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0—18岁)标准体重表出炉:你家娃的体重,标准吗
很多人认为,把孩子养的白白胖胖的,才叫一个可爱,而且,还有一点成就感。
不过,孩子长得胖,真的就是一件好事吗?
这还真不一定!
昨天下楼买早点,看到店里老板家的儿子,小小年纪就圆乎乎的,没说两句话就要喘。
看来,店老板没少让娃吃油炸食品。
前段时间,国务院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10%。
哎,别说这项数据了,平时我们去小区随便转一圈,都能感受到十个孩子九个胖。
以至于,前段时间一篇“上海一幼儿园为小胖墩定减肥计划”的微博,还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家长们的热议。
看着这一个个小胖墩,绝对是倾注了全家人无尽的疼爱。
不仅父母疼,下意识让娃多吃,家里的老人也会扛起“孩子饮食”这面大旗:能多吃一口,也绝不会让娃少吃一口。
当然了,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营养均衡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孩子的体重过于肥胖,远不止家长想得那样简单:不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呼吸问题,心理健康,还可能会影响心血管方面的健康。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的体重,是肥胖还是超重?我们可以参考卫健委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表:
具体如何测量,根据世卫组使用的评估方法:BMI(体重指数)。
然后对照上图《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图,计算孩子的体重,是否超重或肥胖。
如何定义“超重”和“肥胖”?
也就是说,“肥胖”比“超重”更加严重。
0—6岁的孩子,如何计算体重是否超标?
因为这段时期,孩子的发育比较“特殊”,计算公式也有所调整,方法如下:
根据公式:(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 100%,如果超过了标准体重的10%,可以看做超重,一旦超过了20%,则属于肥胖。
通过这种计算方式,我们就可以判断孩子的体重,是否标准了。
如果孩子的体重处于“肥胖”,家长就应该注意了,它带来的健康问题不可小视。
1、出现呼吸问题
当人过于肥胖时,腹部和胸部脂肪含量过高,就会感到呼吸困难,甚至出现缺氧的情况。
6岁的小杰,身高110cm,体重就达到了110多斤,我们可以通过上文的计算公式得出:
再对照上文的标准“体重表”,发现他的体重严重超标,后来就因为呼吸衰竭,被紧急送入院。
小杰的妈妈说,因为孩子肥胖,平时没少进医院,“一个月最起码住两次院”,都是因为缺氧导致的原因。
所以——
孩子白白胖胖的确实惹人爱,但是当计算出孩子体重“超重”时,家长就要引起注意了。
2、影响心血管健康
在四川《公共》一档节目中,专家直接指出,肥胖人群的第一“杀手”,就是心血管疾病,排在人体威胁的第一位。
除此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多囊卵巢等等疾病,都和肥胖有着密切的关联,简单地说:它是人体的“万病”之源。
除此外,过度肥胖的孩子,在上学时还容易引起同伴的负面评价,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1、迈开腿,积极参加运动
毋庸置疑,脂肪的堆积,靠积极地运动是可以消耗的,“迈开腿”是预防和控制孩子肥胖的有效“法宝”。
那么,孩子每天运动多长时间合适?
根据《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
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时间高于1小时,每周至少保持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
比如,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跑步等运动都可以燃烧脂肪,保持身材。
2、管住嘴,营养均衡才重要
首先,一日三餐,不要暴饮暴食,在食物的摄入量和时间上,我们可以有所管控。
通常来说,每餐保证八分饱就可以了,如果孩子食欲旺盛,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控制摄入的食物量。另外,晚上尽量不要给孩子加餐,容易引起消化问题。
其次,我们要把家里老人,拉到统一战线上。
这一点也有必要,我妈就会出于疼爱孙子的心理,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什么“汉堡炸鸡”类的食物,都会让孩子吃,而且是吃到撑为止。
最后:孩子的肥胖不是小事,把孩子养的白白胖胖确实可爱,但让孩子身材均衡更会人见人爱。
互动话题,对照这张“2021(0—18岁)标准体重表”,你家娃的体重,在标准范围之内吗?
二、0—18岁身高体重对照表
1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76.5厘米,标准体重为10.05公斤。
2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88.5厘米,标准体重为12.54公斤。
3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96.8厘米,标准体重为14.65公斤。
4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104.1厘米,标准体重为16.64公斤。
5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111.3厘米,标准体重为18.98公斤。
6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117.7厘米,标准体重为20.27公斤。
7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121.0厘米,标准体重为21.26公斤。
8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124.0厘米,标准体重为24.06公斤。
9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130.0厘米,标准体重为27.33公斤。
10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135.4厘米,标准体重为30.46公斤。
11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140.2厘米,标准体重为33.74公斤。
12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145.3厘米,标准体重为37.69公斤。
13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151.9厘米,标准体重为42.49公斤。
14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159.5厘米,标准体重为48.08公斤。
15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165.9厘米,标准体重为53.37公斤。
16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169.8厘米,标准体重为59.08公斤。
17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172.3厘米,标准体重为60.68公斤。
18岁男童的标准身高为172.7厘米,标准体重为61.40公斤。
1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71.5至77.1厘米,体重范围为8.5至10.6公斤。
2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83.3至89.8厘米,体重范围为10.6至13.2公斤。
3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90.2至98.1厘米,体重范围为12.6至16.1公斤。
4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97.6至105.7厘米,体重范围为14.3至18.3公斤。
5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104至112.8厘米,体重范围为15.7至20.4公斤。
6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109.7至119.6厘米,体重范围为17.3至22.9公斤。
7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115.1至126.2厘米,体重范围为19.1至26公斤。
8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120.4至132.4厘米,体重范围为21.4至30.2公斤。
9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126.7至141.6厘米,体重范围为22.93至35.26公斤。
10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132.1至148.2厘米,体重范围为25.36至40.63公斤。
11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138.2至155.2厘米,体重范围为28.53至46.78公斤。
12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144.1至160.7厘米,体重范围为32.42至52.49公斤。
13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161.1至162.7厘米,体重范围为40.42至55公斤。
14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164.2至167厘米,体重范围为55.89至57.22公斤。
15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168.2至168.5厘米,体重范围为59.23至60.01公斤。
16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169.1至169.3厘米,体重范围为60.01至61公斤。
17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170至170.5厘米,体重范围为61.3至61.8公斤。
18岁女童的身高范围为170.8至171.2厘米,体重范围为62.4至62.5公斤。
测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应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早晨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三、1~18岁年龄身高体重对照表
参考图如下:
女孩子身高参考表(单位:cm)1~18岁身高对照图(女)
男孩子身高参考表(单位:cm)1~18岁身高对照图(男)
参考表中的“中位数”,表示孩子处于人群的平均水平。
孩子在(-1sd~中位数~+1sd)这属于“正常范围”,爸妈可以放心,正常喂养就可以了。
孩子在(-2sd~-1sd)或者(+1sd~+2sd)属于“偏矮/偏高”,偏矮的,爸妈需要留意。
孩子在(-3sd~-2sd)或者(+2sd~+3sd)属于“矮/高”。这个矮的范围比较大,爸妈需要尽快查出影响宝宝长高的因素,再针对去改善。
扩展资料:
合理的运动有利于孩子的正常发育成长。运动时最好保证孩子的心率达到120~140次/分钟,运动到孩子出汗、发热、面色红润为宜。让孩子多做一些跳跃性运动,促进身高发育的功效远远强于盲目购买增高类保健品。
1、晨起慢跑5~7分钟后,做柔韧性和放松练习20分钟,包括做劈腿、前后弯腰、摇动抖动身体等动作。
2、在单杠上悬垂(每次20~30秒)。可做无负荷悬垂,再做有负荷悬垂;做正向手握悬垂,也做倒挂悬垂(双脚用绷带固定)。
3、跳起摸高。双脚跳起、单脚跳起轮流做。每次练习应当尽力去做,争取每次跳得尽可能更高些。
4、登20~30米高小坡或楼梯,上时放松,下时加足速度下,重复2~4次。
5、请两人协助,一人握住双手,另一人抓住双脚,同时向相反方向轻轻牵拉身体,每次20秒。
6、游泳。
7、打篮球,打排球。8.跳跃。每天跳跃,自我练习,由少到多,可早晚均做,每天跳跃200次以上。
睡眠
俗话说:“人在睡中长”,儿童熟睡时分泌的生长激素量是全天中分泌量的50%以上。
宝宝的生长激素分泌有三个高峰期:晚上11点到凌晨2点;晚上入睡后5小时左右和早上快要醒来的前一个小时。其中数第一个高峰期分泌的生长激素最多,睡眠质量够高,这三个阶段都能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
想要宝宝能够长高,就要培养规律的睡眠习惯,给宝宝创造宁静且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给孩子喝点牛奶有助于促进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