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新三水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新三水散讲,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新三水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三水电话区号是多少

三水区的电话区号是:0757

新三水(新三水散讲)

【行政归属】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

【历史】

三水区白坭镇银洲贝丘遗址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三水这块土地上已有人类居住活动。据旧志载:三水之地,秦时属南海郡。西汉至东晋属番禺、四会县。隋、唐以后中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三水地区远离所属县治,官府鞭长莫及,成为“冲、难之区”。明朝为了绥靖边远,有利统治,遂于嘉靖五年(1526年)分割南海县34图;高要县17图设置新县,隶属广州府。因县治所在地河口控西、北西江、北江、绥江汇流(三江汇流)、绥三江汇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为三水。

1913年,三水县隶属粤海道;

1920年,撤销粤海道建制,三水县直隶属广东省西区善后公署;

新三水(新三水散讲)

1931年,三水县划归广东省西区绥靖公署管辖;

1936年,三水县划归广东省第一行政区管辖;

1938年,三水县划归广东省第三行政区管辖;

1945年,三水县恢复隶属广东省第一行政区;

1949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三水县;

1949年10月17日,成立三水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接管国民党三水县政权;

1949年10月29日,佛山军管会成立并接管三水县,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

1949年10月31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隶属粤中行署,三水县受佛山市(县级市)管辖;

1949年11月,成立三水县支前指挥部、中共三水县委;

1950年2月15日,成立三水县人民政府,受佛山市人民政府管辖,佛山市人民政府隶属珠江专区;

1950年7月1日,撤销佛山市,建置佛山镇,受南海县管辖,三水县直隶属珠江专区。

1951年6月26日,恢复佛山市建制,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

1952年,撤销珠江专区,建置粤中行政区,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佛山市隶属粤中行政区;

1956年1月4日,撤销粤中行政区,建置佛山专区,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隶属佛山专区;

1958年11月至1959年3月,佛山专区一度改称广州专区,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佛山市隶属广州专区;

1959年3月2日,三水县并至南海县,南海县受佛山市管辖;

1960年9月30日,恢复三水县建制,受佛山市管辖;

1966年,佛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佛山专区双重管辖,三水县受佛山市(地级市)管辖;

1970年,佛山专区更名为佛山地区,佛山市、江门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三水县受佛山市(县级市)管辖;

1983年6月1日,撤销佛山地区建制,建置佛山市(地级市),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

1993年5月28日,撤销三水县,建置三水市(县级市),直隶属广东省,委托佛山市代管;

2002年12月8日,撤销三水市(县级市),建置三水区,受佛山市管辖。

2003年1月8日,三水区挂牌成立。因西、北、绥江在境内汇流,故名三水。

【行政区划】

2000年,三水市共辖4个街道(西南街道、河口街道、金本街道、南边街道)、7个镇(青岐镇、大塘镇、六和镇、乐平镇、范湖镇、白坭镇、芦苞镇)、1个经济区(云东海旅游经济区)。

2002年,撤销河口街道,建置河口镇;撤销范湖镇,并至乐平镇;撤销青岐镇,并至西南街道。

2003年,三水撤市设区后撤销六和镇,并至大塘镇;撤销南边街道,并至乐平镇;撤销河口镇、金本街道,并至西南街道;迳口华侨经济区划归三水区管辖。三水区共辖1个街道(西南街道)、4个镇(芦苞镇、大塘镇、乐平镇、白坭镇)、2个经济区(云东海旅游经济区、迳口华侨经济区)。

2008年,撤销云东海旅游经济区,建置云东海街道;大塘镇六和村并至迳口华侨经济区,建置迳和镇。

2009年,迳和镇更名为南山镇。

【地理环境】

1.地貌土壤

三水区地形地貌复杂,有低山、岗地、平原、洼地等,在土地利用上具有多样性。三水区地形狭长,南北相距68km,东西相距30km,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半丘陵区。西北部多为200~300m的低山高丘,最高峰西平岭海拔591m。东部、中部、南部均为低壑丘陵台地,河涌纵横,土地肥沃;西北部为低山高丘,土壤母质为砂砾岩、变质砂岩、花岗岩及石灰石等,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分布于全区各地的丘陵区,均为砂岩、沙页岩、砾岩赤红壤等组成,约占24.4%。其余为泥沙冲积平原和河网地带,土地肥沃。形成了“三山二水五分田”的土地分布格局。

2.气候

三水区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雨充沛,但分布不均匀,时有洪涝、干旱等灾害发生,夏秋两季常受热带风暴(台风)影响,雷电灾害频繁,属雷暴盛发区。影响三水区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早春的低温阴雨、夏季的台风、暴雨及强对流天气(强雷暴、大风、冰雹等);冬季的寒潮等。

气温:年平均气温为21.9℃。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7月份气温最高。年极端最高气温39.1℃(03.7.15);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0.7℃(57.2.11)。

降水:年平均降水日数(≥0.1)154.3天。年平均降水量1682.8毫米(4-9月:占总雨量80%)。全年雨季分为两段:4—6月为前汛期,主要是锋面低槽带来的降水;7—9月为后汛期,主要是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等引起的降水。

日照:全年日照总时数1721.7小时。一年中最长的日照时数是7月为218.7小时,最短是3月为65.5小时。

雷暴:三水是雷暴多发区,历年平均雷暴日数为81天。

3.河流

三水区境内河涌交错,西江、北江、绥江在此汇流。西江流经西南街道、白坭镇边境,北江从北至南纵贯大塘、芦苞、乐平、西南等镇(街道),并经思贤滘与西江相通。另流经区境内,长度在14.6公里以上的河涌有西南涌、芦苞涌、漫水河、青岐涌、樵北涌、九曲河、左岸涌、大棉涌、刘寨引水涌、乐平涌等10条。全区主要江河西江、北江水质保持良好[13]。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经勘查,三水区内矿产资源有石油(含油页岩)、天然气、煤、铁、钨、锌、铋、石膏、水泥灰岩(含花岗石、石料)、盐、硫铁矿、磷、地下水、矿泉水、泥炭土(含黏土)、二氧化碳气等16种。还有一定储量的银矿1处、金矿多处。曾开采的矿产有石油(含油页岩)、煤、石膏、水泥灰岩(含花岗石、石料)、硫铁矿、矿泉水[10]。

野生动物

三水区内野生动物原种类繁多,由于人口增加,荒山荒地不断开发,已日益减少。

兽类

建国后在六和镇山区多次发现老虎,当地民兵钟鉴清等于1952~1959年击毙2只,1962年击毙1只,后再无发现。此外,在县境北部山区有野猪、黄猄、豪猪、山猫、果子狸、猪狸、五间狸、七间狸、豹狸、松鼠、穿山甲等。县内各地均有田鼠、褐家鼠、蝙蝠[14]。

禽类

候鸟主要有禾花雀、燕子、凫(又名野鸭、水鸭、蚬鸭。有绿翅鸭、扒口鸭、锡咀鸭、圆头鸭、关公鸭等)。其他有鹧鸪、鹌鹑、雉(又名山鸡。有花、白两种)、五更鸡(三趾鹌鹑)、画眉、喜鹊、乌鸦、白头翁、翠鸟、黄鹂(俗称黄莺)、鹰(有苍鹰、鱼鹰、尖咀花鹰、山崖鹰、低头鹰)、鴞(俗称猫头鹰)、杜鹃(又名子规、催归等)、草鴞(猴面鹰)、鸬鹚、大杜鹃(又名布谷)、鹤(有蓑衣鹤、夜游鹤、黄嘴白鹤、黑嘴白鹤)等[14]。

鱼类

流经县境的西、北江水域鱼类品种繁多。主要有:嘉鱼(相传是向嘉庆皇帝的贡品,因而得名)、鳜鱼(又名桂花鱼、桂鱼)、鱼、鲈鱼(分白鲈、桂花鲈)、鳊鱼(又名鱼)、比目鱼(俗称挞沙、龙利)、凤鲚(即凤尾鱼)、草鱼(即鲩鱼。分白鲩、黑鲩)、三黎鱼、黄鱼、鲶鱼、锦鱼、鳙鱼(即大头鱼)、鲮鱼、鲫鱼、鲤鱼、笋壳鱼、鳝(分白鳝、黄鳝、黑鳝、龙鳝、花锦鳝)、和顺、坑娟、沉沙、立追、莎苏、泥鳅、山鲶鱼等[14]。

节肢、两栖、爬行类

节肢动物有虾、蟹、蜈蚣(俗称百足)、蝎等。两栖动物有青蛙(俗称田鸡)、石蛤、蟾蜍等。爬行动物有龟、鳖(俗称水鱼)、蛇(有蟒蛇、金环蛇、银环蛇、蝮蛇、眼镜蛇、草花蛇、过树榕、三索线、青竹蛇、水蛇)、蜥蜴(俗称四脚蛇)、壁虎(俗称盐蛇)。软体动物有螺(分田螺、石螺)、蚌、蚬、蜗牛等。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俗称蜞乸)等。两栖类的有石蛙、泽蛙等。还有煎鲫鱼等特种动物[14]。

昆虫类

主要有蜂、蝴蝶、蜻蜓、螳螂、蚱蜢、蟋蟀、萤火虫、蚊、苍蝇、金龟子(俗称搅花虫)、蜣螂(俗称牛屎龟、笨屎虫)、蚁(有红蚁、黑蚁、白蚁)、蟑螂(俗称曱凷)、蝉等[14]。

野生植物

树木

主要有:木棉、榕、樟、荷木、乌桕、苦楝、格木、柚、橄榄、马尾松、红楝子、垂柳、仁面子、无花果、黄牙果、山肺、鸭脚木等[15]。

主要有:簕竹、篱竹、篙竹[15]。

药用植物

野生中药材主要有:海金沙、狗脊、骨碎补、淡竹叶、芦根、香附、水菖蒲、石菖蒲、广东狼毒(野芋头)、半夏、天门冬、土伏苓、草解(土太)、山药(淮山)、羌黄、莪术、郁金、草蔻(草扣仁)、石楠藤、榕树须、穿破石、五指毛桃、桑寄生、火炭母、地肤子、青葙子、倒扣草、茨实、宽根藤、荜澄茄、金樱子、金樱根、蛇泡勒、草决明、金钱草、皂角、葫芦茶(葫芦叶)、千斤拔(老鼠尾)、葛根、入地金牛、三丫苦、鸦胆子、苦楝皮、紫荆皮、岗梅根、救必应、毛冬青、无患根、铁包金、布楂叶、海桐皮(木棉树皮)、木棉花、山芝麻、半枫荷、红水葵、了哥王、天香炉、鸭脚树皮、蛇床子、紫花杜鹃、白花茶、马鞭草、五指金、半枝连、益母草、防风草、颠茄根、穿心莲、车前草、白花蛇舌草、杞子(山枝子)、络石藤、党参、半边莲、广东刘寄奴、田基黄、广东土牛藤(土牛七)、鹅不食草、苍耳子(粘头芒)、莶草(虾钳草)、旱莲草(白花蟛蜞菊)、九里明(千里光)等。

【人口】

1.三水市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2000年)

西南街道

194030

河口街道

23708

金本街道

26361

南边街道

28611

青岐镇

7042

大塘镇

34446

六和镇

14220

乐平镇

30404

范湖镇

13,19

白坭镇

32163

芦苞镇

35415

合计

440119

2.佛山市三水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

西南街道

30

云东海街道

4.3

白坭镇

8.38

大塘镇

5.9

乐平镇

7.5

芦苞镇

6.5

南山镇

5--

合计

62.26

2011年全区常住人口625375人,其中户籍人口397150人,户籍人口全部为非农业人口。全区出生4254人,出生率为10.75‰。死亡2309人,死亡率为5.83‰。自然增长人口1945人,自然增长率4.92‰。三水区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是广东省唯一的富裕型长寿之乡。

三水区居民绝大部分为汉族,占总人口99.7%以上;其余为壮族、瑶族、满族、土家族、回族、侗族、藏族、苗族、土族、黎族、布衣族、蒙古族、朝鲜族、仡佬族、彝族、白族、傣族、毛南族、京族等少数民族,有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等原因迁入的。绝大部分地区说粤语-广府片、佛山方言,南山镇六和片多数村落说客家话,约占总人口的3%。

【经济】

1.综述

三水位于广佛同城化的西北边界、广佛肇经济圈的中部,是佛山市与肇庆市联系的重要核心城市之一;2009年10月9日,三水与四会市签订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大力促进广佛肇经济圈的拔起。2012年的全国百强区评选中,三水跻身第二十位,在佛山市五个辖区内排名第三位(第一,顺德区;第二,南海区;第四,禅城区;高明区未入排名)。

2011年三水工业园区被纳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区,太阳能光伏和饮料产业基地入选省市共建项目。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引入海尔、宝钢等147个项目,引资总额和投资强度创历史新高。加大项目落实力度,恒益电厂、爱康二期等191个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可新增年产值442亿元。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投入使用,能源环境育成中心动工建设,新增企业工程中心5家。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2家企业完成股改及券商内部审核,培育出年纳税超2亿元企业。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电子信息、机械装备、食品饮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猛,占工业比重不断提高;在全省率先将清洁生产引入农业领域,新增省清洁生产企业14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稳步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试点工作,金太阳酒店挂牌五星级饭店,实现零的突破,三水温泉度假村建成开业。加快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2.第一产业

2011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55.2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16.40亿元,增长5.7%;畜牧业产值27.13亿元,增长4.1%;渔业总产值9.62亿元,增长3.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74662亩,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743亩,减0.5%;花生种植面积14737亩,减0.5%;蔬菜种植面积186645亩,增长1.9%。粮食产量3.51万吨,减0.2%;花生产量0.25万吨,减4.4%;蔬菜产量40.75万吨,增长3.4%;水果产量2.83万吨,增长9.7%。全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投入资金8440万元,已验收的农业园建设面积约3.4万亩。全年拨付示范基地补助款1071.84万元,花卉温室大棚建设面积约614亩、水产保温棚面积约1171亩。推广优质高值笋壳鱼的养殖,全年投苗量和养殖范围从上年的50户、800亩、333万尾发展到100户、2000亩、600万尾。推进“一村一景”绿化建设,全年种植各种树苗4.5万多株,完成绿化示范村建设30条,新增或改造绿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完成低效林改造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1255亩[16]。

3.第二产业

三水县工业基础原来十分薄弱,1949年西南街仅有火柴厂、酱油厂、犁头厂和烟丝厂等几家作坊式的小厂。建国后的前30年,虽办了一些工业企业,但发展缓慢,生产水平低下,产值徘徊不前。至197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32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56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35.52%,而县属工业产值仅3000多万元。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58亿元,在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中,工业产值大于农业产值;县属工业总产值1.9亿元,比1980年增长5倍多,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42.41%。1992年县属工业产值27.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6.11%,成为三水经济的强大支柱。在县属工业中,涌现一批年产值超亿元、年税利超千万元的企业,如广东健力宝饮料厂年产值超10亿元、年税利超亿元。县属工业还拥有健力宝、强力系列饮料、三鹿牌和三虎牌水泥等一批国优、部优、省优的名牌产品;1992年名优产品实现年产值10多亿元,占县属工业产值的40%多。

工业的蓬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全县形成以建材、纺织和饮料工业为三大支柱的工业体系。这三大支柱工业的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全县工业(含乡镇企业)已形成年产水泥超200万吨、石膏18万吨、各种建筑陶瓷数千万平方米的建材工业规模,现代化纺织工业规模和年产健力宝、强力啤酒及系列饮料、金嗓可乐等饮料40多万吨(全县饮料人均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位)的饮料工业规模。90年代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全县形成以饮料、建材、包装(易拉罐、塑料瓶、纸箱)、有色金属(镀锌板、铝型材)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17]

4.第三产业

2008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被评为“中国饮料名镇”之后,2010年9月28日,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中国三水饮品文化节在三水启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此喜庆之际为三水授予“中国饮料之都”牌匾。

三水区把饮料产业作为六大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依托西、北、绥三江汇流的优质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饮料工业,积极培育出健力宝、强力、华力等著名民族饮料品牌,引领了中国食品饮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在西南街道获得“中国饮料名镇”的基础上,又引进百威、红牛、可口可乐、杨协成等国内外大型知名食品饮料企业。形成了国内最具特色的饮料产业集群。

三水区食品饮料企业共184家,相关配套企业60家,初步形成了以饮料包装、饮料制造、饮料销售为主的饮料产业格局。据统计,2009年,三水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97.85亿元,其中食品饮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29亿元(不含配套产业产值为89.29亿元),销售额30亿元,纳税超过3亿元(不含配套产业纳税额为3.5亿元)。全区饮料行业共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个。目前还有一批企业正在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

三水风光的诗词

1、《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2、《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4、《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5、《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泰山吟》【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7、《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题天柱峰》【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11、《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2、《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7、《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

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画兰明·董其昌

绿叶青葱傍石栽,

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

习习香从纸上来。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画兰清·郑板桥

兰草已成行,

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

何事斗群芳。

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三)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闭。---------范仲淹《渔家敖》

(四)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以前三水属于哪里

三水区白坭镇银洲贝丘遗址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三水这块土地上已有人类居住活动。据旧志载:三水之地,秦时属南海郡。西汉至东晋属番禺、四会县。隋、唐以后中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三水地区远离所属县治,官府鞭长莫及,成为“冲、难之区”。明朝为了绥靖边远,有利统治,遂于嘉靖五年(1526年)分割南海县34图;高要县17图设置新县,隶属广州府。因县治所在地河口控西、北、绥三江汇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为三水,1913年,三水县隶属粤海道;

1920年,撤销粤海道建制,三水县直隶属广东省西区善后公署;

1931年,三水县划归广东省西区绥靖公署管辖;

1936年,三水县划归广东省第一行政区管辖;

1938年,三水县划归广东省第三行政区管辖;

1945年,三水县恢复隶属广东省第一行政区;

1949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三水县;17日,成立三水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接管国民党三水县政权;29日,佛山军管会成立并接管三水县,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31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隶属粤中行署,三水县受佛山市(县级市)管辖;11月,成立三水县支前指挥部、中共三水县委;

1950年2月15日,成立三水县人民政府,受佛山市人民政府管辖,佛山市人民政府隶属珠江专区;7月1日,撤销佛山市,建置佛山镇,受南海县管辖,三水县直隶属珠江专区。

1951年6月26日,恢复佛山市建制,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

1952年,撤销珠江专区,建置粤中行政区,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佛山市隶属粤中行政区;

1956年1月4日,撤销粤中行政区,建置佛山专区,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隶属佛山专区;1958年11月至1959年3月,佛山专区一度改称广州专区,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佛山市隶属广州专区;

1959年3月2日,三水县并至南海县,南海县受佛山市管辖;

1960年9月30日,恢复三水县建制,受佛山市管辖;

1966年,佛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佛山专区双重管辖,三水县受佛山市(地级市)管辖;

1970年,佛山专区更名为佛山地区,佛山市、江门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三水县受佛山市(县级市)管辖;

1⑨83年6月1日,撤销佛山地区建制,建置佛山市(地级市),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

1993年5月28日,撤销三水县,建置三水市(县级市),直隶属广东省,委托佛山市代管;

2002年12月8日,撤销三水市(县级市),建置三水区,受佛山市管辖。

2003年1月8日,三水区挂牌成立。因西、北、绥江在境内汇流,故名三水。

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109号)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撤销县级三水市,设立佛山市三水区。以原县级三水市的行政区域为三水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三路。2003年1月8日正式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