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阿香婆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阿香婆香辣酱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阿香婆是什么意思

阿香婆是一个辣椒酱食品品牌名称。

阿香婆,阿香婆香辣酱

西安太阳食品集团公司的产品品牌,主要营养成分:辣椒酱、牛肉、菜籽油、豆瓣酱;食用功效:调味;适宜人群:全体;副作用:刺激性;储藏:冷藏。

阿香婆产品:

原料:大泥鳅20条(约400克)。香菜10克。调料∶植物油1000克(实耗60克),精盐2克,味精5克,蚝油4克,料酒10克,永丰辣酱8克,阿香婆香辣酱5克,蒜茸辣酱5克,桂皮、八角各2克,整干椒20克,姜、蒜子各5克,香油3克。

1、将泥鳅放入沸水锅内焯水,捞出待用;香菜摘洗干净,姜切末、蒜子切末。

2、锅置旺火上,放入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泥鳅,炸至表皮酥脆时倒入漏勺,沥干油。

阿香婆,阿香婆香辣酱

谁知道“阿香婆”是什么意思

您的问题很简单。呵呵百度知道很高兴帮助您解决您提出的问题。

您可以登录百度百科阿香婆 了解更多相关资料。

阿香婆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穷困潦倒。一日带着随从前往卫国,卫国王知道是重耳,便吩咐不准进城。随从大怒,重耳劝阻,仰面长叹:“蛟龙失势,如同蚯蚓,我等无理责备他人也,”于是绕道而行。

一日,重耳与随从饥不能行,时已过午,来到一处叫五鹿得地方(今重庆涪陵),见一伙农夫围一女子同食于田垅上。重耳令随从求食,女子笑着说:堂堂男子,不能自资,而向一弱女子求食耶?我等乃村农,饱食方能荷锄,哪有余食给你?”随从说:“不给饭吃,给一食器也可。”女子说:“此土可为器也!”重耳大怒:“村姑焉可辱我?”欲夺食器掷而碎之。女子笑着说:“得饭易,得土难,土地,国之基也。上天通过小女子,以土地授公子,此乃得国之兆,你有什么理由发怒呢?公子可降拜受之。”重耳仔细举眼细看女子,虽一身村妇打扮,眉眼间却透出一股仙气,心里暗暗惊叹,言语间知晓女子有修身、治国、平天下之大才,遂问其姓名,女子说:“小女子叫阿香婆”,重耳遂下车拜受。农夫们不解其意,乃群聚而讥笑说:“此人痴人也。”阿香婆令农夫们采蕨薇煮食,重耳不能下咽。阿香婆又令加上牛、羊下水同煮,重耳顿觉美味无比。重耳食毕问:“此荒野之地何处得肉?”阿香婆说:“有土地必有肉也。”重耳叹服,说:“倘有一日得势,不忘阿香婆大德,绝不食言。”阿香婆一笑:“公子火速回国,必有大吉。”重耳闻言,遂日夜兼行,直奔晋国,恰逢晋王驾崩,重耳复国掌权封号晋文公,此后一直称霸诸侯多年。

重耳行复国之赏时,不望阿香婆之恩,派使臣赴五鹿赐地益封,但阿香婆早已无踪迹。查问周围农夫均不知有此人。重耳闻之,为之流涕。遂于五鹿求食处立祠祀之。求食之日(每年农历3月6日),举国上下食汤煮牛、羊下水一日。至今四川省大部分地区仍盛行此俗。此食后人誉为“阿香婆火锅”,并设玩龙灯、旱船之类,皆为阿香婆也、于是,“阿香婆火锅”流传至今,影响大江南北,为后人所喜爱。

熬成阿香婆比喻什么

熬成阿香婆比喻一个食品的没落的厄运。

熬啊熬,熬成了阿香婆”,这是一个尘封的记忆,以至于后来好多年总想找到那个记忆,却在超市里了无踪迹。

相关如下

经历了几年的热销,1998年,“阿香婆”的产品出现滞销,导致食品企业赖以生存的现金流无法运转,进而恶性循环,影响了产品需要持续投入的广告费用。当年年底,太阳集团公司负债累累,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境地。企业负债率高达140%以上,1.9亿多元的债务,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同时银行断“奶”,釜底抽薪;债主纷至沓来,生产、经营休克。

“阿香婆”遭遇了滑铁卢式厄运,而这番命运却似乎在人们的意料之中。“阿香婆”逐渐没落的九十年代后期,正是大量食品企业涌入的时候,市场上食品种类五花八门,尤其是休闲食品更是不胜枚举,再也无法出现一种产品的垄断局面。

从人们的消费心理角度讲,新式的食品种类总能更加吸引人们的消费选择。于是在不断更新换代的市场浪潮中,“太阳锅巴”和“阿香婆”固守不变的口味、样式,再也无法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求。它们的衰败也就固然在情理之中。

现在为什么没有阿香婆卖了

19楼.阿香婆是辣酱的开山鼻祖,其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其辉煌而又坎坷的人生却太曲折。记得1996年那段时间,我刚上小学三四年级,阿香婆各种在央视打广告,人们第一次听说了还有一种叫辣椒牛肉酱的东西,知名度一夜间火遍大江南北。然而其营销的失败,也注定了它之后的命运。96年,我记得那时我爸一个月工资也就几百元,96年的物价当时一元钱还能买6个大馒头,然而阿香婆一瓶300克左右的牛肉辣酱要大几元钱,高端奢侈上档次的人才消费的起。当年我偶尔吃了一回,那美味真的可以说是冰封王座了。然而当时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和人均购买力达不到阿香婆的要求。再者,阿香婆把大把资金用在央视广告也注定其成本高昂,售价高,成本高,销量低,盈利低,逐步没落销声匿迹。(当年的阿香婆是真正的牛肉辣酱,在牛肉上舍得用料)。进入到两千年以后的新纪元,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起来,贵州老干妈这时起来出击,把牛肉辣酱里的牛肉换成豆豉,稳当实用的广告,低端的豆豉辣酱,一举成名,逐步发展壮大至今。而今天阿香婆的知名度早已无法和老干妈抗衡,阿香婆作为企业,还要继续生存下去,降低广告支出,降低制造成本(把牛肉添加量降低),继续生存。喜欢阿香婆的朋友可以在淘宝购买,味道和当年相比,牛肉确实少了,味道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