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的象棋规则

象棋规则

中国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在战法上遵循古代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战思想,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二人对抗性游戏。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在棋战中,人们可以从攻与防、虚与实、整体与局部等复杂关系的变化中提升思维能力。

象棋象棋 中国象棋(免费版)

行棋规定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走一步。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了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将),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简称“将”。“照将”不必声明。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棋例总纲

棋例释义

象棋象棋 中国象棋(免费版)

对局中有时出现双方着法循环不变的重复局面。据以裁处这种局面的规则条例,称为《棋例》。

长将、长杀、长捉、一将一杀、一将一捉、一杀一捉等循环重复的攻击手段,统称为“禁止着法”。

闲着(含:兑、献、拦、跟)、数将一闲、数杀一闲、数捉一闲等着法,无论是否重复,统称为“允许着法”。

车、马、炮、过河兵(卒)、士、相(象),均算“子力”。帅(将)、未过河兵(卒),不算“子力”。“子力”简称“子”。

子力价值是衡量子力得失的尺度,也是判断是否“捉子”的依据之一。原则上,一车相当于双马、双炮或一马一炮;马炮相等;士相(象)相等;过河兵(卒)价值浮动,一兵换取数子或一子换取数兵均不算得子。

棋例总则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单方面长将。

双方均为允许着法,双方不变作和。

双方均为禁止着法(不包括一方为长将),双方不变作和。

一方为禁止着法,另一方为允许着法,应由前者变着,不变判负。

棋例通则

允许帅(将)本身步步叫吃对方的棋子,按闲着处理。

其他棋子和帅(将)同时捉吃或借帅(将)之力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兵(卒)本身捉吃对方的棋子(不含将杀),按闲处理;如形成相互长打局面,则应按捉处理。

占据防守要点,立即构成简明和棋,附带产生的捉士相(象),按闲处理。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时,应从重称呼和裁处。如杀兼捉,按杀;捉兼况,按捉等,依此类推。

棋例细则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许可单方面长将。

凡是走子前不存在捉,而走子后造成捉的(即从没捉到捉),一律按捉处理。

凡走子后,预计下一着能在子力价值上构成得子者,均按捉处理。

凡用作为根的子捉吃对方的子,也按捉处理。

凡捉子兼具兑献。送吃,也按捉处理。

凡是原来已经捉着子的子或相关子,走动后无新的捉子行为(即从捉到捉)均捉闲着处理。

凡形式上捉子,一旦吃子立即会被对方将死者,均闲着处理。

双方均为禁止着法(不包括单方面长将),双方不变作和。

其他棋子和帅(将)同时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过河兵(卒)子力价值浮动。

发生互打时,兵(卒)叫吃子均按捉处理。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从重定性。

占据防守要点,立即形成简明和棋,附带产生的捉士、相(象),按闲处理。[17]

胜负规则

胜负

对局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方算输,对方赢:

1.己方的帅(将)被对方棋子将死或吃掉;

2.己方无子可走(被困毙);

3.己方对对方“长将”或“长捉”;

4.己方发出认输请求;

5.有步时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时限制;

6.有时间要求的,超过规定时间;

7.违反比赛规则。

和棋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1.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

2.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3.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4.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也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扩展资料

术语介绍

(一)将军:对局中一方的棋子要在下一着棋将对方的帅(将)吃掉,称为‘将军‘。

(二)应将:被‘将军‘的一方所采取的反击、躲避或防卫的着法。应将的方法有:

吃掉对方进行‘将军‘的棋子。

帅(将)从被攻击的位置上避开。

用自已的棋子置于对方‘将军‘的棋子和自已帅(将)之间,俗称‘垫将‘。

遇到对方炮‘将军‘时,除以上‘应将‘的办法外,还可以把已方被当作炮架子的棋子撤开。如遇马‘将军‘时,还可以用已方的棋子蹩住马腿。

(三)将死:如果被‘将军‘而无法‘应将‘,就算‘将死‘。

(四)困毙:轮到走棋的一方,帅(将)虽然没有被‘将军‘却被禁在一个位置上无路可走,同时已方其他棋子也都不能走动,就算被‘困毙‘。

(五)河界线:构成河界的两条横线。

(六)巡河:一方棋子在已方‘河界线‘上时,称为‘巡河‘。

(七)骑河:一方棋子在对方‘河界线‘上时,称为‘骑河‘。

(八)中线:棋盘中第5条竖线,通常用‘五‘(红方)或‘5‘(黑方)来代表。

(九)肋道:棋盘中第4,6两条竖线,通常用‘四‘、‘六‘(红方)或‘4‘、‘6‘(黑方)来代表。

(十)兵行线(卒行线):棋盘中‘河界线‘下面的第一条横线,兵、卒就摆在这条线上。

(十一)宫顶线:兵行线(卒行线)下面的那条横线,因是‘九宫‘的顶线,故得名。

(十二)底线:棋盘两端的第一条横线。

(十三)对局:双方下棋称‘对局‘,弈叫‘对弈‘。

(十四)全局:指对局的全部过程。包括‘开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

(十五)局面:指对局中某一阶段双方棋子分布的状态。通常包括‘先手‘、‘后手‘、‘优势‘、‘平稳‘、‘对攻‘、‘复杂‘、‘均势‘等等。

(十六)起着:开局第一着。

(十七)胜势:对局中,局势大体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十八)胜定:对局中,一方多子并占优势,另一方少子,又无手段反击和变化,形成必败的局势。其多子并占优势的一方称此棋局为‘胜定‘。

(十九)绝杀:对局中,一方下一着要将死对方,而对方又无法解救,称‘绝杀‘。

(二十)羊角士:把士支在九宫上角,称‘羊角士‘、是防守的一种方法。

(二十一)花士象:或花仕相。指对局中双士象或双仕相,在中线联防时左右分开的一种形式。

(二十二)单缺士(仕):对局中,有双象(相)而缺一士(仕),称‘单缺士(仕)‘。

(二十三)单缺象(相):对局中,有双士(仕)而缺一象(相)。

(二十四)闲着:一种适宜于对局相持阶段的着法,目的在于等待时机。

(二十五)空着:毫无作用的一着棋,容易贻误战机,导致输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象棋

象棋的玩法和规则

中国象棋的玩法和规则如下:

帅走直线,前进后退皆可,一次只能走一格,活动范围在九宫之内,可行处可吃敌子。

车走直线,格数不限制,活动范围在整个棋盘,可行处可吃子。

炮走直线,格数不限,范围在整个棋盘。炮吃子时,需要炮架子:炮隔山打,炮架可远可近,可敌可我,只能隔一个子。

士每一着只许沿"九宫"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

棋盘和棋子。中国象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圆形棋子共有三十二枚,红黑二色各有十六枚棋子,摆放和活动在交叉点上1。

走棋和吃子。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了一着。

各种棋子的走法。帅(将)每一着只许走一步,前进、后退、横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宫”。将和帅不准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如一方已先占据,另一方必须回避。士每一着只许沿“九宫”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

象棋的发展:

起源。中国象棋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完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一种类似于现在象棋的游戏,称为"象戏"。到了宋代,象棋的规则逐渐完善,成为了现在的形式。

普及。明清时期,象棋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了一种广泛流行的娱乐活动。

中国象棋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象棋的双方各有几种棋子

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每组共十六个,各分七种,其名称和数目如下:

红棋子:帅一个,车、马、炮、相、仕各两个,兵五个。

黑棋子:将一个,车、马、炮、象、士各两个,卒五个。

中国象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红黑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十条横线、九条竖线共分成90个交叉点;中国象棋的棋子共有32个,每种颜色16个棋子,分为7个兵种,摆放和活动在交叉点上。

双方交替行棋,先把对方的将(帅)“将死”的一方获胜(因为擒贼先擒王)。已有几千年历史、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象棋在中国的群众中基础远远超过围棋,一直是普及最广的棋类项目。

扩展资料:

棋子价值:

在对弈时,双方都要进行不可避免的兑子【帅(将)是唯一不可兑换的棋子,下列子的价值如下(以车9分为例,帅(将)除外】

1、车——9分

战斗力最强大的棋子,是作战主力的第一位。车的价值最大,用分值来算是9分。开局阶段应尽量出车,“三步不出车,必定要输棋”。

2、马——4分

曲线型的活动,具有面的控制力,属于中距离的作战兵种。分值为4分。

3、炮——4.5分

是远距离作战兵种,机动性和突击性较强,开局时炮显的比马灵活。分值为4.5分。炮应远慑,不可虚发,残局炮归家。

4、相(象)、仕(士)——2分

保卫将帅的防御性兵种,在一定情况下起助攻的作用。“撑起仰角士,不怕马来攻”,象尽量往中间连环,阵容工整。

5、兵(卒)

未过河兵(只能向前)——1分

已过河兵(可以向前及左右移动)——2分

到底线的兵(由于只能左右移动)——1分

中兵尤为重要,是中路的屏障,三、七兵对活马起重要作用,记住兵能制马的棋谚。

6、帅(将)

将帅的价值及其运用原则:

是全局的中心,胜负的标志。除在残局阶段,一般没有实战能力,在全局中应以“静”为原则。

棋子价值说明:

1、相和士是防守型的棋子,相是保护自己阵地的子,士是保护帅(将)的,所以棋子价值相当;

2、炮机动如车,在开局阶段比马厉害,在残局阶段炮没有架子,所以比马差;

3、马在开局因为受蹩腿限制,所以不如炮,但在残局阶段限制极少,所以比炮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