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古代中国有哪些春游活动
南宋绍兴年间,我国著名的大诗人陆游当时正值青春年少,20岁的他和表妹唐婉结为了伴侣。两人青梅竹马,婚后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伉俪情深。但唐琬却引起了陆游母亲的不满,陆游的母亲认为陆游沉溺于温柔乡中,不思进取,会误了前程,而且两人婚后3年始终未能生养。于是,陆游的母亲以“陆游婚后情深倦学,误了仕途功名”作为理由逼迫孝顺的儿子休妻。虽然陆游与唐琬两个感情很深,不忍分离,但在万般无奈之下,昀终陆游还是遂了母亲的心意离开唐琬,另娶王氏为妻,而唐琬也被迫嫁给越中名士赵士程,他们纵然百般恩爱,昀终只能落了个劳燕分飞的结局。
转眼10年过去了,这一年春日,绍兴城内的沈氏园中春意盎然,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前往春游,却意外地遇见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两人中间隔着10年的光阴悠悠,但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他们情感世界的昀深处。
正当陆游打算黯然离去的时候,唐琬征得赵士程的同意,差人给他送去了酒菜。陆游触景伤情,他怅然在墙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词写道: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等到了陆游63岁时,他再一次到绍兴沈园去春游,望见了自己年轻时题下的那首词,不禁触物伤怀。那时候唐琬已经去世很多年了,陆游更加悲伤,他又写下了情词哀怨的诗,诗写道: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后来,陆游84岁时,他不顾年迈体弱,再次到沈园春游。
因为陆游感慨前几次春游的经历,又觉得时光匆匆,百年如梦,不禁再次作了一首《春游》诗,诗中写道: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春游,古时也称“踏青”,是一种我国传统的文体活动。在春季郊野中,万木吐翠,芳草茵茵,百鸟争鸣,阳光和煦,空气清新,人们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环境中,能使人心胸开阔,疲劳消除,精神振奋,因而,春游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古往今来,春游冠得许多雅称,古称为“游春”、“踏青”、“寻春”和“探春”。
许多古代文献都记载了春游习俗的生动景象。如春秋时期大圣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里记述了孔子春日里带着学生到郊外踏青春游之事。以后这种春游习俗,历代相沿不衰,特别到了唐宋时期更是盛行。
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司马迁在他所著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这便是说,秦始皇嬴政特别喜欢春游,他总是到很远的地方去春游。
晋代著名文学家陆机在他所写的《日出东南隅行》一诗中,也提到了春游,诗写道:“冶容不足咏,春游良可叹!”
古时踏青从立春那天开始,人们到野外嬉戏玩乐,他们认为这样既可以消灾驱邪,又能健身壮体。
魏晋时期,人们在“上巳节”,也就是农历三月初三的清明前后去春游。人们在这天要到水边举行一种叫做“祓除”的仪式,人们聚在水边沐浴、熏身,用各种草药擦洗全身,以水除垢祛病。
在唐代时,女子春游踏青更是蔚然成风。我国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他所写的《竹枝词》中就提到了春游,诗写道: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还有“三月初三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曾经描绘过唐代王宫丽人们春游时的盛况。
诗人林宽的一首《曲江诗》,也提到了唐代人们春游的场面,诗写道:“倾国妖姬云鬓重,薄徒公子雪衫轻”,这描绘的便是唐代上巳节曲江池畔游女如织的盛况。
还有,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在他所写的《荔枝香》中,也有关于春游的词句,词写道:“金缕霞衣轻褪,似觉春游倦。”
至清代,著名文学家纳兰性德在他所写的《杏花》诗之三中,还是提到了春游,诗写道:“寒噤花信愆期易,病减春游好事稀。”
古代春游又分为几种类型,其中观光型春游的特点是以走为主,在阳春三月,人们在山间湖畔四处游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怡人景色。
春游的地点也有很多,比如济南的大明湖和趵突泉,杭州的飞来峰和西湖都是古代著名的春游圣地。
由于古代参加观光型春游的人大多目的是为了放松,因此是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多以聚会的形式出现,一边春游赏景一边畅谈聊天,倒也是其乐融融。
还有,古人通过春游的自然教育和潜移默化,也对人们帮助很大。人们从大自然获得心灵启迪、获得经验智慧,其形如春雨润物,快乐又有实效。
因此,春游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绝美和短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正是因为时光短暂,人们在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之余,更容易反思生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在古代,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感受春意。以后代代相袭,盛而不衰。春风拂面、花草摇曳、空气清新,再配以女子们的环佩叮当和裙袂飞扬,实在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图景。
二、唐朝女性春游常做的事
说到这个春游其实也还是有很长很长的历史了,话说在唐朝时期就非常的盛行,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唐朝女性在春游的时候会常做哪些事情呢?这个问题也是比较值得讨论和探讨的,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分析看看吧!
1、唐朝女性春游常做的事
唐朝女性春游常做的事就是:骑马郊游了。并不是这个团拜织女,所以大家不要搞错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是这个骑马郊游!骑马郊游!骑马郊游!
解析:
唐朝时,女士们联袂踏青,路遇好花,会在花前围坐一圈,说说笑笑,还会解下身上的红裙递相垂挂。除此之外,骑马郊游也开始盛行。团拜织女则是古代女子在七夕节的传统习俗。
2、唐朝人春游特点
唐人春游,喜欢吃吃喝喝,并且吃出了不少着名的游宴。
曲江宴,就是载入中国饮食史的名宴,它是唐代进士放榜后的庆祝之宴,唐诗科举秋季考试,次年春天放榜。皇帝也会参加。新科进士正式放榜之日,恰好就在上巳节,故而宴席间,皇帝、王公大臣、与宴者可以一边欣赏曲江边的春景,一边品尝美味佳肴。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说的就是此情此景。
除了吃吃喝喝,骑马自驾游在唐代也很风行,而且不仅是男子,当时女子也参加骑马郊游的活动,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就记录了杨贵妃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骑马春游的场景。
春游的头等大事,当然是赏花啦,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当时的女子春游,通常会约上几个闺蜜,路上遇到好花,就在花前坐成一圈解衣作帐,就地野宴。《开元天宝遗事》中还提到一种非常雅致的春日游戏——斗花草。斗花草亦称斗百草,规则是戴插奇花,多者胜。有长安士女,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胜。——《开元天宝遗事》为证。
面对这种游戏,富家子弟往往会重金购名花,种在庭苑,为斗花草做准备,单斗花草有些单调,再加上赌注钱物就刺激多了。为赌金钱争百草,急行遗却玉珑璁。写的就是一位宫女急着参加斗百草赌钱的游戏,匆忙间将玉佩弄丢了。
3、春游什么开始有的
古往今来,春游冠得许多雅称,古称为游春、踏青、寻春和探春。许多古代文献都记载春游习俗的生动景象。如《论语》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记述了孔子春日里带着学生到郊外踏青春游之事。以后这种春游习俗,历代相沿不衰,特别到了唐宋,更是盛行。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描绘的就是唐代人们春游的盛况。
春季郊野,万木吐翠,芳草茵茵,百鸟争鸣,阳光和熙,空气清新,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环境中,能使人心胸开阔,疲劳消除,精神振奋,还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腰腿肌肉的活动,加强心脏和肺的功能,可降低血脂、血压、防治心血管病,因而,春游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观光型春游,特点,以走为主,山间湖畔无不留下此类人的足迹,对清新空气,怡人景色敏感。济南的大明湖、趵突泉,杭州的飞来峰都是著名的春游圣地。
由于参加观光型春游的人大多目的为了放松。因此以中老年人为主,多以聚会的形式出现,边赏景边聊天倒也其乐融融。
三、春游有哪些活动
春游有野炊烧烤、农业体验、沙滩露营活动。
1、野外烧烤,和朋友一起去野外烧烤,一边闻烧烤的香味,一边聊趣事,感情会瞬间拉近很多。食品的选择可根据各自的口味和喜好,一般来讲适合烧烤的食品有肉类鱼海鲜、蔬菜瓜果和面食豆制品等几大类,去超市购买腌制好的成包肉串,购买时要检查保质期。
2、农业体验,可以找到一个开放的农场,参加农业体验活动。和三两个朋友一起参观农场,学习科普知识,采摘新鲜有机蔬菜。它还可以与小动物密切接触,感受大自然,从而提高儿童的探索和发现能力。当然,也可以享受美味健康的有机午餐。
3、沙滩露营,可以找到一个海水清澈、空气清新的海滩。可组织篝火晚会、自助烧烤、音乐KTV、露天电影球赛等活动既有趣又放松。细软的沙滩上映着串串脚印,湖面碧波荡漾,不时飘过几艘白色帆船星空屋,屋子整体透明,屋内配备了床、空调等生活家装,置身其中,湖景一览无余。
春日郊游,也称作“踏春”,通常指的是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在旧时曾以清明节作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地方不同而有一定差异,有的是正月八日,也有的是二月二日或者三月三日的,后来则是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