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新淮滨网,淮滨哪个网可以招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淮滨人民政府网的经济发展
淮滨县已形成了以轻纺、造船、食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淮滨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确定的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园区入驻企业主要有:乌龙酒业、万和纺织、川大纺织、龙海雨布、富贵粮油、环宇建材、荣成印务、联统国际、昊天科技(信阳)、河南康倍得、亚泰麻纺、龙达麻纺、海鲸铝业、怡利达食品、加佳利粮油、艾伊宝服饰、浙商纺织工业园等。造船业是淮滨县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纳入河南省“十一五”规划予以重点支持的装备制造业。
淮滨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盛产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红薯;其中水稻、小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80%以上,培育形成了50万亩优质水稻、60万亩优质小麦、10万亩双低油菜等生产基地;经济作物有油菜、芝蔴、棉花、红麻、烟叶等,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商品油基地县,粮食总产量突破三亿公斤。全县林地面积已达到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8.9%,现有各类活立木7200万株,活立木蓄积量200万立方米,5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400多户,造林面积 3.5万亩,其中速生意大利杨“三杉”林木22万亩,年蓄积量44万立方米,现是河南省速生造纸林生产基地之一;品质优良的息半夏、猫爪草等土特产品闻名遐迩;猪、牛、羊、鸡、鸭等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全县畜牧业规模养殖户发展到935家,全年畜牧业产值 7.7亿元左右,渔业规模养殖面积1.8万亩,;全县有50公里长可供开采的淮河黄砂,黄砂自然分成大、中、小三种类型,蕴藏量2亿多立方米,且沙层深厚,易于开采,杂质极少,凝结度高,是极好的优质建筑材料,芦集乡的沙较多。销往各市各县。全县共有砂场26个,采砂船600余只,年产销量5.2万立方米,年产值1亿元左右。建有赵集、固城两个黄砂交易市。养殖业主要有“西门塔尔”牛、瘦肉型猪、樱桃谷鸭等。已形成牛、猪、鸭三大农村支柱产业。中药材有半夏、猫爪草等。旅游景点有沙冢文化遗址、孙叔敖墓等。现已开发东西湖,风景优美。
农业经济
200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544845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夏粮250251吨,增长2.4%;秋粮294594吨,增长2.4%。全年棉花产量1512吨,比上年下降24.3%,烟叶产量449吨,比上年增长398.9%;油料产量48040吨,比上年增长10.7%。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900公顷。林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4.19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9552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7.6%。
二、淮滨人民政府网的风景名胜
期思古城位于白露河和淮河汇流处的中间偏南地带,距淮滨县城东南三十华里,为淮滨县期思镇政府所在地。古城北靠小死河,小河由北向南至古城下折向东去,古城以北,死河以西为岗地,死河以东为湾地。古城以南约为四华里的小片岗地,南下至白露河为十里草湾。期思古城便坐落在东、南、北三面湾地包围的一片岗地上。古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700米,南北长400-500米,古城除北面紧靠死河与城内地面相平,已无墙址痕迹外,其余三面墙址继续可见。墙址残高2-4米,基宽32米左右。东部和南部护城河残迹尚存。在古城遗址范围内,地面遗物较为丰富。已采集到的有商周时代的陶鼎、鬲足;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铜剑、铜戈、铜矛、铜鼎、铜壶和较多的铜贝——蚁鼻钱,并发现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金币“郢爰”一块,以及汉代石印章等遗物。期思西周为蒋国故城,春秋时灭于楚,置期思邑,汉置期思县,南朝梁天监四年置期思州,陈置边城郡,隋废郡改县,唐初期思县废,一直隶属固始,1952年8月建立淮滨县,从此期思归淮滨所辖。
1978年通过文物普查,建立了文物保护小组,1982年淮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树立标志说明,现保护尚好。淮河博物馆建于淮滨县城东湖风景区内的东山岛上,建设用地3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由博物馆主体楼、碑林、三贤阁、过岛路桥和具有春秋战国时期风格的图腾柱等附属建筑组成。博物馆设16个专题展厅,用丰富翔实的文物资料全面展示淮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水治理文化,再现淮河流域的历史发展进程、再现我国人民多年来导淮治淮的梦想、愿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治淮成果。
风景区
淮滨县东西湖风景区,位于淮河支流饮马港口段,新老城结合部。景区面积3.8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3000余亩,大小岛屿18座。景区内种植各种名贵花木数十种共十万余株,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其主要景点有楚相公园、东湖庄园、音乐喷泉广场、连心桥、烟波亭、九曲桥头园区、宣传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
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
淮滨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1年12月批准成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环境和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并侧重于保护珍稀野生鸟类资源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是一个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物种繁衍驯化及科普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多样性、多功能的保护区。2006年12月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实施单位。该区主体位置位于历史文化名镇期思镇境内,区内有兔子湖、方家湖、乌龙港等湖泊,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镶嵌在淮河之畔,因风光旖旎,被誉为豫南的“香格里拉”。
《河南省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于2007年3月省林业厅豫林文(2007)21号文件批复实施:保护区总面积3400公顷,其中核心区396公顷,缓冲区528公顷,实验区2476公顷。各功能区边界以“河南省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为准。保护区实行“管理局—保护站—保护点”三级管理体系,管理局下设兔子湖、淮河、方家湖、乌龙港4个保护站,保护站下设10个保护点。
保护区规划共分二期建设:第一期从2006-2010年,第二期从2011年-2015年。通过二期建设,从保护的整体性出发,采取法律、行政、技术、宣传教育和工程等方面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完备的保护管理体系,使保护区迈入法制化、科学化、系统化、综合化的管理轨道,力争把保护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生态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一流保护、科研和宣传水准,集湿地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省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先后开展了综合科考工作,摸清了动植物资源,为科学管理和保护好现有资源提供了依据。同时,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保护区进行了一些基本建设工程,建立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多种经营和科普教育宣传体系。
保护区内富含野生动植物资源,据调查统计,区内有高等植物428种,兽类9种,鸟类159种,两栖爬行类4种,昆虫类700余种,鱼类114种。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5种,其中鸟类就有42种,白鹳、金雕、大鸨等6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冠长尾雉、蓝翅八色鸫、白琵鹭等36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种。
淮滨淮南湿地保护区自然风景迷人。有以明太祖朱元璋纵辔扬鞭讨伐元军而著名的饮马港;有伴以乌龙治水、王母梳妆、嫦娥奔月及姜太公垂钓等美丽传说而命名的乌龙港、天镜湖、兔子湖、七星湖等内陆水系多处。晴日泛舟湖区,极目远眺,云蒸霞蔚,碧波荡漾;阴天凭栏看去,雾遮水面,烟雨迷蒙,景色苍茫。清晨,看旭日东升,逸然垂钓,犹如置身世外;傍晚,观落日夕阳,听渔歌互答,其乐融融,好一幅北国江南图画。
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有期思台地遗址、原始社会的沙冢遗址、高台庙遗址、立城遗址、朱家遗址等多处,有西周蒋国故城遗址、安宁湖遗址、古碑刻等多处,这里还是春秋楚相孙叔敖的故乡,有传说“八仙”之一张果老成仙得道的仙庄集和仙庄庙。已经发掘出的有期思战国墓地、孙叔敖墓等,有楚相孙公祠石刻、吴士云墓志铭等古碑刻,出土的有石器、骨器、陶器、铜器、兵器、化石、玉器等文物数百种,这些已成为人们凭吊怀古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随着淮滨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道路修建、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豫皖两省淮河岸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淮南湿地生态游、楚相故里游、蒋姓寻根游、蒋国故里游、淮河风情游等旅游活动,投资兴业!
文化遗产
淮滨县历史悠久,是楚相孙叔敖的故乡,境内周代蒋国故城等遗址至今仍闪耀着古文化的光芒,淮滨县城即古乌龙集,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据乾隆《光州志·盐法》载:“本州共计一万二百一十六引盐船,自淮北至正阳关,经乌龙集小船起驳,由淮河入境抵州”。
三、淮滨县国土资源局
淮滨县位于河南省东南边陲,淮河中上游。因地处淮河之滨而得名,属于信阳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2°26′~32°30′、东经115°21′~115°26′。土地总面积1207.2338平方公里,辖7个镇、10个乡,人口约70万人。淮滨县四面环河,西以闾河与息县为界,东、北两面隔洪河,与驻马店市的新蔡县、安徽省的阜南县、临泉县相望;南有白露河与固始、潢川为邻。淮河干流由西向东横贯中部。
姚志坚党总支书记、局长
丁超党总支副书记、副局长
任绪良党总支委员、副局长
周洪泽党总支委员、副局长
陈玉春党总支委员、工会主席
任方明党总支委员、纪检组长
张希元副主任科员
姜焕森副主任科员
李红莉副主任科员
李涛办公室主任
姚志坚简介:河南省息县人,1967年6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党员,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7月~2000年11月,在淮滨县台头人民政府工作,历任组织委员、副书记;2000年11月~2005年3月,在淮滨县城关镇工作,历任镇长、党委书记;2005年3月至今,在淮滨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任淮滨县国土资源局党总支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内设办公室、地籍股、用地股、规划与耕保股、人事股、测绘股、国资与矿管股、监察股等8个职能股室。下设土地开发公司、储备中心、整理中心、城监队、农监队、矿监队、交易所、评估所、信访室、监察室、测绘队等11个二级机构及17个国土资源所,全局共有干部职工28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95人,专科以上学历146人,中级职称以上6人,中共党员130人。
【土地资源】淮滨县行政区总面积120723.36公顷,截至2010年变更调查统一时点,其中耕地79092.30公顷,园地30.36公顷,林地2071.33公顷,草地144.1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055.5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475.3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567.05公顷,其他土地287.22公顷。
【规划修编】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根据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规划,为“富民工程”华英、息淮固高速公路建设、“公铁水”一体化建设及全县畜牧养殖,调整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及时向市局、省厅进行报备。目前《淮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17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顺利通过省、市、县政府批准。
【“三项”整治】2005年,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定了《淮滨县“三项整治”规划》,2010年,积极筹措资金开展“空心村”、工矿废弃地、废弃砖瓦窑“三项整治”,规模1039.56公顷。
【土地整理】2007年,经过积极争取,获批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一个,即马集等三乡镇土地整理项目,项目规模1717.86公顷,概算投资2677万元,2009年3月,该项目在省国土资源厅进行招投标,2009年5月开始动工,2010年5月竣工,7月市国土局进行了初验。新增耕地56.54公顷,新增耕地率3.29%。
【挂钩规划】2010年,挂钩规划项目5个批次,共入省厅库382.7888公顷,已经省厅审核批准68.5778公顷。
【建设用地报批】2010年,共上报两个批次城市建设用地,面积98.0756公顷,一个批次乡镇建设用地,面积9.1217公顷。
【土地供应】2010年,全县出让国有经营性土地使用权18宗,面积40.4222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2.3亿元。收购储备国有土地13宗,面积642.69公顷。
【土地征收征用】全年共完成征地2684.797亩。其中,建材大世界项目73.09亩;平安大道道路76.01亩;栏杆饼干厂调整土地征用20.17亩;淮河大道以南储备用地124.187亩;县医院迁建二期30亩;康倍德制药403.73亩;昊天集团713.3亩;酒厂扩建604.12亩;综合大市场39.62亩;文化西路道路214.97亩;王家岗乡立城安置点30.06亩;桂花安置点355亩。
【盘活存量土地】强化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管理,盘活低效利用土地,2010年完成了酒厂扩建、文化路西段、建材大世界、工业园区的拆迁工作。
【第二次土地调查】第二次土地调查城市外业调查部分已通过省级验收,农村外业调查部分已向省厅申请验收,城市规划区数据库建设已接近尾声,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开始启动。
【地籍管理】建立完善土地登记发证制度,2010年,日常登记发证中共颁发土地证书397本,其中农宅发证72宗,转让登记81宗,出让登记230宗,划拨登记14宗。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发证是保护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是第二次土寺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截至目前,289个行政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已颁发完毕,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发证13400本,已发证9100本,发证率68%。
【测绘管理】根据数字乡镇建设要求,选择三空桥、芦集两个乡镇为数字乡镇试点,与省测绘工程院签订合作协议,项目已启动。D级GPS三维空间大地控制网的野外布点工作已完成。本县35个控制点的选点、标石制作、埋设工作已全部结束。
【集体土地流转】成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交易所,负责全县集体土地流转工作。2010年,获河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土地流转二等奖,全县共流转农村土地71.1万亩(其中流转耕地54.493万亩,流转林地7.7122万亩,水面6.453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0%。龙头企业和大户流转面积达到28.96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0%。流转千亩以上的26户,面积5.9万亩。在栏杆、台头、王岗、马集、邓湾、芦集、新里、张庄、张里、固城、三空桥等乡镇打造1000亩以上土地流转精品种植基地16个,其中万亩精品种植基地2个。精品种植基地办公条件完备,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宣传得力,严格规范流转程序,签订合同条款完整,流转地块面积、四至、违约赔偿等填写清楚、准确,农村土地承包土地经营权证件发放基本到位。种植基地内水、电、路、渠、埂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流转模式异彩纷呈:一是“公司+基地+工厂”模式,即“农业工厂”模式。这种流转模式以资本为基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把土地变成工厂、把农民变成工人,在实现资本、信息、理念和技术下乡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工厂化和标准化。二是“订单农业”模式。这种流转模式在该县出现的最早也最为成熟,同时这是一种能最大限度降低流转主体生产风险的模式。三是“专业合作”模式。这是一种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和支撑建立起的土地流转模式,全县现成立有各种专业合作组织280个,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大户联合”模式。这是一种转包转租的土地流转模式,既解决了土地流转中融资的问题,又降低了风险。
【矿产资源】淮河河沙由桐柏山与大别山矿石,经过多年风化和流水洗刷而形成,全县的河沙粒均质纯,强度高,是优质的建筑材料,沙滩绵延50公里,沙层厚,容易开采,贮量约为4153万立方米,年开采量约为500万立方米,且每年洪水到来可进行补充,有再生性特点。
【卫片执法检查】认真地开展了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第十次卫片执法检查首次覆盖该县,此次卫片执法检查涉及监测图斑35个,监测面积1176.5亩,监测图斑中合法用地图斑数22个,占地面积973.1亩,其中占用耕地面积907.9亩;违法用地图斑数4个,占地面积26.95亩,其中,耕地22.25亩(其中新农村建设违法用地2宗,占用耕地面积18亩);军事用地图斑1个,占地面积34.5亩;实地伪变化图斑8个,占地面积141.95亩。违法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比例为2.39%。从第十次卫片执法检查监测的35个图斑来看,涉及土地39宗。合法用地宗数23宗,违法用地5宗,军事用地1宗,实地伪变化图斑10宗。对5宗违法用地现全部查处整改到位。
【执法监察】认真执行,逐步完善《国土资源动态巡查责任制》、《国土资源错案追究责任制》、《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管理规定》、《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程序》、《国土资源听证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行监察人员分区域包片负责制,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在县城规划区、乡(镇)规划区及县、乡公路两侧进行不定期检查,并要求各责任单位每月至少开展四次以上巡查,共计56次,建立巡查台账,对每次巡查情况都有详细记录,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针对实际情况不定期对重点乡(镇)和特定区域进行专项检查,全年共专项检查16次,发现土地违法行为62起,制止违法行为56起,立案查处6起,结案6起。建立了由政府办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与公安、法院、建设局等的工作联系,共同做好违法行为的制止。2010年,共移送4件,拆除5起。
【信访工作】共受理信访件35起,接待群众来访78批,158人次。其中,办理赴京赴省访2件,市国土局交办10件,县委政府交办7件,县群工部交办15件,局直收1件。信访件均按期进行了办理。
【获奖情况】2010年,县国土资源局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被省级宣传部授予省先进基层党校,被省住建厅授予省级园林单位,被市国土局评为责任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测绘业绩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质服务单位、政风行风评议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人民武装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政务督查工作先进单位、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责任目标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吕帆)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我们希望本文对于解决您关于新淮滨网和淮滨哪个网可以招人的问题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我们将很乐意为您提供进一步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