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米其林指南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米其林指南以及米其林指南是什么意思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米其林的餐饮指南
在法国,厨师属于艺术家的范畴,在法国有一家全球闻名、历史悠久的为这些艺术家及他们的创作场所—餐厅做权威鉴定的机构:“米其林”。
米其林是历史悠久的专门评点餐饮行业的法国权威鉴定机构,1900年米其林轮胎的创办人出版了一本供旅客在旅途中选择餐厅的指南,即《米其林红色宝典》此后每年翻新推出的《米其林红色宝典》被“美食家”奉为至宝,被誉为欧洲的美食圣经,后来,它开始每年为法国的餐馆评定星级。
《米其林指南》被誉为欧洲的美食圣经,在餐饮业具有勿庸置疑的权威性,出版它的正是那家叫做米其林的轮胎公司。
1900年,在公司创始人安德里·米其林的倡导下,米其林轮胎公司推出了一本简易方便的手册。起初它主要是为驾车者提供一些实用资讯,比如关于车辆保养的建议、行车路线推荐以及酒店、餐馆的地址等等。后来这本红色封面的小册子开始为法国的餐馆评定星级,因其严谨的评审制度而得到读者的信任,并由此著名。能成为《米其林指南》的监察员人都是美食的行家,他们的工作永远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隐瞒身份亲临餐馆或者酒店用餐、住宿,品评打分
2.保证出现在指南上的任何一家餐馆、酒店都经过精心挑选;
3.由己方支付帐单;
4.每年更新指南,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在上个世纪的后半叶,《米其林指南》对餐厅、酒店的评选范围从法国扩展到整个欧洲,从爱尔兰到土耳其,从瑞典到阿尔巴尼亚都留下了神秘的米其林监察员的足迹。出现在《米其林指南》上的餐馆至少先要获得到一副刀叉的标记,这种标记是指南对餐馆的基础品评标准,从最高的5副到1副不等,表明餐馆的舒适度。这是根据餐馆的硬件设施、家具用品、服务、清洁程度和周围环境的维护来评定的。有的餐馆前有一个米其林小人头像,这是“必比登美食家”标志,表明这家餐馆价廉物美。
在此之上的评选,才是米其林星级,从一颗星到最高的三颗星,主要针对的是烹饪水准。《米其林指南》对星号是这样定义的:一颗星是同类饮食风格中特别优秀的餐厅;两颗星餐厅的厨艺非常高明,值得绕道前往就餐;而获得三颗星的餐馆则有令人永志不忘的美味,值得你打“飞的”前去用餐。这样的餐厅通常已经过米其林至少数年的观察,如果水准一直保持高水平,才最终能得到三颗星。
星级的评判要素为餐厅所使用的原材料的素质、烹饪时采用的技术、不同味道是否很好地融合、烹饪的一致性和创新性,以及是否物有所值。星号在一本指南中显得非常稀疏,两颗星以上的餐厅对装修和服务也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处于这个级别的餐厅至少拥有4副以上的刀叉标志。
年发行量超过55万份的《米其林指南》,其星级评定对于餐馆的生意、形象及受欢迎程度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评星的过程很严谨:监察员先秘密前往一家餐馆用餐,在付清帐单之后,可以向餐馆表明身份,提出参观检查的要求。在餐馆经理的陪同下参观餐馆的所有地方,尤其是客人不能入内的后厨。据一位接受过米其林评星的厨师说,如果这时你斗胆上前问,“您对我们的评价如何?”他们会说,“很好,非常好”,可是给你打的分数也许会令你失望地晕过去。一旦检查完毕,该监察员在随后的若干年里都不可以再出现在此餐馆,以确保下一次检查的公允。
是否授予星级是多个监察员的共同决定。所有在同一家餐馆检查过同一道菜的监察员,要在一定时间内以报告的形式对该餐馆给予评估并给出评估依据。如果意见不统一,还需要开始第二轮的品评,直到最终能够做出决定。每一年或18个月,米其林公司都会对获得星级的餐馆进行重新评分。
米其林红色指南的评级标准
“美食侦探”们都是米其林公司的员工,都是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和技能、受过严格训练、经验丰富的专家,他们负责观察酒店或餐厅的服务质量的变化并做出专业的评价。为了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这些侦查员都在匿名状态下工作,像普通顾客一样消费,当有必要作进一步考察时才表明自己的身份。
在法国,厨师属于艺术家的范畴,法国还有一家全球闻名、历史悠久的为这些艺术家及他们的创作场所—餐厅做权威鉴定的机构:“米其林”。
【1900年】米其林轮胎的创办人出版了一本供旅客在旅途中选择餐厅的指南,即《米其林红色宝典》(又称《米其林指南》,Michelin RedGuide Series)。
出现于《米其林指南》上的餐馆至少先要获得到“一副刀叉”的标记,这种标记是指南对餐馆的基础品评标准,从“最高的5副到1副”不等,表明餐馆的舒适度。
在此之上的评选,才是米其林星级,从“一颗星到最高的三颗星”,主要针对的是烹饪水准。
米其林给餐厅作出的星级评定共有三级,三颗星是餐饮界的最高荣誉。《红色指南》中对不同的星级是这样定义的:
一颗星★:同类饮食风格中特别优秀的餐厅,是“值得”去造访的餐厅;
两颗星★★:餐厅的厨艺非常高明,是“值得绕远路”去造访的餐厅;
三颗星★★★:能提供出类拔萃的菜肴,是“值得特别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访的餐厅,有着令人永志不忘的美味,据说值得打“飞的”专程前去用餐。
这样的餐厅通常已经过米其林至少数年的观察,如果水准一直保持高水平,才最终能得到三颗星。
据业内人士介绍,按国外【米其林三星餐厅★★★】的价格定位,来这里进餐,人均消费约在【3000元~4000元】人民币。
数着米其林的“星星”吃大餐,在欧洲是一种很高级别的享受,即使是米其林一星,在欧美的餐饮界也已经是很高的荣耀。
第一颗星的颁给标准以餐厅食物的品质来决定,多出来的星星则视餐厅服务的品质、装潢、餐桌摆设、食具的好坏、上菜的顺序,以及酒窖的大小和品质来决定。当餐厅获得一颗星之后,要投资相当可观的金钱在人员训练、摆设和各种酒藏等方面,才可能获得第二颗或第三颗星星。法国成千上万的餐厅,在 2005年入选三颗星的只有 26家,可见难度之高,评鉴之严!星星除了颁给餐厅也颁给厨师。一颗星的厨师要决定是要停留在比较保险安全的一颗星等级,还是要冒险努力去获得第二颗星星。三颗星是许多厨师毕生奋斗的终极目标,这代表了厨艺的最高肯定,并且拥有三星可以吸引远道而来的娇客,还可以用米其林三星的名气赚取更多的收入。获得一星的主厨只要维持既有的水准,这颗星通常可以一直保留。但是二星或三星主厨只要被发现一点疏忽就会被降等( delete),特别是被评鉴为三星的主厨或餐厅,一定要经过好几年的观察(一到两颗星的餐厅每年要接受 15次的重复评鉴,对三颗星餐厅的评鉴次数更多。仅有叉匙标志的餐厅,一年半到两年才会再评一次),年年维持在水准以上的表现,才有可能获得三颗星的评价。因此三颗星不但象征“绝对完美的美食”,更指“不会犯任何错误的主厨或餐厅”。
米其林的第一颗星星是在1926年授出的;几年后,引入了一星至三星的评定体系。此后,星星的评定就代表着红色指南对声誉的评价,成为了真正高质量的美食的代名词,这已经在全世界得到认可。星星的数量反映的是“盘中的食物,而且只是盘中的食物”,也就是说仅仅评判菜肴的质量。米其林根据五条标准给出评判:原料的质量、准备食物的技艺水平和口味的融合、创新水平、是否物有所值以及烹饪水准的一致性。自2005年起,这五条标准便刊登在每一本米其林红色指南的介绍页上。至于餐厅的装修、桌面的摆设、侍者的数量以及设施的水平不在星级评定的考虑范围内,这些细节的优劣以一到五对叉匙标志来表示。为餐厅评分的米其林星级评分系统于1926年开始, Red Guide评选出46家杰出餐厅并授一星(Very good Cooking)。1931年,Red Guide评选开始出现两星(Excellent Cooking)和最高荣耀的三星(exceptional cuisine,worth the journey)。今日,米其林星级评分已成为全世界最具权威性的饮食评分系统, 2005年,全欧洲只有 50家餐厅能获得米其林 3星荣誉。对餐厅来说,获得或失去一颗星,可能为其营业额带来数以百万计欧元的得益或损失,在一些3星餐厅,享用一个晚餐可能需要一百欧元。
米其林指南是什么意思
米其林指南是一本拥有百年历史、闻名世界的餐厅和酒店指南。我们每年在全球逾20个国家和地区,为亲爱的美食爱好者们推介优秀的餐厅和酒店。2016年9月,米其林指南首次来到中国大陆,推出了第一本上海米其林指南。
米其林指南会为最优秀的餐厅授予一星、二星或三星荣誉,而星级只与盘中食物有关,餐厅用餐环境、服务水平则以叉匙图标代表。
五条标准是星级评定的准则:食材品质、厨师对味道以及烹调技巧的驾驭能力、料理中所表现的个性、是否物有所值,以及餐厅水准的一致性。
无论是在日本、美国、中国,亦或是在欧洲,所有米其林评审员都遵循米其林评审标准。换句话说,无论身处巴黎、纽约,还是上海,星级评定都具有同等价值。
米其林指南的介绍
《米其林指南(Le Guide Michelin)》是法国知名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公司所出版的美食及旅游指南书籍的总称,其中以评鉴餐厅及旅馆,书皮为红色的“红色指南”(Le Guide Rouge)最具代表性,所以有时《米其林指南》一词特指“红色指南”。除了红皮的食宿指南之外,还有绿色书皮的“绿色指南”(Le Guide Vert),内容为旅游的行程规划、景点推荐、道路导引等等。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