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对于妙手医者感到困惑?别担心,今天小编将为您揭开这个谜团,让我们一同探索吧!
医者仁心 悬壶济世
昨天去参加中医药诊疗基地的揭牌仪式,看到了悬壶济世,妙手回春,非常醒目。基地主人刘会长几十年来,真正践行了这几个字,救人无数,刘会长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很多时候,为患者治病,完全是免费,为病人解除病痛当首要,看到各种致谢锦旗挂满了厅堂,真是大德之人。
悬壶济世是古代对医者救人于病痛之赞誉。我们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又看到了。
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悬壶”是中医行医的专用名词,典出《后汉书》及《神仙传》,与道医壶公有关。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葫芦的老人(即壶翁)在市集中卖药,当天黑散街之后,壶翁就跳入葫芦中,当时只有费长房一人看到,他觉得很奇怪,为了弄清楚壶翁的来历,费长房便以酒款待,知壶翁道来意后,便请他隔日再来。
“药葫芦”/悬壶济世
许多人也许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但是,提到“葫芦里不知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语,你就会知道这葫芦肯定与药有关。
葫芦,古代称作“壶”,俗称葫芦瓜,古代道家的象征之一。《诗·豳风·七月》中“八月断壶”,特指的就是盛药的葫芦,即“药葫芦”。
古今许多神话故事,几乎涉及药就有葫芦。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铁拐李,就常背一个装有“灵丹妙药”的葫芦,周游江湖,治病救人。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五回中说:“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老君)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小说中也说到这种葫芦的作用是盛放丹药。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曰:
“费长房者,汝南(今河南省平舆县射桥镇古城村)人,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子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复乃就耧上侯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本身的修为高尚非常重要。
心相厚道,百病不生
清代名医张培仁曾说:“人常和悦,则心气充而五脏安。”
世界是一面镜子,内心清明,心地善良,心相厚道的人,也会照射出美好的世界,健康的身体。
一个内心宽和,从容大气的人,常常能够远离疾病,百毒不侵。
有人问百岁道人张至顺:“养生的秘诀是什么?”
张道长说:“心存善念,厚道待人就是最好的养生。”
道长的一生也正是这样。
年轻的时候,为了给村里小孩看病,常常忙到几天不能睡觉,即使被误解,也毫无怨言。
年过百岁后,为了帮助更多人理解道法,多次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
正是这种大格局,大气魄,让他能有一个好的心态,正气凛然,才不会被病邪入侵。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里面说:“不失其所者久。”
有智慧的人,始终忠于本心,不丢掉本性,不迷失自己,在厚待他人的时候,也愉悦了自己,常怀喜悦之情,便会身康体健,延年益寿。
一位作家说过:“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心中无事,身上无病,家人相伴。”
深有感触,人到中年,经历了种种沉浮,看遍了事事无常。便也明白了,心安才是生活的真谛,厚道才是最大的福气。
常怀微笑,面相厚道,家庭才会和睦;
换位思考,言相厚道,烦恼才能减少;
心存善念,心相厚道,百毒自难入侵。
余生,愿我们以善念养心,以厚道处世,拥有福气的面相,幸福的人生。
妙手乡医
赵洪伟
说起中医,尤其是手到病除的回春妙手,大家肯定会想起电视剧《神医喜来乐》。民间郎中喜来乐的一手医术,出神入化,入的宫廷大雅之堂,进的平头百姓之家。更有甚者,家用的糖醋蒜茶,擀面杖灯油子,皆成灵药,信手拈来,疗效出奇,让大家感叹之余,对中医有了深刻的认识。
其实在神州大地的很多地方,中医,自古以来就是乡村里不可或缺的。田间地头野菜荒草,树根花瓣,无不是治病良药,让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口繁衍,解困渡噩,真正的物美价廉,文化宝库。只可惜现代社会,数字化的应用,让人们热衷于医院医保和报销制度,各种高科技检测出来的新疾病让人眼花缭乱,盲目迷信西医的所谓顶尖治疗手段,让本来更适合治疗慢性病的中医,被扔到了墙角,让很多中医绝学因为没有继承人而面临失传,让人扼腕叹息。
此文,是我亲身经历的中医的很多事例,用以佐证中医的神奇,是想告诉大家,中医,就在大家身边,有时候,可以让你用很小的代价,快速的治愈身体的疾患,物美价廉,媲美西医。
石家庄裕华区南王村,有一家祖传治疗烫伤的,药到伤除,且不留疤痕,非常著名。有一年,我家邻居小厂子的一个工人,不小心被热油烫伤了,很严重,去专科的烫伤医院,费用很高,他舍不得掏钱,可是又疼痛难忍,于是我就推荐了这家祖传的土专家。然后这个工人就一路打听着找过去了。十几天后看见他,脸上已经完全恢复,只是在原来位置上的肉非常嫩,红红的一块儿,非常显眼。那工人看见我,又是叫哥,又是递烟,一个劲的感谢,说那家祖传的药真灵验,用上就不疼了,还不到十天就好了,也就花了几百元,真的是神奇。
其实,这家祖传的药的神奇,还是妻告诉我的,因为妻说她小时候一次不小心碰翻了火炉上的热水盆,结果沸腾的热水一下子就洒在她脸上,她慌乱中用手一抹,结果把右边一层脸皮给揭下来了,当时可吓坏了,赶紧去这家抹药,也是半个月就好了,我扳过妻的脸,仔仔细细看了半天,一点痕迹都没有,真可谓疗效非常之好!
再说一个栾城县秦家庄的老中医的金疮药。2000年左右,我弄了一个小加工作坊,做木制品。村里有几个不上学的小青年到处跑,被我叫过来干活。小青年们没什么经验,免不了被机器碰伤,万幸的是没出过大事。
听人说秦家庄的老中医金疮药神奇,我就记在心上,因为我知道受伤之后的滋味。我手上好几个口子,都是木工机械造成的。每次受伤,都是村里诊所包扎一下,或者缝合几针,疼好几天,有时候还要吃止疼片才能减轻痛苦。自从听说秦家庄的老中医的金疮药好,凡是厂子里有受伤的,开摩托车带他们去秦家庄上药。
老中医很瘦小,2000年时候七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很健谈。他说他原来是村里赤脚医生,后来年龄大了,国家要求办证,他也不懂西医的那些符号和药品名称,就退休回家,村里谁有个头疼脑热,就给开点中药;或者受伤流血了,就用祖传的金疮药给包一下。老中医的药很简单,一种褐红色药粉,一种跟凡士林一样的无色药膏,流血的口子,再大,撒上褐红色的药粉,立马止血,再抹上那种无色药膏,消炎止疼,那效果,立竿见影的疗效!
这期间印象比较深的几件事,记录在此,证明自己所言不虚。一次一个工人受伤,手指头上的,信不过老中医,非要去医院。好吧,人家给咱干活,这点要求不过分。于是去石家庄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看病一周,伤口发炎,手指头肿了一倍,跟一个小萝卜一样,赶紧挂专家号,一个主任看了一眼,张嘴就说,“截肢吧,都这样了”。那个工人脸刷一下就白了,“我还没结婚呢”。这可咋办?于是我说带他去老中医那里试试,他犹犹豫豫的答应了。
见到老中医,看了伤口,老中医微微一笑,“这点事,不叫事,我给你抹点药明天就消肿”。果然,第二天早晨,那工人兴高采烈的跑过来,一边喊着“消肿了,消肿了”,一边伸着手指炫耀。果然,红肿的手指头恢复原状,一点都不肿了。这下,只要有人受伤流血,他们自己就要求去老中医那里上药。
当然这里还需要比较一下价格,市医院换药,两天一次,每次三十元;老中医那里,两天一次,每次十元。
还有一次,一个特别聪明的工人不小心让钻头在手指头肚上打了一个洞,也是去老中医那里上药,他看了整个过程,这么简单,跟老中医说,你给我点药粉和药膏,我回家自己上药,省得来回跑了。老中医说你掌握不了上药的度,不行。那个工人不信,软磨硬泡,老中医没办法,给了他一周的药。
第四天,那哥们哭丧着脸找我,要我带他去看老中医,我奇怪了,咋了?他伸手让我看,原来伤口的位置,不仅长平了,还长出来黄豆粒那么大一个一个肉豆,血红血红的,看着分外惊艳,真的是很奇葩的事情。
到了老中医那里,老人家和蔼的说,“看看,我就说你不行吧,闭上眼睛,我给你弄好”。那哥们闭上眼,老中医拿起剪刀,一下子就把多出来的那个肉豆剪掉,在鲜血冒出来的一瞬间,撒上药粉,立马止血,然后抹上药膏,“两天一次,一周就好”。七天后,果然如此,我们都心悦诚服。
这其实只是很普通的小伤。遇见大伤口有效吗?有。邻居厂一个工人,工作间隙自己玩,结果电锯把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给锯断了,大家在混乱中只找到了断下来的中指,于是手忙脚乱的带受伤工人去老中医那里上药。没想到老中医依旧淡定,也不管断掉的手指脏不脏,直接怼到原来断开的地方,撒上药粉,抹上药膏,掐了一段小树枝,绑到一起,类似夹板的作用,这都行?我们围观的都大眼瞪小眼。另外一个断指因为找不到,所以直接包扎一下了事。(这里需要说明一下,2000年左右,因为收入低,很多木工师傅手指头受伤断指,都是自认倒霉,根本承受不起巨额的断指接活的医疗费用)。后来回去之后,别人仔细寻找,又找到断了的无名指,又去老中医家里,老中医说这个恐怕不行了,时间太久,没有生机了,试试吧。也是如此这般,接了起来。
按照我们正常理解,不消毒,直接接断了的手指,那么多土和锯末在伤口上,怎么能长得住呢?说来也奇怪,第一个接上的手指,愣是慢慢有了温度,伤口不断的把那些土和杂质排出来,最后骨头和肉都长在一起,除了不像原来那么灵活之外,竟然活了。只可惜无名指那个断指离开身体时间太久,最终还是跟蔫了的树枝一样,死掉了。就这样,断指再活的那个手指,也大大出乎我们普通人的预料了,堪称神乎其神了。
再说一个亲耳听说的神奇事。我当年做的是木质衣架,就是很简单的那种,折叠的,八根木条组合的那种。需要很多木料。用原木锯成木板再锯成木条,成本太高了。于是,就去找成本比较低的原料,这时候,石家庄北边正定,无极,行唐,灵寿,乃至定州,都是我骑着摩托车每天需要奔波的地方。因为正定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胶合板批发市场,周围太多的胶合板厂,而石家庄市区被铝合金淘汰的木门窗就是被锯开,做成薄板必须的原材料。而我的原料,也是这些旧木门窗出来的薄板里面精选出来的。
那段时间,我骑摩托车可以说走遍了这几个县的乡村。足迹所到之处,都是小作坊,破旧的村落,泥泞的道路,土墙旧屋比比皆是。而淳朴的村民,热忱的招待,豪爽的敬酒,开怀的大笑,让我难以忘怀。
这期间,一个司机的话,带给我很大的震惊。那是一个木讷朴实的三十多岁的农村汉子,国字脸,眼睛不大,上唇留着小胡子。在我说起自己受伤的过程的时候,他对我手指头上的伤口不屑一顾。问及原因,他举起自己的左手,在我眼前一晃“看看,有啥不同么?”他带着真诚的笑容看着我。我扳过他满是老茧的大手,看见手心里一道痕迹,几乎和生命线是重合的。“划了这么大一个口子啊”?我满不在乎的说。“这可不是小口子,是大口子,手掌横着塞进锯片里,骨头都断了,就连着手背上一层皮”!他收起笑容,很郑重的对我说。“这么厉害”?我大吃一惊。我能想像出来当时的情况,无情的锯片横锯手掌,血肉横飞,鲜血喷涌的场面。
“哪个医院给治好的?省三院吗?得花不少钱吧”?我知道他们村里条件很差,距离省会还有几十公里远。
“哪有那么多。五千元搞定。我们那里最著名的乡村医生,父子俩,祖传的捏骨匠,治疗外伤也有一套,很有绝招”。他骄傲的露出憨厚的笑容,好像他们村的乡村医生的绝技,是他们家的一样。“太精密的活干不了了,开车还是没问题的”。他把左手在我眼前晃了晃,纂拳伸开,又纂拳,伸开,仿佛在炫耀。一种失而复得的兴奋。
“真厉害”。我禁不住由衷的赞叹。“那是。”他得意的接过话头。“我当年是操作电锯的锯手。跟我一样当锯手的人,受伤的太多了。掉手指头都算平常,我这样的伤的属于一般,还有很多伤势更厉害的,都能治好”。“其实去医院也是一种选择”。我说。“唉,都是农民,哪有钱去大医院啊,动不动就好几万,有这个医生就可以了,这父子俩治不了的,自认倒霉吧”。也是。2000年左右,农民哪有医保啊?只能因陋就简,有个乡村医生有此绝技,也算造福一方,功德无量了。
还有一宗,亲眼所见。尹同学夫君的父亲,祖传正骨。所以尹同学夫君也是家学渊源,一手绝技。只不过他有正式工作,按摩正骨只是比较亲近的人有伤,才会出手。曾经妻子肩周炎,去她家按摩,遇见一中年人也在她家按摩,而且是每天必到。有次因为来早了,恰好尹同学夫君堵车晚归。开始闲聊。中年人告诉我,他是股骨头坏死。但是我看着一点都不像。中年人很健谈,告诉我他是赞皇县的,距离这里四十公里,每天开车过来按摩。他原来是坦克兵出身,对于修理机器是内行,所以承包砖窑,没有不挣钱的。但是经常要水里泥里待好久,直到把机器修好才能休息。有一次在三伏天,修完机器,天热难耐,喝了几瓶冰镇啤酒,然后又在砖厂的混凝土地面上睡了一觉,醒来就动不了了。赶紧送医院治疗。经过西医的各项检查,打针输液,折腾了一个月,钱花了不少,病情却越来越严重了,竟然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双腿肿胀了一倍,皮肤撑的硬邦邦的,按都按不动,路都走不了了。医生都下了病危通知书了。说要置换整个股骨头,骨盆,否则没希望了。
这哥们也是一条汉子,既然这样,巨大的花销,还有未知的手术风险,所以一咬牙坚决出院,不治了。
坚决出院后,并不是不治疗了,而是四处求医,寻求别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流传甚广的民间俗话,“有病乱求医”。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尹同学夫君的父亲是有名的正骨医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接受治疗。没想到,越按摩越舒服,于是连续按摩了三个月,也不用吃任何药,腿不肿了,也能走路了,白天还能正常工作,真的是一个奇迹!按摩正骨,竟然治好了股骨头坏死!
文字写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有很多问号,包括我自己也有,只可惜自己不是医者,不能连篇累牍的说明原因和过程。只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在乡村里,很多医者,并没有那些高大上星光闪耀的博士硕士学历,但是他们却通过物美廉价的土方或者千年传承的古老的中医医术,造福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光芒中,最璀璨的那一缕!
关于赞美医者的诗句
1.赞美医生的古诗词有哪些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译文:人的生命非常重,无价可比拟,一己之力救人,一定要有道德。
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医人》唐代:苏拯
译文:古人的医术在于心,内心正直药自然就真。现在人的医术在于手,技术不好药还没有效果。我愿意化身为天地炉,多一些扁鹊这样的医生。四处寻找好的药材,先从治好过分的寒冷与饥饿做起。
3、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先秦《黄帝内经》
译文:不是学医的料子不能教,不是真的知识不能传授,这就是医德。
4、九重天子寰中贵,五等诸侯门外尊。争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属乾坤。——《赠李德成(德成善医)》唐代:吕岩(吕洞宾)
译文:高坐在九重宫殿上的天子,和那些诸侯们,都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人了,但又怎比得上那个身穿布衣,能够日日坦然喝酒,不求名利的平民呢?因为他已经放弃了人间的执著,得到了大自在,他的命和运,都不受这个人世间所限制了。
5、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译文:凡是医生,不是有仁德的人不可以托付,不是十分聪明不明白道理的,不能信任,不是十分廉洁淳朴的,不能够相信。
6、药物辨真伪,方书通古今。有时能起虢,一剂直千金。——《吾乡陈万卿儒者能医见宜春赵守盛称其医药之》宋代:戴复古
译文:辨别药物的真假,专门记载方剂的书籍就可以知晓古今。有时候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一剂药方值千金。
7、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如病家赤贫,一毫不取,尤见其仁且廉也。——明·李梃《医学入门》
译文:去救人不能够过多的索取报酬,人家有多少给多少,如果病人家里贫寒额不收取报酬,这是有仁爱的医者。
2.关于赞美医生的诗和诗歌关于医院的一些诗句和诗歌医者仁心
胡秉言
怀揣白衣天使的理想
责任勇于肩扛
心似莲花开放
只为救死扶伤
医德医术高尚
病人痛苦心装
开拓创新团结向上
吃苦吃亏奉献担当
认真兢兢业业守岗
凝聚团队力量
传承千年风尚
把世界一流争创
行医人诚信担当
敬业勤奋爱心装
为了患者身体健康
医者仁心时刻不忘
3.有哪些赞美“医生”的诗句尊容幸晤礼彬彬,拜读华章沁客心。
弄墨佳珠文苑秀,回春妙手杏林珍。
粗言意浅惭濡帛,雅句情长贵比金。
老凤山深鸣更暖,声声唱彻主旋音
"大医精诚"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杏林春暖"
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这以后,"杏林春暖"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
4.赞扬医生的词语、诗句赞扬医生的词语有:杏林春满、华佗在世、扁鹊在世、妙手回春、妙手仁心、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杏林圣手、德医双馨、济世良医、大医精诚等赞扬医生的诗句有:《同济辞》弄墨佳珠文苑秀,回春妙手杏林珍。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颂李时珍》敬仰李公故地游,感怀莫不泪双流。昔时救古焉人体,今日振兴岂国喉。
物质文明皆可索,精神美德固然求。低头拾贝书千卷,移足抖身医我头。
题半仙《仁者无敌之神医谢云》仁义礼信圣人行,者乎焉哉儒家经。无仕杏坛称国手,敌疾黄齑消百病。
神奇宏论龙廷惊,医术超群世人敬。谢却功名身外物,云间诗酒剑侠影。
《神医扁鹊》悬壶济世医苍生,妙手回春解疾疼。沿用至今四疗法,望闻问切好传承。
《颂李时珍》敬仰李公故地游,感怀莫不泪双流.昔时救古焉人体,今日振兴岂国喉.物质文明皆可索,精神美德固然求.低头拾贝书千卷,移足抖身医我头.杏林春暖""杏林春暖",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
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
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
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这以后,"杏林春暖"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
“悬壶济世”《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
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
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
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
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5.赞美医生最好的句子有哪些1.以心为灯,愿作生命的守护天使。
2.我赞美医生她们奉献的是一丝温情,一份关爱,一滴汗水,一份真情;她们奉献的是最最宝贵的青春,换来的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健康拥有者的安祥。
3.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
4.你不富有,甚至有点贫穷,你不高大,甚至有点瘦弱,你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但你却用羸弱的身躯,守护着一方平安,你就是最美。
5.张开慈祥的双翅,飞向温暖的他乡,送于人间一片祥和。扬起善良的微笑,笑对苦难的人群,带走这所有的阴凉。闭上辞别的视线,关掉痛苦的呻吟,放下那遇见的幸福。陪人间一起面对,陪病痛一起度过,陪温暖一起飞翔。
6.噢!是谁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是谁每天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那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医生!
7.追求完美的服务,做病人的知心朋友。
8.珍惜生命,善待他人,真诚服务。
9.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0.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11.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12.我用心化水浇熄您伤口的火焰,我用情至真抚平您心灵的创伤。
13.我们心中藏着天使的翅膀,张开翅膀用爱的羽翼呵护每一位病人。
14.愿我真诚的服务换取您满意的答复,那是我莫大的幸福。
15.我愿用美好心灵和精湛技术呵护每一位病人,使病人的生命延续,健康重现,幸福永在。
6.请问古诗中形容医者的无私情怀的诗句1、讲诚信,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救死扶伤医德高。
2、“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话语赞美像董奉一样的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3、“橘井泉香”典故的也与医有关。典故说的是西汉时湖南有位叫苏耽的道人,身怀绝技,对母亲极为孝顺,后得道升仙。在成仙前,苏耽嘱咐母亲,明年将有瘟疫流行,到时可用庭中井水与橘叶治疗。。“橘井泉香”一词与上述“杏林春暖”、“悬壶济世”一样,在中医学界脍炙人口,医家常常以“橘井”一词或橘、杏并用来为医书取名,诸如“橘井元珠”、“橘杏春秋”等,寓意深刻。
好象没有什么现成的诗句,编两句:
悬壶济世,精益求精橘井泉香。
杏林春暖,救死扶伤医德高尚。
嘿嘿,要是需要横批的话,“妙手回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