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朝代的历史地图

中国各朝代的历史地图特点概述如下:

夏朝:疆域大致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北至山西省南部,西达黄河、潼关,东到开封,南至伏牛山一带。实行分封制,封国众多,地图上分布着众多小国。

历史地图(世界历史地图演变网站)

商朝: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北部。西到黄河、潼关,南到淮河,北达燕山,东到山东半岛,地图范围相较于夏朝有所扩大。

周朝:初期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后分封诸侯,如鲁、齐、燕、晋、宋、卫、郑等。春秋时期,周朝衰落,各国争霸,地图呈现多国并立的局面。战国时期,各国扩张加剧,地图上的国家边界不断变化,秦国逐渐强大,最终统一六国。

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首次将福建、广东、广西、越南纳入版图。地图呈现大一统的局面,疆域辽阔。

汉朝:进一步扩张,南征百越,北伐匈奴,设置西域都护府。地图范围接近600万平方公里,疆域广阔。

三国两晋南北朝:西晋短暂统一后,因分封政策引发八王之乱,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北方形成十六国,南朝疆域不断缩小,地图呈现分裂割据的局面。

历史地图(世界历史地图演变网站)

隋朝:统一中国,地图重新呈现大一统的局面。

唐朝:开疆拓土,先后消灭东突厥、高句丽等政权,将蒙古高原、西域、朝鲜半岛北部纳入管辖范围。安史之乱后,内部藩镇割据,失去部分控制地区,地图范围有所缩小。

宋朝:北宋时期,统一五代十国范围,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南宋建立,偏安东南,地图范围进一步缩小。

元朝:统一中国,建立行省制度,首次将青藏高原纳入版图。地图范围空前广阔,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外兴安岭,西北至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南至喜马拉雅山,南至南海。

明朝:对游牧民族地区控制局限,失去长城以北蒙古高原和青藏地区控制。全盛时期疆域北到奴儿干北海,南到越南中部,西至甘肃嘉峪关,但维持时间较短。地图范围相较于元朝有所缩小。

清朝:统一内地,建立汉地十八省,后统一台湾岛和新疆。与准噶尔争夺外围生存空间,击败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奠定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地图范围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与现代中国版图相近。

最早的地图和地图历史

在文字尚未出现时,地图就已进入人类的视野,其中最早的地图在公元前6200年於土耳其地区出现。

15世纪时从13世纪原稿复制的世界地图,是首次描绘出北美洲海岸的地图在现今世代,我们倾向觉得地图是理性及科学的产物,其实地图本身也有神秘的一面。古代地图,尤其是在未知的领域中,常常跟非科学的宇宙观结合来表达人於宇宙的关系。

例如:中世纪的「TO地图」把耶路撒冷描绘成世界的中心,把地球当作耶稣的躯体。此时的地图没有经纬网和比例尺,科学实用价值丧失。相反地,地中海人的航海地图却是非常准确。

1568年,荷兰制图学者墨卡托创立了正轴等角圆柱投影。这个投影将等角航线绘制为直线,因此至今还在海图制图时使用。

扩展资料:

中国最早的地图:

1700多年前,西晋人裴秀主编完成《禹贡地域图》18篇,它是中国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地图集。

在序言中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平面测量绘制的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裴秀因此被称为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

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制图六体”是:一曰分率(比例尺),用于测定地区的大小;二曰准望(方向),用于确定各地物的方位;三曰道里(距离),用于确定道路的理程;四曰高下(高取下,取下为水平直线距离);五曰方邪(方取斜,取斜为直线距离,六曰迂直(迂取直,取直为直线距离)。

这六项原则归纳起来也就是现代地图学所论述的比例尺、方向和距离3要素,说明绘制地图必须制定比例尺,测出地物之间的方向,并求得各地物间的水平直线距离。

裴秀还指出这“六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他认为,六体必须综合运用,互相参考,否则就不能正确绘制出反映实际地貌的地图来。裴秀提出的这些制图原则,是绘制平面地图的基本科学理论,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它一直影响着清代以前中国传统的制图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地图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历史

历史上第一张中国地图是何时诞生何人绘制

1.中国历史上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地图是《秦地图》。

2.该地图是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九州之后出现的,对后世全国地图的绘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3.《秦地图》的绘制基础可以追溯到秦国之前已有的地图绘制水平。

4. 1986年在甘肃天水北道区党川乡一号秦墓考古中发现的《放马滩秦墓地图》是秦国时期的地图,共七种,展现了较高的绘制技术。

5.西汉时期的全国地图被称为《舆地图》,在《后汉书·马援传》中有记载。

6.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三张全国地图分别是《九鼎之图》、《秦地图》和《十道图》。

7.《九鼎之图》是传说中的最早全国地图,代表了“大中国”概念的诞生。

8.《十道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全国性测绘地图,标志着“大中国”疆域的精准描绘。

9.《山海经》被认为是先秦地图科学测绘的重要成果之一,与《山海图》有关。

10.唐朝的《十道图》是在各州定期报送地图的基础上绘制,作为中央政府政令实施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