
环上声声应震耳,从来布舍靠缘多。
降龙罗汉:迦叶尊者
七世尘缘未了情,下凡渡众止刀兵。
龙降经取妖氛散,迦叶功高博颂声。
伏虎罗汉:弥勒尊者
门前饿虎啸声声,弥勒慈悲饭食迎。
佛法应能平兽性,菩提大道向西行。
2.关于"一线天"的诗句有哪些1、《至日遣兴》作者:杜甫朝代:唐
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欲知趋走伤心地,正想氛氲满眼香。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孤城此日堪肠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2、《渔家傲》作者:侯善渊朝代:元体裁:词
日照阳魂空中炼。璇玑运斡天网转。咫尺眼前人不见。通一线。炉开鼎裂天光现。瑞散琼花飞片片。香风暗拂灵雯面。冷淡清虚情雅宴。真堪羡。玉宸扶御寥阳殿。
3、《氐州第一》作者:刘天游朝代:宋体裁:词
冰缩寒流,川凝冻霭,前回鹭渚冬晚。燕阁红炉,驼峰翠釜,曾忆花柔酒软。云海沧洲,甚又寄、南来客雁。洒雪朱门,回桡剡曲,镜华霜满。万里银霄凝望眼。恁吟袖、画阑空暖。树带潮墟,笳鸣古戍,簇仲宣幽怨。想愁思、春近也,随宫绣、时宽一线。昨夜扁舟,梦湖山、眉横黛浅。
4、《品松》作者:孟郊朝代:唐体裁:五古
追悲谢灵运,不得殊常封。纵然孔与颜,亦莫及此松。此松天格高,耸异千万重。抓拏巨灵手,擘裂少室峰。擘裂风雨狞,抓拏指爪佣。道入难抱心,学生易堕踪。时时数点仙,袅袅一线龙。霏微岚浪际,游戏颢兴浓。品松徒高高,雌鸣讵嗈嗈。赏异尚可贵,赏潜谁能容。名华非典实,翦弃徒纤茸。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
5、《点绛唇》作者:陆文圭朝代:元体裁:词
闷托香腑,泪痕一线红膏溜。将身错就。枉把鸳鸯绣。柳带青青,攀向行人手。天知否。白头相守。破镜重圆后。
3.关于眉毛的古诗李商隐《效徐陵体赠更衣》曰“楚腰知便宠,宫眉正斗强。”
唐代女诗人刘媛《长门怨》中描写了一个“以眉制胜”的女子:“学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苏轼《乌夜啼·寄远》“莫怪归心甚速,西湖自有蛾眉。”
晏几道《鹧鸪天》“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毛滂《诉衷情·三月八日仲存席上见吴家歌舞》“桃花髻暖,杏叶眉弯,一片春风。”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周邦彦“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4.与“十八罗汉”有关的的诗句都有哪些十八罗汉随感诗
一、
宾度罗跋罗度闍
栖坐岩石寻清静
手持荆杖求无波
膝置经卷行真路
目视超然成阿罗
二、
迦诺迦伐蹉
身着法衣护佛法
手结法印度苍生
嗔喜皆幻不妄笑
无忧当属无量人
三、
迦诺迦跋厘堕闍
率领五百阿罗汉
住于神州护法坛
手执拂尘寻清乐
眉扬如剑斩忧烦
四、
苏频陀
右手握拳当心处
左手伸出安于膝
聃耳垂肩一真妙
绮眉霞观大千奇
五、
诺矩罗
拳拳当心本无心
念念如意如意临
身心清静人天养
不再忧烦生死轮
六、
跋陀罗
仰观宇宙参妙理
俯持捻珠数流年
德善为本广教化
众皆为贤乃真贤
七、
迦里迦
去尽万缕烦恼丝
留得一脉佛心慈
了脱生死成正觉
离却苦乐更无私
八、
伐罗伐多罗
凝神深参贝叶经
纵观古今自从容
禅定无乱涅槃处
物我两忘无量功
九、
戍博迦
曲指算来无量劫
躬行诚信不肯歇
扇拂在握数世过
禅心守定效佛陀
5.求描写眉毛的有关诗句1、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
译文: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2、湖光照侬双画眉,鬓边照见一茎丝。——明代宋元禧《西湖竹枝》
译文:湖面反射的光线照应着你以眉笔修饰眉毛,鬓角的毛孔都看见了。
3、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临江仙·寒柳》清代:纳兰性德
译文:梦里又见当年和她幽会的情景,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4、湖上女儿柳叶眉,春来能唱黄莺儿。——元代杨维桢《冶春口号七首》
译文:湖边的美女长者柳叶一般的眉毛,在春天唱着歌好像黄莺一样美妙。
5、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唐代徐贤妃《赋得北方有佳人》
译文:眉毛就像刚发芽的柳叶,脸庞好像盛开的桃花。
6、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代:苏轼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二、长眉罗汉的关于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其后,宋·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罗汉像,也是宋代的作品。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且在佛教界,罗汉像的绘画与雕塑,也多以十八罗汉为主。自此,十六罗汉乃逐渐沉寂,十八罗汉代之而起。日本镰仓光明寺也有十八罗汉像,据考证系南宋至元代期间之作。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坐鹿罗汉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泰然自若、清高自赏
宾度罗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跋罗堕阁是名。这位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权倾一国,但他忽然发心去做和尚。优陀延王亲自请他回转做官,他怕国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有一日,皇宫前出现的一名骑鹿和尚,御林军认得是跋罗堕阁,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
国王出来接他入宫,说国家仍然虚位以待,问他是否回来做官。
他说回来是想导国王出家,
他用种种比喻,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就让位太子,
随他出家做和尚。迦诺迦代蹉尊者——欢喜罗汉
妖魔除尽、玉宇澄清扬手欢庆、心花怒放
迦诺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论师之一。论师即善于谈论佛学的演说家及雄辩家。有人问他甚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快乐之喜。又有人问他:“何谓之高庆?”他说:“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高庆。例如诚如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或欢喜罗汉。诺迦跋哩陀尊者——举钵罗汉
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迦诺迦伐厘情阇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钵化缘的行者。藉托钵福利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苏频陀尊者——托塔罗汉
七层宝塔、佛法通灵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词的第一音而制成的中国字。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是没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载佛骨的东西。由于塔是载佛骨的器具,于是塔也成为佛的象征。托塔罗汉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萨,菩萨和罗汉有分别:菩萨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罗汉则是“小乘”修成的果。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
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苏频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诺距罗尊者——静坐罗汉
清净修心、神态自若安详瑞庆、进彼极乐
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後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
他的师父教他静坐修行,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打打杀杀的观念,故他在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跋陀罗尊者——过江罗汉
身负经卷、东渡传经跋山涉水、普渡众生
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
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钹陀罗传去的。
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
骑象轩昂、颂经朗朗心怀众生、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
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伐阇罗弗多罗——笑狮罗汉是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八位,为梵语Vajraputra的音译。
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六种阿罗汉之五为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
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据说,由于他往生从不杀生,广绩善缘,故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力。故又称他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
虽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静坐终日,端然不动。而且能言善辩,博学强记,通晓经书,能畅说妙法;但他难得说法,往往终日不语。他的师兄弟阿难诧异地问他:“尊者,你为何不开一次方便之门,畅说妙法呢?”尊者答到:“话说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汉”。戍博迦尊者——开心罗汉
开心见佛、各显神通相互比莫、佛力无穷
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来长安的善无畏尊者;他是中天竺国王之太子,国王立他为储君,他的弟因而作乱,他立即对弟弟说:“你来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说:“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
说也奇怪,他打开衣服,弟弟看见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乱。半托迦尊者——探手罗汉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神志灵通、自得其乐
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据《可哩底母经》说:古印度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又有一药叉神名叫半遮罗,婆多与半遮罗的妻子同时怀孕,於是指腹为婚。婆多生女,半遮罗生子,半遮罗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儿成道。
他被称为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罗怙罗尊者——沉思罗汉
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沉思罗汉那尊塑像俗称沉思罗汉,他的特征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
罗怙罗多是印度一种星宿的名字。古印度认为日食月宜是由一颗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这位罗汉是在月食之时出世,故取名罗怙罗多,即以该蔽日月之星命名。
沉思罗汉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趋凡脱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时能行人所不能行。他的沉思,就是获取智慧与行动。以【密行】修为著名。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罗汉
闲逸自得、怡神通窍横生妙趣、意味盎然
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名闻印度。
所谓耳根,是由於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
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淫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
因他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因揭陀尊者——布袋罗汉
无量寿佛、乾坤宝袋欢喜如意、其乐陶陶
因揭陀相传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拔去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载蛇的袋。
相传他在中国显灵。
于公元九0七年五代梁朝时他在奉化出现,负一袋抄化。
后来在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说佛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他便失踪了。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罗汉
悠闲隐逸、傲视太虚仙风道骨、超脱凡尘
伐那婆期梵文为雨的意思。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後图中的芭蕉树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他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为雨。
他出家後修成罗汉果,又相传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罗汉。阿氏多尊者——长眉罗汉
巴林石雕长眉罗汉慈祥老者、得道高僧通察大千,心领神会
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这位罗汉的特征,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转世为人。
他出世後,有人对他的父亲说道:
“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
因此他的父亲就送他入寺门出家,终於修成罗汉果。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门罗汉
看门罗汉威武标杆、警觉凝视禅杖在握、勇炽邪魔
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烂,结果要道歉认错。
后来他回去问佛祖,佛祖说:“我赐给你一根锡杖,你以后去化缘,不用打门,用这锡杖在人家门上摇动,有缘的人,自会开门,如不开门,就是没缘的人,改到别家去好了!”
原来这锡杖上有几个环,摇动时发出“锡锡”的声音。
人家听到这声音,果然开门布舍。迦叶尊者——降龙罗汉
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即是「迦叶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据《法住记》说,以上十六位罗汉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们常驻人间普渡众生。
另一说法是第十七位罗汉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尊者」。
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称他为「降龙尊者」。
在《济公外传》中,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降龙罗汉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无边,助佛祖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龙修炼几百年,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观音,得知七世尘缘未了,便下凡普渡众生,了结未了尘缘。弥勒尊者——伏虎罗汉
在中国佛教领域,最高佛道的释迦牟尼佛(如来佛祖)座下处十八罗汉。而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即是「弥勒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另一说法是第十八位罗汉是「四大声闻」中的「君屠钵叹」。
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
三、传说中的佛教长者长眉罗汉究竟有怎样的故事
长眉罗汉又称阿氏多尊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条长眉,巴林石雕长眉罗汉慈祥老者、得道高僧通察大千,心领神会。据传长眉罗汉前世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转世为人。
他出世後,有人对他的父亲说道:“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亲就送他入寺门出家,终於修成罗汉。
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其后,宋?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罗汉像,也是宋代的作品。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且在佛教界,罗汉像的绘画与雕塑,也多以十八罗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