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汽车网汽车之家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汽车网汽车之家的知识,包括汽车网汽车网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理想汽车简史

文/暮四先生

汽车网汽车之家 汽车网汽车网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从泡泡网到汽车之家,再到车和家,这是李想的第三次创业;从轻型电动车SEV到增程式电动车理想ONE,李想与政策完美错过。现在,李想终于进入了纯电赛道……

-1-

2006年,《鲁豫有约》让更多人认识了李想,他也由此成为风靡一时的四大80后互联网创业偶像之一。

汽车网汽车之家 汽车网汽车网

那一年,李想25岁,创办泡泡网已有6年,汽车之家也已创办1年。

7年后,李想带领汽车之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上市两年后,李想卸任总裁,离开了一手创办的汽车之家。

2015年7月,李想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创办车和家,成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员。

不过和高调的蔚来汽车不同,车和家在开始时非常低调,低调到人们都要忘记,除了入股蔚来外,李想还有自己的造车项目。

2016年4月,李想终于在个人微博发布了车和家产品计划。基于手机市场的发展演变,李想认为,未来汽车用户也会更关注产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价格。于是,车和家便有了只用两款车来满足城市消费者90%以上需求的实践。

这两款车,一款是满足城市短途代步出行的轻型电动车SEV,一款是满足家庭用户长途出行的SUV。

2017年6月,李想分享了SEV项目进展,称该车型将满足欧洲L6e低速电动车标准,并将在海外进行共享出行业务。

请注意,这个时候,车和家对SEV的定位已经从面向个人消费者转为面向共享租赁。

半年后,车和家SEV官图发布。

这是一款非常小巧的纯电动低速汽车,整备质量350公斤,可乘坐1-2人,续航约100公里,时速不超过45公里,其数据和应用场景和入门级老年代步车非常相似。

-2-

不过到2018年年初,在获得30亿B轮融资的几乎同一时刻,李想宣布暂停SEV项目。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一直以来,国内的低速电动车都处于灰色地带。按照政策,时速在40-70公里的电动车均被定义为“代步车”,没有合法的汽车牌照,也不能走机动车道。而李想当初赌的,是国家会参照欧洲做法,出台低速电动车合法化的相关政策,不过却并没能等到。

而当初车和家宣布在海外开展分时租赁业务,其实是曲线救国,希望在国内相关政策出台后再返回中国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低速电动车市场,四五万元的SEV与其他产品相比并没有优势。很多续航更长、配置更高的低速电动车,售价还不到它的一半。

车和家放弃SEV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和滴滴成立了联合项目组,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

显然,相比于前途未卜的SEV项目,这个项目来钱更快,也更靠谱。

但时至今日,车和家和滴滴的项目也还没有落地。

-3-

率先落地的,是一款SUV。

在宣布放弃SEV项目半年后,2018年10月,车和家推出智能电动车品牌——理想智造,并发布了首款产品——理想智造ONE。

2019年3月,理想智造更名为理想。

一个月后,理想ONE正式开启预定,12月开始交付,吊足了粉丝们的胃口。

和其他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不同,理想ONE是一款增程式电动汽车。

什么是增程式呢?

和常规的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车相比,增程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有燃油发动机,但发动机却并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辆,而是带动发动机给动力电池充电,再由动力电池驱动电动机。

此外,除了通过发动机发电,增程式还能外部充电。

简单来说,增程式电动车是串联式插电混动,有发动机,但靠纯电驱动车辆。其最大优点,是没有里程焦虑又有电驱乐趣。不过由于要经过多次转化,能量损耗也会增加,尤其跑高速时会更费油。

目前,国内采用增程式的主要还是商用车,郑州宇通、苏州金龙、厦门金旅、上海申沃等都有相应的产品。

理想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它没有像其它造车新势力那样租用工厂,而是选择了自建,还在2018年12月作价6.5亿元全资收购了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获得了生产资质。

-4-

在不少人,尤其是在车主看来,理想ONE真的很香。

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拥有纯电驾驶体验,动力响应快,加速平顺;

二是智能,四个大屏幕相当酷;

三是标配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四是没有里程焦虑;

五是空间大,且第二排、第三排座椅可自由切换;

六是对售后服务好。

的确,这些因素足已让很多人成为它的铁粉。

但不可否认的是,理想ONE的问题也切实存在。这对于一家新车企来说,貌似也很正常。

从车主反馈来看,理想ONE的问题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部分功能不好用,如语音助手功能、自动泊车功能等;

二是费油。据经常跑高速的车主表示,理想ONE满油满电时显示续航800公里,但实际上却还跑不到600公里;

三是部分细节处理的不好,如座椅材质不好,接缝处容易开裂,儿童安全座椅接口不好用,车门不好关,增程器噪音不好听等等;

四是配置和功能缺失,如没有备胎,且配的还不是防爆胎等等。

-5-

理想ONE的其他产品问题也随着交付量的提升而集中爆发。

首先是断轴。

这里有一个数据,截至2020年10月31日,理想ONE累计发生前悬架碰撞事故97起,其中有10起发生了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的情况!脱出率高于10%。

然而,被关注的不只是“断轴”本身,而是理想汽车避重就轻的态度。

2020年5月11日,上海一位车主以时速40-50km驾驶理想ONE时碰到路肩,导致右前下摆臂球头脱落。

据爆料,在事故发生后,理想市场部的人曾联系车主,要求按他们的稿子发微博,但遭到车主拒绝。此后理想汽车提出进行维修并补贴油卡的方案,车主也没有接受。由于没能达成一致,车主要求理想维修中心“不要拆车,保持事故车原封不动”,但几天后,车主却发现受损零部件不翼而飞。

此外,在回应2020年8月,厦门一台理想ONE碰撞断轴的官方声明中,理想汽车坚称”悬架损坏都是由于碰撞事故造成,没有一起是因为质量原因造成“。

但没多久就打脸了。11月6日,理想汽车宣布“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1月14日至2020年6月1日的理想ONE电动汽车,共计10469辆。而在5天前,理想汽车还避重就轻,大玩文字游戏,宣称将为2020年6月1日及之前生产的理想ONE“升级”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

如此措辞,让人哭笑不得。有业内人士直言,从业几十年来,第一次听说“硬件升级”这个概念。不就是因为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才需要召回吗?

除了断轴,还有自燃。

2020年5月,长沙一辆理想ONE在行驶途中,机舱前部突然冒烟起火,现场火光浓烟冲天,这也是理想ONE在国内首次发生自燃。

对此。理想汽车的解释是,工作人员在交付前的整备工程中,不慎将车漆防护垫遗落在前机舱内,随后前机舱右下部排气管前端的高温引燃了防护垫,导致整车起火自燃。

不过对于这个解释,网友并不买账,有人质疑称,理想ONE发动机舱采用全包设计,在车头已垫有护垫的情况下,技师并没有将护垫垫到机舱内的理由,并且即便是防护垫引起明火,也可能只是起火点,但引燃原因并不明确。

而在一年前,就有分析人士指出,“理想ONE引擎舱中有400V纯电线路靠近油路,这种设计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汽油是挥发性很强的液体,燃点非常低。在同一密闭舱里,这样的设计安全隐患非常大。”

不过,理想汽车的粉丝们对这个调查结果却非常满意。在理想汽车官方声明的评论中,一片叫好声。

-6-

2020年7月,理想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继蔚来汽车之后,第二家在美上市的中国电动汽车公司,也是第三家在美国IPO的电动汽车公司。

理想ONE的交付量也在持续提升。2020年前11个月,理想ONE累计交付26498辆。虽然距离盈亏平衡点相差甚远,但在中国造车新势力中也已是前三的存在。

不过对于增程式,还是有很多人不看好,认为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百公里10个油根本就没有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增程式是落后的技术。

为了捍卫增程式,李想在2020年8月举办的理想汽车用户日上“出口成脏”,开启骂街模式,“我先说难听的话,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XX,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TMD搞出来屁技术了?”

这一事件,瞬间刷爆了朋友圈。

要知道,目前理想ONE的核心部件都是外采,增程器是东安1.2T直列三缸发动机,电池则来自于宁德时代,理想汽车本身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

而且在2020年4月,理想ONE便已不再强调“增程式”概念,而说自己是插电混动。这或许与其迫切需要获得补贴有关。

此外,理想汽车也在着手准备纯电汽车。

2020年7月,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李想表示,“(等)到(快充普及)时,增程式电动汽车不仅可以在家里实现快充,也能在外面用加油的方式补充能源,而且增程式电动汽车还能摘掉发动机,就可以直接变成电池动力汽车。”

这句话意味着,李想本人也不否认,增程式只是一个过渡方案,最终还要走纯电动的路子。

12月初,理想汽车募资16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技术、纯电平台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等。

李想在等的,其实还是一个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界奇葩——理想汽车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理想汽车算得上是汽车行业里的一朵奇葩。

注意一下,我说的奇葩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理想今年以来因为各种原因负面新闻不断,至少20起+,平均每半个月一起负面事件。

而在每一次的负面事件里,能作出回应的,理想几乎都回应了,而且回应几乎都是一篇认认真真的800字高考小作文,而在其中,也一定会强势捍卫自己的立场。

这个画风有没有很眼熟,我小时候写800字检讨的时候也是这样写的:

总之就是:作为直男,我有什么原因反正全告诉你们。

而理想汽车每次的小作文,除了一些友商车主吐槽,甚至会被部分友商公关同行吐槽:这长篇大论的声明,公关不专业啊。。。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理想车主群体的每天笑脸灿烂、一片祥和。

这个现象非常有意思。

而这两天,外界对理想的评价又回到了这个状态。

昨天(11月1日)理想召开沟通会,这次沟通会里,现场大约100人左右,其中车主朋友大约20人左右,而媒体里的车主也占了至少十来人,也就是说,车主群体大约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我还没去到这场沟通会的时候就被告知:肯定不会白来,因为会有很多大动作。

整场长达1个半小时的沟通会听下来也确实如此,理想主要和媒体、车主做了3项沟通:

1、软件OTA

软件OTA不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也没有进行大的变动,这也只是理想这次沟通会的一碟小前菜。

2、新增货车并线预警

在开启自适应巡航或者车道保持的时候,系统一旦检测到和并道的货车有碰撞风险的时候,仪表会有图像提醒、车内还会有“滴滴滴”的声音提醒。不过这个功能只能提醒,目前不具备主动刹车的能力。

这部分就很有意思了,因为我此前跟大家提到的今年至少20起+负面事件中,其中好几起都与货车事故有关,而且之所以发生事故的原因,都是因为此前理想one无法识别只并入车道1/5的货车。

而理想的工作人员在现场也毫不避讳,讲了他们L2级辅助驾驶的判断原理:

上面这个视频是他们日常研发使用的系统(未录完整)。

灰色车代表的是自己的车,红色车是行驶在自己车道内的车辆,也就是主目标。每个方块上的数字代表系统感知到的信息,包括横向、纵向距离。

也就是说ADAS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三步:

感知环境信息;

确定主目标;

控制车辆。

而当旁边车道的货车压着车道线行驶时,会威胁到本车道的安全。但这时候还没确定性行驶在自己车道的时候,也就是说它还没变成主目标,那就意味着理想one还不会对它进行制动、转向的操作。

在发生多起事故后,新增的货车并线预警功能主要在3个情况下会报警:

货车压线行驶的时候;

货车在危险区域内行驶的时候(比如无限靠近线行驶,有的货车轮子还没压到线,但有的货车比较宽,所以车身已经过线)

货车并线的时候。(货车并线比轿车慢,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在理想one的逻辑里都不会变成主目标,这时候会危险)

emm……这个新推出的功能,目前采用的标定方式非常保守,对于一些谨慎驾驶的车主来说,这种报警可能有点多余。而对于一些非谨慎驾驶的车主来说,这个功能目前只能提醒,不能做刹车的动作。。。。

总之就是。。。“尽管我现在还有很多问题,但一股脑都给你,而且还要解释给你听,我也不管你听不听得懂。”

3、硬件更新

主要是包括2项更新:

第一个是底盘后护板升级,把玻璃纤维护板升级为了金属护板,这个更新不做过多说明;

第二个硬件更新则是堪称吸引了全场甚至全网注意力的更新:前悬架下摆臂球销升级。

而之所以吸引了全网注意力,则又和我此前跟大家提到的20+起负面事件中,与“断轴门”有关的几起有关。

让我没想到的是,理想现场又一次重现“老实巴交”的特点:直接开诚布公告知了所有人,从开始交付至10月31日,理想one一共发生前悬架碰撞事故97起,其中有10起断轴的事故。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还交代说:之前媒体只报道了6起,有4起并未被报道。

而必须升级更换硬件的原因也在现场进行了原理图解说明:

“不论是双车碰撞事故,还是单车撞到了固定物体,在碰撞事故中确实出现了理想one的前悬架下摆臂球头脱出的情况,我们团队分析10起断轴事故原因都一致。”

我原以为只是说到这儿,理想的工作人员补充道:“虽然是碰撞原因造成的,但我们在碰撞后的脱出率仍然高于同级别车,97起事故中,脱出率达到了10%。”

优化方案也在现场进行了说明:给2020年6月2日以前生产的理想one进行硬件更换,将原来球销的脱出力35kn,通过优化设计,升级到50kn,以降低碰撞事故中造成的前悬架球头脱出情况。

前后对比就是多了15kn的拔脱力/脱出力,甚至当有人在现场问到“这算不算变相承认当初存在设计缺陷”时,李想本人也承认了这个确实是设计缺陷。

事实上就意味着工程师团队没有预计到这应该是一个50kn的拔脱力,而给出了35kn的设计方案。这件事只能是理想自己认栽,下次设计新款车型的时候就有经验了。

——我问了一个传统车企的资深工程师,他告诉我:他认为这个本身就是造车新势力比较欠缺的地方,他们的团队之前没有很多工程经验,这就导致了会在一些特别小的设计方案上遇到坑,这就是我们长期以来难以在发动机、变速箱上追赶国外的一个细节体现。

还不止到这儿,理想的工作人员们甚至把决定进行升级的决策过程都进行了公布。。。

我先给大家列举一下重点:

2020年1月,发生第一起断轴事故,研发团队开始开发;

6月2日,进行了生产切换,在此之前一共2起事故;

即日起,开始给6月2日以前生产的车进行硬件更换。

甚至连现场车主可能问的问题都已经想好了:“为什么没决定第一时间为老车主升级?”

原因不仅做了说明,还承认自己判断失误:

“6月2号前生产下线的10469台车中,由于当时只出现了2起的脱出事故,还在合理范围内。但在接下来的6-10月期间,(之前的车)又出现了8起事故,概率确实高于其他车。”

“所以我们承认在6月2号前,我们的判断是存在失误的。6月2号至今切换后生产下线的14000台采用新状态球销的车型,未发生碰撞后的脱出。也证实了我们的升级方案确实是切实有效的。我们的目标是把事故后的碰撞产生的球头脱出概率降低到3%以内,达到同级别车型相同的水准。”

然而理想的“老实巴交一口气交代”,除了得到现场车主的掌声之外,和以前的每一次一样,并没得到所有其他品牌车主或者路人的认可。

能听到的最多的声音是:理想真会给自己贴金,明明是召回,却要给自己说成高大上的“硬件升级”。

这个问题现场也有人犀利问出,而理想的相关负责人给的回答只有轻描淡写几句:我们和相关主管部门进行了报备和沟通。

这种直男思维。。。既然前面都解释这么多了,不如再多解释几句“召回和硬件升级到底有什么区别?”

就连李想本人当天的直男式穿着也被不少人拿出来调侃:

理想现在的处境,就像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一边是车主的力挺支持,一边是来自各方各界甚至同为新能源车车主的敌视。

理想车主为什么会力挺支持这家企业?

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和今天最相关的一点是:理想这家车企塑造出了一种“老实人”的直男公关风格,这种风格的特点是:

不管发生了任何事,从事情的前因后果,到事情的原理都会给你讲得一清二楚,就像之前文章开头我贴的3个800字作文的例子里,不仅仅讲述了前因后果,而且还列举了自家车的前悬架下摆臂强度:

——这种详细解释+图文并茂的操作,就像一个老实人一样,也像极了犯错的直男男朋友,不管不顾把所有相关的信息给你倒个底儿掉。虽然理想的服务目前还没做到行业做突出、技术路线也还没被行业内所有人认可,但这种前所未有的公开透明信息,等于就在告诉车主:所有的信息我都告诉你了,连媒体都没我公布的信息多,你信我理想官方还是信其他媒体呢?

这也是为什么理想的车主会坚定地支持这家车企。

当然,理想这套操作,大概率不会在其他车企上发生,就像其他车企学不好蔚来的服务一样,理想这家企业的基因,就和它的创始人李想一样。

作为中国最大汽车门户网站——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对于传统车企的公关、市场、传播的操作思路,怕是熟得不能再熟了。

对于一般车企来说,遇到类似的新闻经常会使用打太极的话术,通常是发一个官方声明:“我们已经派出调查组开始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这之后如果大家关注程度减弱,往往就会不了了之。

总之就是表达车企对事件关注,已经开始了调查,也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后处理,至此就没有了更多消息。

而关心这些事情的车主们,最终要么是慢慢淡忘了还有这件事,要么是在发生下一件类似的事情后,将旧事重提,愈来愈不信任这家企图依靠时间让公众淡忘问题的车企。

这些问题在理想汽车那里,却完全换了一种思路:能说的各种细节几乎全说出来,在一些解释案例里,他们甚至直接了当拿出了其他品牌的产品去举例、去对比。这种操作在传统的公关看来,大概是要被开除的。而结果也很明显:他们的车主们反而不管不顾外界的质疑,义无反顾抱团在一起,在他们看来理想这个品牌反而是坦诚和值得信赖的。

但理想的“不专业公关”,倒是和其他车企打出了差异化,虽然一些前后的矛盾看起来还不够好,但从获取到了车主们的信任的结果来看,理想赌对了公关的方向。

——毕竟其他品牌车主再骂,又和理想有何关系呢?

造车新势力的比赛已经到收尾阶段了,目前能看到的是,一家依靠“直男式”老实服务取得了车主的信赖,一家依靠“直男式”老实造车取得了车主的信赖,而今天我们看到了理想依靠“直男式”老实公关取得了自己车主的信赖。

这3家车企接下来的日子会如何,目前无法下定论,但造车这件事上,总得有一方面老实,才有可能活。

最后,你可能也会问:做如此直男式公关操作,应该要很庞大的团队吧?

emm……据我所知,理想的公关团队确实非常之庞大,2人。

emm……和“不需要公关”的特斯拉中国团队规模相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注册汽车之家论坛为何手机收不到验证码

接收不到短信或验证码有以下原因:

1、您可先检查信箱是否已满,如果是请删除部分信息;

2、删除后仍无法收到,您可以换机或换卡测试,看是否为硬件因素;

3、排除以上原因后,您可以尝试在其他地点测试能否接收,看是否为当地信号弱的原因。

若以上问题都不存在,请您联系当地的人工客服处理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