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七巧板游戏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团队七巧板拓展训练攻略的知识,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什么是七巧板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是中国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宋代的宴几演变而来的,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为拼图板玩具。
七巧板是由下面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形三角形、一块中形三角形和两块大形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
十九世纪最流行的谜题之一就是七巧板。七巧板的流行大概是由于它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明白易懂的缘故。你可以用七巧板随意地拼出你自己设计的图样,但如果你想用七巧板拼出特定的图案,那就会遇到真正的挑战。正是七巧板的乐趣所在。
拓展资料:七巧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七巧板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七巧板历史悠久,最早什么年代就有了这个游戏
七巧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汉武帝时期左右),但是当时只是一个雏形,没有明确的记载,而且还没有成为一个游戏。在宋朝时期,演化形成了燕几图,在明朝时期进一步演化成了蝶翅几,在清朝时期才形成了现代的七巧板。
燕几图可以说是七巧板最早的形态了。燕几的意思是招呼客人宾宴用的案几,北宋时期的黄伯思,他先设计了六件长方形的案几,在宴会的时候可以根据客人的所少来适当的调整位置,后来又设计了一个小案几,七个案几拼在一起会成为一个大的长方形,分开之后也可以组合出来其他的形状,这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七巧板(汉武帝时期的无明确记载而且与七巧板形态相差较大)。
蝶翅几是明朝的严澄按照燕几图的原理设计的,蝶翅几是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组成,同样可以拼成各种类型的组合。蝶翅几将三角形这一形状引进了七巧板之中,丰富了七巧板内的图形(燕几图版本的七巧板没有三角形)。
在清朝时期,人们将燕几图和蝶翅几结合到了一起,形成了现代版本的七巧板。清代陆以湉的《冷庐杂识》中记载:“宋黄伯思宴几图,以方几七,...,明严瀓蝶几图,则又变通其制,....,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从这个记载之中可以看出来,七巧板在清朝最终成型,并成为了一个游戏。
七巧板游戏规则
1、七巧板是一种拼图游戏,它是用七块板,以各种不同的拼凑法来拼搭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
2、将一块正方形的板按图所示分割成七块,就成了七巧板。用这七块板可以拼搭成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的多角形等;也可以拼成各种具体的人物形象,或者动物,如猫、狗、猪、马等;或者是桥、房子、宝塔,或者是一些中、英文字符号以及数字。
七巧板游戏规则是什么
七巧板的变化多端,但规则却很简单:
第一、在排七巧板的时候,所有的组件都必须使用到,而且只能使用这7个组件排列。
第二、七个组件之间可以「角边相接」,或「边边相接」,但绝对不能重迭(die),
因此,不论排成哪种图形,总面积一定相等。
&&&&&&&&&&&&&&&&&&&&&&&&&&&&&&&&&&&&&&&&&&&&&&&&&&&&&&&&&&&&&&&&&&&&&&&&&&&&&
知道了简单的规则,再来探索它的玩法,七巧板的玩法有四种:
第一、依图成形,即是根据已知的图形来排出答案;
第二、见影排形,从已知的图形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排法;
第三、自创图形,您可以自己创造新的玩法、排法;
第四、数学研究,也就是利用七巧板来求解或证明数学问题。