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二战空战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二战空战电影大全免费观看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二战最惨烈的五大空战有哪些

1.英国的“伯明翰之战”:于1940年8月在英国南部展开,持续数周,是二战期间最惨烈的一场空战之一,约有1,000架飞机参与战斗,双方都有大量战机损失。2.德国的“不莱梅战役”:于1943年10月发生在德国本土上空,是二战欧洲战场最血腥的空战之一。双方都有大量飞机被击落,特别是德国方面损失惨重。3.英国的“汉普登之战”:于1941年8月在英国南部附近上空展开,是二战期间最具代表性的空战之一。在该战中,英国皇家空军成功击落了多达600架纳粹德国的战斗机。4.阿拉曼涅之战:于1942年在苏联的卡尔梅克-乌戈尔地区进行,是苏德战争期间最深重的空战之一。在该战斗中,苏联战斗机试图阻止德国轰炸机的行动,但最终使双方都遭受了重大的损失。5.中途岛海战:于1942年6月在太平洋上空进行,是日本与美国之间的一场重大空中战斗。在这次战斗中,美国航母舰队以惊人的胜利结束了日本的空军进攻。

二战空战(二战空战电影大全免费观看)

二战时的德国空军实力到底怎么样

二战前期到中期,德国空军凭借大量优秀的BF109制空战斗机、精确打击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层出不穷王牌飞行员、先进的空战战术、辉煌的战绩毫无疑问成为当时世界上实力最强、作战战斗力最强的空军,但是二战后期随着德国精锐飞行员的损失,盟军新式战斗机P-51、B系列轰炸机不仅在数量上、质量上、战术克制方面都对德国空军开始压制,德国空军逐渐式微。

破而后立的德国空军拥有大量性能优异的新式作战飞机

(1)破而后立,10年时间重建德国空军

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空军解散,德国空军的1.6万架飞机都被销毁,直到1926年,所以二战时的德国空军基本上是从1926年巴黎协定后重建的。得益于充足的技术积累给德国空军带来了质的飞跃,德国从1926年到1936年生产了大量新式作战飞机,到1939年德国已经拥有3750架新式作战飞机,这与其他仍以老旧战斗机为主的法国、英国、苏联空军相比,拥有巨大优势。

(2)为闪电战服务的战术空军

二战空战(二战空战电影大全免费观看)

有限的10年时间,有限的国力和资源调配,在德国确定了闪电战的立体作战战术思想后,空军的作战目的就是夺取制空权,然后用轰炸机配合装甲部队快速突击,所以二战中德国空军是为陆军服务的,其主力战机就是战斗+俯冲轰炸机。

(3)前中期主力制空战斗机BF109,只有英国的喷火能与之抗衡,拥有出色的爬升能力,德国飞行员围绕这一性能优势,开发出了一系列战术,螺旋爬升、哈特曼翻滚

二战德国主力战机,累计生产了33000架,单发的BF109(ME109)主力制空机型,最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空气动力外形,可收放起落架,下单翼,也是二战期间综合性能最优秀的轻型战斗机。在二战期间,德国空军总战果有一半以上是由BF109取得的,也是产生空战王牌最多的战斗机,世界三大王牌飞行员均是飞行BF109的。

图1空战中的BF109

(4)精准投弹的俯冲轰炸机JU-87拥有超强的对地攻击能力堪称闪电战最佳伴侣

容克87型又称斯图卡,最容易辨认的特征就是双弯曲的鸥翼型机翼以及其独有低沉的尖啸声,凭借精确的轰炸能力以及强大的对地轰炸能力,二战期间累计生产了5700架。在二战初期德国的闪电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他还有一个独有的发生装置,能发出尖啸声,给予地面士兵心理上的恫吓。

图2 JU-87俯冲轰炸机精准投弹

飞行员素质水平高,王牌飞行员层出不穷

(1)充足的飞行员储备

在飞行员训练方面,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就开始为自己的空军东山再起埋下伏笔,在德国国内各部门安插了一批军事航空部门的指挥官,另外成了很多滑翔机俱乐部,培训大批飞行人员,1926年抓住巴黎协定取消对民用航空的限制,培养了大批空地勤人员,还利用与苏联的合作,在苏联偷偷培养了大批飞行员。

(2)介入西班牙内战中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

在飞行员方面,德国在1937年西班牙内战中派出空军部队,锻炼了飞行员,取得了夺取制空权、军事运输、轰炸、空战战斗等多方面的实战经验,这些拥有作战经验的飞行员使得德军在战争初期就拥有了巨大的优势。

(3)充足的训练时间

德国的飞行学校根据西班牙内战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有培养了许多优秀飞行员,早期德国飞行员要完成450小时以上的飞行训练,而且要跟着最优秀的王牌飞行员做僚机实地学习后才能才加实战。

而美英的平均水平是300小时以上,美国最高达到400小时,苏联的飞行员平均训练水平只有20-50小时,所以德国飞行员在东线打出了惊人的空战记录。

二战前中期德国空军战术理念领先

(1)战斗机双机编队

德国空军在西班牙内战中获得的经验,采用双机编队作为最小的战斗单位,有长机和僚机组成,两架飞机前后相隔200码,僚机在后,长机就可以集中精力搜索不用顾忌屁股,战斗中,僚机负责掩护长机身后,两个双机编队又可以组成相互支持的四机编队,这种战法很快就被其他国家效仿。

图3德国双机编队

(2)空战偷袭战术

战斗以小编队方式进行,先敌发现后的偷袭战成了最有效率的打法,德国王牌飞行员大都使用偷袭战术。德国军队擅长利用太阳,利用云层,利用6点钟方向盲区偷袭敌机。

最经典的攻击方式是,抢先发现敌机后,加速到敌机与太阳之间,利用太阳,以较高的高度逼近到相当近的位置,然后垂直俯冲至敌机6点钟方向,然后迅速拉起突然进攻敌机。

图4空战中的德国空军战斗机

(3)俯冲轰炸机采用旋转木马对地攻击

德国空军闪电战时,采用每组20-25架飞机的地毯式轰炸,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采取近乎垂直的攻击方法,轮流俯冲至重要目标上方精确投出重磅炸弹,然后盘旋至次要目标投下轻型炸弹或者用机枪扫射,采用旋转木马式的进攻有时会持续1个小时。

图5旋转木马式进攻

这一系列优秀的战术使得前中期的德国空军拥有巨大的空中优势和强大的对地火力

二战时期德国飞机和引擎技术非常先进,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

(1)德国拥有先进的风洞群,尤其是其中独一无二的超声速风洞,这些独特的风洞,使得德国科学家有机会去测试后掠翼、前掠翼、飞翼和三角翼,这些研究成果最终由德国著名后掠翼专家布斯曼教授转化成为了后掠翼飞机Me262。

图6 Me262喷气式战斗机

在飞机控制和稳定性方面,德国人通过大型串联式布局,使他们的战机拥有了很高的滚转率,大大增加了飞机操控的稳定性。

(2)引擎技术先进

德国人在他们增压活塞发动机上广泛使用了动力助推系统,通过将甲醇或者氧化亚氮注入增压器使飞机飞行速度提升了20-30MPH。

图7喷水加力系统

在喷气式发动机领域,德国人一开始落后于英国,后来德国转变思路,发明出了便轴流式喷气发动机,更有利于飞行减阻和降低燃油消耗率,引领了后世引擎发展方向。德国人还发明出了二战世界上最强大的战斗机Me262,ME262可以做到领先同代飞机100MPH。

(3)机载武器

德国人将各种口径的枪炮广泛用作固定式机载武器,在战争最后阶段,德国人还将30mm的加农炮配备在战斗机上,Me262战斗机还装备过威力强大的空对空火箭,这种武器只要命中一发,敌机就要完蛋。

图8空对空火箭

二战前中期风光无限德国空军隐藏着致命弱点

(1)重点发展战术空军,导致没有资源发展战略空军

一旦闪电战出现受阻或者前线战斗出现焦灼进入持久战时,就需要战略空军去空袭敌人的大后方,来破坏敌军的后勤保障,破坏敌人的战争潜力,而严重偏科的德国空军,没有时间,没有足够资源再去打造一只昂贵,却可能带不来直接战果的战略空军了。

(2)要命的缺点,德国空军普遍短腿

在不列颠空战中,BF109飞过英吉利海峡后根本就呆不了多长时间,就得往回飞,根本没有足够的航程给轰炸机护航,而双发的BF110虽然续航长,速度快,火力猛,但是盘旋、翻滚确实渣渣,在空战中被英国空军打成shi,然后老老实实回家当夜间战斗机了。

(3)发动机高空性能缺陷

德国由于缺乏废气增压技术,导致他们的战斗机在高空作战中有“心脏病”发动机在高空性能下降严重,而美国的轰炸机全在高空,特别是面对装有墨林发动机的P51时,P51高空作战轻松自如,性能不占优势,同时P-51的作战续航和装甲又强于德国战斗机,德国战斗机完全占不到上风。

图9续航能力、高空作战能力优异的P-51

(4)技术优势无法转化为战斗力

面临P-51的威胁,虽然德国成功研发了威力更强的战斗机Me262,飞行性能也远超P-51,但是1943年才投入生产,1944年尚未定型,一直在乱改的Me262,始终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生产了1400架只有50架可以作战,面对茫茫的盟军战机,Me262航程短的弱点又被抓注,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盟军飞机就将他们击落,很多优秀的王牌飞行员因此陨落。

(5)飞行员水平严重两级分化

德国飞行员不实行轮换制,优秀飞行员一直飞到死,而新的飞行员得不到锻炼机会,这样导致优秀飞行员越来越少,菜鸟比例越来越大,总体水平逐渐下降,到了后期就是菜鸟训练菜鸟,飞20小时就要上天飞行。

(6)油料缺乏

由于油料缺乏和盟军的轰炸,许多新手飞行员根本就无法得到正常的训练,到了后期德国飞行员在空战中根本就没有什么优势。

后期盟军飞机在数量上、质量上、战术上都压制德国空军,被P-51“清场”的帝国空军

美国杜立特将军带来的P-51清场战术彻底清了德国空军的场

杜立特将军就是第一个轰炸东京的美国将军,他来了他的著名战术清场战术,就是不在把战斗机束缚在轰炸机身旁,而是利用P51变态的航程,让P-51提前到达德国上空,如果德国战斗机起飞应战,他们就陷入和P51的缠斗,等到他们燃尽了燃油,美国的轰炸机就到了,然后美国人的炸弹就莆田盖地的落下来。

图10疯狂投弹的美国轰炸机

如果德国人不提前起飞,等到轰炸机来的时候在起飞,那么他们将面对高空俯冲下来的P51雨点式的攻击,被敌军咬住了不能乱跑,因为要攻击轰炸机,好不容易咬住敌机,也不能追,因为要攻击轰炸机,所以德国人很无奈,在1个星期的憋屈战斗中,德国的王牌飞行员和超级王牌飞行员就损失殆尽了,至此,德国人的空军再也组织不起来有规模的拦截活动了,至此德国的天空彻底向盟军敞开,就这样德国人失去了制空权

总的来说,技术先进、高质量、高战术素养、作战半径短、高空作战能力缺陷,小油瓶认为这五个词最能体现二战德国空军的特点。

但不可否认,在二战前中期德国空军仍然是世界上战斗力最强悍、战绩最辉煌的一只空军。

详细介绍一下二战时的芬兰空军

二战时期的芬兰空军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冬季战争阶段,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3日

主要使用的飞机为:福克D.21型战斗机;还有部分老式的格罗斯特“斗鸡”式战斗机(Gloster Gamecock)。布里斯托“斗牛犬”(BristolBulldog)战斗机

冬季战争时期为了扩充战斗机部队实力,1939年12月,芬兰向美国订购了44架布鲁斯特B-239“水牛”(美军自用编号F2A)战斗机,单价54000美元(含运费),它配有.5口径机枪,威力十分给力,深受芬兰飞行员的欢迎。在芬兰服役期间,水牛战斗机以损失19架的代价击落496架敌机,敌我交换比高达26:1,取得了巨大胜利。同时冬季战争期间芬兰共接收了32架G.50,还从法国获得了30架寇蒂斯鹰75A战斗机。1941年春时芬兰又从德国的战利品中获得了16架寇蒂斯补充

芬兰战斗机部队在战争期间损失了24架飞机,其中大部分是格罗斯特“角斗士”战斗机。福克战斗机只损失了9架

芬兰空军在冬季战争时期取得了314架确证战果,另外可能击伤300架敌机,海军部队取得5个确证战果及17个可能战果

第二个阶段是1941年6月至1944年9月的续战时期

芬兰空军有6个中队,布鲁斯特(Brewster),菲亚特(Fiat),莫拉纳(Morane)及寇蒂斯(Curtisse)。共计126架

1943年年底开始换装德国的Me109战斗机

芬兰战斗机王牌飞行员

Urho Lehtovaara(1917-1949)是二战期间的芬兰战斗机王牌,同时也是曼海姆十字勋章(第142号)的获得者。二战期间他共获得了44.5架战果,其中驾驶莫纳奈—索涅尔MS.406取得击落15架敌机的战绩,换装梅塞施密特BF109G后取得29.5架战果。

Olli Puhakka(1916-1989)是二战期间的芬兰战斗机王牌,同时也是曼海姆十字勋章(第175号)的获得者。他在冬季战争期间就已经成为一名空战王牌,他在Fokker D.XXI上取得了4个战果,驾驶Fiat G.50后又取得了1.5个战果。续战开始后他在自己的Fiat G.50座机上又取得了11.5个战果,在换装了梅塞施密特BF109G后又击落了25架敌机。Puhakka为人所熟知的是他驾驶自己受损的Fiat G.50座机,在未发一弹的情况下神奇般至少“击落”了1架敌机。

Eino Luukkanen(1909-1961)是二战期间的芬兰战斗机王牌,同时也是曼海姆十字勋章(第127号)的获得者。他在服役期间共击落了56架敌机,其中冬季战争期间使用Fokker D.XXI击落了2.5架敌机,续战期间使用Brewster水牛战斗机击落了14.5架,换装梅塞施密特BF109G-2后又击落了39架敌机。Luukkanen的战果标记与众不同,他用比尔森啤酒瓶涂在垂尾上来标示自己的战果。

Oiva Tuominen(1908-1976)是二战期间的芬兰战斗机王牌,同时也是芬兰空军中获颁曼海姆十字勋章的第一人。冬季战争期间Tuominen使用Fokker D.XXI取得了自己的第一个战果(最终在Fokker上的战绩为1.5架),随后换装Gloster角斗士后又取得了6.5架,这使他成为芬兰空军中最成功的双翼战斗机飞行员。续战期间他又成为芬兰空军中战绩最高的Fiat G.50战斗机飞行员,他使用这种战机击落了23架敌机。战争后期他改飞梅塞施密特BF109又击落了13架敌机,将自己的总成绩提高到44架。

Kyösti Karhila(1921–2009)是二战期间的芬兰战斗机王牌,他在1941-43年期间驾驶寇蒂斯P-36击落了13架敌机,1943年后他转飞BF109又击落了19架敌机。Karhila于2009年去世,他也是最后一名去世的二战芬兰战斗机王牌。

Jorma Karhunen(1913–2002)是二战期间的芬兰战斗机王牌,同时也是曼海姆十字勋章(第92号)的获得者。他在冬季战争期间驾驶Fokker D.XXI,续战开始后则转飞布鲁斯特水牛战斗机,共击落31架敌机。战后他写了36本有关战争题材的书,主要集中在空战方面。

Lauri Vilhelm Nissinen(1918-1944)是二战期间的芬兰战斗机王牌,同时也是曼海姆十字勋章(第69号)的获得者。就像其他许多芬兰空军战斗机王牌一样,Nissinen也是在冬季战争时期取得了自己的第一个战果。冬季战争期间他驾驶Fokker D.XXI取得了3个战果。续战开始后,他又驾驶水牛取得了24个战果及在梅塞施密特上的7个战果。Nissinen中尉在1944年6月24日阵亡,当时他和Sarjamo中尉各自率领一个小队攻击苏军伊尔2机群。Sarjamo中尉的小队负责对付护航机,而Nissinen的小队则负责伊尔2。战斗中Sarjamo中尉的座机被击中失去控制陷入尾旋,结果在下坠时正巧砸在Nissinen的BF109上,两名小队指挥官均阵亡。

Nils Edvard Katajainen(1919-1997)是二战期间的芬兰战斗机王牌,同时也是曼海姆十字勋章(第170号)的获得者。他共执行过196次飞行任务,击落35架敌机。其中在水牛上取得17个战果,在梅塞施密特上取得了18个战绩)

Lauri Olavi Pekuri(1916–1999)是二战期间的芬兰战斗机王牌,他共执行了314次飞行任务并取得18.5架战果。Pekuri在战斗生涯中曾被击落过2次1942年6月25日Pekuri驾驶的水牛战斗机遭到4架苏军飓风的围攻,他成功将燃烧着的座机迫降到一条小湖中。在游上岸后,他走了整整20公里才返回己方战线。

差不多的2年后,1944年6月16日Pekuri受命攻击苏军伊尔2机群,结果其座机发动机被击中停车,他成功跳伞逃生,落地后受伤东躲西藏了一周后被苏军俘获,在战俘营里一直待到战争结束。

1998年,当年Pekuri迫降到湖中的水牛战斗机被打捞出水,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水牛战斗机实物。

Eino Ilmari Juutilainen(1914-1999)是二战期间的芬兰头号战斗机王牌,在冬季战争及续战期间他在437次出击中以94架获证战果傲视群雄,成为排名第一的空中杀手。

他在Fokker D.XXI上取得2又1/6个战果,在水牛上取得34个战果以及在BF109上取得58个战果。他曾两次获颁芬兰最高军事荣誉勋章:曼海姆十字勋章。在他的作战生涯中他从未被敌军击落过一次(不过有一次他的座机被友军防空火力误击而迫降),他也从未在战斗中失去过一架僚机。Juutilainen曾说在他小时,他的大哥Aarne送给他一本关于红男爵的传记,以此为契机他有了成为飞行员的想法。

战后他在空军一直服役到1949年,随后成为一名职业飞行员。他最后一次飞行是在1997年,乘坐在一架芬兰空军F/A-18大黄蜂战机上。

Hans"Hasse" Wind(1919-1995))是二战期间的芬兰战斗机王牌,同时也是曼海姆十字勋章(第116号)的获得者。在1941-1944年间他驾驶水牛战斗机取得39个确证战果。1944年4月Wind转飞BF109G直到1944年6月28日,当时他受重伤并在军医院内养伤直到战争结束。驾驶BF109后他击落了36架敌机,其中仅在1944年6月的两周内就击落了30架。

和头号王牌Juutilainen一样,他曾两次获颁芬兰最高荣誉勋章,曼海姆十字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