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家派对的人物有哪些
1、初始人物
2、警察侄女:这个人物解锁的一个最大的要求就是需要玩家在游戏中不使用任何道具完成关卡,这个时候需要告诉玩家的一个秘诀就是可以使用多人陷害这个方法,虽然每一次玩家只能陷害一个人,但是你可以多次进行陷害,这样也能让警察多逮捕一些人。
3、忍者:想要解锁这个人物的话,就必须要玩家在通关的时候不被发现尸体,不过,想要完成这个条件其实也不难,可以直接选择第六关去挑战,这样的话玩家就可以无所顾忌的去杀这些丧尸了,毕竟这个系统也不会认为这些丧尸是人类,所以这样的话就可以解锁啦!
4、女主:这个人物要解锁的条件就是玩家必须从警察的手中逃脱掉五次方可解锁成功,所以小编也是建议在万圣节这个地图上来解锁,在这里的话会有警察去反复的抓你,并且也很容易逃脱成功,所以这里是最有可能成功解锁的一个地图。
5、电锯杀人狂:这个人物解锁的条件好像难度也不小呢,需要玩家在一关内击杀大概20多个人才可以解锁,大概最容易的就是在万圣节的关卡中去解锁了,因为万圣节关卡的左下角是会有一个袋子的,这个袋子里面大概有20个骷髅,所以玩家只需要攻击这个袋子就可以成功解锁了。
二、疯狂派对人物怎么解锁
疯狂派对人物怎么解锁?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小伙伴们,那么下面深空高玩就为玩家们分享下关于疯狂派对人物解锁方法攻略,玩家们一起来看看吧。
疯狂派对人物
第一位,初始人物不多说了。
第二位,警察侄女
上面一排十二关全通关即可得。
不能使用任何道具,不利于开场。背着尸体时不被怀疑,技能是陷害,一次陷害一位,但全场只能存在一位被陷害,就是你陷害完一个人后,在陷害另一个的话,前一个的陷害会解除。但当警察叔叔逮捕一个嫌犯后,立刻再陷害另一个,只要警察没上车,就会继续逮捕。试过一次最高带走3人。
第三位,忍者
不被发现尸体通关即可解锁。最容易获取是在两个丧尸关:第六关,打电话即可叫来僵尸,等丧尸全部感染后再杀。下面小图标附加关第六关,丧尸围城下生存5分,通关即得。因为僵尸不算人,不存在发现尸体。
技能是在暗处能隐身,贴墙也行。隐身时需要几秒时间,可以无限烟雾弹。但一旦被看到就会引发报警,被嫌疑后隐身无效。
第四位,女主
从警察手中逃脱五次即可解锁,杀了警察似乎不算。建议在万圣节地图解锁,(上面第十关和下面第七关),在这个地图的左下角有栅栏,只需要在栅栏的左边上下移动,警察会反复从右边绕栅栏去抓你,容易逃脱。
技能是一次踢晕,再一次杀死。踢晕在挪动时,人可能会醒来,个人觉得不好使。
第五位,电锯杀人狂
连杀20人解锁。推荐关是下面第七关万圣节地图,在地图的左中部一堆黑袋子(装着骷髅),冲着黑袋子一通狂砍,正好20个解锁。
技能是杀人时有几率毁尸灭迹,技能是开启电锯,移动之处自动杀人。
技能停时会缓冲一段时间无法动弹。走路较慢。
第六位,礼帽
完成最后一关古堡即可解锁,这关给额外下载免费。技能是魔法阵能消灭尸体。最后一关全是狼人,杀死后能复活,只有灭掉尸体才算死。
第七位,电击杀人狂
和电锯杀人狂是兄弟款,技能完全一样。
无需解锁,特殊之处在于限时三分钟通关,否则会死。
以上人物,只有忍者和礼帽是长剑,一次可以杀好几个,剩下的一次杀一人,女主两次杀一人。
疯狂派对
三、介绍几部变态杀人狂电影
天生杀人狂
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米基(伍迪·哈里森饰)生性狂野,而他的女友麦勒丽(朱丽叶·刘易斯饰)由于从小受父亲的骚扰,也自然滋长出叛逆情绪而粗野不逊。两人在共同杀死了麦勒丽的父母后,开始了亡命天涯的生活。这对疯狂的情侣在逃亡的路上大开杀戒,杀人不计其数。由于电视的连续报道和炒作,两人竟然成为了全国文明的新闻人物,甚至成了青年们的偶像。不久,他们终于被警方擒获。电视节目主持人韦恩·盖尔为了提高收视率,进入监狱对米基进行了直播访问。在米基的煽动下,监狱发生了暴动。米基趁乱,以韦恩等人为人质,救出了麦勒丽,并且逃出了监狱……
1994年,美国著名导演奥利佛·斯通经过改编将昆汀·塔伦蒂诺的剧本《天生杀人狂》搬上银幕。这部电影由于其中对暴力的渲染和对美国新闻媒体的讽刺迅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尽管与昆汀的初衷不符,《天生杀人狂》还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奥利佛·斯通通过MTV式的拍摄剪辑手法、肥皂剧和动画片的综合运用以及大量另类音乐等多种新颖的视听语言大大刺激了观众。《天生杀人狂》中的这些超前的后现代电影手法在今天的电影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本片从一个新鲜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疯狂的犯罪行为与同样疯狂的媒体行为。剧中的主人公是一对喜好血腥和暴力的夫妇,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杀人。他们的举动引起了一位新闻工作者的注意,并且在自己的节目上加以报导。这一来,他们的知名度很快地又被提高了。即使是他们被捕之后,记者的报导仍然没有停止。一切的犯罪在媒体的眼中似乎都变成了另一个样子。我们该不该为此而感到悲哀呢?
奥利佛.斯通,这个好莱坞倍受争议的导演,总是一次又一次将人性以残酷而血淋淋的方式剖析给观众,又一次一次的用各种极端的视觉奇观冲击着观众的大脑与心灵,将之抬到震撼的颠峰。在他著名的《刺杀肯尼迪》一片中,导演通过凯文.科斯特饰演的律师一角展现了他对一个巨大的历史谎言的探究以及对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美国政府的质问与反抗。当我们游走在黑白与彩色两个世界之中,强烈的感受到谎言与假相邪恶而又强大的力量。影片中反复出肯尼迪被刺的实况录象,无声的处理使得那几声枪声更加令人毛骨悚然。到了《天生杀人狂》,斯通似乎又要再一次挑战观众思想和视觉接受能力的极限,于是一场狂乱的杀戮与反抗最终在影片中造成了一场世界末日的狂欢,胶片上布满着伤痕,流淌着鲜血。现实中大概并没有这种疯狂到极点的事情发生,那么导演安排这样一场令人恐怖惊心的杀人事件,他又用意何在呢?通观全片,我们会发现,杀人不过是一种象征手段,两个主人公正是利用这种方式去反抗这个社会中的邪恶与虚伪。
从反抗到混战
在影片的片头,一条蛇的特写占据了整个镜头。蛇自古以来便代表着邪恶与毒辣,它出其不意的攻击会使任何生物顷刻毙命。而主人公米其和玛莱的结婚戒指便分别缠绕着一条蛇,他们俩就象蛇的化身,毫不犹豫的将子弹射入人的胸膛。他们自从一开杀戒便在三周之内杀死了五十个人,而这仅仅是旅程的开始,当他们被关进监狱,即便是这铜墙铁壁仍然没能阻挡他们的力量,一年之后他们终于冲出一条血路逃脱了这个如地狱般的牢笼(此话出自典狱长之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米其和玛莱其实正是社会的两个畸形产物。米其出生在一个暴力家庭,从祖父到父亲都丧生在暴力的枪口之下,年幼的他目睹了残忍血腥一幕幕,于是这些恐怖的场景便经常出现在他的梦境之中。而这个杀人不眨眼的狂人却对梦里的兔先生感到害怕。从小的经历让他奉命运为其真理,而杀人正是上帝赋予他的特权,结束那些不该存活的虚伪的人的生命。米其认为自己是有这样的权力的,当他在峡谷上对玛莱求婚时他俨然是用的上帝的口吻,并且也赋予了玛莱杀人的权力。玛莱生长在一个混乱的家庭,乱伦的父亲,充耳不闻的母亲,让她的身心都受到压抑,最终导致了她和米其用极其残暴的手段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在施暴的同时她不断的咒骂和发自内心的狂笑表现出她即将获得自由时的激动与欢喜,当她临走时对弟弟说:“你自由了!”那个小男孩竟然也露出了会意一笑。米其和玛莱的初衷其实很简单,这两个爱到可以鲜血相溶的人只是想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中暴力横行,虚伪与谎言充斥铺天盖地,即便是最简单的生活也象美梦一样难以成真。人到绝路他们只有拿起武器去拼杀,用鲜血去铺铸一条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其实,在米其和玛莱心中同样存在着价值和是非善恶,只是他们对其所做的判断的结果就是决定其生与死。一路上,他们所杀之人都是对他们不敬者。例如,影片开始一场的杀人片断,起因实际上是那个男人对玛莱下流的挑逗。当米其的一颗子弹射向对手时,导演将镜头做了高速处理,我们看到子弹缓慢的逼近惊恐的人,神圣感油然而生,此时的米其站在神的高度去惩罚了这些言行下流,对女人不敬的人。而当米其因为发梦而导致错杀了那位印地安酋长,他的后悔懊恼,玛莱不住的指着他说你不好你坏时,更加让我们看到他们并非不分善恶的传统意义上的坏人。
然而,仅仅是扼杀身边种种恶的现象可能永生都无法到达幸福的彼岸,因为有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意识形态机器控制着整个社会的运行,而它正是恶的根源。在影片中有三个人物身份是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代表:警长捷克、典狱长以及记者韦恩。警长捷克实际上是一个嗜好血腥和玩弄女人的恶棍,他在抓获米其和玛莱的时候趁机占有了当时虚弱的玛莱,一年后更在监狱里试图引诱玛莱。他通过抓获杀人犯而出书成名,更想通过对米其的处置让他的名气进一步大放光彩。典狱长在这所监狱里仿佛一个地狱之神,在他统治的范围掌管着犯人的生命的权利,他也是个虚伪的小人,为了自己的官途步步为营,却没想到最后在自己的辖区发生了一场混乱的战争。记者韦恩是一个最具讽刺意义的人物,极大的嘲弄了当今的媒体。电视,这个作为后现代社会最大的发明物,从它的诞生之日开始就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到如今,它展现给大家的已经是一幅光怪陆离的情景,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这已成为人人心中的疑问。韦恩是一个挑战者,他将向大家展示一次绝对真实的现场直播,他想要创造一次奇迹。但是到了最后关头,韦恩依然不彻底,原来他和他的同行仍然一样,制作这个节目也不过是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真实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当媒体不断高呼消灭暴力的口号时,在另一边却制造着惨不忍睹的暴力场面带动着社会不断走向暴力的边缘。就是这三个人物:警长捷克代表着社会是非价值的判断者,典狱长代表着国家暴力机构的统治者,记者韦恩代表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喉舌。
当社会成为这样一种景象时,米其和玛莱们应该怎样,他们只有极端的反抗,所以到了影片的最后才会有那样一场全体犯人与监狱人员的混战。在平民的社会米其和玛莱也拥有无数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他们甚至超过了许多的名人成为杂志的封面人物。而与米其和玛莱同样出自平民的人们也感受到了社会的荒谬,于是这些拥护者以同样荒谬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内心的呐喊,他们对着采访的镜头表达出对米其与玛莱的崇敬和对这种杀人方式的敬佩,甚至打出横幅写上“killme!”他们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认同米其所作出的纯粹的价值判断。
挑战传统的影片风格
在《天生杀人狂》中,导演不仅表现内容上作出了悖逆传统的大胆行为,在整部影片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体现出导演不同寻常的思想和功力。这种挑战传统的影片风格张扬着后现代主义的激情,并更有力的成为导演表述的手段。
全片以快速剪辑的方法插入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片断,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刺激了观众的视觉感受,同样是在内容上交代了主人公米其与玛莱的瞬间心理状态,借此将观众心理贴近影片中的人物心理,而达到一种感同身受的惊悚感。
此外,在影片中,米其和玛莱驾车行驶时,路旁和街边的墙壁上浮现出人类历史上的杀戮事件,跳跃的火焰,流淌的鲜血,高举的屠刀,这一切都是我们和米其、玛莱共同的记忆——人类战乱纷争的过去和现在,而生命何时才能在安宁祥和的环境中延续?
整部影片中最为明显的便是黑白彩色的交替穿插,这或许是斯通常用的手法。其中的黑白图景通常是表现生活中没有光彩的一面。因为生命的长河中真实和虚假,现实和虚幻以及美丽和丑恶或许正是在分秒中穿插前行,暴力本身并不是美好的,但是当暴力消灭掉丑陋时,也会呈现出美丽的场景。当米其和玛莱在第一场愤怒混乱的杀人之后,他们相拥而舞,在光影之下,他们象一对圣洁的天使般纯洁轻灵,甚至礼花也为他们而绽放。其后,在布满繁星的苍穹之下,玛莱的形象真的就象一个天使,她说道:“没有死亡,因为我和你都是天使!”
在前文提到了导演对后现代主义的运用,其中有一场饶有趣味的段落证实了这一点。在整部影片中,残忍和血腥并不完全弥漫于所有角落,导演用一场名叫“我爱玛莱”的室内剧讲述了米其和玛莱认识的经历,在其中展现了玛莱贪吃又乱伦的父亲的专制以及胆小怕事的母亲。用这种幽默的方式不仅缓和了影片的暴力色彩,更赋予影片浓浓的讽刺意味。
影片的结尾,米其开着车载着心爱的妻子和一群可爱的孩子驶向光明的远方,此时影片明媚的色调和前面黑暗血腥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他们所渴望的生活也就是如此简单。而他们和我们为什么却命该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