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暴力街区2手游好玩吗 暴力街区2游戏评测介绍

暴力街区2手游好玩吗

划屏统率全局更多的互动要素

暴力街区游戏(暴力街区2值得入手吗)

手游《暴力街区2》采用了较为经典的划屏操作来控制队伍中每一个角色的移动以及攻击目标,而从队伍角色特性上看,坦克、治疗、输出的铁三角搭配无疑彰显了游戏的玩法套路,基本上玩家只需要划屏控制坦克单位阻挡从四面八方攻来的敌人。而游戏中每一个角色都拥有着独特的技能需要玩家手动触发,这样一来游戏在战斗过程中实际上有着非常多需要玩家操作地方。

虽说游戏基本上是简单的角色拖拉即可完成,不过游戏在战场环境上以及敌人技能上还有有着相当复杂的设定,这些设定不免让人联想起当年街机上的经典设定,如随机从战场各个角度驶来的汽车需要玩家进行躲避、BOSS大范围的旋转或直线型冲锋、甚至还有敌人掉落武器的设定,正是有着这些稍显复杂的设计,让这款看似卡牌的游戏变得更加的有趣。

角色养成简单开箱子即可获取装备

在手游《暴力街区2》中,自然是少不了角色养成玩法,基本上来说装备的替换以及提升是游戏核心的成长模式,而天赋提升需要耗费共用的资源这一点让玩家在决定培养角色时需要进行更多的考量,不过从总体上来看,这样的养成模式并没有太多的创新,较为精简的内容也不会让玩家感受到游戏重度的玩法。

从另一方面来说,游戏中装备的获取是通过玩家挑战副本所获得的掉落或者在挑战副本过程中还会随机掉落宝箱供玩家开启,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游戏中的纸娃娃系统让角色在更换不同装备时将会随之改变造型,对于外观党来说可谓是相当大值得玩的。

暴力街区游戏(暴力街区2值得入手吗)

点评:非常值得一试的佳作玩法上仍需有所优化

手游《暴力街区2》很好的延续了其前一作的优秀玩法,并且在游戏整体的体量上并没有过多强制性的日常玩法铺垫,而更多的是需要玩家去体验游戏的每个关卡的战斗,不过另一方面说来,一旦关卡挑战不过就需要反复进行多次挑战却容易导致玩家在这个过程中失去兴趣。不过总体上本作还是相当值得一玩的作品,尤其是游戏中港味十足的场景及花臂小混混都让游戏的黑帮暴力元素发挥到极致,有兴趣的玩家们不妨期待一下本作吧。

以上就是关于暴力街区2手游好玩吗的详细评测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暴力街区2》游戏特色简介

暴力街区2作为一款经典动作类手游,自然是有很多玩特色,不同于其他游戏,游戏背景是以香港古惑仔为原型展开的,让玩家在玩游戏的同时,体验着古惑仔的惊险刺激,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游戏内的游戏特色。

游戏特色:

从香港打到美国!

5大区域,超过50个关卡,多个挑战模式,战个痛快!

传统街机设计的回归!

背景里蹲墙角的吸烟混混会冷不防踹你一脚~

不要放过难得一见的蒙面小偷,装备在等你~

战场里的回血道具可别轻易使用,因为通常后面就是Boss~

还有更多有爱设定正在吐血设计中~

新旧角色齐登场!

8个主角,数十个主动技能,超过100个被动技能!

脱掉兜帽的拳手会有什么强力变化?新的神秘角色又会是谁?

独特的多种武器分支系统!

拳套&指虎,双枪&shotgun,武士刀&双短刀,不止是外观的改变,更是攻击方式的完全不同!

更难缠的Boss&更个性的小兵!

咏春功夫老爹、papa地痞肥肥、热血暴走族头领,超过10个高智商的Boss将阻止你占领街区,

水喉通古惑仔、飞机头球棒混混、山本组黑帮,超过30的个性小兵一起来搅局!

这将是一场智与力的较量!

更流畅的动作,更具魄力的必杀特写!

娴熟的电影运镜技术+燃爆的动作设计+第四代的自研动画系统=大魄力的画面效果!

进化版的avatar系统,全身换装!

古惑仔装、忍者装、功夫装,你想得到的这里都有。

经典操作再升级!

更精准的技能范围,直线穿透,扇形散射,圆形多段伤害,指哪打哪!

击杀特效再进化,玩过1代的话,你懂的~

备受好评的自由式天赋加点将再度升级归来!

更自由,更多技能分支!

你的拳手将可以不再是坦克,可以杀戮武器!

更多"有爱的设计"会将陆续放出!

武装你的帮派,击溃残暴的敌方首领,抢占全部地盘吧!

三、求暴力街区2的影评

《暴力街区13:终极》:暴力依旧,惊艳难期

昨夜西风凋碧树发布于: 2009-08-14 08:10

几年前的《暴力街区13》以新颖的动作场景和流畅的剪辑惊艳登场,叫人大呼过瘾。几年之后,原班人马卷土重来,奉献出来的新作却平庸了很多。即便是大受好评的前集剧情也是流于俗套,毫无新意,但是好在其出色的动作场面,弥补了这一不足。如今续集上市,剧情依然俗套不说,可惜这次的动作部分似乎也有倒退的嫌疑。本来是想借前集的余威再火一把,但是很明显,由于缺乏再创作的诚意,我看这把火是注定烧不起来了。

应该说在整体风格上,本片还是地对前集进行了忠实的延续,短镜头的快速切换还算有特色,单独拿出来其动作部分看,依然不失精彩。但是在整体架构的把握上,名不见经传的导演帕特里克.亚利桑德罗明显功力尚浅,特别是动作戏在整个影片中的衔接显得极为滞涩,使得影片整体上失去了前集酣畅淋漓的感觉,倒好像动作戏成了点缀一样,看着不爽,极为不爽。

就本系列电影一直引以为傲的动作戏而言,其实都是为了动作而动作,这个问题在第一集中就存在。只不过前作罕见地将极限运动引入影片,加之导演皮埃尔.莫瑞尔有《非常人贩》的拍摄经验,在动作戏和剧情的衔接上显得游刃有余,使得目瞪口呆的观众“忽略”了影片的其他不足,也给了莫瑞尔极大的鼓舞,几年后他的《飓风营救》再次大获成功,愣是把很少拍动作戏的利亚姆.尼森“调教”得威风八面铁骨铮铮,这不能不说是导演的功力。相形之下,续作的导演帕特里克.亚利桑德罗功力还欠火候。虽然在本片的开头依然延续前作的特点,双雄分别先各自单独出场“叫板”,但是和前作比,塞瑞尔.拉菲利大闹华人黑帮这场戏显得莫名其妙,除了能体现拉菲利的全能之外,和全剧几乎毫无联系,只能说是为了动作而动作,纯粹是为了讨好观众。但是讨好观众,观众未必买账。个人觉得前集已经叫大伙儿知道了两位“角儿”的实力,在续作上完全没有必要再特意卖弄,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真正需要爆发的场景中。

好吧,就算这样做符合动作片的“一般规矩”,那么我们把两部电影最叫人期待的“跑酷秀”来做比较,二者开头部分都有大卫.贝利的个人“跑酷秀”。前集时间长达近5分钟,正是这至关重要的5分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征服观众的也正是这5分钟。而且前作中,对于大卫.贝利的跑酷,在镜头上始终保持两至三个机位的追拍,几乎都是从仰角和俯角位置拍摄的,很有视觉冲击力。反观续作,除了跑酷时间太短,看着不爽外,在镜头运用上也明显呆板了很多,而且大卫.贝利常常在远景中出现,即便是片尾的高潮部分的近景镜头切换也过于快,不利于展示他动作的舒展性和连贯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续作不过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看赛瑞尔.拉菲利的动作戏,还拿大闹华人黑帮这场戏来分析。拉菲利同志手拿梵高名画单挑五六名大汉,像极了成龙武打戏的风格,都是借助于某个道具,在武斗之中加入了轻松诙谐的色彩,倒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是失去了拉菲利个人的风格,可以说是轻松有余,凌厉不足。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前作中,同样是在拉菲利在赌场中大战众打手,稳、准、狠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必要的慢镜头使得动作清晰舒展,极具观赏性,特别是那个从楼上空翻到桌子上的反手枪击对手的镜头,叫人过目不忘。新作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两个人的肢体表演,倒是那场驾车在大楼内部横冲直闯的戏拍得霸气十足。

本片中为了展示被歧视群众的大量化,又引入了同处隔离区的华裔、黑人和穆斯林帮众,他们的动作戏份还不少,特别是那个女头目,还单独为她设置了一场PK秀,而且还是“神辫功”。个人觉得这个角色看上去倒是很酷,但是她的这场个人秀有点多余,甚至影响了整个影片的高潮部分。

从《谍影重重》开始,欧美动作片中的格斗戏变得越来越细腻,在吸取中国武术的基础上,有了自己鲜明的特色,那就是凌厉、凶狠、实用,并且在拍摄手法上都倾向于短镜头快速切换,将近身缠斗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点在《谍影重重》和《飓风营救》中表现得最为直观。新千年之后,欧美的动作格斗类电影似乎形成了两种风格,一种就是如《谍影重重》和《飓风营救》,其格斗特点是实用凶狠,干净利落;另外一种就像《暴力街区》和《非常人贩》,格斗特点是华丽轻灵,赏心悦目。欧美电影界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比如他们翻拍《午夜凶铃》、《咒怨》、《无间道》等电影,几乎手到擒来,在学习东方格斗技术上面很有灵性,反观我们就表现得力不从心了。值得一提的是影界大宗师吕克.贝松最近几年在动作电影上贡献不小,“吕克出品,必属佳作”这话还基本上是靠谱的,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吕克大师基本上还没有过失手的时候。

倒是本片中对华人黑帮的描绘,很值得玩味。在西方社会的中国人不见得都奉公守法,个个都是良民,否认这一点那是自欺欺人。大凡移民聚集区,来自各个国家和种族的人形成帮会是很自然的现象,不光中国人有,其他国家的移民也存在,这个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都是为了生存而已。如果真有个体面工作,谁还愿意当黑社会啊?问题在于对华人的刻画上,都二十一世纪了,还给咱头上弄条小辫子,看着十分别扭。打死我也不相信,在外国的华人还有人留这样的辫子,即便是黑帮人士耍个性,拉风装酷也得弄个长发飘飘或者光头亮亮啊,黑社会就不知道审美了?黑社会就不知道那样弄个小辫子不方便啊?这一点在李连杰早年参演的《致命武器》里就存在,李连杰也是“被”梳了小辫子。不是说中国人不能演反派,我认为演反派也得符合实际,难道中国人演反派就必须在着装上倒退一百年,否则不足以体现中国人的特点?这种现象如果即便不是对中国人的歧视,那也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现状的不了解,在西方人的脑子里,中国总有些东西还是停留在一百年前,这种观念似乎很难改变。别忘了,咱中国黑社会也与时俱进了,也同样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可不总是拖条小辫子,黑衣黑酷黑墨镜现在可不是西方人的独家专利。拜托大导们,俺们中国人现在不梳辫子了。

不好意思,俺胡乱爱了一下国,不会爱,瞎爱,俺寻思,胡乱爱国总比认真卖国强吧?

好了,回到主题上来。客观地讲,《暴力街区13:终极》有了吕克.贝松的掌控,虽然不如前作精彩,但仍不失为一部具有观赏性的动作电影,风格上没变,还是暴力十足,跑酷连连,只不过没了前作那种赏心悦目惊艳无比的感觉,除了审美疲劳的原因外,个人觉得还是跟导演的驾驭能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