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家庭医生官方网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家庭医生官方网以及家庭医生政策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医生政策什么时候开始实行
转摘:
“家庭医生”的概念早在2010年就被提出了,现在家庭医生也开始逐步的迈入到寻常的百姓家里。国家卫计委要求到2017年,家庭医生的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
6月6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根据《通知》要求,截止到年底前,我国将在200个公立医院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消息传来,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报道。不少行业媒体表达肯定态度,认为这是医疗改革的进步,“曾被视为‘高档生活方式’的家庭医生,而今正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到时候,老百姓可以实现‘看病就医足不出户’。”
不过这一在诸多媒体口中听起来似乎很完美的医疗模式,在不少医护眼里并没有那么理想。
“初衷是好的,但真的实施起来现实难度大,医疗资源明显不足,再要负担这些,只怕流于形式。”一位医务工作者表示了担忧,更有悲观者甚至认为:“在现有医务人员严重不足,政府层面盲目承诺的环境下,所谓的家庭医生制只会是又一个畸胎。”
当然,也有医生给出了肯定,“向西方医疗模式靠近,初衷是好的,也是未来医疗的走向。”他认为,“我们不要一开始就一味去抵抗和嘲讽,虽然实施起来困难,但可以先在一线城市试点,一步一步的推行,毕竟这么大国家,想要十年二十年实现全民都有家庭医生不现实,但一步一步走,是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
北京7年前即提出“家庭医生”
实际上,早在2010年,北京就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家庭医生”的概念。2015年,北京出台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新政,市民一旦签约“家庭医生”,可直接找签约医生预约就诊。就医时也将被“分配”到签约医生处,届时,患者可享受从预约到诊疗的全程“一对一”服务。
无独有偶,作为全国的特大型城市,去年6月,上海也启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建立了家庭医生制度。居民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可以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分析人士认为,北京和上海的“家庭医生”先例,可以看成是此次全国性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先行版”,京沪两地的经验或将为全国提供借鉴。
基层卫生机构可能“接不住”
根据卫计委的文件精神,基层卫生机构“接得住”是实现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基础,其突破口便是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然而,在笔者看来,要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卫生机构不一定能“接得住”,而且很有可能“接不住”!
文件要求,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在笔者看来,当前,中国的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偏弱,不仅缺乏同质化的医生,更缺乏先进的诊疗设备,基层医疗基础十分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接住”分级诊疗的落地,笔者表示存疑。不仅如此,到2017年这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要建设完成一个覆盖四亿多人口的基层医疗网络,其难度可想而知。
“家庭医生”还有很长路要走
正如基层医改专家徐毓才所言,“家庭医生是一种信托关系,必须建立在十分信任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基层医生的水平,而要取得辖区居民的充分信任,完成全科医生的任务,恐怕还有不小的差距。”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居民和医生之间签订协议,这个想法本身是很好的。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落后,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说白了,老百姓一旦生了病,他们往往不相信这些基层的医生,反倒宁愿往大医院里面挤。”在徐毓才看来,医疗改革“上层建筑”的构建固然重要,但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和医疗水平,也同样刻不容缓。“家庭医生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门医生怎么叫
上门医生通常称为家庭医生或家庭医师,主要是为了方便和拥有特殊需求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如果您需要召唤上门医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联系:
1.在当地医院、诊所或医疗机构咨询家庭医师服务是否提供。
2.通过电话号码联系家庭医师服务平台,了解预约、服务范围等信息。
3.如果您在使用医疗保险,并且家庭医师服务包含在医疗保险计划中,您可以通过保险公司提供的热线或APP等平台联系家庭医师服务。
中国家医平台合法吗
合法。中国家医平台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指导,健康报社建设并运营的面向全国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2019年6月央视提到了这个平台,证明力这个平台是合法的,并且夸奖了这个平台很利民,技术先进。主要包括一网三端。一网即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官方网站,三端分别为居民端App(应用程序)、医生端App、管理端App。中国家医平台在家医签约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