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鼠的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

1、地鼠钻洞本领高。家鼠鼠洞很明显,常在墙旮旯里、牲囗圈、仓库伙房处。地鼠大多数在夜间活动、觅食,夜间活动的地鼠在很暗光线下能察觉出移动的物体,白天活动的地鼠视力更好。

2、地鼠具有贮藏食物习性。其颊囊可充分扩张,贮藏能力极大,便于冬眠时食用。地鼠口腔内两侧各有一个很深的颊囊,一般深度为3.5~4.5厘米,直径为2~3厘米,一直延续到耳后颈部。通过颊囊将大量食物搬于巢中。

3、地鼠非常灵活且狡猾,怕人。活动鬼鬼祟祟,出洞时两只前爪在洞边一爬,左瞧右看,确感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欢在窝—食物—水源之间建立固定路线,以避免危险。

4、地鼠有很强的记忆性和拒食性。在熟悉的环境中改变一部分,立即会引起它的警觉,不敢向前,经反复熟悉后方敢向前。如处受过袭击,它会长时间回避此地。

5、地鼠有嗜睡习惯。睡眠很深时,全身肌肉松弛,且不易弄醒,有时误认为死亡。室温低时出现冬眠,一般于8~9℃时可出现冬眠,此时体温、心跳、呼吸频率、基础代谢率均降低。室温低于13℃则幼仔易于冻死,室温最好保持20~25℃,相对湿度40~70%。

扩展资料

生长规律:

地鼠终年在地下活动,它的挖掘活动春、夏、秋各季都有,但以春秋为盛。春季日活动高峰在10至12点以及18至20点,秋季日活动高峰在下午14至18点。小雨或阴天则全天活动,雨后地面潮湿时,活动最为频繁。地鼠经常活动的通道称为常洞,离地面10至30厘米,与地面平行,由常洞通向老窝的洞是一条急剧向下的通道,称为朝天洞,长40至60厘米。穿过朝天洞,便到达地鼠的巢穴,这里构造精致,内垫干草,左右不远处各有一盲洞,分别为便所和仓库。

地鼠的食性很杂,对抓获的地鼠进行解剖发现,其胃里主要是当地多汁植物,有早熟禾的地茎、委陵菜、酸摸、狗蛙花等,也有少量昆虫的残体。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地鼠

百度百科-地鼠

二、地鼠和老鼠的区别

地鼠和老鼠的区别如下:

1.归属不同:地鼠属于哺乳纲、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老鼠属于哺乳纲、啮齿目、鼠科。

2.体型不同:地鼠的体型粗笨,呈灰黄、沙黄、棕褐、棕灰等色;老鼠的体型较小,体色以灰、褐色为主。

3.生活环境不同:地鼠多为地栖种类,它们挖掘地下通道,或在倒木、树根、岩石下的缝隙中做窝;老鼠常出没于下水道、厕所、厨房、杂物堆、垃圾堆放处等处,在带菌场所与干净场所来回行动。

4.特征不同:地鼠的体型较小,但有个别的地鼠的体型比较大;老鼠的体型普遍比较大,体长约8-30厘米。

5.散发味道不同:地鼠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其散发的味道比较小;老鼠因为生活环境的复杂,所以散发的味道比较大。

6.皮的厚度不同:地鼠身上的皮比较的薄,就像纸一样;老鼠身上的皮比较的厚,就像猪皮一样。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

三、鼹鼠和地鼠有什么区别

在生物科目、外观与食物上有所不同

一、生物科目不同

1、鼹鼠:鼹鼠亚科

2、地鼠:帛鼠亚科

二、外观不同

1、鼹鼠:体矮胖,长10余厘米,毛黑褐色,嘴尖。前肢发达,脚掌向外翻,有利爪,适于掘土;后肢细小。眼小,隐藏在毛中。

2、地鼠:地鼠尾短,有颊囊。行动不敏捷,巧手营巢,牙齿十分坚硬,可咬断细铁丝,有很强的贮食习性。

三、食物不同

1、鼹鼠:以昆虫为食,也食蚯蚓、蛞蝓、两栖类、爬行类、小鸟等动物。

2、地鼠:地鼠的食性很杂,多汁植物,早熟禾的地茎、委陵菜、酸摸、狗蛙花等,也有少量昆虫的残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鼹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